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8《傻瓜》教学设计 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傻瓜》教学设计 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8《傻瓜》教学设计 长春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傻瓜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因文章语言特色鲜明,拟通过指导诵读来体会语言特色,并深刻理解文意【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内容,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2.过程与方法:品味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评价和辨析评价的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中凝练、生动而犀利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傻瓜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领悟文章内涵。教学难点: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层寓意。【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笑话,说一矮子,见一群人围成一圈在看戏,他怎么挤也没挤进去,这时只听这圈人鼓掌欢呼起来,他也跟着鼓掌欢呼。他其实并没有看到戏,只是听别人欢呼,就跟着欢呼。这个矮子为什么要这样人云亦云呢?因为他怕别人笑话他个矮看不见戏。这个故事就叫“矮子看戏”,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但却假充学识深厚,因此人云亦云的人。今天,我们欣赏的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傻瓜,就讽刺了这样的人。二、析题:这个题目突出了人物的愚蠢、糊涂,讽刺性非常鲜明。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它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三、作者简介: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四、自由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复述时,要注意理清故事的脉络,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复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俗物( )讨人嫌( )崇拜( )不屑一顾( )流氓( )驳斥( )2.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 )顿开 毫不( )( ) 敬而( )之 ( )如其来 ( )( )疾呼 毫无( )处三、整体感知,研读探究1.人们最初对待傻瓜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没头脑的俗物2.傻瓜那个“突如其来”的念头是什么?通过一味地否定别人来抬高自己,从而止住那些“讨人嫌”的流言,并使自己在众人面前成为不仅是“有头脑”的人,更能成为不可一世的“权威”。3.傻瓜“立即实行”了自己的想法,他是怎样做的? 开始批评否定每一个人【读。通过对傻瓜的语言的品读,品味讽刺性的语言特点,理解傻瓜的人物形象】4.傻瓜为什么先在熟人中间开始自己的批评?先确立自己的地位5.熟人对待傻瓜的态度是否一样?请在文中找出每一位熟人在听了傻瓜的“高见”后的表现,他们为什么会上傻瓜的当?基本一样。熟人们都是无真才实学,借他人来抬高自己的人,因怕自己被指为“落伍”,因而上当6.后来熟人们又是怎样评价傻瓜的?为什么有这样前后以矛盾的评价?凶狠的人!恶毒的人!不过头脑多聪明呀!“凶狠的人”的评价是出于个人恩怨,因为傻瓜曾无情地否定了他们,差点让他们被人视为“落伍”者;“头脑聪明”的评论,是因为他们对权威的崇拜心理。7.傻瓜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年轻人为什么又崇拜他,又惧怕他?主持专栏,去批评和否定一切人和一切事,并成了人人崇拜并惧怕的权威崇拜,是因为人们有崇拜权威的心理习惯;惧怕,是因为如果不崇拜,就会被冠以“落伍”之名。8、“落伍了”“唬住了”“同意了”是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面对熟人的评价、告知,傻瓜为什么一句“落伍啦”就让他们缴械投降,“同意了”傻瓜的观点?熟人夸奖画家,实是炫耀自己懂艺术;熟人告知读书,实是吹嘘自己鉴赏水平高;熟人评价朋友,实是借他人抬高自我身价。所有这些人都是酒囊饭袋,硬充有识之士,盲从本是他们的特点,同意傻瓜的观点,是对自己浅薄的又一次掩饰。故而傻瓜行骗能够得逞。9、文章最后一句说:“在胆小鬼中间,傻瓜是活得下去的。”这句话中的“胆小鬼”有着怎样的含义?“胆小鬼”并非指胆量小,而是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借他人吹嘘、炫耀自我的“心虚”的人们。文中的“傻瓜”傻吗?你认为谁才是傻瓜?文中的傻瓜虽无建树,但从他止住“讨人嫌的流言”来看,只能算是一个聪明的骗子,不能算一个傻瓜。对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还想炫耀自我的人们,从他们不断变换立场,不断盲从的行为来看,他们才是被愚弄的对象,才是真正的傻瓜。10、文中的“傻瓜”傻吗?文中的傻瓜还包括谁?文中的傻瓜虽无建树,但从他止住“讨人嫌的流言”来看,还算是有点小聪明的骗子,不过,骗局不可能永远存在,设局的人早晚会自食其果,从这点来看,他就是个傻瓜。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还想炫耀自我的人们,他们不断变换立场,为一己之私利不断盲从他人,从而成为被愚弄的对象,也是真正的傻瓜。11、作者眼中的傻瓜(写作目的)。傻瓜不仅愚蠢,而且低下,在人类崇高远大的理想面前,只能称他为鼠目寸光、自私自利、欺世盗名的傻瓜。但是,作者悲哀地看到,人们对傻瓜厌之弥深,恨之入骨,却五体投地,称他为“天才”。一个傻瓜震慑着一群傻瓜,呼风唤雨,指挥若定,这就是屠格涅夫眼中的思想界、评论界,一个落后民族的精神世界的象征,在这里有一些伪权威制约着统帅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这些伪权威的形成恰好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 当屠格涅夫写下“傻瓜”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包涵轻蔑的,是不屑一顾的,也是痛恨的,说到这里,我们便触及到了这篇作品更深层的主题。这里原来又是隐藏着作家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屠格涅夫有鉴于俄国1861年改革后社会中私欲的泛滥,深感它给国家民族社会带来的危害,出于一片爱人之心,怀着他一贯所抱的人类崇高道德境界的理想,愤愤然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 因此,他才会苦心孤诣,采用民间口头故事的形式,写出了这篇妙文。我们不能忽略隐藏在文中的作者的善意和爱,他说“可怜的年轻人”一个“可怜”既是对后来者的同情理解,又是一种委婉的劝诫,而这些年轻人也是屠格涅夫的希望所在。四、拓展延伸傻瓜是屠格涅夫针对当时俄罗斯文坛一些评论家只顾一味批判,不求建树的现象有感而写的。请你观察一下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并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权威”的标准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