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题名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题级别: 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09 年 5 月 课题负责人: 周积昀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主要成员: 吴忠喜、陈文心、林翅、何玲、蒋敦杰、李发德、宋婷、陈运恩、陈继宏等 2 研究总 报告 内容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设课程,在我国新课程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课程,专业支持不足,经验和资源匮乏,课程管理体制 机制有待建设等实际情况,课程需要在探索中建构式发展,特别需要在共建共享中达到“多赢”。为此,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建构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程 管理 、全员 参与 和全面评价的课程实施体系和机制,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政府推动,政策保障,试点先行和典型带动,促进 该 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实施。 关键词 建构式评价 博客 常态化 规范化 一、 课题 研究 的 背景 、 目标 及 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概念,是为适应 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而提出 的 。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在创新已成为时代主旋 律的今天 , 它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选择 、 获取和应用信息 , 要求学生通过证实、证伪获得 新 知识 , 要求学生具有多渠道获得信息的主动意识和能力 , 具有主动、多元、开放的思维品质 , 具有 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凸现培养创新人才的功能,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 具有独特功能并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 , 作为 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 3 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呼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自小学3 年级始开设。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 3 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课时总量的 6 8%;在高中,该课程有 23 个必修学分,约占高中毕业所需 116 个必修学分的 1/5。 然而, 作为一门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打破传统分科教学缺乏横向融合、易导致学生读死书的状况,改变传统学科课程甚少涉及、我国学生普遍缺失而社会发展又亟 需的综合能力素质, 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 创设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它开辟了我国基础教育全新的课程领域,因而被课程专家寄予厚望、备受关注。同时,课程实施也缘于全新的课程体系而面临新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 (一 )实施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 面临 的 问题 面对一门全新的、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难点”似乎比“亮点”多,“茫然”比“喜 4 悦”多 , 因此,在 该 课程 实施 中出现了逢场作秀、敷衍了事的 “乱象”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发现 ,学校在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 面临“三易三难” 和 “三缺”问题。 1、课程实施中的 “ 三易三难 ” 问题 ( 1) 易使 课程 成 为 “花瓶” , 而难成常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的确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抹亮色, 很容易被 视为 课程改革的“标志” 。 同时,由于全新课程带来的清新气息,也 激发了部分师生的好奇和潜能 ,在开放的课程空间里,学校集中优势资源,很容易取得课程 实施 “ 成果 ” , 使之 成为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花瓶”或摆设 。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中考、高考课程,学校和家长并未从根本上重视该课程的常态实施 。另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又是“三无”课程,加上地方学校条件有限、师资不足、缺乏经验等原因,学校往往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成 落实课程的一种 “花瓶”,无力或不愿下力 常态化地 实施好该课程, 最后可能 成为专家看好、 学生欢迎、学校应付、家长漠视的课程。 ( 2) 易使课程变成一种 活动, 而难 成 一种 课程 资源 从教学的角度看,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具有非常开放的实施时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 其它 有确定答案的 学科 学习不同, 它 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连问题都没有,学生必须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像一名真正的研究者,经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一门学生完全自主 学习、探索、体验 的课程。 而且 在 该 课程 学习 过程 5 中 ,学生彻底改变了读死书的状况, 焕发出 勃勃生机 。 在 课题实施过程中, 学生 以 一个个 鲜活而富有创新力的行动证明:我的地盘,我作主。由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充分 体现 学生的 自主性 , 学校 在 组织 、 实施该课程时 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也容易取得鲜活的成果。但由于 绝大部分教师、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熟悉、不了解,广大师生对它 仍 有“神秘感”, 而 教师 自身又 缺乏课程意识 和指导能力 , 加之教师 团体 指导力量薄弱, 致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 实施中 往往 只 停留在零散 的 活动 层面 , 难于在真正意义上 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一门课程 资源 加于 系统 开发、 建设 , 使这门课程得以 常态、深入、有序地 给予 展 开 和 推进 。 ( 3) 易使课程限 于 校内 实施 , 而难于 走向开放的社会空间 一直以来,教师 都习惯于在学校 开展 教育 活动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 。 因此,面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完全开放的 教 育 空间,大家 一时 找不到 “教学”的 感觉。 加之 现实中 又 存在着严峻的学生安全 隐患 问题以及 教育 教学 经费短缺 等 问题 , 致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实施 更多地只是在校内或有限开放的 社会 空间里展 开 , 这 与该课程的特性和要求并不完全吻合 。 而 课程实施 空间 的 局限性 ,使该课程难于让学生 真正走入开放的社会中进行探索 、 研究 ,导致 学生无法把 自己的 体验与感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进行多次探究、验证,加以 整合,易使该 课程 要实现的能力 取向价值目标落空 。 2、课程 实施 中 的“三缺”问题 ( 1) 缺 课程 资源 6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是没有教材的课程 ,其 价值 在于 “生成” 。 通过“生成” , 实现学生能力的系统训练和整体提升。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能力生根”的课程。但是,对长期 习惯 于 依赖 教材 开展教学活动 的教师 而言 , 面对 “无教材”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都 显得十分“茫然” ,不知如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生成”课程 资源 , 也不懂 “生成”什么 ,甚至找不到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位置” ,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 2) 缺专业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每一位教师 来说, 都是全新的课程 。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所 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 教师 又缺乏综合 的专业训练, 对应于 该 课程的“开放性”、“ 实践性” 、 “生成性”、 “自主性” 等特点 , 教师在短期内仍难于在 综合实践 活动 中进行 “对口” 的 专业 引领, 加之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又缺乏课程 资源 的生成能力, 致使学生 在综合实践 活动 中无法获得 真正意义上的 “个人知识” , 学生的能力发挥 也 受到限制。 ( 3) 缺 国内 可借鉴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针对我国学校现行课程设置和内容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引起党和国家及教育部领导和有关专家高度重视的课程。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这一类似的课程开展得较好,我国此项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 重视。 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大多 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 目前 国内各 学校中 普遍缺少 实施和 管理这门课程的有 7 效办法和经验 。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校 必须摸 “石头过河”, 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高 该 课程实施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在摸索实施经验过程中,难免 会 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各种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课程的有效实施。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极为开放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该课程管理、指导不到位,各级教育局和学校之间在对该课程规划和管理上衔接不够紧密,课程的政策环境、支持条件、自然环境 都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规范化管理和 常态化实施。 有鉴于此,本课题基于现代发达的网络系统,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程管理、全员参与和全面评价的课程实施体系和机制,以课题研究为基础, 借助政府推动、 政策保障 的有利条件 , 通过 试点先行和典型带动 的方式 ,促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达到 管理规范化、实施常态化 之目标 。 ( 二 )课题研究 的 目标 及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就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的实施规范化、常态化。 为此, 我们从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的战略高度 出发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通过课题研究达成 以下 目标 ,实现课题研究的价值 。 1、 揭示 具有 我省特色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 范式 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得以顺利实施,我们以课题研究形式推进该课程的实施 。 在 课题 研究中 , 我们 采取 没 有经验,探索经验 ; 没有办法,创新办法 的课程推进策略 , 不断总结有地方特色的 学 8 校 课程实施经验,揭示 具有我省特色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操作“范式” , 确保 该 课程 实施朝着课程预期的目标迈进 ,促进 该 课程的实施 常态 化 。 2、 培育 地方性的课程专家团队,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形成“水波效应” 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关键在于教师。为 解决 该课程实施中 缺乏专业师资的问题, 课题组本着在实施中培养专业师资的思路,在引领 各个 学校实施该课程过程中 ,培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 骨干, 及时解决 学校教师专业指导力量薄弱等问题 , 达到了 以课题研究带动课程实施, 通过课程实施促进教师课程指导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的辐射作用,终于调动广大基层学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实施的热情 。另外, 课题组利用现代化 网络系统, 建立一个较有影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交流平台, 凝聚群体智慧。 通过这个平台,快速解决师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熟悉、不了解的状况;通过这个平台, 为广大师生提 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解决我省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 ,同时 也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欣赏他人的广阔空间。 3、建立亦研亦政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操作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 推动 课程管理的落实, 是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为此,课题组 建立一种高效地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操作模式 亦研亦政,并使之形成一种制度,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轻易地被忽视和各级教育部门管理 不到位 的问题 。同时,建立网上 建构式 评价机制,以评价促进管理 之 目的 。 9 课题组 通过课题促进, 终于带动各市 ( 县 ) 学校 拿出一些有目共睹的综合实践 活动 课程 成果, 以鲜活的 事实,增加 了学校进一 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的信心,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社 会认同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 课题 研究 的 假设 及 核心概念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开放性、实践性、 生成性、 自主性 的特点,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作为全新课程,专业支持不足,经验 和资源 匮乏,课程管理 体制 有待建设等 实际情况 , 本课题研究提出了“建构式评价 ”的 假设 , 即 建构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程 管理 、全员参与 和全面评价 的课程实施 体系和机制, 实现 我省 该 课程实施在共建共享中达到“多赢”, 并 促进 该课程的管理 规范化 、实施 常态化 之 目标。 为 实现 课题研究 目标 ,课题组在 实施 课题 时 非常重视 在教师中强化 以下 四个 核心概念。 “建构” , 即 它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为发展、为改进、为提高课程而评价 ,是一种跟进式的指导、服务、分享和质量监控过程 ,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始终,起“一以贯之”的作用 。 “全程” , 即 评价与学习活动同步进行,评价与专业支持随活动跟进。活动 中 每个阶段环节都得到关注、点评和指导 ; 活动过程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和讨论 ,这一过程就是“建构” 。 “全员” ,即 评价是全员参与,包括学生、专家与教师结合的评价,因为有 了 网站,可以随时、异步,跨时空 全员 参 与 评价。这个过 10 程,是互动,是交流,是启发,是学习,是改进, 这一过程也是“建构”。 “全面” ,即 评价不是一时一事的评价。 它是 对学校、 对学生的研究性课题项目、对 综合实践活动 各个环节、各种创意的评价 。 在评价中, 课程的奖励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学校课程开设实施的奖励,也有对 综合实践活动 项目 的 奖励;既有对 课程 计划、组织、总结和成果展示等单项奖励,也有各校在课程实施、活动开展的创意和特色奖励;既有对学生的奖励,也有对教师的奖励。这种涉及各方面,全覆盖、无遗漏的评价,具有管理和激励功效, 且这一过程仍然是“建构”。 为实践 “建构 式评价” 假设,课题组 要求全省各 市 ( 县 ) 教育局 、教研室以及课题实验学校都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站,与 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站 链接, 构建 一个共建、共享、共管、共赢的“窗口” 。 同时, 课题组 还 集中我省有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力量,在网站上提供课程资源服务和及时的专业指导。 每年定期通过网络对各市 (县) 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及其所属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 以向全社会公布。建立 起 一套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同步的建构式评价制度 ,依托网络,以评价促进 全省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规范化管 理和常态化实施 。 三、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就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的实施规范化、常态化,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学生能力 11 的系统训练和整体提升。 为 实现这一研究目标 ,支撑本课题 研究 的 主要 依据是: 1、 客观依据 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的需要。 当今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 国际局势 巨变的客观需求 ,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做出反思和调适,以培养出具有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基础教育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教育的核心在于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 有效地解决 现行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即 有利于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的关系 、 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2、 理论依据 ( 1) 哲学方法论 任何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研究方法论问题。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 以什么样的观点看待、管理学生,在 教育学生 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 应试教育是壶与杯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 , 教师是装水的壶,学生是空杯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壶里的水注入空杯里。 在这一哲学方法论指导下, 学生成了学习机、做 题器。久而久之,其兴趣和思想被泯灭,个性得不到发展,学而不思,厌学情绪越来越浓。相反,素质教育是 园丁和 种子的哲学。在这种哲学中 , 教师是园丁 , 学生是种子。教育的目的是要让每颗种子茁壮成长 。为此, 教师需要 了解 每个学生 的需要 ,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养料”,成为学生 健康成长的促成者、帮助者。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力图帮助教师重塑 12 教育观和师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2)多元 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 美国 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 智力由九种智力构成。这一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 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 的 能力的认识。 多元智力理论不但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因此,这一理论有助于教师重新构建新的“智力观”,促使 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 也要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本课题要实现的核心价值。 ( 3) 陶行知教育 观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 教育观的核心命题 。 陶行知的这一教 育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相吻合,即有利于学生处理好书本学习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 思路 本课题实施的主要策略是借助网络平台,通过课题引领,基于政府推动和政策保障,达到 课程资源 共建共赢之目标。 具体研究思路是: 1、 行政推进与课题研究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教育部对课程有课程纲要,我省也有课程实施方案,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课题研究解决 13 实践 中 的一些具体问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 纲要开展验证性研究,寻找指导纲要的普及性和贯彻性 策略 ,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成性 范式 ,为课程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服务。这 就需要 把 行政推进课程和 课题研究 结合起来,使 课题组 在课题实施中兼任 课程评价和管理的专家 2、 现有资源与课程 开发 相结合 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的 各项内容 进行有机整合,即 在原有的活动课、劳技课、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资源基础上,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全部内容之中,开发 出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新的 活动课程 资源 , 让学生 以活动为载体 实现 知识活化之目的 。同时也 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从整体上整合一切有利于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资源,有系统地进行新的综合与构建。 3、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需要,必须全面探索,整体推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新的课程种类,必须 选定 实验区和实验校重点突破,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提升经验,及时把实验区和实验校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全面实施的措施, 促进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整体 推进 。 4、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 14 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学科,其课程实践 仍 缺乏理论指导 。 没有理论指导 的 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为此,课题组很重视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 组织课题组 认真学习国家课改精神 ,到 外省、市 取经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出发,进行理论研究,构建 课程实施 模式, 寻找 操作方法,加强实践探索,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验证、充实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理论 。 同时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验学校 ,为 实验教师 所掌握 , 努力 把科研、教研人员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学校、教师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从而形成较完善的 课程 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体系、管理体系 和 评价体系。 5、 课题研究与 课程实 施 、教师培训相结合 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课题组以 课题研究带动课程实施 ,以任务推动 教师行动 研究 的方式, 组织教师撰写 课程实施经验论文,分析 课程 活动方案,编制活动案例, 挑选 部分教师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资料、指导用书 等 编写 工作, 将课题研究 与 课程实施 、教师培训 有机 结合起来。 6、 课题组集中研究和全员参与的开放研究相结合 以课题组为中心,广泛吸收教师参与 课题研究工作;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工具,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广大教师在参与中提高。集中研究 , 即课题每个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人人有任务,个人有专 研 。开放研究 , 即一是在网络 中 开放进行研讨,二是让更多的教师 参与课题实践的操作、参与课题交流和研讨,在实践中提高。 15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 课题 研究 主要 分为 制度 建设和 目标 设计 两个模块。 1、制度 建设模块 制度建设主要 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依据,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功能与独特 的 价值理念,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 确保 课程实施按照正确 的 方向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 包括 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研究 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运作系统与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研究 。 2、 目标 设计 模块 目标 设计 主要包括: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 ;2、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 3、 课程 资源 的 共 建与 分享 、利用 ; 4、教师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等内容 (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 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文献法 。课题组 广泛收集 并 研究 有关国内外有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文献 资料 , 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方案 , 并选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 ,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开发工作。 2、 调查 法。 对我省中小学校 的活动课程实 施开展摸底调查,选择课题试验学校。 3、 采用行动研究法 。以学校为单位, 从学 校具体情况出发,采用 行动研究法 ,即 实践 评估 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 , 由学校 和 16 教师 共同 决策 开展 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 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究和开发工作。 4、 经验总结法 。指导试验学校的教师对 课程活动方案 进行分析,及时总结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在 总结 中 提升经验 ,撰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教材 。 四 、 课题 研究 的 工作 技术 流程 1、 建立 子课题 , 确定 子 课题成员 及其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 课题组召开 课题研究 工作会议, 要求 实验学校从具体的实践出发,申报 研究主题,由此 建立 系列 子课题 ,作为 课题组 开展 研究 的 抓手 。然后, 确定 子课题 成员及其 所承担的 课题研究任务 ,明确课题研究工作 内容以及课题研究中需要注意的 事项 。 2、成立 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指导 专家组,并建立全省综合实 践 活 动 课 程 博 客 网 页( )及博客群组网页( )。 为指导各市 (县) 教 育局、教研室以及 学校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题组 把 我省有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 教师组成专家组 , 并在网页中分类链接各市 (县) 教研室 及 各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定期 在网站上提供课程资源服务和及时的专业指导。 3、 指导各 市 (县) 教研室 以及各学校 建立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同时把博客网页加入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群组网页中( )。 17 为在网站上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服务 和及时的专业指导,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 对 各市 (县) 教研室 研究员 以及各学校专(兼)职教师 进行 专门的课程实施 培训,指导他们建立本市 (县) 教研室 以及 本 校 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 市 (县) 教研室 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 1)分类链接本单位管辖范围内各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 ( 2)本单位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研员情况表; ( 3)本单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年度工作计划和年终工作总结; ( 4)每学年 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各 校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结果的公布。 学校建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网页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管理人员情况表; ( 2)本校每位学生有关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分届、分班整理); ( 3)每学年各年级班级学生名册、研究课题目录、指导教师配备情况一览表; ( 4)学校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或计划 (每学年更新); ( 5)每届学生完成综合实践课程情况一览表; ( 6)参加军训学习情况一览表; ( 7)参加其他实践活动情况(含评价与学分认定表); 18 ( 8)参加社区服务情况 一览表(含评价与学分认定表); ( 9)本课程的其他管理记录。 为此,课题组要求 各 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整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和结果性材料,及时上网,及时评价,并认定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建构性评价。 4、省 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 每年 12 月至次年 1 月份组织 、 开展一次全省性评价 ; 市(县)教研部门、学校要在此之前完成评价,并把相关材料及时上网 ; 评价中使用的相关表格统一由课题组推荐。 省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组织的全省性评价内容 有 以下几方面 : ( 1)评价的主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 门、学校、教师和学生。 省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 评价的重点是市(县)教研部门。专家组依据 课程实施 评价表中的评价项目、内容及权重进行评价。 市(县)评价 的 重点是课题实验学校。 为此,各 市(县)成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评价小组,依据评价表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项目内容重点对学校及其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学校评价的重点是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情况。 因此, 学校成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评价小组,参照评价表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项目内容对本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学校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要把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 做好学分 认定 工作 。 19 ( 2)评价的流程 对市(县)教研室以及各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课题组 实行网上专家组评价与实地考查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级组织、层层负责 落实 ,即省管市(县),市(县区)管学校,学校管教师和学生。 为此, 省、市(县) 以及学校都相应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小 组,具体负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技术支持和 评价工作 。 省、市(县) 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对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 实地考查评价,采取抽样方式,按 20%以上的比例随机抽查。省 课程实施指导专家组 根据实际情况 , 不定期组织成员深入各市 (县) 学校进行实地抽查,抽查评价结果作为网上专家组评价的参考依据。 ( 3) 评价结果 的利用 评价结果在网上向全省公布,同时以文件的形式把评价结果发送至各相关单位。 评价结果 是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电子档案 建立 的主要依据,是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单项评比的重要依据,也 是 评价各市(县)教育局、教研室、学校课改 实施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及依 据 。 评价结果 是 评估学校是否依法实施新课程的依据之一,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省级评优、评级相挂钩。 五 、 课题 研究 的 成果 及 分析 本 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 实施 ,围绕这个核心, 经过近 5 年的探索, 我们 的研究工作已 取得了初 20 步的成果。 (一)建立省级首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总平台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建立一个与这门课程超强的开放性特征相呼应的评价体系。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有一个结果,其学习的过程同样是重要的,因此,学习过程也是评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是与传统的课程学习评价完全不同的 评价。经过充分的研究探索,我们选择了“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方式,构建了从有网络条件的高中入手,义务教育阶段创造条件积极跟进的,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机制。 为此, 我们极力推进 建立了 我省第一个 较有影响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网站 平台( )和博客网页平台( ),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网站建设, 在网络平台上多元 对话与交流。本网站的构架不同于一般的基于页面链接的网站,而是以提供博客群组平台的形式呈现。各个实验学校或 子 课题组可以自由申请博客网站,自行设计、管理本实验学校或 子 课题组的博客网站,最后的文章列表会自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群组平台上呈现。这样既给予实验学校、 子 课题组及时更新和管理自己博客网站的自由空间,同时又方便我们总课题组的协调管理。 截止 2009 年 5 月 11 日下午 3: 37 止,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网站共有成员(即学校 子 课题组或学 生个人和课程 实施 指导专家博客) 1,421 个,文章数量 47069 篇,有 26598728人次浏览、点击。其中还吸引了如郭元祥教授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 21 者参与其中,省外的一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博客如“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小学”等也频频在我们网站平台上出现。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 是基于网络支持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全程、全员和全面的评价。课程 实施 指导、课程专业支持与评价随着 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展实时跟进,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和点拨,活动过程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和讨论。评价强调 广大师生广泛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专家、教师、学生和家长互动交流,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的具体操作要求是,各 学校把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的相关材料上传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博客 网站 ,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学 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计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环节材料,包括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课题研究计划、课题实施记录、研究性学习评价、课题总结、成果展示交流等全套资源,以及 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过程的资料,包括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方案,学生参加军训活动以及 其他实践、服务活动的记录和体会等材料。 这样, 学生、指导教师、 课程实施指导 专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学校通过网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行政、教研部门也通过网络对学校的课程实施进行监管与指导。 目前,我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平台和博客网页平台, 形成了一个共建共赢的课程推进局面,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确保一门全新的课程在理性的探索中有效地实施。另外,对 广大一线教师而言,它提供了其他优秀教 22 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鲜活案例,为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提供了与专家、 同行交流信息的平台,弥补了一些学校因指导教师指导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作难问题。对学生而言,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学会倾听他人建议以及进一步获得帮助、了解并学习他人经验的平台。 总之,“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机制基本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相吻合 ,同时它也 回应 了这门课程评价的三个难题: 1、 过程评价难。 “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全景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评价,在评价中建构,实现这门课程的核心价值 实践、探究、学习,体现课程学习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的特征 ,解决过程评价的难题,确保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2、缺乏专业教师。 “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是全员参与式的评价,学生、教师、专家都参与评价与指导,找到了评价与指导的契合点,符合这门课程的开放性特征,解决这门课程由于缺乏专业教师难于指导和评价的问题,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3、评价的诚信问题。 “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是一个过程、结果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整个过程全员参与、全员监督,有效地解决课程评价的诚信难题,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二) 确保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在高中阶段有较大的突破 我省 是全国第一批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四个省份之一。虽然我省 23 高中总量小,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高中必修学分中所占的份量最大。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根据“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思路,重点在高中寻求突破口。为此,课题组编制了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作为教育厅 2008 年 6 个课程改革基础文件之一下发全省高中学校。与此同时,还研制出下列课程实施用表,提供给各市(县)教研室、学校参考、使用。 1、海南省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全面质量评价项目、内容及权重表; 2、海南省普通高中学校综合实践 活动博客栏目设置规格; 3、市县用表: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研员情况表、海南省市(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4、学校用表 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管理人员情况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5、学校用表 2:年级班级学生名册、研究课题目录、指导教师配备情况一览表; 6、学校用表 3:每届学生完成综合实践课程情况一览表。 这样,我们首次实现了把各市(县)教育(教研)部门、学校、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情况进行量化,便于今后各级教育部门对该课程的监督和管理。 2008 年 12 月,省课题项 目组(组织相关的专家,依据方案要求,首次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在评价报告中,我们给全省各市县教研部门、学校、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24 课程情况都进行了量化打分,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意见,分别指出了不同责任主体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把结果以教育厅的名义向全省高中学校发文。 总之,通过 “基于网络的建构式评价” ,极大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管理、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以海口为例,海口地区高中学校有 24 所,除一两 所民办高中外,其他高中学校都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把相关材料 上传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 。 (三)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壮大课程指导教师队伍 在当今应试教育思想还较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将面临不少来自学校、家长的抵触。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政府推动,政策保障,试点先行和典型带动。为此,课题组依托省教育厅的全力支持,通过向全省学校下发文件的方式,支持课题组实施课题方案。课题组组织实验学校申报子课题,通过课题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实现“以点代面”地在 全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课题组采取了在实验学校现场展示和交流的策略,通过鲜活的“现场”,及时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分享实验成果。同时也培训了该课程指导师资,壮大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队伍,为今后在全省中小学校进一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了教学基础。 在 2005 年 12 月 23、 24 日,课题组组织了全省高中学校研究性 25 学习学生研究课题展示活动。 展示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展板,由全省每个市县推选一 至两所 学校 参加 展板展示 ;另一个部分是现场展示,由专家评选产生的 来自全省 的 12 个学生课题组在展示台上 配以多媒体,向省教育厅领导、课程专家和来自全省各高中学校的二百多名教师代表详细生动地讲述了他们的课题研究缘由、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题论文。同学们执著的探究精神,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勇敢、机智甚至苦恼等,都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 之后, 还在 全省作了巡回展,教育厅各处室的主要负责人、厅长 ,甚至教育部的陈小娅副部长等相关领导 都参观了成果展示。 2005 年 12 月 29 日, 时任 海南省省委常委 、省科教领导小组副组长 王守初同志参观了成果展示。在听取了教育厅副厅长石秀慧 的 专题汇报后 ,王常委对我省高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取得的成果赞不绝口, 为 我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 中 所迸发出来的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环境的素养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所 惊叹 ,她 说:“坚持这样的学习,(孩子们)将来成长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王常委还建议,要把这些成果向我省其他学校、向社会、向其他省委省政府领导宣传展示,让大家 都 来了解我省学生精神状态,促进大家来关心正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 之后,我们又组织了海口 九小现场、龙华小学现场, 27 小现 和海南侨中开放周活动,组织 三 次全省培训,选拔培训了省级骨干教师,把 课程实施过 程中 积累起来的点滴 经验及时孵化成熟 。 2007 年,周积昀代表课题组在张家港全国课题会上介绍了我 省 的经验和做法, 26 2008 年,何玲和林翅代表海口市参加了长沙全国课题会,并在会上介绍了海口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参与课题研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不同于别人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乐东九所镇中心学校根据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 “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选取了“生活自理” 低年级、“校园小主人” 中年级、“体验大自然” 高年级三个主题,由学生能够自我解决身边的小事开始,逐渐 到成为学校的小主人、成为社会的小主人;海口市二十七小凭借“军民共建单位”和“少年军校”的优势,开发的体验军人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依靠极为丰厚的资源条件,探索研究,形成“采访军人”、“观看军营训练”、“一日小红军”和“军事作品创新”等系列活动;海口九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兴趣,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取课题,以主题的方式把语文、科学、社会、艺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开发出了城市雕塑我型我塑、你对琼剧知多少?、大海与我 们的生活等等系列主题课程。琼海市嘉积中学根据琼海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提出了琼海“三色文化”(秀美的万泉河 绿色的生态文化、独一无二的红色娘子军 红色的革命传统文化、海南著名侨乡及博鳌亚洲论坛 蓝色的改革开放文化)系列开发主题,紧扣时代脉搏;三亚市把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创新大赛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打通开展,以抓科技创新大赛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突破点,在学校开展科技 27 创新活动,各校都以主题的形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走的路子别具一色;海口市、定安县狠抓建构式评价方案的落实,使全市(县)高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蓬 勃发展,虎虎生气。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还凝聚了一批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教师,形成了一支基本队伍,产生了一批优秀教师,如海南侨中的李发德老师、宋婷老师,海口市教研院的林翅老师,儋州民族中学的曾建益老师等等 。 成熟了三名省级骨干 。 海口白龙中心小学的林保培还被评选为我省综合实践特级教师。 (四)建立规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要把这门课程开设好,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各市(县)教研室、学校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管理机构,配置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管理人员。而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该课程实施和管理必须做到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因此,在课题研究初始阶段,课题组要求实验学校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方案,建立校级、年级管理机构,要求学校相关领导、年级级长等要参与课程实施管理,为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人员保障。 在课题研究推动下,全省大部分市(县)教研室、学校都配置了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管理人员,绝大多数学校制定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自觉把综合实践活动相关材料及时 上传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 ,一种确保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 规范化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28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本课题对学校的组织建立推动效果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及其职责,配置专(兼)职管理人员。这就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人员保障。但是,不同学校在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机构时,都依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而设置。比如儋州民族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由校团委具体牵头负责;海钢一中、昌江中学则在学校教研室的牵头下,各科室协同组织管理;东方八所中学则由校办公室来具体组织实施;洋浦中学除了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外, 与其他学校不同,还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研室、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学校几位特别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配合年级组长,分别具体负责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工作。学校做到领导有蹲点,加强了对有关部门和教师的监督、管理、指导和帮助。 虽然课程具体的管理部门不同,但是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校长把这门课程真正纳入了课程管理的视野,依法、科学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促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实纳入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中,使该课程的实施获得制度保障。目前, 在参与课题的实验学校中,绝大部分的学校都制定出本校具体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如海南华侨中学,分别就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个领域制定了实施方案:海南华侨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海南华侨中学 29 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和海南华侨中学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海南华侨中学的实施获得制度保障。此外,海口市长流中学、琼山华侨中学、海口市灵山中学、定安中学等城郊学校也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保证了课程扎实的实施。 (五)协助教育厅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政策和规定 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设的重要必修课程,要使该课程的实施常态化,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强力推动,而行政推动的基础是课程管理政策和规定的制定和出台。 为配合我省高中课改实验的实施,课题组根据省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2017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度灯具安装施工合同
- 出国留学贷款代理服务协议2024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平台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度建筑施工合同标的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2篇
- 拆墙施工2024年度合同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种植与技术指导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及履行细则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含演出及广告代言)
- 二零二四年度碧桂园国际物流枢纽建设合同
-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
- 简单公园设计平面图手绘图
- 肝血管瘤护理教学查房范文课件
- 第7课《珍视亲情+学会感恩》第2框《理解父母+学会感恩》【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危险化学品常识(一书一签)
-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风险防范专项整顿督查表
- 2023燃气工程分包合同正规版
- 葡萄大棚施工协议书
- 六年级上册书法《走之底》课件
- 医院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课件
- 中小学反恐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