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审计模式与审计技术方法 本章内容 第一节审计模式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第一节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规划与实施审计时 以什么工作作为切入点 才能高效率 低风险地获取审计证据 完成审计任务 实现审计目标的方法 审计模式是伴随着审计环境和审计审计目标的不断变化 自身社会职责的扩展和强化 不断的改进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地考察 由于切入点的不同 导致了整个审计程序或审计方法的差异 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审计模式 第一节审计模式 第一节审计模式 一 账项基础审计 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 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和程序 审计的起点是检查账证表 账项基础审计是审计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 是审计开创时期采用的取证入手方法 在审计方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至今仍未消亡 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审计模式 它是指顺着或逆着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 通过对会计账簿和凭证进行详细审阅 对会计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逐一核实 来检查是否存在会计舞弊行为或技术性措施 在我国审计实践中该模式的运用有三种做法 顺查 逆查 顺查逆查交叉使用 第一节审计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稽核 账簿审计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全部报表审计等阶段 局限性 第一 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 第二 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 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 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 第三 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 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 对于会计系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 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 却不能溯源追本 堵塞漏洞 避免重犯 第一节审计模式 二 制度基础审计 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 从20世纪50年代起 以内部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被称做制度基础审计模式 System basedauditapproach 即审计的起点是了解与测试内部控制 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 测试和评价 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 最终实现检查会计账表的目的 第一节审计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是审计取证模式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世界各国的民间审计界已经流行了数十年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基本程序是 控制测试 实质性测试 第一节审计模式 控制测试所谓测试是审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指抽样检查 如抽查内部控制以确定其功能和效用 抽查某账户确定其正确和公允等 通过抽查进行的审计称测试审计 控制测试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抽样调查 测试和评价 并以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 第一节审计模式 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就是注册会计师在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上 对会计账表进行抽样审查 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实质性测试可分为交易测试 账户余额测试和分析性复核测试三种 第一节审计模式 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审计资源不恰当分配到低风险和高风险审计领域 造成低风险审计项目的审计过量和高风险审计领域的审计不足 从而使审计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使效率较差或审计达不到效果 基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 没有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 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要远远超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范围 第一节审计模式 三 风险导向审计 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风险导向审计 是在分析研究审计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的审计 这种模式将风险因素的评价与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 并引入风险分析方法 统筹使用各种测试手段 综合各种审计证据 以形成合理审计意见 实现审计目标 这种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 称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Risk orientedauditapproach 即审计的起点是风险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模式发展的最新形式 在西方已被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运用 风险导向审计又经历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两个阶段 1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是 审计风险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 某一认定单独或连同其他认定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第一节审计模式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单独或连同其他认定存在重大错报 而未能被相关内部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 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审计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固有风险的评估主观性较强 导致在实务中固有风险的评估不被重视 审计起点又退到了了解与测试内部控制 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又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第一节审计模式 2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之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新的起点和导向 强调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包括内部控制 以充分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取得审计证据 形成审计结论和意见 实现审计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手段 审计一般方法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方法选用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一 审计的一般方法在账项基础审计的模式下 审计一般方法主要有 确定审计顺序的方法 确定审计数量的方法 和确定财务报表项目划分标准的方法三类 顺查法与逆查法详查法与抽查法报表项目法与业务循环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一 顺查法与逆查法顺查法 又称正查法 是指按照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相同的方向而依次进行检查的审计查账方法 其基本审查顺序是从审查原始凭证开始到审阅分析会计报表为止 也就是从问题的起因查起 直到查明问题的结果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1 审阅分析原始凭证 看其形成的内容是否真实 合理 2 审阅记账凭证并与原始凭证相核对 验证证证是否相符 3 审阅明细账 日记账并与记账凭证 或原始凭证 相核对 验证账证是否相符 4 审阅总账 并与明细账 日记账相核对 验证账账是否相符 5 审阅分析会计报表 并与总账和有关明细账相核对 验证账表是否相符 6 根据会计记录抽查盘点实物和核对债权债务 以验证债项是否正确 财产是否完整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逆查法 又称倒查法和溯源法 是相对于顺查法来说的 逆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相反的方向依次进行检查的审计查账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1 审阅分析会计报表 找出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所反映的经济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 并确定进一步审计的重点 2 将会计报表与总账 明细账 日记账相核对 验证账表是否相符 找出存在于账簿记录中问题的来龙去脉 3 审阅总账并与明细账 日记账相核对 验证账账是否相符 找出可能存在于总分类账中的问题 通过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进行验证 4 审阅明细账 日记账并与记账凭证 或原始凭证 相核对 验证账证是否相符 查明可能存在于明细账 日记账中的问题 通过记账凭证 或原始凭证 进行验证 5 审阅记账凭证并与原始凭证核对 验证证证是否相符 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 取得审计证据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二 详查法与抽查法详查法 又称精查法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某一时期或某一特定范围内的所有凭证 账簿和报表或某一项目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详细 周密审查的一种方法 抽查法 又称抽样法 是指从被审计单位审查期的全部会计资料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审查 并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可信赖程度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1 审计抽样的种类 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分类统计抽样又称概率抽样 它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进行随机抽样 据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方法 非统计抽样 它是由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 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 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按照所了解的总体特征不同分类属性抽样 它是指在给定抽样误差和可靠程度的保证下 以样本差错率推断总体差错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变量抽样 它是以样本差错额测定总体差错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2 抽样审计的一般程序抽样审计的基本程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抽取样本 二是审查样本规模 三是根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总体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3 审计抽样中样本的选取方法 随机数表选样法随机数表是由0 9的数字组合而成 每个数字在表上出现的次数大致相同 出现的顺序也按随机原则排列 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又称等距选样法 是指先将总体单位按序排列 然后按照一个或几个随机起点 以相同的间隔等距离地抽选样本的抽样方式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确定间隔数的公式如下 M N n式中 M 抽样间隔数 N 总体数量 n 抽样数量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分层选样法分层选样法又称分组随机抽样法 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 然后对每一层次进行随机抽样的一种选样方法 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是指按某一标志将总体的全部个体分为若干群 以群体作为抽样单位 然后按随机原则抽出若干群作为样本进行审查的一种选样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三 报表项目法与业务循环法1 报表项目法报表项目法的优点 一般而言 采用报表项目法与多数被审计单位的账户设置体系及财务报表格式相吻合 操作方便 报表项目法的缺点 由于内部控制测试通常按照业务循环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 该方法使实质性程序与内部控制测试严重脱节 按财务报表的项目来组织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称为报表项目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2 业务循环法所谓业务循环 是指处理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工作程序和先后顺序 按业务循环来组织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称为业务循环法 即审计工作按照业务循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包括内部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 从而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制造企业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业务循环 销售与收款循环 采购与付款循环 筹资与投资循环 薪酬与人力资源循环 存货与仓储循环 业务循环法的优点 业务循环法将交易与账户的实质性程序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直接联系 加深了审计小组成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 而且便于审计的合理分工 将特定业务循环所涉及的财务报表项目分配给一个或数个审计小组成员 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所以业务循环法逐渐取代了报表项目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二 审计的技术方法1 审阅法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对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以及经营决策 计划预算 往来文件 合同 契约 会计记录等有关资料的仔细审视阅读和研究 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 合理和有效 审阅法是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常用技术 审阅法是任何审计都需要运用的技术 审计具体内容 第一 审阅原始凭证 第二 审阅记账凭证 第三 审阅账簿 第四 审阅会计报表 第五 审阅其他书面资料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2 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 账簿和报表等书面资料 按照其相互的内在关系进行的对照检查 借以查明证证 账证 账表 表表之间是否相符 从而取得有无错弊的书面证据的一种复核查对方法 1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核对 2 记账凭证与账簿核对 3 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核对 4 账簿与会计报表核对 6 其他书面资料核对 5 会计报表之间核对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3 盘存法盘点法又称盘存法 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货币资金和各项财产物资等进行实物盘点 以确定其数量 品种等存在状况真实性的一种方法 盘点法按其组织方式 可以分为直接盘点和监督盘点两种 直接盘点是指审计人员亲自到现场盘点实物 监督盘点是指财产保管人员或者是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盘点实物 审计人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4 调节法调节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调整有关数据 借以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一种方法 询问法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直接找相关人员面谈 以取得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给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技术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5 询问法询问法 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直接找相关人员面谈 以取得必要的资料或对某一问题给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技术 有人也称之为面询 6 函证法函证法 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需要 设计出一定格式的函件寄给有关单位和人员 根据对方的回答来获取资料 或对某些问题予以证实的一种审计技术 又称函询技术 7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审计人员进驻被审计单位之后 亲临现场实地观看了解经济业务处理情况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审计技术方法 8 分析法分析法是指在审计时通过对被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与分解 从中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化物业保安聘用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企业人才招聘与乡村振兴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电子产品研发团队激励与考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岗位聘用协议书(研发人员)
- 公墓墓位买卖与墓园墓碑雕刻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公司股东合伙人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餐饮业员工入职劳动合同及员工培训与晋升协议
- 2025年度演员聘用与影视作品配音及字幕制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传播计件工资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人力资源合同转让三方协议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培训PPT(49页)
- 2010哈弗H5维修手册
- (完整版)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
- LY∕T 2780-2016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规程
- 航空服务形体训练课程标准
- 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GDAQ20102
- 一文看懂全部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
-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 应答器报文定义《运基信号[2005]224号》
- 电网公司客户资产接收管理细则
- SH3503-2007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