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doc_第1页
[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doc_第2页
[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doc_第3页
[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doc_第4页
[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精品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 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初探【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入世和出世心理对网络成瘾与幸福感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入世、出世心理问卷、网络成隐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问卷对603大学生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结果603大学生网络检出率为9.1%,男生多于女生(13.2/3.2,2=16.47,P0.01),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拼搏精神、在乎结果、平常心进入回归方程(=-0. 216、0. 531、-0. 119、0.305),入世心理中的拼搏精神和出世心理中的平常心是重要的中介因素,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2/df=0.050(P=0.822),GFI=1.000,AGFI=1.000,NFI=1.000,RFI=0.999,TLI=1.014,CFI=1.000,RMSEA=0.000。 结论网络成瘾除了直接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外,还会通过减弱拼搏精神和平常心而降低幸福感。 【关键词】网络成瘾;大学生;幸福感;入世出世心理;横断面研究C913. 5、B844.2A1000-6729 (xx)005-0353-04入世和出世心理互补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入世是对社会现实的肯定与投入,出世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这两种心理相互对立,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1-3。 我们以为,入世、出世心理可以视为一种成就动机系统,集中表现为追求目标的态度和方式。 入世包含激发动机、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积极追求目标;出世包括减弱甚至消除动机、看淡目标、顺应自然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淡泊名利4。 而已有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相关。 如王艳梅5曾以成就目标的三分法对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作过研究,发现掌握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积极影响,成绩-回避目标对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有负面影响,邹琼6认为成就需要是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证明,网络成瘾对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7-11。 但关于这三者关系的研究尚未见诸报告,且这些研究所用成就动机理论和量表都是源自国外。 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有可能对网络成瘾和幸福感具有中介作用,并用入世出世心理作为成就动机进行中介作用研究,以便深入了解网络成瘾的本质,为有效干预网络成瘾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设计电子版问卷,发布在线,并通过QQ、电子邮件、校园BBS、校园网广告页面等进行宣传,吸引学生做问卷。 经过一周时间,共收集问卷616份,有效问卷603份。 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为212岁。 其中男生355人,女生248人;大一128人,大二145人,大三131人,大四131人,研究生68人。 成绩上173人,中343人,下87人。 成绩上、中、下由被试根据与同班同学比较判断。 1.2工具1.2.1网络成瘾量表(Scale forInter Addiction)12由Young编制,包括20个问题,用5点量表1.几乎不曾,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最后得出的量表总分即为网络成瘾指数(IDT)。 IDT越高表示成瘾程度越高。 IDT大于80为严重成瘾,IDT5079为中度成瘾,IDT49为未上瘾。 本研究中,问卷的系数为0.87。 1.2.2综合幸福问卷13由苗元江编制,分三个部分,共10个维度51道题。 第一部分涉及生活满意度、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评价、友好关系、人格成长7个维度,共38题,用7点量表1.明显不符合,2.不符合,3.有些不符合,4.介于中间,5.有些符合,6.符合,7.明显符合。 第二部分涉及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两个维度,共12题,用7点量表1.没有时间,2.小部分时间,3.少于一半时间,4.一半时间,5.多于一半时间,6.大部分时间,7.所有时间。 第三部分为自述幸福感评价被试者整个生活中的幸福/痛苦体验,共1题,用9点量表1.非常痛苦,2.很痛苦,3.痛苦,4.有些痛苦,5.中等,6.有些幸福,7.幸福,8.很幸福,9.非常幸福。 分数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强。 本研究中,该量表第一部分的系数为0.96,第二部分系数为0.72。 1.2.3入世出世心理问卷4分两个维度四个因子,入世维度由拼搏精神和在乎结果组成,出世维度由平常心和低要求组成。 问卷共18题,用7点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既不同意也不反对,5.有点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 分数越高表示入世或出世心理越强。 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系数为0.72和0.79。 1.3统计方法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2.1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评定结果总体状况在本次调查的603名有效被试中,网络成瘾为55名,网络成瘾的检出率9.1,其中男生47名,女生8名,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高于女生(13.2/3.2,2=16.47,P0.01)。 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均分也高于女生(38.79.4/35.57.8,t=4.48,P0.001);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网络成瘾量表评分差异显著(F=17.90,P0.001),表现为成绩下等者得分高于上等者(42.410.6/35.88.1,t=5.093,P0.001)和中等者(42.410.6/37.08.4,t=4.415,P0.001)。 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2.2网络成瘾量表、综合幸福感问卷与入世出世心理问卷评分及相关性表1显示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幸福感、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负相关,与低要求呈正相关;幸福感评分与拼搏精神、平常心得分呈正相关;拼搏精神与在乎结果得分呈正相关,与低要求呈负相关;在乎结果得分与平常心呈负相关;平常心与低要求得分呈正相关。 2.3网络成瘾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幸福感总均分(其中对负向情感进行反向记分,对自述幸福感进行1-7分转换),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网络成瘾指数、拼搏精神、平常心、在乎结果、低要求得分为自变量,作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除低要求外,其余变量都进入方程,可以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F131.24,P0.001。 详见表2。 2.4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幸福感模型依据本研究假设,成就动机可能对网络成瘾和主观幸福感有中介作用。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网络成瘾、拼搏精神、在乎结果和平常心都可以预测幸福感,但在乎结果与网络成瘾、幸福感相关不显著,所以只有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对网络成瘾和幸福感可能起中介作用。 用Amos5.0检验这一中介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拟合指数为2/df=0.050(P=0.822),GFI=1.000,AGFI=1.000,NFI=1.000,RFI=0.999,TLI=1.014,CFI=1.000,RMSEA=0.000。 说明模型拟合好。 3讨论本研究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发现603名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1。 男生的网络成瘾指数显著高于女生,检出的网络成瘾者中,男生占86.7,女生占13.3,男生多于女生。 这与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一致13,14。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对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Kraut等15将心理幸福感降低的原因解释为社会活动的替代和密切关系的替代,社会活动的替代是指使用者用专注上网的时间取代了本来应该用来进行面对面社会活动的时间,从而导致社会卷入的降低。 而密切关系的替代,是指人们用低质的网络人际关系取代了高质的现实的人际关系。 梁宁建等11认为,网络成瘾水平越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越低,这是造成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 从本研究结果看,大学生网络成瘾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通过拼搏精神和平常心这两个中介因素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通过减弱拼搏精神和平常心来降低幸福感。 网络成瘾造成拼搏精神的损失从而导致成绩的下降,已是屡见不鲜的事实,一些大学生甚至因此不得不留级或退学。 本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中、上学生的网络成瘾水平比成绩差者低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拼搏精神强,成绩差的学生拼搏精神弱,而网络成瘾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必然日趋放松。 (当然,这里说的拼搏精神是指网络成瘾以外的被社会推崇的拼搏精神,而不是网络成瘾活动(如游戏)中的拼搏精神。 )。 关于网络成瘾也会通过瓦解平常心而降低幸福感,可以从上网动机的角度作解释,已有研究表明16,大学生的社会性动机如社会交往、自我肯定等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动机,也就是说,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很可能到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满足。 由此会导致这样的失衡心理网络世界中满足得越多,回到现实世界中心理的不满足感就越大,就越发不能保持平常心来达到心理平衡,以致陷入网络不能自拔,从而降低幸福感。 本研究显示,入世的拼搏精神和出世的平常心的有机结合是健康的文化心理,它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而与幸福感呈正相关是必然的。 如果能加强大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平常心,对于预防、矫正网络成瘾和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但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入世和出世心理的中介作用还需进一步探入探讨。 参考文献1彭彦琴.中国传统情感心理学中“儒道互补“的情感模式.心理学报,xx,34 (5)540-545.2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东南文化,xx,447-50.3张静,张琳琳.儒道互补思想对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启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8 (5)128-131.4杨宏飞.目标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测评初探.心理科学,xx,29 (2)395397.5王艳梅.初中生成就目标和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xx,10 (6)411-412.6邹琼.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对策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板),xx,17 (7):72-73.7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Inter paradoxA socialtechnology thatreduces socialinvolvement andpsychological well?being?Am Psychol,1998,53 (9)1017-1031.8崔丽娟,刘琳.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心理科学,xx,26 (1)64-66.9崔丽娟,赵鑫,吴明证,等.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心理科学,xx,29 (1)34-36.10严标宾,黄曼娜,丘碧群,等.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14 (1).6870.11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等.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心理科学.xx,29 (2)294296.12Young KS.Inter addictionThe emergenceof anew clinicaldisorder.Cyberpsychol Behav,1998,1 (3)237-244.13韩向前,翁维玲.不同身份青年军人幸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