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_第1页
温里药_第2页
温里药_第3页
温里药_第4页
温里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里药学习要求,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熟悉花椒、丁香、小茴香、高良姜,附子、干姜与肉桂,掌握,功效与应用的异同点,里寒证具有全身或局部的怕冷、喜热、脘腹冷痛,排泄物清冷,或四肢厥冷等特征。,含 义,凡药性温热,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属中医治则八法中的温法的范畴,本类药物祛除在里在内的寒邪,适用于里寒证,温中散寒温升中焦阳气,驱除在里阴寒温肾回阳大补命门真火,挽回欲绝阳气理气止痛温里祛寒,宣畅气机止疼痛,功效,温里散寒回阳,兼理气止痛,适应范围,里寒证,脏寒证,肺经虚寒咳嗽气喘,痰稀色白,肾阳不足腰膝冷痛,阳痿宫冷,寒滞肝脉寒疝腹痛,寒凝经闭痛经,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亡阳证,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纳差,心肾阳虚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味辛性温热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主里寒证,3. 热证,真热假寒,阴虚火旺,津亏血虚及孕妇慎用或忌用。,使用注意,1. 根据病情,恰当选药配伍。,2. 温热燥烈,易伤阴助火不宜持续使用。,4. 冬季寒冷素体阳虚,用量可加重;夏季天气炎热,用量可酌减。,附 子本经,为毛茛科 ,乌头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采收,加工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采 制,来 源,附 子处方用名,盐附子选较大的泥附子洗净泥土,浸入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 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 结晶盐粒,并体质变硬为止。,熟附子包括黑顺片、白附片、淡附子、炮附子。,黑顺片选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进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 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洗,切成厚片,在进入稀盐卤水液中,并 加入红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子染成浓茶色,用水洗至口尝 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白附片选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液中数日,并与盐卤 水同煮至透心为度,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水漂至口尝 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用硫磺薰后,再晒干。,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 水同煮透,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外皮,置锅内加 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干,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应用安全,毒性小。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 出用姜汤浸泡13天,然后蒸熟,再烘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起烟,微鼓 裂为度,取出放凉备用。,制附子(与豆腐同煮)、川附子(道地药材)、生附子(少用),附 子本经,附 子本经,性 能,功 效,甘、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1.亡阳证,大辛大热,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附 子 应用,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四肢厥逆大汗淋沥脉微欲绝,阳衰无力鼓荡气血不能卫外固表腠理开泄气血不能达于四肢,附子大辛大热,纯阳之性,以回阳救逆。上助心阳以通脉,下补肾命以益火,外助卫阳以固表,中温脾阳使阳气四布。卫阳固而大汗自止,阳气恢复,气血运行,故厥冷脉微之证自除。,附 子 应用,2.阳虚证,命门火衰畏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萎,小便频数。附子大辛大热,入肾经,可补火助阳,补命门真火,使阳气恢复,诸证悉除。,甘温助阳辛散可散寒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虚均可应用,脾阳虚脘腹冷痛,喜温按,大便溏泻,伴有食物残渣阴寒内盛,脾阳不振。附子入太阴脾经,能温中阳而散寒邪,脾肾阳虚脾阳虚,水湿不运,肾阳虚,失于温煦,致使水湿泛滥溢与肌肤,发为水肿。,心阳虚症见,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得平卧,面色苍白,自汗,四肢厥逆。一般多是慢性疾病的持续损耗,逐步发展形成。,卫阳虚阳虚外感,附 子 应用,3. 寒痹证,附子气雄性悍,走而不守,以其温热之性,散寒止痛作用突出,善于治疗风湿痹痛,寒邪偏盛,疼痛较重者。 以寒盛疼痛剧烈者尤宜 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入汤剂先煎3060分钟热证,阴虚火旺,真热假寒病人禁用。孕妇慎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附 子 使用注意,干 姜本经,来 源,姜科,干燥根茎。,处方名,干姜,干 姜本经,性 能,辛, 热。归脾、胃、肾 、心 、肺经。,功 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干 姜 应用,1. 脾胃寒证,脾胃虚寒要药,暖中焦主药,外寒直中脾胃,脘腹冷痛,泄泻, 单用研末服,胃寒呕吐,呕吐清水。配高良姜,如二姜丸,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按,如理中丸,中寒水泻,单用研末服,或配伍党参、白术等,长于温中散寒,干 姜 应用,2.亡阳证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阴寒内盛,阳气衰微(心肾阳虚),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古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强调了二者配伍的重要性。,干 姜 应用,3.寒饮咳喘,寒饮喘咳,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者寒邪内侵,阳气受损,肺失肃降。,本品温中阳而行津液,温肺而化寒饮,津行气宣饮邪祛, 呼吸通畅,咳喘自平。,外感风寒,内有水饮,咳嗽气喘。又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肺寒停饮。,干 姜本经,用法用量,煎服,310g。,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肉 桂本经,来 源,樟科,干燥树皮。,药 性,辛,甘,大热。归肾、脾 、心 、肝经。,功 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肉 桂 性能,肉 桂 应用,1.阳痿,宫冷,本品辛热纯阳,大补命门,益阳消阴,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命门火衰,肾阳不足,常配附子、熟地等,如桂附八味丸、加味肾气丸、右归丸,肉 桂 应用,2.阴寒内盛各种疼痛取散寒通经止痛,中寒脘腹冷痛,单用研末酒煎服,或配干姜、高良姜等,肝寒寒疝腹痛,配吴茱萸、小茴香等,肾寒寒痹腰痛,配独活、干姜等,如独活寄生汤,心寒胸痹心痛,配附子、干姜等,如桂附丸,血寒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配当归、川芎等,如少腹逐瘀汤,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症均可应用。 如参附温心汤治疗中寒阳衰,心腹冷痛;又如温胞汤治疗经寒腹痛,宫冷不孕。,肉 桂 应用,3.阴疽,痈肿脓成不溃之证 气血虚寒,凝滞不畅,肉 桂 应用,4.虚阳上浮下元虚冷,阴不敛阳,虚阳上浮。,肉桂能使上浮之元阳回归故里,引火归源,引龙归海。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虚汗、心悸、失眠、脉微弱者,配山茱萸、五味子、人参等,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研末冲服,1 2g。,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肉 桂本经,附子 干姜 肉桂,温里散寒止痛(里寒证如脘腹冷痛等),温中力强,又温肺化饮,能走能守,走守相济,回阳辅药,主中焦脾胃寒证,痰饮咳喘,回阳救逆要药,偏补命门,其性善走,温周身阳气,主治亡阳证四肢厥逆,诸阳虚证及寒痹证等,温肾命功似附子,温中焦效似干姜。主补命门,温下元,又温经通脉,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虚火上浮,上热下寒证,经闭痛经,寒疝腹痛,寒痹腰痛,阴疽等。,附子、干姜、肉桂 区别,吴茱萸本经,来 源,芸香科,干燥近成熟果实。广西、湖南产者质佳。吴茱萸辛辣之性似食茱萸(辣椒),性 能,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 、胃 、肾经。,功 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吴茱萸本经,应 用,1.寒凝疼痛。,吴茱萸本经,经寒腹痛桂枝、当归温经汤寒疝腹痛小茴香、川楝子导气汤厥阴头痛人参、生姜吴茱萸汤寒湿脚气木瓜、槟榔鸡鸣散,肝寒气滞诸疼要药,2. 呕吐,3. 虚寒泄泻(五更泄泻之要药),吴茱萸应用,胃寒呕吐干姜、甘草吴茱萸汤肝火犯胃黄连左金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四神丸,注意当分寒热,吴茱萸本经,用法用量,煎服,1.54.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烈,易耗气动火,故不易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小茴香,1.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疼痛,少腹冷痛,痛经,2. 中焦虚寒气滞证脘腹冷痛,呕吐纳差,性 能,辛,温。归肝、肾、脾 、胃 经。,功 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应 用,1. 胃寒呕吐、呃逆要药,2. 脘腹冷痛,性 能,辛,温。归脾 、胃、肺、肾经。,功 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应 用,3. 阳痿,宫冷,丁 香雷公炮炙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