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概要_第1页
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概要_第2页
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概要_第3页
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概要_第4页
政策分析角度-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管理研究 政策分析角度 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博弈分析 刘 魁 摘 要 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 增强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竞争力 促进 了义务教育 的发展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 本文着重对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利 益主体的博弈进行探讨 分析在政策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绩效工资 博弈 建议 一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必要性分析 绩效工资不但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 更显示 发展教育 教师是根本 而教师的教育活动也了教师在学校或社会中相对价值和地位的提升 赢得是一种劳 动者的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是否愿了更多的尊重 更是其个人职业生涯成功 的一种标志 意从事教育事业 即教育劳动力是否供给 付出多大能激发其工作的满 足感和成就感 并以更高的热情投的精力教学 取决于从事教育事业和付出教育劳 动所入工作 因此 现阶段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是非常能得到的报酬 也取决于其 过去人力投资的现在收有必要的 益 因此 合理的薪酬不仅可以满足教师低层次的需二 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利 益主体的博弈分析求 同时还可以满足其高层次的需求 从而产生不同 一 政府与 教师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 未知的激励效果 激励教师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 然而在冲突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中小学教当 政策发布以后即在社会 上产生一种张力 ten 师工资待遇低 缺乏有效的教师工资激励机制与增长sion 这种张力使公共政策成为一把双刃剑 对不同机制 教师工资管理体制缺乏科学 性且出现大面积拖利益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反馈作用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欠工资现象 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价值量以后 直接受政策影响的群体 教师在欣喜受益的地体现 成为阻碍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基同时 国家各 级政府和教师之间会感受到一种张力或于此 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体系的改革被 提上了日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冲突 这种冲突是政策执行过程程 2008年12月 国务 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中不和谐未知因素引发的不和谐情境 对政府来说 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新政策在没通过实践检验前往 往是理想化的政策 政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 指导意见 府实施绩效 工资 目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 深化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 在全国义务教育学 校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绩效工资 确保义务教 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才长期从教 终身从教 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然而政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策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的不完善 使教师的利益没有得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其实 在2006年9月1日实到改善或者 改善很小 直接导致的是教师群体对政策施的新 义务教育法 第三十一条已经指出 各级实行的信度降低 因此 各级政府需要切实有效地支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 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教师的持绩效工资制度的运行 对教师来说 绩效工资的实平 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行无疑是欢欣鼓舞的政策 但是利 益的 赤裸 获得平 可能带来的是教师不顾一切的追求利益 以至破坏教作为新政策的实施 义务 教育实施绩效工资的好师间的合作环境 易引起不公平竞争 引发教师道德处是显 而易见的 首先 将教师的收入同其本人的工危机 如舞弊等 而对于学生来说 学 生虽然是间接作绩效直接挂钩 会鼓励教师创造更多的教学效益 的利益主体 但这 种利益冲突的直接受害者往往却是同时又不会增加学校的固定成本 其次 严格 长 期学生 因此 虽然绩效工资制度对我国教育事业虽然的绩效工资体系是一种有效 的激励方法 会让教师自并不陌生 但在义务教育中的顺利实行还需要不断的觉地 改进工作能力和方法 提高组织绩效 另外 此探索与完善 法使绩效好的教师得到了奖励 会起到吸引或保留绩 二 未知冲突 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践效好的教师向优秀者倾斜 提升学校竞争优势的作用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作者简介 刘魁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西南宁530023 51 2009年第10期 上半月刊 1 绩效工资所需的资金能否落实并且真正到位 指导意见 指出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 效工资所需经费 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管理以县为主 经费省级统筹 中央适当支持 的原则 确保义务教育学 然而我国的教育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已经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早在1993年 中共中 央 国务院制定的 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就明确提出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迄今为止 4 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 据了解 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3 32 比2006年的3 增加了0 32个百分点 为近年来最高 不仅如此 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在控制环节也挤 压教育经费的比例 使得经费压缩影响政策的实施 同时也影响着政策的信度和效 度 2 绩效 考核认定是否能做到公正而合理 指导意见 指出 教育部门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 加强对学校内部考核的指导 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 根据教师 管理 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 实行分 类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 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 重点向一线教师 骨干 教师和 但是由于绩效考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 核方法不完善和工资外部操作的不公平性 积累较多 然是不同的 但一律按照级别套绩效工资 造成实际工作中许多新的不平衡 三 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的尝试性对策 保证政府资 一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前提 金到位 地方责任明晰与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的完善 绩效工资的成功执行是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学 校共同作用的结果 指导意见 指出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 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管理以县为主 经费省级统筹 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 而且 县级 财政要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 首先保证中央政府的经费 要到位 其次地方要明晰其担任的角色及责任所在 经过调整下发最终由学校来具 体操作 这样才能确保教师的工资收入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 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的 发放 因此 保证政府资金到位 地方责任明晰与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的完 善是成功实施政策的前提 二 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的平台 客观为主 主观 道德 为辅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指导意见 指出将绩效 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要求将师德作为绩效考核内容的首位 不 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 因此 绩效考核应以客观业绩计量为基础 辅之 与主观计量 师德的判断 相结合 同时以差异管理作为激励管理的补充形式 并体 现以人为本 主观计量主要是以教师的的师德 专业技能 专业理想为考核目标 客 观业绩计量具体来讲是将客观评价分为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两个方面 其中工作分 析是将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考核标准相比较 评价教师业绩的优劣 工作评价是通过 工作评价系统确认各种工作的相对价值差异 并确定相应的工资差异 是确定绩效 工资增长幅度 控制工资预算和实现教育薪酬战略的重要环节 三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 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 工资分配与考核操作的公开透明绩效工资计划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让教师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才能增加业绩工资 他们的业绩能给自己带来多大 的回报 开放式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 增强他们对绩效工资政策的 信任感 指导意见 指出 学校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 学校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要 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 分配办法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 这 里的公开与报学校主管部门批准 并在本校公开 广大教师最为贴近 各校不仅仅要在 研究中 敞开大门 广泛听取意见 公开最 终由 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后的分配办法 考核内容 考核指标与考核操作 还要 积极协调 让最终公布于众的分配办法能够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幸福感 四 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成功的关键 转变义务教育教师薪酬体系观念和建立有效的层级问责薪酬分配监督体系 52人力资本的教师在不公平感与比较利益的影响下 通过品牌效应和人际关系 争取自己更大的利益 容易造成绩效工资的 马太效应 由此可能造成绩效考核的 不公正 3 绩效工资制度能否实施到位并持久保持中央精神而不变 教育部2009年2月5日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 工作 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指标 但是 升学率 在政策实施中真的杜绝成为考核 的内容么 显然还得等待实践的验证 假如地方的实施和教育部的精神有差距 那 么 这个工资改革方案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助推器 素质教育就更无立足之地了 这种 绩效 评价 产生两大 效 一是少数好学校 占据了大部分的优质教育资果 源 优秀的教师 逐渐向 好学校 靠拢 而 好学生 向好学校汇集 二是贫困地 区的学校 教育质量较低的学校 办学十分困难 教师工资普遍极低 成为教师工资 问题矛盾最集中的群体 严重影响着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4 绩效工资与旧工资制度的衔接是否顺畅 绩效工资是由结构工资改革而来 对于反映在结构工资制度上的弊端依然没有 解决 一是名誉效应 以前按照技术职称评定岗位等级的老师 由于其权威性使其绩 效工资与工作业绩挂钩不足 这样不论工作量大小 照样拿高工资 形成了工资的刚 性 二是校务管理系列 也是按照职务等级评定岗位等级 同样作为老师 因其所处 的部门 单位不同 其工作量显 教育管理研究 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式之研究 孙小梅 赵建华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实习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现行的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 式尚难以有 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实习学校不稳定 实习效果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综观国外的 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注重协同合作管理 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中小学校介入 到师资的培育当中 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管理的经验 本文从教育实习的管理体制 教 育实习的组织形式 教育实习的制度建设和教育实习的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 研究探索新的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关键词 教师教育实习 管理模式 现状 思考 一 我国高校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现状的成效 我国高校现行的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既有沿针对这一弊病 有些高校积极 探索了一些新型的用传统模式 也有正在尝试和探索的新型的实习管理教师教育实 习管理模式 如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 模式 顶岗支教实习 委托管理实习 分散自主实传统的教师教育实习管理模式 一般是指建国以来习 中介组织实习 等 这些实习管理模式对于开高师院校基本 上沿用的常规实习管理模式 其突出特拓教师教育实习研究的视野 推动实习工作 的开展无征是院系为主 单科编队 定点实习 集中指导 该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 是这些模式要么是企图通过某模式便于管理 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环节的改善来带动整体的改进 要么是不顾质量地这种模式表现出科目单一 管 理机械等缺点 从而引向地方或社会转嫁责任 难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实发出实 习学校联系难 不稳定等问题 难以提高实习 习学校不稳定 实习效果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长期以来 包括教师在内的技术人员都采用工资1999 与职称挂钩的薪金制度 权称之为职称工资 此番实 3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施绩效工资 是完全推翻职称工资重建薪金体系 必社 2006 然会带来高职称教师观念的冲突 因为绩效工资存在 4 杨志兵 高等学校薪酬制度与薪酬战略研究 D 武不确定性 部分高职称教师未必能提高收入 而因不汉理工大学 2007 规范操作等因素造成教师间的收入横向 纵向对比反 5 刘学 薪酬体系优化与员工激励 D 吉林大学 差过大 也将使一些教师心理失衡 非常不利于工作 2004 因此 有必要在实际操作中转变部分教师的观念 建 6 杨俊龙 中铝山西分公司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优化研立行之有效的层级问责薪酬分配监督体系 在监督政究 D 西北大学 2006 策操作的同时也监督部分教师的操作规范性 同时 7 曹宇 对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探讨 J 社会科学家 2005 5 让政策相关人知晓政府各层级的实施意见与实施办法 8 易正伟 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工资制度 J HR 相关责任人只有既 向上 负责又 向下 负责并主经理俱乐部 2006 3 要 向下 负责 才能克服下级对上级负责制中可能 9 曲绍卫 绩效工资与教师管理 J 教师管理 1994 出现的诸如信息隐瞒等弊病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