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和填空(1)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佶诎,日月是也。指很明显地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的一种造字法。(2)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3)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捣,武信是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他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的造字法。(4)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去譬相成,江河是也。指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以意符表示意义范畴,以声符表示读音类别的造字法。(5) 六书: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汉字形体结构及使用情况的字体分类。(6)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志,成书在战国时代,作者不可考。(7)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与他的门客攥写的一部著作。(8) 水经:是由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著作,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内容简略。(9)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共收字470多个,全书分四卷,依韵排列。(10) 经傅释词:清代王引著,共收字160个,全书分十卷,按古声母排列。(11) 左传:左丘明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略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12) 战国策:是一部历史文献,为研究战国时代的社会斗争提供了资料。(13)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14) 词类的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这就是词类的活用。(15) 艺文志:是汉书十志中的一志,是关于书籍的记载。(16) 典论:是曹丕在未称帝是所作,分五卷,是我国最早的论文的专篇。(17)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极为重要的资料。(18) 经籍攥估:清阮元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19)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是一部按韵编排的比较大的古代辞书。(20) 十三经索引:叶绍钧编,是一本专为查检十三经语句出处而编的索引。(21) 中国人名大辞典:是一部专门查检我国历史人名的工具书。(22) 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主编,是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的书目和提要,共200卷,共收书目10245种,其中收入四库全书的,3461种,存目6793种。(23) 隶书是汉字演变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24) 汉字的发展,形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一是笔势。(25)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26)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展转为他训”。(27)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体裁,称为“纪传体”。(28) 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二、1.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2.巫山、巫峡(1)竦:通“耸”,耸立(2)寔:通“是”,这(3)闕:通“缺”,空缺 3.岳阳楼记具:通“俱”,皆,全 4.郑伯克段于鄢(1)大:通“太”(2)厭:通“猒(饜)”,满足(3)無:通“毋”,不要(4)闕:通“掘”,挖 5.齐桓公伐楚女:通“汝”,你 6.鞌之战無:通“毋”,不要 7.范雎说秦王(1)被:通“披”,披散(2)厲(lai):通“癘(癞)” 8.触龙说赵太后耆:通“嗜”,喜爱 9.鸿门宴(1)距:通“拒”,抵御,挡住(2)内(na):通“纳”,接纳,放进(3)豪:通“毫”(4)倍:通“背”(5)蚤:通“早” (6)要:通“邀”,邀请(7)郗(xi):通“隙”,缝隙 10. 孙膑(1)罷(pi):通“疲”(2)獘:通“弊”,疲惫,指力量削弱(3)趣(qu):通“趋”,趋向 11. 艺文志.诸子略(1):通“浸”,逐渐(2)攘:通“让”,谦让 (3)嗛:通“谦”,谦虚(5)視:通“示”,昭示(6)上:通“尚”(7)盪:通“荡”,指学识浮泛(8)政:“征”(9)瘉:通“愈”,胜 12.典论.论文隽:通“俊”才智出众三、词类的活用(一)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结构的内容。1.动词的使动用法:焉用亡郑以倍邻:使亡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使王(2) 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感到.奇怪2、 名词的意动用法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以之为夫人(3) 名词用如动词:指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1、 nv赵主之子孙侯者:做诸侯2、 方位名词做动词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往西(4) 名词用作状语1、 表示方位或处所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向北2、 表示工具或依据失期,法皆斩:依照法律3、 表示对人的态度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客人一样4、 表示比喻嫂蛇行匍伏:像蛇一样(5) 古代汉语的词序1、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前面)敢问何谓也:谓何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吾爱之,不吾叛也:不叛吾3、 宾语用代词复指主要格式:唯.是;唯.之余唯利是视:视利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宾语放到动词之前寡人是问:问是(6)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1、 在判断句的位于后面加语气词也王,人君也2、 在主语后面,加上代词“者”复指,引出谓语南冥者,天池也3、 不用“也”:兵者,不祥之器4、 不用“者”、“也”:荀卿,赵人5、 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之前加“非”:楚虽大,非吾族也6、 判断句没有主语时,不能省略“也”:退,酒也!7、 “是”用作判断词: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8、 谓语前面可以加副词“乃”、“即”“维”“惟”:是乃狼也9、 副词、语气词搭配“非”来使用:非其父兄,即其子弟10、 用判断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一种修辞手法:曹公,豺虎也(7)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1、 动词后面用介词“于”把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妻与子皆养于我者2、 用介词“为”放在动词之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身为宋国笑3、 “为”直接放在动词前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 为.所:不者,若蜀皆且为所虏5、 “见放在动词之前:是以见放6、 “被”直接加在动词前面(八)副词:能表示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情态和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作句中的次要成分,但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1、程度副词常用的程度副词:最、太、至、尤、愈、略等(1)“少”:稍微,略微,相当于现代的“稍”:太后之色少解。(2)“稍”:逐渐: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3)“颇”: 程度偏高,略近“很、甚”: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稍、略: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2、范围副词(1)“但”:与现代“只”的意思相当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2)“仅”: 表示只,刚够 齐王遁而走吕,仅以身免。 几乎,将近, 初守雎阳时,士卒仅万人。3、时间副词常用时间副词:将、正、已、常(1)“曾”:曾经 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2)“尝”:曾经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4、情态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一定的情态或语气常用情态副词:大概、未免、本来、偏偏(1)“且”:姑且,尚且 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2)“固”:本来,当然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3)“盖”:常放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测性的论断的语气,从而引出下文: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有时只表示不肯定的论断语气,不一定放句首: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5、否定副词常用的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1)“不”:表示一般的否定 风之积也不厚也,则其负大翼也无力。(2)“毋、勿”:不要,别 大毋侵小 急击勿失(3)“未”:没有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及齐。(4)“非”:否定的是后面整个句子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6、表敬副词:主要用来表示对人的尊敬表敬副词有两类:(1)尊人:请、幸、敬、惠 “请”: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幸”: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敬”:太后曰:“敬诺。年岁何矣?” (2)自谦:窃、忝、猥 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 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九)代词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若、而、乃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第三人称代词:其、之 公室将卑,其宗族先落,则公从之。3、 指示代词:此、是、斯、兹、(近指)彼(远指)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夫”:远指 食夫到稻,衣夫锦。4、 疑问代词:(1)指人:谁、孰 父与夫孰亲? 孰为夫子? (2)指事物:何、胡、曷、奚,是什么的意思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 子奚哭之悲也?5、 无定代词:或、莫(1) 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作主语。 或劳心,或劳力。 宋人或得玉。(2) 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6、“者 ”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他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却不能独立做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和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和“所”字结构。 (1)“者”:翻译为“的”、“的人”、“的东西”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后面:庸者笑而应曰;大王者,小者侯。 放在数词和时间词之后表示一定的范围和种类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2)“所”: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民无所依。 所字后面必须是及物动词。 (10) 介词、连词1、 介词(1) 于表示处所和时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介绍涉及的对象:闻之,有献于公表示比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在表示被动的句中: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2) 以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儒以文乱法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表示原因:徒以有先生也表示时间:文以五月五日生(3)为【为+宾语+谓语】为+宾语做状语,表示对象、目的、原因:苦为河伯去妇表示被动2、 连词(1) 与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蜩与学鸠笑之与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夸父与日逐走(2) 而联合结构里,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美而绝偏正结构里,表顺接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主谓结构里,意思上是一种逆接:十人而徒一人者(3) 则、然则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战则请徒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民贫则奸邪生表示假设:时则不至表示发现: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 虽,虽然表示让步:此言虽小假设的让步:虽有槁暴虽然如此:虽然,未闻道也(5) 然,然而表示转折:然子病矣一个固定的词:然而降于夷王(6) 之【定+之+中心语】:是炎帝之少女放于主谓结构之间形成偏正结构:汝之不惠(11) 语气词词头、词尾:1、 有(1) 作词头时,【有+专有名词】:禹攻有扈(2) 【有+普通名词】:予欲左右有民(3) 【有+形容词】:忧心有仲2、 其【其+及物动词/形容词】:北风其凉3、 言、于、薄【言、于、薄+动词】:言告师氏4、 然、如、尔、若【然、如、尔、若+形容词】(作状语):填然鼓之三、词的本义与引申义1. 斤(本义):砍伐树木的工具2. 戒(本义):表示戒备3. 刃(本义):刀刃4. 谪(本义):往、到.去5. 望(本义):往远处看6. 卧(本义):闭目睡觉7. 城:本义为城墙;引申义为(1)都城 (2)城市8. 朝:本义为早晨;引申义为朝见9. 任:本义为抱;引申义为(1)担子 (2)责任、义务 (3)委用、任用 (4)听凭 (5)担当 (6)担保 (7)信任10. 解:本义为解牛 解体开放引申义: 解脱 解说 解结 晓悟 见解 和解11. 网:本义为用绳编织成的捕鱼或鸟类的工具;引申义为广泛搜求12. 踵:本义为脚后跟;引申义为继承13. 市:本义为做买卖的地方;引申义为(1)特指城市内的商业品 (2)整个城市14. 特:本义为公牛;引申义为(1)男性配偶 (2)杰出的人才15. 骑:本义为骑马;引申义为骑兵16. 懈:本义为解散;引申义为懈怠17. 竖:本义为栽种;引申义为(1)竖立 (2)树立三、分析题(一)句型及语法分析1、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被动句】2、 见渔人,乃大惊:【省略句,省略了主语】3、 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判断句,经典句型“为.所”】4、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连词结构,承上启下】5、 佗邑唯命:【宾语前置句】6、 昭王不复,寡人是问:【宾语前置句,“是”为前置宾语】7、 君若以力,楚国方程以为城:【宾语前置句,“方程”为前置宾语】8、 岂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宾语前置“是”为前置宾语】【宾语+是+动词,为古代汉语中宾语前置的一个格式】(2) 试说明“于”字被动句没有“于”的语法结构闵王毁于五国 闵王毁五国桓公劫于鲁庄桓公劫鲁庄以上两例去掉了“于”字之后,主语就由被动者、受事者转变为主动者、施事者,全句的意思也就完全相反了。这两例都是前者表示被动,后者表示被动。(3) 试说明“见”字的被动句不能直接由“见”引进行为的主动者的原因 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为例,“见笑于大方之家”就是“被大方之家笑”,若是由“见”直接引进行为主动者就将说成是“见大方之家笑”了,这样句子的意思于结构都被打乱了 。因此只能在动词后面另外用“于”把行为的主动者引出来。(4) 举例说明古代情态副词与现代意义的区别1、 “且”在古代有姑且、尚且的意思;现代则是而且的意思,是承接连词。2、 “固”在古代是本来、当然的意思;现代意为“固然”3、 “盖”在古代是表示语气的,常放在句首表示提示和推测性论断的语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在现代是指有遮蔽作用的东西或者动词意为遮蔽、掩盖。(5) 试说明典论.论文首段“文人相轻”中,何为“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轻视,作者意在说明那些人文们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的缺点。(6) 试解释典论.论文末端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原句的意思是:文章关系到治国的伟大功业,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在这里,作者是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说文章的作用,是经见国家的社稷,不朽的大事,因此写文章要用心。极言文章之重要。(7) 句读分析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厦门亭侯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平董少平。”四、背诵题【注意难写的字以及生僻字】1、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2、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测新工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复习时间安排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生物下册 4.9.2 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团队课题申报书范文
- 国画课题申报书
- 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深入总结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的学员案例与成功经验试题及答案
- 会计职业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年食品安全员试题及答案
- 智慧树知到《形势与政策(北京大学)》2025春期末答案
- 电子政务平台的维护与技术支持策略
- 2025年中国尼龙注塑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课件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曲妥珠单抗心脏毒性的管理
- 2024年机场广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越野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美术造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