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红色足迹寻访学习心得体会寻找尘封历史 感悟红色人生革命的思想之火,在这里燎原;革命的智勇事迹,在这里书写。7月7日,河师大红色足迹寻访自愿服务队来到卢氏县红军小学,参观了红25军长征纪念馆。由于长征路途远,耗时长关于红25军在红军小学的历史记录,现存资料甚少,为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感悟红色人生,实践小队展开了一次曲折而又意义重大的探索之旅。7月7日清晨,红色足迹寻访;自愿服务队驱车4个多小时的跋涉抵达兰草村红军小学。一行四人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红军小学,发现学校正值放假,纪念馆大门紧锁,校内空空荡荡。据两位在校老师介绍,几个有钥匙的人短时间内都无法赶到。望着紧锁的大门,队员们满脸失望的表情,难道此次寻访之旅只能就此结束?窥见门缝里的历史在带队老师李立新的建议下,全队决定先从门缝里看看,并拍一些照片,以弥补不能进入纪念管的遗憾。正门的门缝是所有门缝中最大的,顺着门外几缕微薄的光线,隐约在看到房间内四周墙壁上悬挂着由玻璃装裱好的镜框,纪念馆的大厅中央是一片空地。纪念馆的后门有一口古井,从石头上沧桑的纹路上看出它的年岁不小,至今还在供周围的乡亲们打水。一间空空如也的大厅,一口古井,残破的屋顶,略微腐朽的老式木门,队员们借助想象力依稀地勾勒出红25军的神秘生活。到底真实的历史原貌是怎样的?它依然被蒙着神秘的面纱。倾听古稀老人的见证就在队员带着遗憾即将放弃之时,突然看到马路对面的小杂货店门口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抱着一丝希望,两名实践队员跑向老爷爷。老爷爷听说实践队员们从河师大来寻访红25军的红色足迹,老爷爷立马露出自豪的神情。据老人介绍,他叫李和平,当时红25军部驻扎在红军小学时,那时他还是一个孩子。但自从有人驻扎在红军小学后,校门紧锁,禁止闲人自由出入,村民们都对里面情况一无所知,仅仅知道里面是军队。红军们未曾打扰过百姓的生活,吃饭的食物也全是自备的,不像国民党每每经过此地总要烧杀抢掠一番。老人说到此处饱涵崇敬望地望了网对面的红军小学。由于当时红军正在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从来不公开出入小学。老爷爷讲述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另一位大爷,他喊这位老爷爷去打牌,被老爷爷断然拒绝后,赌气似的开了一个小玩笑:又在讲娃娃头!;老爷爷瞬间变得异常激动,呵斥道:你赶紧走吧!;虽然队员们不知道娃娃头;指的是谁,但从两位老人的对话中,依稀能够感觉到他可能和红25军有关。老人有个习惯,每当他陈述完一个事实后总要,郑重其事地加一句: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不会骗人的。;从头到尾老人的话语中一直饱含着一种深厚的对党的崇敬和红军的爱,这份爱和崇敬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重拾真实的历史没过多久正准备离开的实践小队,遇到了往学校送信的邮递员,由于送信原因他有门房的钥匙,在常亮老师老师的下实践队员们拿到了纪念馆的钥匙。跟随常老师走入期盼已久的纪念馆,门口红25军纪念馆;几个大字由曾经的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馆内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外,还有兵器、草鞋等实物,馆内还有贾平凹等题词的书法作品。真实地再现了红25军的历史风貌,并形象阐述了红25军在长征中的重要作用。留在学校的常亮老师,正好是有着丰富检验的纪念馆解说员,曾经为贾平凹的参观进行过解说。据常老师介绍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长征过程中,红25军创下了许多不朽的功绩:它是最先到达,唯一一支增员,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唯一一支发展地方游击师、红74师的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红25军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等率领部队2800人,从湖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突破数十倍敌人的重围,千里征战,于12月3日抵达当时属于卢氏辖区的栾川县庙子东河沟。4日晨抵达栾川县叫河村时,发现敌军六十师已在卢氏县城以南的五里川,朱阳关,黄沙镇一代构筑工事,控制了入峡大道。原来,蒋介石为堵截红二十五军入峡,在红二十五军进入桐柏山时,就将驻防开封的陈沛部第六十师用火车快速运到灵宝县城,又经过一百多公里行军,于12月1日驻防卢氏县朱阳关,企图以逸待劳,聚歼红二十五军。此时,敌追缴纵队;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共五个旅的兵力,经信阳,许昌,鲁山等地相继追踪到庙子,栾川一带。他们企图想当年唐朝在卢氏歼灭瓦岗军李密,王伯当所部一样,将二十五军消灭在卢氏县境。据此,随军的地下党负责人张星江向红二十五军献计献策,决定改变入陕道路。他走访当地群众,找到一个叫陈延贤的货郎,问出一条由豫入陕的隐秘山路。在货郎的热心带领下,5日黎明,悄然沿着一条七十二道水峡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隐秘峡谷,绕道卢氏城南,沿洛河南岸急行西进,当夜在衙前,照村,岗台,营子至黄涧乡望云庵一带露背。6日,翻越百盘岭和大小蚂蚁岭抵磨沟口乡龙驹村,消灭反动民团后继续前进,夜宿磨沟口乡黑沟,徐家湾一带。7日,分两路西行,侧翼自徐家湾向关坡迂回,主力由陈延贤带路翻越卢氏的磨口,双槐树两乡交界的大夫岭,出茄子河经香山到官坡,稍作休整后直至兰草,夜宿兰草街,军部就驻扎在现在的兰草小学。8日,红军先头部队从兰草直扑豫陕边界的险关铁索关,经与守关敌军激战,终于打开了进入陕南的大道,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歼灭与卢氏群山的企图。在此期间正值冬日,25军的一个小战士鞋坏了,因为经受不住严寒的考验,偷了百姓家的一双草鞋,违背了军队纪律被处以重罚。百姓们认为只是一双草鞋纷纷为小战士求情,希望红军能饶过小战士。事件在当时造成很大影响,使军部领导们意识到加强军队严明纪律的重要性。考虑到红军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政治部秘书长程坦找到时任宣传科长的刘华清,建议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为歌曲,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由于两人都不懂音乐,他们就借用了鄂豫皖苏区流行的民歌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谱,在兰草红军小学完成了歌曲的创作,并刻印成歌页,发到每个连队教唱。包括红军小学在内的鄂豫陕革命革命根据地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为红军的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纪念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程老师精彩的讲解为实践队员们揭开了三大纪律八大注意歌曲诞生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智勇的小货郎陈延贤,不计个人安危为红军开辟密道,突破重围的传奇人生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愈加闪耀。一天的红色足迹寻访之旅是短暂的,并不能全然体会先辈们为党和国家付出的艰辛,但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