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复习.doc_第1页
高二会考复习.doc_第2页
高二会考复习.doc_第3页
高二会考复习.doc_第4页
高二会考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会考复习经济常识部分第一课 商品与商品经济第一节 商品(一)教学目标:1、 识记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概念;2、 理解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3、 运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解答相关的算术推理题。(二)教学重难点: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四)安排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到会考知识点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配合好老师,搞好复习,争取在会考中了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我们将复习经济常识第一课第一节的相关知识。1、 什么是商品?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所必需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物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该劳动产品要于其他劳动产品进行交换。2、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商品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先有商品(商品交换),再有商品经济。3、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4、 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什么是价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必备的条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注:两个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成功,就是因为二者的价值相等或相近。5、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实物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6、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重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总之,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7、 什么是商品价值量?它由什么决定?(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价值量就是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8、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9、 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10、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六)巩固练习:为什么既要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和使产品适销对路,又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打假”相结合?答:(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就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使用价值),从而顺利地转让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价值。(2)我国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另外,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所以,提高产品质量,对国家、对人民和对企业至关重要。(3)商品的供求状况影响商品的价格。产品质量高,信誉好,又适销对路,就能使商品供不应求,使价格高于价值,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反之,企业就会亏本和破产。可见,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适销对路,对企业至关重要。(4)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人民群众,破坏市场秩序,损害我国商品的国际声誉,有的甚至危及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提高质量必须同“打假”结合起来。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该知识点最少需要十分钟的时间讲解,因此本节课的课时应是一个课时多十五钟左右的时间为宜,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中深入理解各个原来上课时未曾弄懂的知识点。第二节 货币(一)教学目标:1、识记一般等价物、货币、货币的职能、价格、纸币、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等;2、理解为什么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3、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解答相关的算术推理题。(二)教学重难点:运用货币流通规律解答相关的算术推理题。(三)安排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复习第二节关于货币的知识点。1、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2、什么是一般等价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3、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金银在货币和人类产生之前便已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特点,最适宜于充当一般等价物。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4、什么是货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注:一般等价物的本质是商品。5、货币有哪些职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前两种是基本职能。6、什么是价值尺度?(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注:货币行使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中的货币。4、 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5、 价格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6、 什么是商品流通?什么是流通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以货币为媒体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注:平时我们经常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是指货币的流通手段。10、什么是贮藏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就是货币贮藏手段的职能。11、什么是支付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税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注:平时我们见到的“延期支付”情况就是货币的支付手段。12、什么是世界货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13、货币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哪些作用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流通手段);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支付手段);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贮藏手段)。14、什么是纸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15、纸币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纸币的本质是货币符号。16、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谁?由谁发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7、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8、什么是通货膨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的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19、如何正确对待货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任何社会,只要存在货币,都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共性,但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其作用范围、形式及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财富的象征,经济活动需要货币,我们要坚决反对“金钱万能论”,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六)巩固练习: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AC )A、 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B、 金银不是惟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 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D、 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2、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高低的因素有( ABCD )A、商品的价值 B、市场供求的变化C、国家宏观调控 D、纸币发行量的多少教学后记: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在以往的会考中以主观题形式出现的情况较少,但以选择题出现的情况较多,知识点多而零碎,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随堂识记能力的训练。第三节 价值规律(一)教学目标:1、识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的三大作用等;2、理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惟一)的表现形式;3、能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解答相关的材料式问题。(二)教学重难点:价值规律的作用。(三)安排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货币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三节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注: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惟一)表现形式。3、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供求影响价格,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价格反过来也影响着供求。4、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六)巩固练习: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2、2002年5月27日瞭望杂志载文指出,中国汽车企业要以创“名牌”为主导,要不断地提升新品的技术含量,将具有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具有显性优势的产品作为新品开发的方向。依此走势,“东风汽车”在新品开发上明确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这一基本前行方向,并按照“经营一体化”和“产品多元化”的思路来确定产品结构。运用所学经济理论知识论述:(1) 中国汽车企业为什么要以创“名牌”为主导?(2) “东风汽车”的口号“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怎样体现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答:(1)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才能顺利转让使用价值,实现价值。B、名牌是无形资产,名牌意味着质量好,科技含量高,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利较多。(2)A、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在经济生活中有三个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价格波动来实现的。B、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人无我有,人廉我转”体现了生产者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根据供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体现了这一点。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商品生产者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胜地位,才能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教学后记:第二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教学目标:1、识记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国有经济的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我国的分配制度等;2、理解我国实行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我国实行当前的分配制度的依据;3、能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答题,能运用我国当前分配方式的相关知识解题。(二)教学重难点:价值规律的作用。(三)安排课时:2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结束了第一课的复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对第二课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什么是国有经济?它的作用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4、什么是集体经济?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把分散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因而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5、我国农村集体经营体制是什么?意义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一方面,在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收入;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这种体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农村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6、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7、采用何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8、什么是个体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9、什么是私营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10、什么是外资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11、什么是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所有制结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2、公有制的地位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4)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实践证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这种经济制度的建立,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14、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15、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及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16、现阶段我国除了按劳人分配外,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还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17、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定义及其分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是指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它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18、为什么我们要实行当前的这种分配制度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2)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应的。 (3)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最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六)巩固练习: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识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教学重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三)安排课时:2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相关的知识。1、市场产生于什么时候?市场经济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2、什么是有形市场?什么是无形市场?什么是广义市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狭义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所谓无形市场,是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买卖双方靠广告、中间商等交易形式,寻找货源或买主,实现交换。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什么是市场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4、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5、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平等性。平等性包括地位平等和交易平等。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6、什么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前提,是市场经济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7、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8、 什么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9、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各种表现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是各种社会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共性。10、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通过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所以,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11、为什么必须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市场有调节不到(市场失灵)和调节不了的领域,这需要进行国家的宏观调控。 (2)在市场能够调节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首先,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再次,市场经济还具有滞后性。 (3)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12、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1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14、什么是经济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15、什么是法律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16、什么是行政手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17、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18、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首先,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次,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外,走向世界的需要。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调节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具有生机和活力,生产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越大。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市场经济之路。19、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备用题:21、为什么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呢?(P59页) 2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呢?(P61页)(六)巩固练习: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教学目标:1、识记市场主体、企业、公司、股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概念;2、理解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二)教学重难点:如何看待股份制,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三)安排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将进入到第三课与企业和经营者相关的知识点的复习。1、什么是市场主体?(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2、什么是企业?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首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第三,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总之,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3、什么是企业法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4、什么是公司?公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当地人。公司的基本特征是它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5、在我国,公司分为几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按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6、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它由哪些机构组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是指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7、什么是股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8、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9、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是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这种公司比较适合各种中小企业。10、怎样看待股份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股份制是公有制最主要的实现方式。11、为什么说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首先,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国有企业,尤其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搞好国有企业。12、什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来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1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1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5、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一,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二,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第三,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适销对路。 第四,实行企业的兼并、破产和“强强联合”,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六)巩固练习:第二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一)教学目标:1、理解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二)教学重难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三)安排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的相关知识,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复习与企业的经营者相关的知识。1、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企业经营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2、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形象,有什么作用和表现?(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反对失信和欺诈。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有称它为“开发企业的金钥匙”。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经营者为什么要注意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如何维护?(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3)开展正当竞争,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第一节 三大产业(一)教学目标:1、识记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基本概念;2、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等。(二)教学重难点: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三)安排课时:4课时(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CAI(五)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四课的关于产业和劳动者的复习。1、三大产业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三大产业是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来划分的。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2、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若以国界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3、什么是农业?如何分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农业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按农业生产经营范围区分,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狭义农业泛指种植业,广义农业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被称为“大农业”。4、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从农业的作用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与进步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从我国当前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薄弱来看,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首先,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其次,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第三,我国农业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来看,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则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能放松,任何时候都应把粮食生产抓得很紧很紧。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5、怎样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要把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经营体制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同时要制定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走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相结合的道路。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需要建立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农业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面向市场,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如区域布局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就业结构调整等)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备选问题:乡镇企业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6、什么是工业?有哪些分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7、工业的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里的工业指的是现代化机器大工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它是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8、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我国工业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工业发展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工业部门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较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但是,我国工业与世界发达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实现工业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9、我国当前要着重发展哪些产业?(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我们需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各部门中的机械、信息产品制造、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等,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0、当前我国工业发展要走什么道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11、什么是第三产业?可分为几个层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三产业又叫服务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在我国,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12、第三产业的地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第三产业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13、我国第三产业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1)思想观念滞后(如重生产、轻流通等)是造成第三产业落后的主观原因。 (2)生产力落后,劳动生产率低是造成第三产业落后的客观原因,也是根本原因。14、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稳定。 第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5、党的“十六大”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16、如何理解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与履行义务体现出来。17、什么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有何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难以实现。 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18、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只有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19、劳动者有哪些基本义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劳动者依法履行的基本义务包括: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20、什么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道德准则。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21、什么是劳动合同?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包括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称为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