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 杜甫诗三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杜甫诗三首 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 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的景与情 事与情 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 培养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世称 诗圣 其诗是 诗史 因曾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 故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 官致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在文学史上 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与李白齐名 世称 李杜 有 杜工部集 望岳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735 杜甫赴洛阳应试落第 于是漫游齐 赵 今山东 河南 河北省 一带 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 泰山为东岳 是五岳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之首 近岳而望 并未登山 所以题为 望岳 诗中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以及自己期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都是从 望 字着笔的 望岳 可分两大层 请试着概括大意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 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 也写了泰山景物 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1 望岳 中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 但 望 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2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 请赏析本诗优美的词语或诗句 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4 望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望岳 中每一联都有 望 的意思 但 望 的角度不同 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 远望仰慕之情溢于言表挺拔雄伟横跨齐鲁颔联 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颈联 细望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尾联 望中所感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 2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 请赏析本诗优美的词语或诗句 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 1 阴阳割昏晓 中 割 字炼得极好 从山的北面来看 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 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 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极富哲理性 诗篇描绘泰山雄伟而磅礴的气象 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之雄心 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极富哲理性 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4 望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望岳 主观感受 青未了 绵绵不尽 远望 钟 割 荫天蔽日 近望 曾云 归鸟 实景凌绝顶 览众山 愿望 山 高大雄伟人 志向远大 整体形象 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歌 背出来给同学们听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萧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望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反叛 因叛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 所以历史上称这次叛乱为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 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在战争中 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 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 皆为丘墟 汝 郑等州 比屋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 出现了千里萧条 人烟断绝的惨景 社会阶级矛盾加深了 春望 可分两大层 请试着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层 首联 颔联 写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 第二层 颈联 尾联 写心念亲人的离愁 和忧国 伤时 思家的沉痛 1 体会 春望 的写作手法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请找出本诗的名句 并进行赏析 1 体会 春望 的写作手法 全诗触景生情 移情于物 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中 情景交融 感人肺腑 2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3 请找出本诗的名句 并进行赏析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 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 一封普通的家书 是多么难得 多么珍贵啊 万金 古代以十两黄金为一金 极力写出了难得和珍贵的程度 此句所流露的感情是常人所有的想法 很自然的使人产生感情共鸣 因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烽火 草木 深 离别 忧国思家 望 思乡是游子共同的情感 古人还有很多人写自己思乡的激情 请举出思乡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 贺知章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 李白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唐 杜甫 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 759 春天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禄山于邺城 由于指挥不统一 唐王朝被史思明援军打败 为补充兵力 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 强行抓人当兵 人民苦不堪言 这时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 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 写成了著名的组诗 三吏 三别 石壕吏 是 三吏 中的佳作 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请你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这是一首叙事诗 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 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 致词 的由来 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 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 5至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 17至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1 按照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2 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3 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开端 1 致词的由来 写诗人日暮投宿 夜遇捕吏捉人 烘托紧张气氛 发展 高潮 2 3 致词的内容 写老妇自述 展示一个饱受战祸家庭的悲剧 结局 4 致词的结果 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 暗示老妇被捉 1 按照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理清故事情节 2 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 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她在危急之下 挺身而出 主动从军 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 中间便隐入幕后 捉人 一何怒 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 凶暴无比 3 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揭露了官吏的横暴 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暮 夜 夜久 天明 投宿 住宿 告辞 开端 有吏夜捉人 恐怖 发展 听妇前致词 凄苦 高潮 老妇从吏归 被近 结局 独与老翁别 悲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