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 吴 梅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 考古资料和现存实例进行研究 对以彩画为主的中国古代 建筑柱子装饰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 了解柱子的装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与上架部分的彩画不尽相同 应将其作为一个与上架既有联系又独立的构件进行研究 关键司 柱 楹 彩画 雕饰 朱红暖色 青绿冷色 柱 楹也 1 在中国古汉语中 柱和楹基本同义 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谓 柱之言主也 屋之主也 按柱引伸为支柱柱塞 不计纵横也 又 释名 有云 柱 住也 楹 亭也 亭亭然孤立 旁无所依也 齐鲁读曰轻 轻 胜也 孤立独处 能胜任 上重也 可见 柱 楹是指竖向能支撑屋顶重量的构件 由于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 中 柱是最主要的承重构件 且又孤立独处 具有独立的视觉效果 并直接与人们的生活 相接触 故地位突出 所谓 屋之主也 古人由此赋予它很多的象征意义 于是 柱子得 到了精心的保护和华丽的装饰 柱子的装饰 主要有彩画 雕镂等方式 而彩画由于其快 捷 方便 表现力强等特点 最终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装饰手段 除此之外 尚有用金玉 珠翠 锦绣 琉璃等 甚至有用镜子 螺钿等材料来装饰柱子的作法 2 更是奢华而新奇 并对后世柱子彩画的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整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过 程中 柱子的装饰经历了由简到繁 又复归于简洁的历史演变过程 一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柱子装饰 建筑彩画等装饰手段的产生 源于原始先民的仪式活动 审美要求和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 从考古材料和文献中有关先秦时期建筑装饰的记载 可知当时宫殿建筑中的木构件已有了 彩饰 雕饰等的装饰处理 3 文献中亦有柱子装饰的记录 虽然有限 却也可以看出端倪 春秋 谷梁传 卷三记载 庄公二十三年 秋 丹恒宫楹 礼 楹 天子丹 诸侯黝 大 夫苍 土 从这句话中 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柱子装饰的样貌 一 用色彩涂 刷是柱子装饰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是初级阶段的柱子彩画 二 柱子都是以单色涂刷为主 不作或只作局部彩绘 4 三 柱子刷饰的颜色多种多样 有刷红黑 青 黄等不同颜色的 不象后世 基本上是以朱红色系为主 到明清时期 柱子更是一律刷红 5 四 柱子上涂 刷的色彩根据礼制的要求 有明确的等级限制 不得僭越 春秋时期 以丹为贵 依次为 丹 黑 青 黄 秦汉是民族大统一时期 特别是汉代 农业和手工业大大发展 为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了 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而且礼制的约束相对松弛 僭越已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 其时宫殿建 筑和贵族宅邸装饰成风 根据有限的文献及考古资料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汉代建筑柱子 装饰的特点 一 汉代重要建筑的柱子装饰是雕 绘并用的 但雕饰更为突出 雕刻技术 已极为成熟 并被广泛使用 6 这一点可求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 如山东微山县两城和曲 阜县旧县等出土的画像石 都很好的印证了 雕楹 之说 图 1 画中柱子满雕波浪纹或出形 纹 说明汉时贵族建筑之柱大多通身雕刻几何形纹样以作装饰 彩绘的技术还不太成熟 应用范围也不如雕饰广泛 二 雕饰一般以剪影式浮雕方式在柱子上满雕纹样 也有雕刻 之上再施彩的手法 以朱色为多 7 还有雕刻上施铜漆的方式 8 三 柱子彩饰还是以单 色通刷的方式为主 也多用丹朱之色 9 虽然汉代柱子饰色也是以丹为贵 这是袭自周礼 的传统 但并不被严格遵守 民间也常有用丹朱之色的 四 重要建筑的柱子经常绘有各 种纹样 图案题材与当时所流行的装饰题材一致 多为云气 花卉 符瑞辟邪等 10 五 除雕刻彩画以外 也有不少王公贵族的府第用金玉 锦绣等包裹柱子的装饰手法 11 可见秦汉时期柱子装饰手法远比先秦时期丰富且复杂 装饰部位也出原来的几处重点部位 到通身雕绘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柱子装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频繁的战乱动摇了两汉以来传统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儒学和 传统礼法的影响大为削弱 老庄玄学得到发展 蔑礼放浪成为一时风尚 佛教得到巨大的 发展 外域文化随佛教传入中原 对汉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作用 在建筑装饰上 大量外来 图案 纹饰 色调与装饰技法 也随佛教输入 对传统装饰艺术产生较大影响 彩画和雕 刻技术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并出现了 晕染 与 叠晕 技法 其时 装饰柱子的手 段也更多样 从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得到的有关柱子装饰的资料 可能推测当时的柱子 大约有以下几种装饰手法 1 柱子通刷秦红 这仍然是最普遍的装饰方法 这一时期的宫殿和庙宇等高级别建筑 据 从文献中得到的印象 已广泛流行墙面涂白 木面涂朱的施色方法 北魏杨 之所撰 洛阳 伽蓝记 中多有 朱柱素壁 白壁丹楹 等描述 12 另晋代陆刿所著 邺中记 中也有 朱柱白壁 之语 13 这也敦煌石窟北朝壁画和诸多阙形龛上也经常可见 南朝梁赋中多 见 紫柱 之称谓 其色或稍深于丹朱 也属于这种柱子装饰范畴 大面积的白色衬托框架 形的红色 富有朴素大方而又不失明艳的色彩效果 此后成为中国建筑尤其是北方官式建 筑最常采用的施色方式 此时的丹 朱之被广泛使用 不再限于天子之用 2 柱子在红地上通身彩绘 这是较单色涂饰更进一步的柱子装饰手法 河北北响堂石窟第 七窟是北齐时开凿的石窟 其室内佛龛的壁柱柱身就是红地上满绘花卉 敦煌第 251 窟中 的柱子是在红地绿边内绘黄 黑 已变色 和石绿相间的卷草坟 这些都是很好的实物例证 文献中也有这类记载 南史 后妃传下 有 花梁绣柱 之语 14 洛阳伽蓝记 也有 绣柱 与 绮柱 之称 15 此时建筑彩画 包括柱子彩画 已产生出以朱 青 绿三色为主要色彩的 施色特点 一般以朱为地 青绿色界边或绘花纹 整个彩画效果呈朱红暖色 而柱身上所 绘的装饰纹样常用的有仰覆束莲纹 忍冬卷草纹 连珠纹等由异域传入的装饰纹样 3 雕刻楹柱也是该时期装饰柱子的主要方式 拾遗记 中记载了后赵石虎在邺都 太极殿 前起楼 屋柱皆隐起为龙凤百兽之形 雕斫众宝 以饰楹柱 这是一种隐起华的雕 刻手法 装饰效果与彩绘相近 后世为彩画所替代 龙门古阳洞的上层大龛 约北魏太和末 年 498 年前后 中 有两处龛柱雕饰束莲 北齐响堂山石窟檐立柱及龛柱几乎都采用 火珠 束莲柱 这种外来造型 是北齐时期流行的柱式 北魏嵩岳寺塔的底层椅柱 也饰有火珠垂 莲 这种柱身装饰到隋唐以后逐渐演变为柱身彩画 4 除了用彩画雕刻等手法装饰柱子外 特别奢华的建筑还有用金银铜 织物等包裹柱子的 手法 16 甚至有用曲镜包裹柱子的 17 这种包裹柱子的装饰手法 大约源自春秋时期的 金 装饰 金 为加固木构件而产生 后逐渐演变纯装饰构件 至魏晋南北南时期 是又演 变成用种种华美材料包裹木构件以作装饰 这种装饰手法对后世彩画图构成的形式影响极 大 此时 柱子装饰还是彩 雕并用 但彩绘的地位已逐渐提高 大有超越雕饰之势 三 隋唐五代时期的柱子装饰 隋唐凡三百二十七年 581 年 907 年 经过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 国力强大 声威远播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隋唐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一派繁荣自由的景象 在这种充满蓬 勃生机的整体文化氛围中 唐代人创造出一种真诚 豪迈 富有独创精神的建筑艺术风貌 建筑装饰艺术也具有质朴 多样而不失精美的特点 之后的五代十国 907 年 979 年 由 于事 经济处于萎缩阶段 建筑装饰艺术风格虽大多仍袭唐制 但比较粗糙 远不如唐代 的大方浑厚与精致 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柱子装饰也因此产生出富有时代 气息又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国内现存的石窟 墓葬 佛寺等的柱子装饰实例 和敦煌壁画 绘画中所表现的柱子装饰形象 以及古代文献中对柱子装饰的记载的综合分 析 可以看出此时的柱子装饰具有以下诸多特点 1 此时 彩画已成为柱子装饰的主要手段 雕刻柱子的作法还在一些佛寺 宫殿等高级建 筑中有所保留 但已不普遍 其他装饰手段 如用金银 织物 铜镜等包裹柱子的方法 虽在极个别的建筑中还在使用 但主要是作为彩画的一种样式而存在 即用彩画模拟金银 织物包裹柱子的形象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柱子彩画样式 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大量建筑形象 上 柱子常饰有这种彩画 柱身中部约当全柱高度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一段绘团花图案 上下以水平线道为界 好似织品围裹的效果 图 2 2 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虽不能动摇隋唐时期相当完善的木构体系 却为建筑装饰带来了丰 富新颖的颜料色彩 装饰纹样和构成方法 比六朝时期更有发展 此时流行的团花 连珠 莲瓣 卷草等图案都是外来纹样与本土纹样结合的产物 并在柱子彩画上均有体现 18 团花大量使用在中唐时期的柱身上 卷草花卉图案则在唐末和五代时期被广泛用作柱身遍 地花纹 连珠纹一般用作水平饰带 将柱子分成几段 或作为仰覆莲的束腰 莲纹继承南 北时时期雕刻柱子的做法 柱头用覆莲瓣 柱脚用仰莲瓣与柱头对应 柱中则用束莲 3 隋及初唐时期 柱子的形象比较质朴 即使是比较重要的建筑 如宫殿 佛寺等 大多 亦仅通刷丹 朱 赭等红色系列 19 与大片白墙形成 朱柱素壁 的对比效果 也有在柱 头 柱中 柱脚处稍作装饰的 图 3 到中唐以后 柱子彩画逐渐繁丽起来 柱子中段往往 绘有织物包裹的形象 以交错布置的团花图案为多 并以水平线道为界 到晚唐五代时期 柱子彩画更是华丽 柱身不再分大约均等的几段 而是将整个柱子分成柱头 柱脚 柱身 三个部分 20 与北宋 营造法式 中的构图方式已颇为类似 柱身满饰卷草花卉纹样 产生遍地华的彩画样式 个别也有绘天王等人物形象作装饰的 21 4 隋唐五代的柱子彩画 大多是以朱赭之色为地或通刷 呈暖色 22 偶也用黑色涂刷柱 子 23 但也已出现了青绿冷色柱子彩画的萌芽 24 5 柱子彩画已广泛采用晕染手法 25 但叠晕手法还很少用 更没有建立成熟的叠晕制度 6 彩画中典型的构图法 双破 26 与 一整二破 在柱子上也被广泛使用 27 图 4 以上仅是对国内非常之有限的实物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不免失之偏颇 由于 唐代建筑艺术对日本的影响非常之大 又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因此对日本奈良 平 安 镰仓时代唐样建筑柱子装饰的研究 28 可以弥补以上分析的不足 现对上面的总结作以下几点补充 1 此时日本建筑的大多柱子也是涂刷单一的色彩 常用朱红色或素木色 偶有黑色 29 特别重要的建筑 如当时的阿弥陀堂内部的中心四柱 往往装饰华丽 30 色彩除了呈现 暖色调之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出现青绿冷色调倾向 31 图 5 可见在唐代中国本土也应该 已有青绿柱子彩画的出现 这为上述第四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 日本建筑的柱子彩饰常用连珠纹复合而成的横向带饰将柱子分成几段 结合中国本土的 实例 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柱子上的横向带饰 非常富有特色 早期横向带饰由上下两列连 珠纹组成 32 到了后期 不再用连珠纹 仅用上下两道线道围合花草图案形成横向饰带 33 直至宋代 横向带饰则完全简化为线道了 3 横向带饰将柱子分成几段 两道横向带饰之间的区域 绘圆窠 内坐佛像 这应是源自 于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寺中的龛柱 唐代也很可能除了柱头 柱中 柱脚绘莲瓣而将柱分成 两半或柱身遍地华的柱子彩绘构图方法外 还有这种通过横向饰带将柱身分成多段 每段 绘有圆窠 内坐佛像的构图法 综上所述 从隋 唐到五代十国柱子彩画艺术经历了由隋与唐初的质朴大方到中唐时期的 华丽精致再到唐末五代的繁复粗糙的发展过程 隋和唐初为初创时期 柱子彩画承接南北 朝时期的风格 唐末五代国力衰弱 开启了宋代小巧雅致的艺术风格 唯中唐柱子彩画艺 术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大方自然 浑厚精致 绚丽华美的总体艺术格调 四 宋元明清时 期的柱子装饰 宋代的建筑艺术与唐代相比 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的文人阶层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超越 了以前任何时代 他们所欣赏的审美趣味使得整个时代的建筑风格趋向细腻秀美 而少了 唐时的豁达壮阔 而城市经济的发达又使人们逐渐关注现实生活 艺术中融入了许多世欲 化的东西 统治两宋的理学思想更使宋代的艺术风格趋向严谨含蓄合理 但也失去了唐时 的创造力 柱子彩画也受到了宋代总体的艺术格调的影响 表现出典雅平易的特点 研究 宋代柱子彩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现存原实物 二是 营造法式 对所能找到的仅有的实物遗存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此时的柱子彩画也呈朱红暖色调 有以 下几种情况 1 柱子通刷土朱 偶而在柱头上饰植物花纹 云纹等 34 2 柱头上绘有各种花纹 以仰覆莲为主 柱身则在红地上满饰植物花纹 35 或柱头与柱 身连为一体 在红地上绘各种图案 以植物纹样为主 36 3 在通刷土朱的柱子上 于柱头 柱中柱脚三处 绘莲花图案作箍头 37 图 6 这种装 饰继承唐代的风格 在宋初时有所见 之后则很少出现 为遍地华样式所取代 营造法式 对北宋时期不同等级的柱子装饰作了系统的总结 使我们能对宋代的柱子样 式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营造法式 中描述了柱子彩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营造法式 柱子彩画 基本分成柱头 柱身 柱脚 柱 四个部分进行区分和彩绘 用 线道界分 柱彩画只有五彩遍装 碾玉装 青绿叠晕棱间三个高级别彩画才有 多作叠晕 莲花 这可以使得本柱身与石柱础之间在视觉上有一个顺畅的过渡 2 柱头之长度与入柱额同高 而柱脚大多与柱头同高 其余为柱身 是柱子的主干 柱身 通过叠晕线道与柱头 柱脚相隔 3 柱头之花纹为细锦 方胜等几何纹 取其静势 以衬托柱身的主体彩画 柱脚彩画只有 五彩遍装与解绿装有 纹样与柱头基本相似 碾玉装与柱身连成一体 直接落于柱之上 而丹粉与黄土刷饰的柱脚与柱头相通 一律刷丹 4 建筑装饰的等级制度鲜明地体现在柱子彩画中 38 5 柱身彩画是柱子彩画的主要装饰部位 以五彩遍装为例 柱头作细锦与琐纹 柱脚仅作 细锦 柱质为青 红叠晕莲花 这些都是铺垫 规则的几何纹与莲瓣等静态纹样 以衬托 柱身华丽而富于动态的装饰图案 柱身为海石榴花等一品花纹 花纹中还间杂以飞凤等鸟 类图像 还有用四入 四出等窠内 间以龙凤 化生等图样 其中龙凤 化生等动物 人 物纹样才是柱子彩画的中心主题 柱身内的植物花纹 一般也只起到界定与衬托作用 其 他几个品级的彩画 亦是如此 6 柱子彩画中 除了丹粉与黄土刷饰外 基本是以青绿冷色彩画为主 39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 可以得出宋代柱子彩画的整体印象 1 彩画是柱子装饰的最主要的手段 雕刻柱子还偶有出现 40 其他金玉 珠翠 锦绣等 几乎不再用于柱子装饰 2 在唐代开始出现的青绿冷色调柱子彩画的萌芽 到北宋已相当成熟 并迅速发展到高峰 被记录在 营造法式 中 但未有实例支持 营造法式 的记载 之后迅速销声匿迹了 3 此时柱子彩画的叠晕已有明确的制度 不似唐代 还以晕染为主 4 大约以十世纪与十一世纪之交为界 前期彩画的施用几乎包括柱子的全部 它继承了唐 代的诸多特点 并再向着繁丽华奢的方向发展 后期逐渐发展为只施用在梁架上 柱子全 为通刷红色 不作彩绘 使建筑彩画艺术 繁简有所对比 强调了屋身的坚实感 突出檐 下阴景部分丰富的光 色 形的变化 是彩画渐趋成熟的表现 元是宋与明清之连接点 历史不足百年 其柱子彩画多传承于宋代 但保持其蒙古族本身 的文化特征 其强盛的国力 支持其建筑装饰的繁在方和略显粗糙 元大都大明殿内的大 柱 也是通刷朱红 大明殿两侧的配殿 用 镂花龙延香间白玉 饰柱 广寒殿柱上刻有 蟠龙 使 矫蹇于丹楹之上 41 山西黄城永乐宫的三清殿 纯阳殿 重阳殿的柱子也是 通刷朱红 可见元代的柱子施以通刷朱红为主要保护装饰手段 只是在统治阶段的宫殿内 柱子上有奢华的装饰 如金银铜等金属装饰 玉器 木雕刻等材料装饰柱子 但已不是主 流 而柱子上已不作青绿冷色 经过元代到了明清 建筑整体艺术发展到其巅峰状态 而柱子彩画发展到此时 北方官式 做法柱身已不作彩画 只通刷土朱 柱头彩画只作为额枋的延续而存在 图案 色彩与额 枋统一考虑 于是建筑彩画就限定在檐下上架部分 柱身素平 而显得有力量 才能在在 视觉上支撑庞大的屋顶 而实际上 柱子间距加大 柱身增高 截面积变小 若再其上刻 绘花纹 就会有繁琐 纤弱无力支撑之感 以上回顾了我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的发展历程 可知柱子上用颜料进行涂刷和彩绘在春秋 时期已经出现 到隋唐成为柱子装饰的主流 宋以后更是取得了一统的地位 在整个柱子 彩画的发展过程中 朱红色一直是基本色调 除了在早期 春秋时代 用不同颜色涂刷柱 子外 只有 营造法式 中记载了大量以青绿为主的冷色调柱子彩画 柱子彩画经历了由 早期的质朴到唐宋的华丽 再到明清的简单的过程 宋代是它的顶峰 柱子装饰的另一种 主要形式雕刻在秦汉和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 然后逐渐走下坡路 但由于其强烈的装饰效 果 在皇宫 佛等重要建筑中得以保存 一直处于衰而未绝的状态之中 其他 如金玉 锦绣等材料对柱子的装饰仅在特别华丽的建筑中所有出现 从来不是柱子装饰的主流 还 有一点值得注意 即柱子装饰在早期与上架部分连为一体 后来逐渐有所分离 柱子装饰 的独立性也逐渐表现出来 到了明清 二者便完全分开了 本文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研究生 收稿时间 2002 11 注 1 汉许慎撰 说文解字 有云 柱 楹也 从木主声 楹 柱也 从木薄声 2 邺都故事 有 同曲镜抱柱 的记载 见注 18 又日本中尊寺金色堂 1124 年 的四天 柱 是由金银铜箔 螺钿等镶贴而成 3 说苑 反质 引墨子的话说 纣为鹿台槽丘 酒池肉林 宫墙文画 雕琢刻镂 锦绣 被堂 金玉珍玮 又 礼记 中有 山节藻 之语 4 此处虽未点明彩绘的情况 但春秋时有用金来加固梁枋 壁柱等薄弱部位的作法 由此 产生出一种在柱头 柱中 柱脚等处作局部彩绘的柱子装饰形式 这虽未有实物和文献以 佐证 但河北信阳楚墓出土编钟钟架的立柱和横木与建筑铁梁柱很相似 它是在深褐漆地 上 于立柱头 柱中 柱脚三处绘有赭色几何纹 可以作为柱了局部彩饰的旁证 图 2 这 种由金 而来的装饰样式对后世彩画的构图影响颇大 5 用黑色涂刷柱子的情形还时有所见 如敦煌壁画的某此廊柱就涂成黑色 南方也有很多 建筑采用 白壁黑柱 的施色效果 另外 宋代 营造法式 有青绿色柱子彩画的记载 其 他诸如黄色等 则少见 6 汉代宫殿的木构件 无论梁 枋 椽 斗 门窗 藻井和柱础等 多施以雕饰 木柱 上也满是雕刻纹样 如张衡的 西京赋 有这样的描写 雕楹玉 绣 云楣 三阶重轩 镂槛文 7 见 汉代画象石通论 王建中著紫禁城出版社 8 后汉书 梁冀传 中记载 梁冀的府第 柱壁雕镂加以铜漆 窗牖皆有绮疏青琐 图以 云气仙灵 9 汉书 有 诸侯刻角丹楹 大夫山节藻 的规定 10 西京杂记 有记载 哀帝为董贤起大第于北阙下 重五殿 洞六门 柱壁皆画云气 萼山灵水怪或衣以绨锦 或肴以金玉 11 同上 12 北魏杨 之所撰 洛阳伽蓝记 有明确记载 胡通寺 朱柱素壁 甚为佳丽 又 景林寺 丹楹炫日 绣角迎风 实为胜地 又 高阳王寺 白壁丹楹 窈 窕连亘 飞檐反宇 13 晋代陆刿所著 邺中记 中描写了后赵石虎在邺都大兴土木的情景 邺宫南面三门 朱柱白壁 未到邺城七八里遥望此门 14 南史 后妃传下 记载 武帝嗣位 花梁绣柱 雕金镂宝 15 洛阳伽蓝记 也有相关记载 永宁寺 中有九层浮图一所 绣柱金铺 骇人心目 又 景宁寺 制饰甚美 绮柱珠帘 16 晋书载记 记载 后赵邺都石 虎作太极殿 宝皆漆瓦金铛 楹金柱 柱础亦 铸铜为之 又 邺中记 记载 流杯堂 奢饰尤甚 盖椽头皆按八出金莲花 柱上 又有金莲花十枝 17 邺中记 记载 万福堂 堂内柱亦悬菱花镜 广二尺一寸 下悬织成香囊绣袋焉 又 邺中故事 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 更造修文 偃武二殿及圣寿堂 装饰用玉珂八百 镜 万枚 又以曲镜抱柱 门窗并用七宝装饰 每至玄云夜兴 晦魄藏耀 光明尤分数十步 18 见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卷 傅熹年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据 大业杂记 载 隋 观风行殿 三间两厦 丹柱素壁 雕梁绮栋 一日之内嶷然屹 立 20 见南唐二陵李陵后室的倚柱 用水平饰带将柱子分成柱头 柱身 柱脚三部分 柱头 绘箍头和束覆莲花 柱身满绘缠枝牡丹花 柱脚绘束仰莲花 也有只分成柱头和柱身两部 分的 如李 陵前室的八角形柱与方柱 21 据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中记载 唐代佛寺殿阁 也多采用内外遍饰的做法记载五台 山金阁寺中的金阁 壁檐椽柱 无处不画 又据 酉阳杂俎 中记载 寺庙柱子上多绘 天王 又南唐二陵墓内倚柱柱身均为满绘植物花纹 22 佛光寺 南禅寺 广仁龙王庙等现存唐代佛寺 柱子 是通刷朱红 又敦煌盛唐第 148 172 窟经变图所表现的建筑群中 殿阁的檐柱表面通刷较深和较浅的两种赭色 又南 唐二陵中的倚柱均呈红地暖色 23 敦煌壁画中有涂刷黑色的廊柱形象 24 敦煌莫高窟盛唐第 172 窟经变图中的栏杆望柱上有交错的青色团花图案 但檐柱上却 未有发现这种全柱上下用青色团花装饰的建筑形象 25 见南唐二陵中的李 陵 如其前室的八角形转角倚柱 柱头内的柿蒂花纹 用赭笔勾勒 形状 再用石绿晕染花瓣 花心点黄色 柱身用宽朱绘出一整二破的菱形格文作为窠巢 窠内用赭笔勾勒重瓣的柿蒂花纹 外层花朵满用黄色晕染 花瓣上面涂石绿 内层花朵亦 满用黄公晕染 花瓣上面涂朱红 花心点石绿 两侧的半菱则是在黄色地上赭笔勾勒出半 朵柿蒂花纹 花朵用黄色晕染 花瓣涂石绿 花心点朱红 26 双破 之名引目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二卷 傅熹年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7 南唐二陵内的倚柱上横向带饰和柱身多采用一整二破构成的菱形纹 平等院凤凰堂和 中尊寺金色堂的柱子横向带饰上也均采用了一整二破的菱形纹 28 此处所研究的日本古代建筑 其建造或重建时间大多在十一 十二世纪 与中国宋代 同期 但由于文化传播的滞后性 且日本大量吸收的是唐代的建筑文化 并流传后世 这 些建筑大多显出了唐代的风格 29 如日本平等院凤凰堂 1052 年 的外檐柱为素木色 边上廊柱是通刷朱红 富贵寺大堂 12 世纪后半叶 外檐柱为素木色 法界寺阿弥陀堂 1046 1053 年 檐柱为黑色 外廊柱为 素木色 内檐柱则以黑色为地 东大寺南大门 1199 年 的柱子通刷黑红色 为柱头处用白 粉涂出简易的覆莲纹 30 如中尊寺金色的四天柱 是由金银铜箔 螺钿等镶贴而成 显示黄绿色 以白色提亮 连柱础也很隆重 为金银相间的莲花柱础 整个效果金碧辉煌而不失典雅 又如富贵寺大 堂中心四柱 虽已大部分剥落 但隐约可见亦是用金箔贴成 甚为华丽 31 如净琉璃寺三重塔 12 世纪 色彩呈青绿冷色 柱身也是被等分成许多段 每段内绘 椭圆形 呈绿色 似乎也是水平联珠饰带作为分界线 由于严重剥落 不能辨析 中尊寺 金色堂的四天柱 似用青铜包裹柱子 镶嵌纹样 柱子呈现绿色的部分较多 螺钿发银光 虽有金箔和铜呈黄色 整体效果呈黄绿色 32 如中尊寺金色堂四天柱的横向带饰 就是由铜钉组成的上下两道连珠纹界边 内又分 三段 上下段为叠胜图案 也是作为边饰 中部为主体 作一整二破的菱形图案 由螺钿 镶贴花卉纹样 又如平等凤凰堂内檐柱子上的横向带饰由上下两道细小页密集连珠纹作为 边界 中间是一整二破的菱形图案 33 见南唐二陵中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众筹 买房 合同样本
- 佛牌制作合同样本
- 中外企业合作经营合同样本
- 代理集成墙合同样本
- 书订单合同样本
- 住建部建筑劳务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店铺租赁合同范本版
- 个人窗帘转让合同样本
- 借款与收款合同样本
- 专利合同样本样本
- 建筑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 医院药品采购制度及流程
- 宿舍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附答案
- 《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案例分析-以康得新为例》10000字
- 2025福建德化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参考】2016扣字排行榜
- 2025年二级注册计量师专业实务真题
- 基于改进YOLOv5的交通标志检测与识别
- 书店接待礼仪培训
- 骨折病人的中医饮食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