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_第1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_第2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_第3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_第4页
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4市委经济工作会讲话稿同志们这次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委、X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XX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总结“五”时期和20年经济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及20年经济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团结鼓劲,奋发进取,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一、认真总结“五”及去年工作成效和经验“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凝聚发展合力,趋利避害,迎难而上,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战胜历史罕见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尤其是2016年,我们按照“强基础,促增长,稳中求进;调结构,推两型,快中求好;惠民生,创和谐,变中求实”的工作原则,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紧紧咬住发展主题不放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经济综合实力跻身中部百强和湖南十强。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是XX年的2/34倍,年均增长;财政总收入亿元,是XX年的倍,年均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倍,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7307元、6880元,年均增长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调整为。工业支撑不断强化。加快推动大厂矿与园区经济“两轮驱动”发展,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多,年均增长21,规模企业从72家发展到177家,工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加强央企对接,中国五矿、中国建材、燕京、久大等战略投资者相继入驻湘乡,驻市大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园多区”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园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入园企业达62家。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亿元,年均递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特色农业建设不断加强,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均居全省前列,生猪出栏和外调量保持全国领先,粮食连续7年增产,总产过60万吨,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油茶生产列为全国示范市。旅游业高位起步,湖南水府庙旅游区总体规划、大东山旅游区总体规划成功编制,水府旅游区、“大东山”旅游区、东山学校旧址、曾国藩诗文岛、云门寺、名人将帅故居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和旅游营销全面推进,东3/34山学校旧址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水府旅游区、曾国藩生平研究馆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壶天镇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村,打响了“红色摇篮,湘军源地,山水龙城,魅力湘乡”的品牌。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五年新增贷款亿元,争取政府性融资12亿元。改革开放成效明显。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高起点、高规格、大投入编制涟水河生态和谐型循环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化、旅游、现代物流、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将“一带四区”作为“两型”建设的突破口,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涟水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五矿湖铁烟气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东山片区管网收集系统建设、皮革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泉湖垃圾场等项目竣工投产,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万元GDP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聚集。五年引进项目77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内资亿元、直接利用外资亿美元,分别为“十五”期间的倍和倍。成功列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外贸出口基地、首批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和国家外派4/34劳务基地。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总揽,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省级文明城市有望近期获批。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乡镇总体规划实现全覆盖,一大批支撑性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设,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9提高到35。灰虞线、湘韶线、易湘线、209省道、320国道城区改线5条干线公路,益娄衡、长韶娄2条高速公路以及城区、潭市、水府等3条连接线,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全面铺开,火车站改扩建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51亿元,是“十五”的倍。东山新城开发全面推进,工贸新区面貌一新,城北片区加快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平方公里扩展到18平方公里。打造了湘乡大道、涟水河风光带等城市新亮点。积极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全面实施“亮化、绿化、净化、硬化、美化、序化”工程,新建和提质改造城区主次干道30余条。注重城乡统筹,坚持以城带乡,加大示范村和帮扶村建设力度,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农村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建设示范村70个、帮扶村96个;硬化农村公路2280公里,以99的通畅率位居全省前列;新建、增容变电站11座,改造农村电网156个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47座,解决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2万余口;新5/34造林地万亩;毛田、龙洞撤乡建镇,棋梓、月山等进入国家、省、XX市级重点镇。民生质量大幅改善。五年累计投入为民办实事资金超过17亿元,一大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效解决。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五项保险扩面万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临时社会救助等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廉租房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万平方米,解决1938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五年建设合格学校49所,新建、改建和维修校舍40万平方米,市二医院和市中医院成功晋级二级甲等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文化先进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市等荣誉。不断深化“平安湘乡”建设,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两打一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构建“大接访”、“大防控”、“大调解”工作格局,坚持“开门办公”制度,扎实开展“红袖章”工程、“金钥匙”工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综治民调全省排名上升45位。党的建设富有成效。6/34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新闻发布等制度有效落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破解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大瓶颈问题。坚持市委学习中心组每周四晚集中学习制度,并延伸到市直各单位、22个乡镇办事处。深入开展“三先”工程,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实践创新活动,不断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和无线数字电视平台建设,成功创办中国湘乡网站、中国湘乡网、湘乡手机报,建立了网报合一、网台互动的传媒新格局。切实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疏通农村基层组织网络的“毛细血管”,形成了“村党支部联党小组、党小组联党员、党员联群众”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和机关党建工作,非公经济组织党建构架逐步健全。深入开展“红五星”工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坚持落实“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用人标准和“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高度重视干部任用事前酝酿,扎实开展班子状况分析,规范选人用人行为。不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创新干部教育培养机制,采取党校培训、外派挂职、下派锻炼等方式,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积极改革完善科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分类考核原则,建立考评人员库,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审7/34计结果通报制度和“一把手”政绩档案、廉政档案,实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教育监督,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在全国率先实行市级领导住房信息网上公示和领导干部“不打牌、不经商、不收礼”公开承诺,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深入开展小金库、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大幅精减,全面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规范政府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启动网上审批试点。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湘乡历年来经济质量提升最大、改革开放效果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工作成效最为明显、干部群众最为满意的时期。五年来的成就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湘乡“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特别是长期坚守在工作最前线的村干部和社区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提升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化挑战为机遇,变压8/34力为动力,以变革促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发展思路、提高发展层次,积极探索符合湘乡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绘就“两型”建设、产业培育、城市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蓝图,牢牢把握住了前进的方向。二是突出发展重点,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提出主攻“两翼”、推进“三新”、建设“两型”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工业强市、打造魅力龙城、共创和谐湘乡”的发展目标,明确产业的重点是工业和旅游业,经济的关键点是城市发展,以重大项目的突破带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成为拉动发展最强劲的引擎。三是攻克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历史机遇,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力破解融资、用地、人才、征拆等发展瓶颈,为发展提供了强大要素支撑。四是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民生为先不动摇。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持续兴办惠民实事,让老百姓受益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能够改善民生来赢得民心,从而获得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五是营造发展氛围,坚持凝聚合力不动摇。以事业凝聚人心,用发展鼓舞人心,坚持市委总揽全局,四大家协同配合,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社会各界携手共进,营造了全市上下同心搞建设、内外协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绩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9/34经验是实践和创新的光华,“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成绩和发展经验,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倍加珍惜,使之成为推动湘乡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信心基础和力量源泉。二、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第一,要准确把握中央、省委、X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形势的新判断。去年12月10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一、五个重点”。“四个一”即始终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积极实施调结构转方式防通胀等一系列措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五个重点”即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民生改善,突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城乡统筹,注重经济结构和质量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省委、XX市委相继召开了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我省和XX市经济工作的目标和要求,重点是要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和中西部崛起机遇,加快“四化两型”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创新,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改善民生。第二,要牢牢抓住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一方面,中央将进一步加强对“三农”、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投入,涉足的这些领域,也正是我市夯实发展基础、培育高新产业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这为我们积极争取政10/34策支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稳健的货币政策下的信贷投资将更多的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将有效缓解我市资金制约压力,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深入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速,XX市“率先发展、率先富裕”的战略决策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第三,要科学应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启动了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经济均衡性复苏增长有所放缓,将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增长和信贷投放有所收紧,流动性相对减弱,给我们融资和投资带来一定冲击。同时,财政政策注重向民生等领域倾斜,但中央财政支持基本上都需要地方配套,或者是中央出政策地方负责支出,这都会给财政支出和运转带来更大的压力。第四,要客观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一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升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拉大了城区构架,优化了交通网络,改善了城乡面貌,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全市上下气顺、心齐、人和、劲足,我市步入了厚积薄发、加快崛起的新时期。另一方面,当前我市11/34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瓶颈。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与长株潭12个县市2016年的数据相比,GDP居第七位,不到XX县的一半,XX县的1/4;人均GDP居第八位,只有XX县的1/4;财政总收入居第七位,只有XX县的,比XX县少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从三次产业的比重看,一产业的比重太大,三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一产业以粮猪为主,农业产业化所占比例小。二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高科技产品少。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所占比例少。三是园区经济不强。没有支撑性的大企业,主导产业尚未壮大,没有形成产业链,对财政贡献小,去年税收只有2000多万。四是城市建设不快。城市的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不均衡,镇区建设严重滞后。五是创业意识不浓。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开店不如打工、投资不如储蓄、合作不如单干”的观念,缺乏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创业平台不实,创业环境不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虽然我市构建了强有力的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党支部和党小组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但各类社会矛盾依然错综复杂,基层党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党员干部用市场手段推动工作破解难题的办法还不多,还存在办事拖拉、作风漂浮、不思进取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清醒应对,切12/34实解决。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思路根据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XX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制定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并经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明确提出了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长株潭城市群重要工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战略,主攻“两翼”,推进“三新”,建设“两型”,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着力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工业强市,打造魅力龙城,共创和谐湘乡。总体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个一体化,构建社会事业六大服务体系,综合实力进军全省七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期末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期末达到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投资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期末达到1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期末达到5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万元GDP能13/34耗五年累计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15。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着力做大经济总量,综合实力进军全省七强。突出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构建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抓好骨干企业培育和园区建设,到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0亿元以上,跻身全省工业第一方阵。培育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1亿元企业100家;工业园建成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350亿元。做大做强五矿产业园、棋梓生态水泥城和皮革产业园,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开放增活力,以招商促发展,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大产业、大集团。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争创2个5A级旅游景区,建设长株潭休闲旅游城市,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和大韶山旅游服务基地。加快发展农业休闲、花卉苗木、蔬菜为重点的都市农业,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实施流通活市战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建成年交易额过20亿元的大型市场5个、过5亿元的现代商贸中心3个。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建成湖南中西部的重要物流节点,合理布局物流通道、储备基地和物流中心。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各领域的运用,推进网络、通讯和电视14/34“三网融合”,建设“数字湘乡”。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推进“五个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统筹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牢固树立“城以人为本,民以城为家”的发展理念,争创省级旅游强市、省级园林绿化城市、省级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新型城市“六大名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中心城区按照“南拓、北进、东延”战略,到“十二五”末,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形成“五大片区”即城北新型产业园区和物流商贸区;城南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体中心和教育中心;城西老工业改造示范区;城东都市农业示范区;城中商贸区、住宅区。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加快完善镇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的特色乡镇。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编制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制定重要产业布局的实施意见,切实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市场集中度和经济融合度,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乡基础设15/34施建设一体化。城市设施建设与农村设施建设并重、生产设施建设与生活设施建设并重、产业设施建设与生态设施建设并重,通盘谋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城乡空间联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以棋梓打造湘乡次中心城市为突破口,加快月山、潭市、白田、壶天、虞唐等重点镇和其他乡镇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快建立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体系,逐步实现同城同待遇。加快健全以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轨,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城市工作、农村工作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管理格局。探索“农村社区化”和“社区管理社会化”,加快社区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六大服务体系”。围绕“加大投入强基础,狠抓项目促发展,突出重点惠民生,着眼统筹广覆盖”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将财政投入向民生倾斜,构建社会事业“六大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设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严师”工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16/34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进入全省首批教育强县。建设宽领域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打造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全方位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倡导优生优育。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做到村村有文化室。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培育湘乡特色文化品牌,壮大文化产业。建设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建立强有力的治安保障服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推动公共安全保障向主动防控型转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四、凝心聚力谋发展,大干开局之年五年定走势,发展看头年,全力做好2016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工作要求是突出财源抓项目,围绕民生促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力争15;财政总收入增长22,力争突破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力争30;17/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力争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3,力争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7,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减少2和。落实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要工作原则。一是要“转方式、保增长”。就是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优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创新,努力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要“攻两翼、推两型”。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带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体化推进。三是要“抓财源、强基础”。就是切实强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狠抓财源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动经济总量跨越式增长,促进经济提速发展。四是要“惠民生、促和谐”。就是要以改善民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和健全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维护大局稳定,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贯彻落实总体要求,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构筑工业经济新优势。坚持依托园区、扶优助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推进工业超常规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新18/34增规模企业30家。一是要突出做大总量。要把千方百计做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做大园区。要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建设,瞄准争创国家级园区的目标,开展园区建设大会战。大力推进征地拆迁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工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增幅5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融资2亿元以上、储备土地1000亩以上,建设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以上。积极引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企业,入园企业达到75家。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加大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措施力度,力争把功能区做专、做特、做精、做优。其次,要做大产业。通过产业集群式发展,把湘乡已有的皮革、冶金机电等六大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相应措施改造提升、做大做强。再次,要做大企业。深入实施“1236小巨人计划”,继续深化央企对接,大力扶持一批成长好的企业,打造企业梯队,对龙头企业和优势成长型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尽快形成支撑工业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二是要突出优化布局。加快培育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板块格局。首先要构建涟水河生态循环经济带的带状布局。以大企业加强技改、对接央企为契机,努力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基19/34地化布局,推进传统工业向清洁化生产转型,打造循环经济。其次要构建“一园多区”的园区化布局。按照“一园多区”总体布局,以园区和小区为载体,全面优化现有产业布局,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园区布局体系。再次要构建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化布局。要通过强化布局规划和产业导向作用,重点培育产业关联度大、聚集程度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型、旗舰型项目,完善上下游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和基地化布局。三是要突出提升质量。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学研力度,积极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抓好技术瓶颈攻关、新产品开发、专利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建材、冶金、化工、皮革、食品、机械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好五矿环保治理及余热发电、湘碱烟气脱硫、有色氟化学硫酸渣生产线等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品牌战略,力争新增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5个。注重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经营者素质和水平。12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牢固树立抓“三农”20/34就是抓稳定、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两转一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要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建设高产稳产粮田,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抓好粮、猪、茶油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花卉苗木、蔬菜等都市农业,市委、市政府将出台专门措施,扶持休闲农业发展,建设东山东郊休闲农业带,力争进入省级示范笼子;大力发展“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的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有机食品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5万亩,重点抓好油茶、水产养殖、竹木等产业,升级从种苗、种养、加工到品牌全产业链,构建优势农业产业链,争创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市。二是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清淤、小型水利设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推进农田标准化,进一步畅通农田路网、排渠网道,提高土质肥力。争取国家购机补贴,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机具新产品,大力支持柴油机、犁田机等农业机械进村入户。三是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21/34带动农户加入合作组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队伍,抓紧在农村青年中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生力军。四是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帮扶工程,并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帮扶村要加快解决行路难、喝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带动扶贫开发;示范村要注重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做强做大产业和环境整治,要以“乡风文明”为重点,扎实开展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建设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示范性新农村。扎实推进张江村示范片和金石镇石坝、文星、益民“三村共建”示范片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2016年要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项目实际上就是发展的载体,就是经济增长点,就是就业增长点,就是财源增长点。只有拿出比先发地区更大的开放力度、更强的投资力度,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积累更多的财富,才能不断缩小差距、不断争先进位。在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几个重点。一是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继续推行“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的分包制度,确定建设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开展“一对一”服务。加速推进火车站改扩建、励志文化创意产业园、水府大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冬修水利等一系列在建项目22/34建设。要把项目策划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多地策划一批高成长性项目,编制一批产业链条长的关联项目,提出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重大项目有序接替。要重点培植壮大工业骨干财源,密切关注企业的战略走向和经营动向,全力引导、争取企业不断追加投资,加速其裂变壮大。同时要统筹抓好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项目,加快培植新兴财源。市委、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强财源建设的意见,着重从新增税收、解决就业两方面对企业进行考核奖励。政策就是资金,政策就是项目,一定要用好用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加大对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三农”投入,相关单位要尽早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二是要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和落地。按照“早衔接、早申请、早项目对接”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的好项目引进来,把信誉好、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好公司引进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发展水平。要实施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开工,重点抓好香港新太阳、金灿人生、龙泉葡萄酒产业园、神龙丰物流、归一石膏建材等上亿元项目的落地投产。三是要努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资金方面,要积极发挥财税的资源配置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充分发挥23/34财政的杠杆作用,在保民生、保运转的前提下,大力扶持事关增加地方财源、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建设,做好上级投资项目资金配套。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找准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加强政银企合作,确保2016年新增贷款15亿元。土地方面,要想方设法拓展用地,在严格执行土地规划的前提下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盘活存量土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打击违法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人才保障,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建立更广泛的人才汇集机制,建立对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员的激励机制。打造魅力龙城新名片。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坚持标准不降、力度加大、目标提升,掀起新一轮城乡大建设、大发展。第一,要强化区域提升。着力构建内联外畅的立体交通格局。对外加快融入长株潭,对接珠三角、长三角。加快启动和实施益娄衡、长韶娄2条高速公路;建设好易湘线、灰虞线、湘韶线,着力打造连接长株潭的城际快线;强力推进沪昆客运专线建设;确保湘乡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对内连接经济主战场,提高通畅率。抓好209省道湘乡段、320国道城区改线建设和农村公路硬化,推进连接重要景区景点和重要载体的直达工程,抓好高速公路潭市互通、水府旅游连接线和水府大桥建设。第二,要拉大城市空间框架。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启动新一轮24/34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修编。按照“南拓、北进、东延”的思路,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建设城市“五大片区”城北依托红仑工业园和火车站,建设“两型”产业园区和物流商贸区;城南以市行政中心搬迁、励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带动新城开发,建设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文体中心和教育中心;城西以五矿产业园建设和工业污染治理、绿化、净化为重点,改善居住环境,预留城市建设用地,建设老工业改造示范区;城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种植,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东郊撤乡设办,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区;城中以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强化生活居住、商贸服务功能,建设商贸住宅区。第三,要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快主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质和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红仑汽车站建设,完成东山大桥改建,加快南津路进城口和320国道壕塘段改造,启动书院路三期、起凤路建设,建设东风广场地下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加强城市水、电、燃气、环卫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管理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推行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实施好城市排水工程,解决城区滞洪问题。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科学经营城市的水平。第四,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25/34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结合点,直接体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总体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节点。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解决小城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以棋梓镇打造湘乡次中心城市、水府旅游区服务基地和示范城镇为突破口,切实改善小城镇镇容镇貌、完善基础设施,拉动周边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镇区功能互促互补的“动车组”集镇体系格局。第五,要大力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建设长株潭休闲旅游城市和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启动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扎实推进大东山旅游区、水府旅游区创4A级景区、云门寺和碧洲公园创3A级景区工作,完成镇湘楼、陈赓故居、李卓然故居等重点旅游项目。启动云门寺宗教文化旅游区、湘韶干线红色旅游风光带、壶天古镇风景区、东山东郊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带建设。支持农之源公司创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做强做大乡村旅游。完善旅游景点配套设施,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包装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旅游营销,主动融入长株潭大旅游圈。第六,要努力打造区域商贸中心。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直管市场、专业市场提质改造、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和城北农产品大市场建设。完善城区消费26/34网点,推进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推进家电下乡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扩大农村消费。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市场监管。取缔马路市场,整治市场环境,促进城乡市场规范发展。加快建设网络和电子商务等交易平台,拓展汽车、建材装潢、商品房、文化休闲等消费新领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神龙丰、万里行等物流基地建设,打造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大力拓展金融、保险、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探索改善民生新途径。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第一,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重点解决好农民工、大学生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坚持以创业带就业,深入实施“创业服务”工程,着力构建全市全民创业的服务体系。把劳务输转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整合劳动培训资源,大力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提高组织化劳务输转规模和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启动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第二,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资源均衡建设与配置,合理调整学校布局,27/3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湘乡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推进科技进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通过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提升文化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改善住房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第三,努力创建“平安湘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移管理重心,强化村、社区一级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社会事务管理。要完善群众工作制度,创新健全维权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加快信访大厅和群众工作站建设步伐,提高信访维稳工作的层次和水平。继续开展“红袖章”工程和“金钥匙”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28/34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全省综调排名继续前移。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尝试、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熟悉经济工作、善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进一步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任务,努力做到政策法规率先学习,先进科技率先掌握,工作任务率先完成。要继续坚持市委学习中心组每周四晚集中学习制度,继续深入开展“三先”工程,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方法。二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今年是党委换届之年,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有序推进,顺利完成配强班子、优化结构、精简职数三项重点工作任务。要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要端正用人导向,坚持把干部的品德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围绕服务科学发展选人用人,坚持注重选拔具有基层领导和工作经历的干部。要严肃换届纪律,加强全程监督,匡正换届风气,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切实通过换届换出新的活力,换出新的29/34气象。三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领导干部,要以对湘乡发展和群众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力戒跑玩之风,力戒庸懒之气,力戒虚报浮夸,力戒争名图利。要大力开展作风整治,继续深入开展“两转一增强”活动,从严加强干部管理,大力推进群众评议干部作风,促进干部队伍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清正为民的自身形象。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宣讲,把党和政府各项政策规定、决策部署以及农业科技、有关法律等知识及时有效地向群众宣传、讲解;一定要善于团结群众,及时调解群众纠纷,切实关心贫困家庭,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定要埋头苦干实干,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做个清清白白、群众称赞的好村官。四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开展创先争优“红五星”工程,围绕建党90周年策划活动主题,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注重实际效果。要以创先争优为主线,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城乡党建资源整合,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要认真做好第八届村支两委换届工作,配强配优干部队伍,更多地关心、体贴和帮助乡村干部,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选派新录公务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30/34要重点抓好基层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辐射力,使他们切实担负起应尽责任。五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继续开展“三不承诺”和明察暗访,不断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约束和监督,强化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的监控和监管,狠抓大案要案查处,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三公”消费改革,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实效性。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好的制度可以监督人、管理人、约束人,也可以激励人、帮助人、促进人,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开发出最大的潜能。一是强化重大问题及时调处解决的机制。坚持领导带头调查研究制度。对一定时期的重大问题,由主管领导牵头,组织专门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