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调浅谈.doc_第1页
互调浅谈.doc_第2页
互调浅谈.doc_第3页
互调浅谈.doc_第4页
互调浅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源产品互调浅谈最近有几款产品互调总是不稳定,时高时低,问我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经过一番了解后,发现:不是我们不了解产品的互调分析方法,而是对分析后的控制方法没有有效的去执行,致使产品互调时高时低,状态不稳定。通过该件事,我也在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的知识不够吗?还是我们现在变懒了?还是我们根本就不想去做?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难道真的要到绝境后,才奋起吗?那别人还给我们机会吗?产品问题不解决,客户就不能给公司订单,公司就不能给员工工资,工作的目的不就是争取工资吗?工资是公司给的吗?不是,工资是客户给我的。产品互调分析怎么做?如何控制?一:测试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一个好的量测系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要不然的话:良品成了不良品,不良品成了良品;如何判定互调测试系统的好坏呢?首先要了解什么互调?无源互调定义: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均匀传输面上,发生非线性混频。输入信号f1和f2,发生混频后,输出信号除f1、f2外,还有2f1f2、3f1f2、4f1f3;2f2f1、3f2f1、4f2f1等混频信号。f1、f2的系数相加为3的称为3阶互调,系数相加为5的为5阶互调,依此类推。3阶互调信号最强,最容易落在接收端频段内。系统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很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器放大进入接收机。这样,互调信号也被放大进入接收机。接收机非常敏感,即使是很小的电平都会对接受信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互调信号特别是3阶互调信号(这是官方的定义,如果通俗点的话:信号在某单元内传输时,单元的非线性因素产生一个对另一个单元有影响的信号,而这种信号对另一单元的影响是致命的)。常见的互调测试系统如下:反射测试法:信号源:产生需要的信号 功放:将信号进行放大 合路器:将两路信号合成一路信号功率计:检查信号功率大小 负载:吸收信号 频谱分析仪器:量测互调值依据不同产品的互调指标要求,设置不同的互调测试频点、根据不同的测试频点选择不同的功率放大器和合路器;互调测试时,根据产品的互调指标设置在频谱仪上设置不同的检查频点(注意:有些产品是有增益的,测试时要剔除或降低产品增益)。 当某一产品互调合格率(也就是一次通过率)偏低、良率不稳定时(查看一端时间内的一次通过率时,合格率时高时低-有点像过山车),首先要做的动作是:1. 了解产品良率的实际情况-测试多少台?多少台合格?现在的问题是什么?;2. 关于该产品做了那些动作,每种动作的做后的数据是什么?3. 产品互调测试的指标是多少?-互调测试频点、功率大小、指标是?带宽是?4. 产品测试系统是否有校验记录?测试的样机(gold sample)在那里?测试值是?这些是基础,不要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下发表言论,毕竟毛主席教育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一定要收集整理好数据,并做好统计分析。在了解上述情况后分析:互调测试阶次-3阶、5阶、7阶、9阶等,测试的是带内互调还是带外互调?产品的测试值是多少?样机的互调测试值是否稳定?测试系统的多长时间做重复性和再现性测试,测试情况是什么?测试已判定的不良品在不维修的情况下,重新测试10pcs(或20pcs),观测每一台的测试情况(产品是否稳定、敲击腔体那个部位互调值变化明显、测试电缆是否发热等)和产品测试值,测试完成后统计分析:不良现象是否有一致性?不良品的测试值与要求值的差别是多少?敲击腔体时,互调值变化最明显的部位是那里?产品测试时,那些手法是可控,是否有产品测试控制手法的文件,这些文件是否已编入该产品的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产品失效模式分析)内。 现在发现,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不晓得,而是我们的标准做不到,也就是执行情况不是很好(当要做分析时,样机(有些地方叫:标准件)没有,相关的日常维护数据也没有,就是测试的人员也不晓得要做什么样的数据,只知道这样做。有点像:巧妇难过无米之炊)。举例分析:H客户的某款产品,生产和品质反馈产品互调良率不稳定,找不到问题点,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后发现:产品上一周互调测试的良率水平为:90%95%(每天测试数量为:200pcs),只是本周内产品互调测试良率水平为:80%95%(每天测试数量为:150pcs)。该问题持续了3天,发现在线维修的产品增加了,在线看了一下产品维修记录卡,发现是互调问题,便说产品互调不良,自己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需要帮忙-没有去了解在线产品互调测试良率跟踪数据统计,没有监控统计良率的上下限,不清楚产品的互调水平。分析问题:1.产品Tx带宽是:35M(925M960M),产品Rx带宽是:35M(880M915M),互调测试选定是边频:F1=925M F2=960M F3=925*2-960=890M, F3刚刚落在Rx带内;单路信号功率为:44dBm;2.在线选取20pcs互调测试不良的产品(不经过维修的产品),重新测试产品互调发现:互调测试时,互调测试值不稳定(低噪飞的很高),发现测试系统的合路器与合路器附件的电缆发热,功率计显示驻波比超出规定的范围内; 注意这时,系统就有问题了-电缆发热,驻波超出范围。3.在没有样机(gold sample)的情况下:选取互调测试合格产品重新测试-产品互调不合格;选取互调测试不合格产品重新测试-产品互调测试合格; 量测系统存在问题-不能达到检测的目的。综合上述情况,说明该产品互调测试系统有问题。问题解决办法:1. 重新设置产品测试系统的测试指标(主要是测试频点、测试功率大小);2. 检测每一条测试电缆、合路器等好坏,对不合格的电缆进行更换(本次问题是:一根测试接头处,因长时间使用,同轴电缆外部屏蔽线破损,发射功率时,线缆发热);3. 在反复确认互调测试系统后,再重新检查20pcs不良产品(合格15pcs,5pcs不良);4. 在线互调测试合格20pcs重新测试(合格18pcs,不合格2pcs);解决措施:召集生产、计划、品质、测试工程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商定:1. 在线不合格重新测试产品互调(不合格品送维修),在线测试合格品重新在测试一次(不合格品送维修);2. 品质从在线的产品中选一台产品做样机(gold sample),每天测试前,先用样机(gold sample)量测系统是否合格(动作:比较样机测试值,测试值误差在+-3dBm内说明系统良好,可以进行产品测试,否则需维护测试系统);3. 品质建立产品良率统计报表,及时反馈产品良率问题,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产品一次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时(设置一次合格率的上下限,并定期分析合格率的CPK),需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处理。通过上述事件的分析处理发现:一个好的量测系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六西格玛内的一句话:不管你的制成如何严格,做的不良品越多,流到客户手上的不良品也越多。 上述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量测系统的标准和规范建立的重要性。不要抱怨员工的问题,也不要抱怨环境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标准搞情况,是我们没有把相关制度建立好,忘记了做事要实事求是,只有把事做到实处,落实到实处才能解决好我们遇到的问题。 如何建立产品测试的FMEA(产品失效模式),不定期的跟新FMEA和坚决执行FMEA是保障产品资料的基础。人最难的是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二:产品装配过程分析与控制产品互调不良一般认为是装配问题,也就是产品互调不良就是装配过程监控不到为造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不得的。结合本人在工作遇到的互调分析改善的经验,产品互调不良与产品装配制成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就是相关的标准问题,需要对部件物料建议一个标准),但不是主要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如下几个方面是装配控制手段。1. 糟糕的连接器。常见的连接器有:7/16连接器、N型连接器等,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接插件,下面以常见的7/16为例分析产品互调; 图一 图二如上图所示为常见的7/16,在产品中一般置于双工器的公共端口(也就是天线端口),因此7/16传输的信号比较丰富(有直流电压信号、有接受和发射的高频信号、有载波的低频信号等),在众多的传输信号中对互调影响比较大的信号是:接受和发射的高频信号和馈电隔离信号,因而在设计7/16时,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而其中重点是:既要满足产品设计的结构要求,又要满足产品信号传输的隔离要求,这给7/16结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满足结构和电气的通用性,一般将7/16设计成几段。如下: 7/16 外导体部分图示7/16的名称是:接插件口的内径和外径的比值-具体下去自己量测一下。在该部分,对互调影响最大的部分是外壳部分和中心内导体部分。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部分: 由于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难处,内芯连接一般设计成两段,压接或锡焊连接,压接或锡焊连接的制造工艺、参数控制比较多(机加公差尺寸、焊锡量、压接力度、焊接温度等),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致性比较差(一般控制在2个标准差内),使互调成为难以攻克的难点。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设计的改善,7/16的设计趋于一体化主杆的设计,如下图,连接为一体化的主杆:题外话:我们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没有深入去了解问题时,要沉下心来做数据统计分析和现场实际调查工作。接插件的内芯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电镀工艺等,是一个比较长的产品供应链,对每一个环节需要做好相关的监管和控制(也就是制定一个的检验标准和日常的维护电检表)。曾经对一块产品的互调进行分析,产品总是不稳定,找了很长时间发现是:内芯材质的问题(厂家为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电镀时,电镀工艺监控不到位,采用厚铜薄银技术,电镀时铜的厚度偏厚,银的厚度偏薄-趋附效应明显。 这也是产品的FMEA没做到位造成。外壳的接地问题:互调环在产品装配中的主要功能是:接地和密封:当接插件装配到产品上时,腔体的接插件的安装处通常情况下是平面,接插件的装配处也一般是平面;互调环高出接插件平面0.10mm0.15mm;互调环可以将接插件与腔体件的面面接触,变为线面接触(在相同的压力下;线、面结合处的压力比面、面结合出的压力要大;这是初中物理书上的基础知识)。在装配的过程中,线面接触是靠接插件的螺钉压合的紧固力来保证(一般用的是M3长度为10mm的内六角螺钉,但也可以用M4的内六脚螺钉,具体要看接触面的大小);故在接插装配时,互调环与腔体的线面接触面需有压痕(最好的情况是:压痕清晰,最坏的情况是:没有压痕)。一般的要求为压痕不能少于线面接触的3/4,否则产品装配不良;这个标准的给出是在长期验证的基础上判定的,如何保证压合面接触保证有3/4,有如下两种方式:方式一:制作压合定位的夹具即:产品在装配前,使用夹具来保证线面结合的压力均匀,且不受螺钉紧固时压合力大小的影响。方式二:使用两种不同力矩的电动起子进行装配即:先用小的力矩的电动起子(力矩一般为紧固力矩的1/4-1/3)对角紧固,再用装配力矩(也就是装配紧固力矩)对角紧固。总的来说,糟糕的连接器是互调不良的主要原因,部件加工、电镀、焊接等生产、检验等环节需重点控制(对每一个加工工序,建立相对应的QC质量控制图,并依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QC质量控制图)。提示一下:上面只是考虑主杆接地的问题,但如果接插面有非导电材质(如:接插面电镀时的保护膜,接插面的非导电颗粒等等),如何做验证分析;主杆的长度、腔体孔深的长度、焊接时焊锡量的大小、螺钉紧固时的力矩大小等这是都是问题监控点。产品工程师和品质工程师的职责就是找出这些变因,找出方法控制这些变因,并及时的更新产品的FMEA,及时的执行到位。2. 糟糕的装配工艺。产品在装配的过程中紧固方式、物料匹配方式、不同的装配人员等都会造成产品互调测试失败。在装配控制的手法中,有哪些控制手法?如何规避该问题的再次发生。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方法如下:a. 良好的紧固方式-螺钉的选择。不同的产品需配对不同的谐振杆(resonance),一班用螺钉(bolt)来紧固谐振杆。RF信号在腔体内以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方式在腔体内传输,在选择紧固螺钉时,一般选择非磁性螺钉(磁性螺钉会是信号传输中的干扰信号);又由于传输的信号为高频信号(RF信号的波长很短:1.8G的信号对应的波长为:0.1667米),信号在传输介质的表面传输,信号传输时存在趋附效应;结合上述两点:通常在螺钉的选择上执行如下原则:抽头片的紧固螺钉为铜件或铜件镀银(建议不用:磁性螺钉,或磁性螺钉镀铜,如用的话,会增加问题分析的难度,找不到问题点);谐振杆的紧固螺钉一般用非磁性螺钉,对互调要求高的产品,建议用铜件或铜件镀银螺钉。注意:该螺钉只针对于互调影响大的区域(双工器:880915M,925960M,如互调产生点在925960M,不在880915M频段内,在880915M端口建议不用电镀后的螺钉,成本就比较高了)。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任何事都是要有数据统计和反复的实验验证。螺钉的加工方式和流程如下:下料(型材)- 螺钉打头(冷镦机)-搓牙(搓牙机)- 热处理(根据需求)- 电镀或发黑件题外话:螺钉在热处理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氢脆现象的发生。氢脆现象曾经给我有个血的教训(因氢脆现象带来的断钉,给公司带来50w的损失)。b. 良好的紧固方式-避让方式的选择。金属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因金属特性(金属的硬度)的不同,在装配制成过程中,金属与金属间的紧固性与理论上的差别很大。因而在加工的时候,需选择不同的加工工艺,具体情况如下: 从金属紧固特性上分析:不同的金属件(以铝件为例)选用不同的螺钉紧固时,一般情况下,1.盘头的螺钉比沉头的螺钉要好(盘头螺钉紧固时,利用盘头螺钉面去紧固,压合面比较大;沉头螺钉紧固时,锥面加工的一致性不能保证,紧固面是沉头螺钉的一个线面去压合紧固,压合受力面积不是很均匀)。但盘头螺钉的趋中性有没有沉头螺钉的好(沉头螺钉在紧固的过程中,锥面具有趋中性,而盘头螺钉没有)。还是那句话在设计、装配的过程中,依据产品结构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应的螺钉,但尽量少用沉头螺钉;2.关于紧固螺钉的长度选用问题:螺钉的咬合牙一般在510丝牙,具体情况要视结构选择的螺钉而定(如果是M8的螺钉,咬合5个牙就不行,但M3的就可以);3.关于自锁螺钉,运用金属件弹性进行自锁,力矩一般都很小(一般在0.30.7N/m),因而自锁螺钉一般都要点螺纹紧固胶(在网上查查,看看就晓得了,这里不做介绍)。结合长期的工艺验证和数据分析,一般选用M4的盘头螺钉用做盖板与腔体的紧固螺钉,盖板的厚度一般设为3.00mm,具体的要视产品结构特殊而定。c. 装配耦合窗口的控制方式。产品在设计时,考虑的带通滤波器的带外抑制问题,一般会在排腔时,会加强或延迟信号传输的相位来调解产品带外抑制问题;通常会在腔体的两个或多个谐振杆的耦合窗口上加强或减弱,也就是常见的容飞、感飞、对称飞、窗口飞等(也叫:loop 或probe)。题外话:从互调改善的经验看:产品设计时,最好多用窗口飞,少用或不用感飞(loop),在ANT附近或抽头附近少用容飞(这些地方比较敏感,信号比较强,其干扰的因子比较多)。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不可以没有耦合窗口,因而对于有耦合窗口的产品,在装配时如何控制?怎样控制?一般情况下:对于耦合窗口附近的谐振腔,在选用谐振杆时,选用镀层和外观光滑的谐振杆(当射频信号在有凹坑的谐振杆表面传输时,信号像水流一样在不均匀的表面流动时,会产生漩涡效应使信号叠加,产生非线性信号-非线性信号是有害的)。腔体的窗口一般情况下是不通过机加的(通常是压铸成型,只有特殊要求时,才会机加)。这与腔体压铸的数量和加工数量有关(后面做具体分析),是否做个同一模具在长时间压合后的合格率统计数据分析(在六西格玛内,标准差会偏移1.5)。总之这是个系统长期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贵在坚持。d. 盖板(lid)的控制方式。依据不同的产品特性设计出不同盖板,常见的有压铸盖板、冲压成型盖板等;压铸的盖板后面在机加环节做分析。冲压的盖板加工方式:下料-剪切-校平-拉丝-冲压-攻丝-电镀等工艺;如果校平工艺不能保证材料的平整度,就会造成后面冲压工位的空位偏移;如果拉丝工艺不能去除材料表面的凹槽,就会造成后面电镀腐蚀的平整性;如果冲压工艺不能区分功能面和非功能面的功能特性,就会造成后面成品的电气性能(例如:信号泄漏、隔离度不良等);如果攻丝工艺不到位,就会造成后面装配时毛刺翻边,造成产品电气性能不良;因而在盖板的制成中,必须建议一个稳定的来料检验(主要的是:盖板的螺纹孔、盖板的表面平整度等)。e. 腔体(body)的控制方式。腔体是互调产生的主体(毕竟所有的部件都是装配在腔体上的,腔体是整体部件的核心),产品互调不良如确认是腔体的问题,需要报废或更换腔体,那还不如重新在做一个产品,因而腔体是整个互调分析中的重中之重(由于本节主要是说明装配对产品互调的分析影响,后面的电镀、机加、压铸、设计等环节会做深入分析)。腔体的控制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1. 腔体发黄问题。金属铜、银为活泼型金属,极易与空气中的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时,使其发黄、发黑(太长时间时,腔体内会有蓝的结晶物)。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铜和银在电镀完成后,会在其镀层表面铺一层保护膜来隔绝空气;在存放周转时,需要严格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产品存放的周期等,不管你存放的环境如何好,放置的时间越长,腔体氧化发黄的几率也越高。但腔体发黄到何种程度时,是可以用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可以用的?制定相关检验标准时,需要由图片和数据分析为基础来研究(腔体轻微发黄、中度发黄、严重发黄等级别,对每一个级别通过实验的方式,分别走验证,用数据和图示的方式制定相关的检验标准),并不是所有发黄腔体都不能用。也就是针对每一种产品,需建立一个完成的FMEA,只有在建立一个完善的FMEA后,才能很好的保持产品的生产良率。2.腔体内壁与窗口上的毛刺问题,腔体中传输的信号时RF信号,是一种电磁信号的一种(所有的电信号,都存在尖端发电的现象如下图所示);腔体内壁如有毛刺,那它就是一个尖端,是尖端就存在尖端放电。那是不是腔体内壁不允许有任何一点毛刺?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腔体内壁很细小的毛刺、腔体内壁的台阶上有很小的毛刺,是可以接受的,具体要看它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什么都要数据提供的基础上,可以正对每一个毛刺点,收集整理其问题点来做相关的验证,来说明该问题)。在互调的分析过程中,有人总是问:你说毛刺对互调的影响比较大,那有没有数据说明?有的产品就有毛刺,为什么它的互调还很好呢?第一个问题,它是一个知识认识度的问题,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不能站在空旷的场地上,因为雷电会将你给劈死;置于第二个问题很好解释,其实这是一个相对问题,我们说互调是针对大功率信号传输通道,不是没有大功率信号传送的端口,也就是找的方向不同(表达的不是同一个问题点)。2. 腔体内壁脱模后的磨痕问题,机械加工成本问题(批量上线的产品不可能用CNC将腔体一个一个机械加工出来),腔体都是先压铸成型后,在用CNC简单走刀成成品(一般是腔体标准表面成型处理,对腔体的内壁是不进行机械加工的),在压铸脱模的过程中,由于脱模方式的不同,在腔体的内表壁存在一些磨痕。由于磨痕的存在,磨痕不是一个规则的传输面,信号传输时,相互叠加相互串扰产生非线性信号(就是互调信号),该问题一般出现在后期(也就是在批量压铸15000pcs后),产品刚开始互调不怎么样,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合格率有稳步提升,之后就慢慢下滑。至于该现象对互调的影响有多大,是一个长期检验和数据收集的分析而来的出来。需要做好相关的图片和数据分析。建议收集整理一批该问题,并针对该问题做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为互调改善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指导方向。3. 腔体的电镀问题(一般用Q值来表述)。产品电镀的好坏关系到产品互调的好坏,电镀检测镀层厚度用的是X-ray仪器来测试(利用金属对光的吸收程度来判定金属的厚度),电磁学上用产品的Q值来检查其电镀情况(附件为900MHZ产品的Q值量测方法)。往往电镀的行业又不懂产品特性(一个学化学的,你让他去了解高升的电磁学,十个有九个不懂)。产品来料检验的人员,需要提供给供应厂家相关检验标准,告知厂家怎么做?如何做?不要眉毛鼻子一把抓(找不到问题的重点)。f.谐振器(resonance)的选择和控制。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谐振器。一般而言,频率低时对应的谐振器比较大(相对于频率高的产品而言),反之亦然。由于材料(铜材质、铝材质、钢材质等)和加工方式(机加、压铸、冷镦等)的不同,做出的谐振器也就不同(这是研发设计的问题),对装配而言重点系谐振杆来料的检验标准问题(置于千奇百怪样的谐振器,不用去了解太深刻)。 由于谐振器是单个的部件(由是电镀的器件),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制定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规程是很重要的。g.其它控制方式。 装配问题不只是上述问题还包含:产品的焊接问题、盖板面与腔体面的压合紧密问题(也就是紧固螺钉的安装问题)、人员作业的心态问题、空气中的温湿度问题等,总之它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印象造成的,不是单一的因子造成。分析问题时,不要以为单一因子是它失效的主要原因,也不要以为单独放松某一单因子对互调的影响不大,只有严格要求各个工序的检验标准和检验动作规范,才能有效的控制产品的互调。 以上的几点是本人认为:产品在装配的制成中需要注意的项目,属于个人意见,所列出的问题不全也不完成,还请各位看官给与斧正。三:产品电镀过程分析与控制 我们见到的腔体内表面有银白色的(腔体内的功能面电镀的是银)、有浅黄色的(腔体内的功能面电镀的是铜),这些是腔体电镀后的颜色,其底材是铝材。机械加工后的铝材会有大量的油污和铁屑,铝件电镀前需清洗,清洗完成后,需要清除铝件表面的氧化物,在去除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