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_第1页
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_第2页
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_第3页
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_第4页
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古代松江棉纺织业的五大重要影响 啷啷啷 啷啷啷 骑马到松江 街上买块布 小囡做条裤 这首儿歌 曾在上海广泛流传 由此足以说明历史上出名的松江布其影响之深远 在松江 棉纺织业发展历史中 人们会惊奇地发现 一名农村妇女黄道婆竟然引发了一 场规模空前的 棉花革命 从而使松江府经济繁荣而崛起于东海之滨 元代 元贞年间 1295 1296 年 乌泥泾出生的黄道婆 把从海南岛黎族人民那里 学到的先进纺织技术 带回家乡松江 向人们传授 做造捍 弹 纺 织之具 并力行四大革新创造之举 即改革纺织工具轧花车 弹棉椎弓 纺车和织机 纺织技术的革新 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 有力地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的发 展和繁荣 在明清时期 松江 纺织不止村落 虽城中亦然 织者率日成一 匹 有通宵不寐者 当时人称松江城内外 棉布寸土皆有 织机十室必 有 松江布以质地优良 花饰灿美而闻名海内外 松江地区因而发展成为全 国棉纺织业中心 康熙 松江府志 记载松江棉布时称 吾乡所出皆切实用 如绫 布二物 衣被天下 虽苏杭不及也 由此 松江为中华史册所谱写了 最光辉的一页 在松江棉纺织业兴盛的数百年中 松江人民登上了最能显示自 己聪明才智的经济舞台 松江经济社会发生了奇迹般的巨变 植棉成了松江重 要的产业 纺织业成了松江的经济支柱 贸易使松江的商人财运亨通 其时松 江府的棉纺织业 对松江乃至全国的经济生活 社会风俗等产生了极其重大的 影响 本文就此课题略作如下考析 一 以布折粮成为松江田赋的主体 黄道婆所传授的先进技术 为松江棉纺织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当地人民 竞相作为 纷纷开始从事棉纺织生产 靠纺织为生的家庭迅速发展起来 但同时 封建王朝对田赋也不断加重 为了向人民榨取大量棉布 早在元初 元世祖就创立了 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元史 卷十六 世祖本记 这样的征派虽然只推行了两年 但后来到成宗时还是把棉布 纳入了常赋 明初朱元璋进一步推广植棉 他在登基时曾诏令天下 凡民田五亩至十 亩者 栽桑 麻 木棉各半亩 十亩以上 倍之 康熙 松江府志 风俗 洪武二十七年 1394 年 开始 朱元璋还推行 桑枣田 棉田 免税的办 法 开创了棉田免税的先例 但棉田虽然免税 种植其他一般庄稼土地的田赋 却在成倍地增加 就松江府来说 田赋特别重 据康熙 松江府志 卷六中所 载 顾清杂记 说 松江在宋本华亭一县 田赋之数 见绍熙年 自景定公 田法行 加赋至二十八万 入元乃四十万 大德中覆实及籍没二朱张管后为七 十万 国朝洪武二十四年至百四十万 皆正粮也 前后一百余年的时间 松 江的赋税额竟增加了近 5 倍 田赋繁苛 在松江地区的直接后果是百姓没有这 么多粮食上缴 于是只得将农闲所织之布折数交售 明代统治者有意识地在松 江地区扩大征收棉布 给松江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却也刺激了松江棉 纺织业的发展 封建王朝以棉田免税之法来鼓励植棉 其结果一方面达到了榨 取大量棉布的目的 另一方面 同时也促进了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 二 松江棉纺织业社会影响深广 在松江人民的辛勤努力下 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从明代中叶开始走向兴盛 据徐光启 农政全书 载 松江府在明万历年间 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 大半植棉 当不止百万亩 植棉数目之大 说明植棉已成为松江地区的主要 农业生产活动 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形态下 妇女是棉纺织业的主 要从事者 乡村纺织 尤尚精致 农暇之时 所出布匹 日以万计 以织助 耕 女红有力焉 宋应星 天工开物 棉花在这一地区还被敬奉为神 如上海乡民就将农历七月二十日定为棉花生日 以示尊崇 在棉纺织业发达的 松江地区 为生活所迫 许多男子也从事纺织 打破了 男耕女织 的习俗 谷水旧闻 记载着明代万历年间 住在华亭十五保的一个叫陈守贞的孝子 孑身事母 手自纺织 所织布独精洁 因此远近称这种布为 陈孝子布 在当地甚为出名 此外 在明清笔记中 记载一些高官遭难后其妻室同样以纺 织为业 赖其生存 谷水旧闻 记松江地方郡守因遭甲申之变死 一家潦倒 其夫人年逾七十 只得 力作纺木棉以自给 乙酉笔记 记 做过两广总 督的沈犹龙在明末松江起兵失败后 他的 封二品 坐过八轿 的夫人其时也 以纺织为业 自持于市卖之 这些记载足以能说明在松江地区棉纺织是非 常普遍的谋生手段 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经济活动 任何贫困的家庭都离不开它 机声轧轧 子夜不息 松江府棉纺织业的兴盛使当地的商品经济空前地活 跃起来 大量的棉纺织原料和成品需要流通 松江的布商深入到各县 乡 镇 开设行庄 收购棉布 松江城乡出现了许多布市 为棉纺织物服务的染踹坊也 大批出现 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 枫泾 朱泾乐业 而染坊 踹坊 商贾悉 从之 康熙 松江府志 风俗卷 当时全国有许多松江棉布的销售市场 松江布号在外地生意兴隆 其中以 北方为最佳 北方多吉贝 而不便纺织者 以北土风气高燥 绵毳断续 不 得成缕 纵能成布 亦虚疏不堪用耳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卷三十五 而 松江布织得紧密 穿着松江布 如遇风沙灰尘 一抖便掉落 因此松江布特别 受北方人欢迎 在北京 天津 太原等地的市场上销路非常好 据今松江大族 张姓后代回忆 其祖上明末发家就是靠向北方贩运棉布而致富的 明末清初 张家的祖先张淇曾长期在天津 北京 太原等地贩布 现在张家后代还保存着 张淇当年在北京经商时寄回家的十多封信件 信中详细地记载着当时松江棉布 在北方的价格 松江张寿甫家收藏有十封信件 另外松江博物馆也收藏两封信 件 三 松江棉纺织业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 首先 松江地区农民从种植水稻为主到以种植棉花为主的转变过程 正是 农民小生产者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过程 农民种植棉花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棉花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种植棉花比种稻的利益更大 据旧籍记载种棉 之利大于种稻近一倍 绝大部分农民 种植棉花的目的 不是为了自给 而是 为了出卖 是当作商品生产的 随着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兴起的蓝靛的生产 也 成为一种商品生产 明崇祯 松江府志 载 松人利其叶沤为淀 以染青蓝 而 贸易他方 万历时 蓝靛生产成为当地人民重要生计之一 其次 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生产 早在元代已出现了商品生产的迹象 当 时沙冈一带所产棉布 称为三梭细布 阔三尺余 紧细若绸 乌泥泾一带所织 的被褥带帨 还有折枝 团凤 棋局等花纹 都是费工很大 代价昂贵的奢侈 用品 一般劳动人民难能普遍享用的 所以人们 竞相作为 之后 便 转货 他郡 有人并因而 家计就殷 王逢 梧溪集 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 个人消费 而是为市场生产 商品生产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明代起 松江的标 布在国内已拥有广大市场 甚至远销日本 安南 今越南 新加坡等国 另 一种是以纺织为生的家庭手工业 这类织户大半居住在城镇上 与土地很少联 系或没有联系 他们不是利用 农暇 而是以全年或以主要劳动时间 从事 纺织 可以说是一种专业的小商品生产者 还有一种是专业的机户 明代松江 地区原有数目众多的工匠 他们身隶匠籍 崇祯年间松江府属有匠户 3336 丁 存留松江府织染局上工有 110 名 嘉庆 松江府志 另外 明清时期 由于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已经出现了这种社会分 工的发展情况 首先是纺织业从农业中分离出 轧花业成为专业 随后纺织品加工以及纺织工具制造业都来 一一同农业 分离 形成各个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轧花业 棉花收获后 第一步工序是去籽 在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中 从去籽直到纺纱成布 是在一个家庭内完成的 纺织品加工业 鸦片战争前松江地区出现了一些纺织品加工手工业行业 如万 历年间松江府城西门一带 已成为纺织品加工工业的集中地 以城西油墩细布 为原料 制作暑袜的店铺 达百余家之多 纺织工具制造业 当时也出现了专 门从事制造纺织工具的手工业部门 纺车 铁锭等纺织工业已经成为商品生产 四 松江棉纺织业兴盛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松江棉纺织业的兴盛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松江府城与各城镇的经济 景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 云间据目钞 作者范濂说 余年十五 避倭入城 城多荆榛草莽 倭寇入侵松江府城时 是明嘉靖年间 也就是指嘉靖年间城 内很多地方为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但是仅过了一二十年后 府城起了很大变 化 隆万以来 生齿浩繁 居民稠密 这种兴旺迅速使城内空荒地减少 并有人满为患之感 所以范濂就特意提出了筑新城的建议 松江保障之法莫 急于筑新城 松江棉纺织业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便是大批以棉纺织业生产 贸 易为中心的工商业镇 市 居民点的形成 日益众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 转变 成为工商业人口 据史料记载 明清松江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前形成的大小市镇 共计有 200 余个 这些市镇绝大部分是在明正德 万历 清康熙 乾隆年间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了一个十数里一大镇 三五里一市行等居民点的商品生 产基地和商业资本活动基地 在这些市镇中与棉纺织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 如 青龙等镇为药斑布的产地 沙冈镇是三梭布的产地 乌泥泾镇是番布产地 卫 城有专事纺纱的妇女等 另外 如枫泾 朱泾等镇 不但是棉布的集散地 并 且也是棉纺织业加工中心 还有一些市 也因棉纺织业生产的发展而兴盛起来 如钱门塘市 万历时所产丁村布名震一时 徽商僦居里中收买出贩 因而 俨然若小都市 几与南翔埒 钱门塘乡志 外冈志 又如松宅 市 嘉靖时为棉布产地 所产棉布 纱细而幅狭 万历年间而 市廛日辟 商贩交通 嘉靖 上海县志 乾隆 上海县志 不仅旧有镇市大都因棉纺织业的发达而发展成为大镇 而且从清初到鸦片 战争以前 松江府地区又新增大小市镇近百个 明代和清初形成的集市 到乾 隆年间几乎已全部上升为镇 明代形成的市镇 到乾隆年间绝大部分发展成为 商品生产的基地和棉 布贸易的中心 清代新兴的市镇 大部分都是与棉 布 生产的发展密切关联的 在棉纺织兴盛的刺激下 出现了很多以棉纺织业为主体的繁华市镇 如朱 泾已是 万家灯火似都城 元室曾任置大盈 估客往来多满载 至今人号小 临清 朱家角镇是 商贾凑聚 贸易花布 京省标客往来不绝 今为巨镇 娄塘镇是 虽系弹丸 而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 所以客商鳞集 花布码号 称头 往来贸易岁必万余 装载船只动以万计 围绕着棉纺织 有很多市 镇形成了自己镇市的特色 生产纺织工具的 如金泽 朱泾出锭子 吕巷 七 宝出纺车 远近闻名 其他如奉贤南桥镇很多人家都从事缝纫加工 家慕章缝 户多饶裕 五 松江棉纺织业对上海都市崛起的影响 明代以后 松江府上海县的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社会生产力有 了很大提高 至雍正八年 1730 年 因上海已是 通洋口岸 日趋繁华 苏松道便移驻上海 改为苏松太道 管辖苏州 松江 太仓三府州 嘉庆年间 海外贸易往来频繁 上海已是 闽广辽沈之货鳞萃羽集 远及西洋暹罗之舟 岁亦间至 成为 江海之通津 东南之都会 了 因此 松江棉布要运销南 北 其一重要的运输途径就要通过黄浦江出海 所以府属其他县把棉布源源不 断地运来上海 棉布大量汇集上海 使上海城布市很旺 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上海港的形成初期其主要出口产品是松江棉布 当时有一种商船称为沙船 方头平底 专走北洋 嘉庆年间沙船聚于上海约有 3500 号 大的沙船可载官斛 3000 石 小的沙船可载官斛五六百石 这么多的沙船之所以聚集上海 其主要 原因就是要把收购的商品棉布装载出海 运往天津 牛庄 关东等地 然后从 北方再运回其他物资 所以清人包世臣说 沙船之集于上海 实缘布市 松江棉纺织的兴盛促进了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兴盛 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 提 高了上海港口的地位 从而加速了上海城的繁华 鸦片战争以后 上海成了开埠口岸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如决堤之潮汹涌而 进 外国的棉纺织品开始大量输入上海 由于洋布的价格只有土布的三分之一 这就压倒了曾兴盛 400 余年的土布 使松江布市削减大半 松江地区的棉纺织 业遭到了惨重的打击 随着布市的削减 许多手工作坊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 纷纷破产 成为失业者 于是为寻求生计被迫向开埠大港上海城流动 上海在 19 世纪 50 年代初就出现了外商办的工厂企业 60 年代出现了官僚资本经营的 工厂企业 80 年代 上海的民族资本主义也逐步兴起 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 年 即 马关条约 签订后的第二年 外商在上海一下子就开办了 4 家纱厂 以后又陆续开办了许多大型的工厂企业 在这同一时期 中国的民族资本也开 始发展起来 民族资本在上海先后建立了轧花 纺纱 织染 制绒 织麻 织 绸 袜衫 面粉 榨油 制烟等多种类型的工厂企业 而民族资本的很大一部 分力量 是来自松江地区长期从事棉纺织业而发家致富的手工业作坊主和一些 富商 他们人数众多 遍布在松江地区的各大小城镇 他们当年在从事棉纺织 业的经营中 积累了雄厚资金 为上海民族资本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其中 不少人逐步跨入民族资本家行列 成为民族资本的代表 帝国主义资本和民族 资本经营的工厂企业不断地吸收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崩溃下的破产农民和手工 业者 松江府地区棉纺织业在外国商品的沉重打击下已濒临绝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