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_第1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_第2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_第3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_第4页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udi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学前教育研究 2010 年第 02 期 总第 182 期 No 02 2010 Serial No 182 收稿日期 2009 8 24 作者修改返回日期 2009 9 29 通讯作者 支娜 E mail zhixiaona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 支娜 天津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天津300051 一 问题提出 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常用手段 教师提问的质量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现代汉语词 典 对 提问 的界定是 提出问题来问 1 心理学家瑞格对提问的界定是 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 何信号 2 美国教育法专家斯特林 G 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 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 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 3 我国也有学者认为 提问是以教师提出问题的形式 通过师生 相互作用 检查学习 促进思维 巩固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4 由此可见 尽管上述学者对 提问的界定各不相同 但在他们的界定中 教师提问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引出被提问者相应的反应 特别是言语反应 并且都认为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所谓提问方式 指提问的具体方法和形式 教师采用的提问方式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当前 尽管国内外关于中小学教师提问的研究较为丰富 但对幼儿园教师提 问的研究却相对匮乏 特别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背景下 对各种具体提问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及其适 用的情景没有进行系统的探讨 这使幼儿教师的提问缺乏理论指导 表现出较多的盲目性 针对以上 问题 本研究将在观察与分析当前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教师 采用不同提问方式的原因 并为优化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提供合理的建议 二 研究方法 笔者自 2007 年 6 月至 2008 年 4 月在天津市两所市级一类幼儿园中随机观摩了小 中 大班开 展的五大领域的集体教育活动 11 次 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行为共计 887 次 其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摘要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 影响 本研究在对 11 次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教师的开放式提 问和封闭式提问进行了考察 研究结果表明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 且与教师所教年龄班无关 在开放式提问中 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探讨式提问 在封闭式提问中 针对具体教 学内容或具体事实进行的提问所占比例最高 是非式提问次之 这些均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有 关 为提高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的策略 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提问 方式 尽量减少 是非式提问 等无效提问的次数 同时应提高对开放式提问教育价值的认识 提升自身随 机教学的智慧与能力 为恰当地运用开放式提问打好基础 使提问真正为幼儿的整体与长远发展服务 关键词 集体教学 教师提问 提问方式 63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分析视角的形成 在已有研究中 对教师的提问方式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 例如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方式包括 直问 曲问 正问 反问 引问和追问 5 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方式包括开放式提问 递进式提 问 自由式提问和换位提问等 笔者在对教师的 887 次提问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一些研 究将教师的提问方式划分得过细 不适应幼儿园的具体情况 并且由于笔者的时间和能力有限 因此 本研究只从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这一维度对当前我国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 具体分析 所谓 开放式提问 指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没有明确固定的标准答案或有多种正确的答 案 幼儿可根据想像并结合自身经历 自由地来回答 此种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积极地思考 调 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使幼儿勤于动脑 乐于探索 所谓 封闭式提 问 指教师就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进行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通 常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它要求幼儿朝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去思考 幼儿只需回忆 所学知识或生活中的简单常识或具体事实就可以回答 对于幼儿回答的正确与否 教师会做出明确 的评判 并要求回答错误的幼儿立即更正其已有的错误认识 二 开放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划分 笔者在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量化分析的过程中发现 开放式提问所发挥的功能多种多样 引 发幼儿思考的程度和方向也各不相同 因此又将开放式提问划分为以下四种子类型 1 探讨式提问 所谓 探讨式提问 指教师提出某一问题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或经验进行自由的探讨 充分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例如 T 小朋友们长大之后可以为爸爸妈妈做哪些事情 C1 做饭 C2 洗澡 2 理解式提问 表 1 教师提问次数统计 班级活动名称 在该活动中教师提问 的总次数 该年龄班教师提问的 总次数 平均每次活动中教师 提问的次数 小班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 语言 65 12240 67方方和圆圆 科学 33 小鸭嘎嘎 艺术 24 中班 金色的房子 语言 127 26086 67斜坡上的小汽车 科学 90 母鸡生蛋 艺术 43 大班 一日作息安排 健康 112 505101 金鸡冠的公鸡 语言 55 十二生肖都有谁 社会 138 谁和谁凑十 科学 90 好看的脸谱 艺术 110 总计887887 64 所谓 理解式提问 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某一情景提出问题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 答 例如 T 小姑娘为什么要悄悄地走进草地 C1 因为她怕小动物们不和她玩儿 T 那她为什么怕小动物们不和她玩儿呢 C2 因为她怕小动物们把她家弄脏了 3 概括式提问 所谓 概括式提问 指教师要求幼儿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 自己得出某一结论 它 通常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进行 例如 T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C 团结起来力量大 4 移情式提问 所谓 移情式提问 指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 幼儿暂时抛开自己的角色和身份 站在其他角色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T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姑娘 你会对小动物们说什么 C 请你们到我家里去玩儿吧 三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划分 在教师的 887 次提问行为中 封闭式提问所占比例巨大 并且其发挥的作用多种多样 据此笔者 将封闭式提问划分为以下 4 种更为具体的提问方式 1 复习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对幼儿刚刚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幼儿只需简单回忆所学知 识就可以回答 例如 T 胡萝卜先生看到了谁 C 鸭子 T 鸭子怎么样了呢 C 它拿了好多书 都掉在地上了 2 是非式提问 在封闭式提问中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提问方式 所谓 是非式提问 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只需要 幼儿在 是 或 非 中选择一种来回答 幼儿不需要经过真正的思考 只须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说 出答案 这种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营造学习气氛的作用 但其数量不可过多 否则会降低教学 的效率 并且使幼儿养成不愿动脑思考 人云亦云的坏习惯 3 进展式提问 所谓 进展式提问 指教师针对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提问 它常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教学 中幼儿自由活动时提出 例如 T 小动物们 准备好了吗 C 准备好了 从表面上看 这种 进展式提问 与 是非式提问 的形式很相似 幼儿的回答也都是从 是 或 非 中选择一种 但二者的区别在于 对于具体教学内容中的 是非式提问 幼儿并没有真正开动脑 筋去思考 他们只是根据教师提问的语气来猜测答案 这种提问实际上属于无效提问 而 进展式提 问 则不然 它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 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可以了解幼儿活动的进展情况 从而合理地安排下一教学环节 保证教学活动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进展式提问也 65 可以督促那些动作慢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快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 以保证教学 的顺利进行 4 提醒式提问 所谓 提醒式提问 指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 或幼儿的活动与教师 的要求不相符的时候 教师通过提问给幼儿以必要的提醒 它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回答 但却要用实 际行动表现出对教师提问的回应 例如 T 一个小朋友在发言的时候 其他小朋友应该怎样做 在此种提问中 幼儿不需要用语言来回答教师 而是用实际行动 安静地听正在发言的幼儿 说话作为对教师提问的回答 这种提问的特点在于 教师并没有用强硬的语气来命令或批评指责幼 儿 而是用提问的方式使幼儿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 久而久之 教师提问的内容就会内化为幼 儿自己的行为准则而自觉地去做 四 教师提问方式的次数分布情况 1 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总次数分布 如图 1 所示 在笔者所收集的 11 次幼儿园集体教 学活动中 开放式提问共 68 次 约占教师提问总次数的 7 67 封闭式提问共 819 次 约占教师提问总次数的 92 33 X2检验结果显示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 运用这两种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X2 635 8523 P 0 001 2 小 中 大班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次数分 布 班级 提问方式开放式提问的次数与百分比封闭式提问的次数与百分比 小班43 28 11896 72 中班197 31 24192 69 大班458 91 46091 09 表 2 小 中 大班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的次数分布 从表 2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虽然在小 中 大班的集体教学中 教师进行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 问的比例各不相同 但封闭式提问所占比例都达到 90 以上 明显高于开放式提问 并且 尽管表中 数据显示 似乎随着幼儿年龄班的升高 教师进行开放式提问的比例有所上升 进行封闭式提问的比 例有所下降 但这种变化趋势极其细微 X2检验结果 显示 教师的提问方式与其所教年龄班无关 X2 4 45 P 0 05 3 开放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次数分布 如图 2 所示 在开放式提问中 探讨式提问所占比 例最高 理解式提问次之 概括式提问和移情式提问所 占比例较低 X2检验结果显示 教师运用开放式提问中 四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 X2 56 82 P 0 001 4 开放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在小 中 大班的次数 分布 66 探讨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理解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概括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移情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小班4100 000000 中班947 37 736 84 210 53 15 26 大班2964 44 1124 44 36 67 24 45 表 3 开放式提问中各子类型在小 中 大班的次数分布 提问方式 班级 从表 3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在幼儿园小 中 大班的集体教学中 教师进行探讨式提问的比例都是非 常高的 特别是在小班 教师的探讨式提问占到了该年龄班教师开放式提问总次数的 100 在中班和大 班 探讨式提问在该年龄班教师的开放式提问中仍然占有最高的比例 其中中班占到了 47 37 大班占 到了 64 44 X2检验结果显示 教师运用开放式提问中 4 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的比例与其所教年龄班无 关 X2 5 648 P 0 05 5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次数分布 表 4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的次数分布 提问方式复习式提问是非式提问提醒式提问进展式提问 次数551250135 百分比67 28 30 52 1 59 0 61 从表 4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在封闭式提问中 复习式提问所占比例最高 是非式提问次之 提醒式提 问和进展式提问所占比例较少 X2检验结果显示 教师运用封闭式提问中这 4 种子类型的提问方式的比 例具有显著差异 X2 969 99 P 0 001 6 封闭式提问中各种子类型在小 中 大班的次数分布 表 5 封闭式提问中各子类型在小 中 大班的次数分布 班级 提问方式 复习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是非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进展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提醒式提问的次数与 百分比 小班5244 07 6151 69 32 54 21 70 中班12953 53 10543 57 20 83 52 07 大班37080 43 8418 26 00 61 31 从表 5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在幼儿园小 中 大班的集体教学中 教师进行的复习式提问和是非式提 问均占有很高的比例 笔者对其进行了 X2独立性检验 发现教师的提问方式与其所教年龄班具有某种相 关关系 X2 92 3 P 0 001 从表中显示的具体数值来看 随着教师所教年龄班的升高 教师进行复习式提 问的比例有上升的趋势 而 是非式提问 的比例有所下降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 且与教师所教年龄班无关 开放式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思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但是 幼儿在回答开放 式问题的时候 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思考 并组织语言说出答案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频繁地进行开放式提 问 可能会使教学进度减慢 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推进 与开放式提问相比 封闭式提问则显得省时高效 教师通过运用封闭式提问 可以在短时间内清楚地 了解到幼儿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 更有助于推进教学目标 此外 开放式提问要求教师具备灵活地组织教学和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当幼儿在激烈的讨论中出 67 现兴趣点转移的情况时 教师要能够抓住教育契机 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一个新的教育活动 或者 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 巧妙地把幼儿的兴趣点拉回到本次活动中 使活动顺利进行 如果教师不具备上 述能力 就会出现 一发不可收拾 的局面 使教学失控 2 在开放式提问中 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探讨式提问 探讨式提问不拘于少数几个固定的答案 重在为幼儿提供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幼儿可以完全根据自 己的想像和已有知识经验 自由地回答 因此 这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幼儿的心理负担 使幼 儿想说 敢说 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同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 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在封闭式提问中 复习式提问所占比例最高 并且有随教师所教年龄班的升高而上升的趋势 在今天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更加注重幼儿在认知领域的发展 并且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 教 师和家长都逐渐开始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准备 特别是在知识准备方面 自然也更加注重让幼儿学习更多 的知识 而复习式提问恰好能够起到这方面的作用 教师通过复习式提问 可以清楚地了解幼儿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情况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补救 可以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 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对所学 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然而 我们理想的教育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仅仅是对其智力方 面进行培养 教师频繁地使用这种提问方式 会使幼儿养成机械记忆的思维习惯 弱化思维的批判性 逐 步丧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幼儿日后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 教师采用 是非式提问 的比例也比较高 教师在教学中频繁使用 是非式提问 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教师自身的语言习惯使这种提问变成了教师的口头禅 教师提问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 而 是出于习惯地问幼儿 是不是 对不对 好不好 二是有些教师认为在集体教学中要经常与幼儿互动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于是 每 当教师给幼儿讲完一个问题之后 都要问幼儿 对吗 是不是 当幼儿习惯性地说 对 或 是 的时候 教师就认为幼儿已经明白了 再接着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是有些教师看到了 是非式提问 可以发挥营造学习气氛 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于是每进 行一个教学环节之前都要问幼儿 好不好 然而 这种 是非式提问 的数量过多 只会增加教师提问的随 意性 降低教学的效率 对幼儿来讲 过多的 是非式提问 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 养成不愿动脑 思考的坏习惯 最终导致问题意识的丧失 养成人云亦云 没有主见的性格特征 二 建议 1 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标 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尽量减少 是非式提问 的次数 教师的提问并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 他的每一次提问都要以落实教学目标 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 教 师要认真设计提问 注意提问的适宜性和适时性 6 当教师希望幼儿开动脑筋思考或积极探索的时候 可 以大胆进行开放式提问 让幼儿在思维过程中根据已有经验展开想像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教师希望 幼儿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深理解或记住某些知识的时候 就可以采用对具体教学内容或具体事实进行 提问的方式 帮助幼儿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 当教师希望幼儿自觉去做某件事情或改正目前错误的行为方 式的时候 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醒式提问 总之 教师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 明确 应尽量减少 是非式提问 的次数 避免教学中的无效提问 2 教师应认识到开放式提问的独特教育价值 加强自身随机教学的能力 为恰当地进行开放式提问 打好基础 教师应树立 为促进幼儿思考而提问 的观念 对同一个问题 教师可以从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 发展和语言表达这两个角度出发 精心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此外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培养自己的 应变能力 努力汲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系统学习现代生成课程 支架教学等教学理论 以便在教学中 68 能够灵活地运用 使教学更具弹性 并且 教师在设计问题和选取提问方式的时候 应尽量考虑到幼儿可 能出现的各种反应 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 当幼儿的反应在教师意料之外的时候也不必惊慌 而应该抓住 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提问真正为幼儿的整体 和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7 1340 2 Wragg E C 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112 3 4 杨继英 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朱福文 胡鸥 论课堂提问的原则 类型 方法及评价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6 杨莉君 康丹 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2007 2 Research on Teacher s Way of Questioning Children in the Kindergarten s Collective Teaching Zhi Na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Tianjin Kindergarte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Tianjin 300051 Abstract The teacher s way of questioning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children s learning and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aim in the kindergarten s collective teaching First this paper defines kindergarten s collective teaching question and teacher s way of questioning Second we have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questioning Open and Closed after eleven times clos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ers questioning in t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