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_第1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_第2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_第3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_第4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工艺 各 工序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st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beam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process each process operating methods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关键词 预应力箱梁预制 Keywords Prestressed Precast Box Girder 中图分类号 TU528 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2104 2012 一 引言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结构受力稳定 经济适用 在 公路工程 20 米 40 米跨径的桥梁上部结构中广泛应用 施工时先 在预制场制作单片箱梁 再用吊车或架桥机将预制好的箱形梁构件 在桥墩盖梁上简支安装 然后浇筑梁片间纵横向混凝土完成体系转 换形成连续梁结构 其中箱梁预制是 先简支后连续 施工方法中 的重要环节 预制箱梁构件长度常见有 20 米 30 米和 40 米 梁底 宽统一为 1 0 米 梁高 顶板厚度 腹板厚度等断面尺寸依跨度不 同而有所不同 其断面简单 易于制作 运输方便 尤其预制场内 工厂化操作 程序化施工更能有力保证箱梁质量 下面结合某高速 公路改扩建项目介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施工工艺 各工 序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二 施工方法 2 1 施工准备 箱梁预制场应选在所架设桥梁附近便于运输的空地上 分存梁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区和制梁区两部分 制梁区地面全部硬化 设预制梁台座 台座数 n A B C n 为台座个数 A 为预制梁片数 B 为预制梁所需天 数 C 为预制梁一个周期的天数 台座周围设排水沟以排出养护水 预制场配备两台龙门吊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吊移梁工作 砼搅拌站及 砂石料场 水泥库 钢筋加工等场地设在离预制梁场地较近的地方 台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分二层制作 底层为宽 300cm 厚 10cm 找平层 采用 C10 混凝土浇筑 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台 座断裂 找平层内布置8 20 20cm 钢筋网 上层为宽 92cm 厚 20cmC25 混凝土结构 台座顶面两侧预埋角钢与其上铺设的底模 钢板焊接 台座内设置间距 30cm 的20mm 对拉螺栓孔 用于 固定外模 由于箱梁张拉后 跨中起拱 台座两端将承受整个箱梁 重量 为了防止台座两端沉降 在台座两端设置 2m 3m 深 0 8m 扩 大基础 内设20 25cm 钢筋网 2 2 钢筋工程 钢筋在钢筋棚集中加工成型 然后运至现场绑扎 钢筋表面应 无浮皮 铁锈 油渍 漆皮等污迹 按图纸设计尺寸进行下料 加 工 钢筋绑扎先底板及腹板钢筋 待箱梁外模及内模固定好后 再 绑扎顶板钢筋 钢筋连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或闪光对焊 同一截面焊 接头 不能超过钢筋截面面积的 50 绑扎好的钢筋骨架 钢筋级 别 直径 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不得有变形 松 脱和开焊现象 预应力管道波纹管的安装在腹板钢筋绑扎时同时进 行 安装前按设计坐标在钢筋骨架上作好标记 曲线段 50 一个 直线段 100 一个设 形定位钢筋与腹板钢筋焊接 波纹管采用 200mm 波纹管套管连接 接头用胶带密封 为防止波纹管在浇筑混 凝土时振捣变形漏浆 在波纹管中穿入直径略小的硬质塑料管 2 3 模板工程 箱梁外模按横隔板进行分节 便于拆卸 内模加工成可拆卸模 板 单块间用螺栓连接 便于拆模拉出和组装 外模底脚设 5cm 圆 弧 面板采用 5mm 钢板 横肋采用 8 国标槽钢 支腿采用 10 国标 槽钢 支腿底部设可调螺旋 内模面板采用 4mm 厚钢板 加劲肋采 用 5 标准角钢 模板先安装端模 将张拉端锚垫板按设计尺寸固定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端模上 然后安装外侧模 再安装内模 外模安装时 采用模板 支腿上的可调螺旋 调节模板高低和垂直度 就位后拧紧底部的对 拉螺栓 外模肋板间隔 2m 设附着式振动器底座 供浇筑混凝土时安 装振动器 内模应事先按横隔板位置分节拼好 用龙门吊整体吊装 就位 为防止内模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上浮现象 对内模采取顶压 措施 采用横向压杠 下设钢筋马凳顶压内模 压杆两侧设花篮螺 栓 与侧模支腿上焊好的吊环连接 并拧紧花篮螺栓 2 4 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 搅拌运输车运送 龙门吊配料斗 布料入模 一次性灌筑完毕整个梁体的混凝土 不留施工缝 混凝 土从梁一端向另一端连续浇筑 先底板 再腹板 后顶板 底板砼 超前腹板 3 5m 腹板砼超前顶板 3 5m 在将近另一端时 为避免 梁端混凝土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 改从另一端反向投料 而在距 该端 4m 5m 处合拢 混凝土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不宜超过 30cm 上下层浇筑间隔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为了方便底板的布 料 可在内模顶部开设数个活动天窗 以利于混凝土均匀下料 底 板混凝土灌筑完后即可封闭 混凝土振捣采用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 器配合作业 振动棒主用于底板 面板砼和腹板钢筋加密区的振捣 附着式振动器主要用于腹板砼的振动 振捣棒应避免碰触波纹管 并在过程中将波纹管中的塑料管来回抽动 以防漏浆堵塞管道 顶 板施工时为防止负弯矩预埋波纹管堵塞 可事先在管中穿相同束数 的钢绞线 浇筑完毕后即将波纹管中的塑料管及钢绞线拔出 混凝 土浇筑完毕达到初凝时开始养护 顶板和翼缘板覆盖合成土工布 腹板贴塑料薄膜 专人洒水 确保养护期间砼表面湿润 内箱采取 两端封堵后箱内注水的方式养护 2 5 预应力工程 2 5 1 预应力筋制作安装 预应力筋一般采用钢绞线 其理论下料长度 孔道长度 锚夹具 厚度 千斤顶长度 工具锚环厚度 外露长度 2 实际操作中 下料 前应先进行试穿 以实际试穿长度为准下料 严格控制下料长度 以免造成材料浪费 钢绞线的切断采用砂轮锯 不得使用电弧或氧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气切割 钢绞线必须编束 以防止穿束时单根钢绞线在管道内相互 缠绕 采用铅丝间隔 1m 型缠绕的方法将几根钢绞线变为一束 穿束采用卷扬机牵引的方式进行 钢绞线穿束完毕后安装锚具夹片 工作锚具在锚垫板上居中安装 与锚垫板紧靠 夹片安装宜在张拉 前进行 防止锈蚀 安装时用直径 20mm 钢管轻轻击打夹片 使其与 锚环顶紧 2 5 2 钢绞线张拉 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100 后 采用穿心式 YCW150 型千斤 顶进行张拉 各钢束张拉顺序严格执行设计要求 按编号顺序双束 对称进行 张拉时 千斤顶张拉力作用线应与预应力束的轴线重合 一致 两端同步缓慢均匀张拉 预应力束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 后 方可锚固 张拉程序为 0 0 15 k 0 30 k 1 0 k 1 03 k 持 荷锚固 k 为张拉控制应力 设计中明确 两千斤顶升降压 读 数 测伸长值等工作应基本一致 张拉力采用双控 即应力控制张 拉 伸长值进行校核 钢绞线的理论伸长值依据公式L P L Ag Eg 式中 P 钢绞线平均张拉力 L 钢绞线束长度 Ag 钢绞 线束截面积 Eg 钢绞线弹性模量 按直线段 曲线段分别计算后 叠加 钢绞线张拉时 先张拉到初应力 15 k 采用直接测量张拉 端千斤顶活塞伸出量的方法开始量测伸长值 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 伸长值外 应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 实际伸长量L 实 LK L2 L2 L1 2 式中 LK 100 k 时千斤顶活塞顶伸量 L2 30 k 时千斤顶活塞顶伸量 L1 15 k 时千斤顶活塞顶伸量 实际 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 6 以内 否则应暂停张拉 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 方可继续张拉 钢绞线张拉时 每束钢绞线断丝 滑丝不超过 1 根 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 1 2 5 3 孔道压浆 钢绞线张拉后用高强砂浆封堵工作锚具端 压浆前用压力水对 管道进行冲洗以清除杂质 并使用压缩空气将孔道中积水吹出 孔 道压浆应按先下层孔道后上层孔道的顺序进行 压浆时应缓慢 均 匀 孔道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 最新 精品 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抽真空 使之产生 0 lMPa 左右的真空度 然后用活塞式压浆泵将 水泥浆从孔道的另一端灌入 直至充满整条孔道 待真空泵一端的 出浆嘴冒出与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