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_第1页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_第2页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_第3页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_第4页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 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一年级 学生对 弟子规 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 大多数 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 借此时机 将传统文化精 髓灌输课堂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 教材分析 一 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 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 典 感怀名人志士 游历名山胜水 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 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 养 从而陶冶情操 开启心智 提升智趣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激 发爱国情感 培养民族气节 二 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 经典驿站 艺术乐园 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 学习 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 受益于千古美 文的文化滋养 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 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 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深与绚丽缤纷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 经典回放 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 温馨点击 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 提 2 出学习依据 明确学习要求 活动广角 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 探究 尝试 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 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 知识性 情感性 趣味性 实践性和地方特 色 通过诵读 感悟 熏陶 探究 交流 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 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 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 塑造其 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 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 律 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 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 活 为基础 以 动 为特征 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 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 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等 3 五 教法学法 自学法 感情诵读法 点拨法 讨论法 六 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均一课时 此书为全学年课程 山东省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 以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 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遵循规律开发和 利用好校本课程 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 阅读思想 阅读文化 阅读精神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 展基础 教学目的 1 喜欢经典文章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熟读成诵奠定 基础 2 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 基本了解诵读内容 提高语文素养 4 训练儿童应对 掌握声韵格律 从中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 练 第 1 课 声律启蒙 节选一 一 经典回放 来对往 密对稀 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 露重对烟微 4 瓜对果 李对桃 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 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 简介 声律启蒙 三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 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 同 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 同桌合作 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 温馨点击 第 2 页 七 活动广角 第 3 页 八 成长袋 第 4 页 5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 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2 课 声律启蒙 节选二 一 经典回放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天浩浩 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 户对窗 巨海对长江 千山对万水 九泽对三江 山岌岌 水淙淙 故国对他邦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6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6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7 页 七 成长袋 第 8 页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 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3 课 续小儿语 节选 一 经典回放 从小做人 休坏一点 覆水难收 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 夜来省己 是恶当惊 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 又增一美 自夸自败 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 自奉要约 责己要厚 责人要薄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7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10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11 页 七 成长袋 第 12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4 课 增广贤文 节选一 一 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 于勤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8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1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15 页 七 成长袋 第 16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5 课 增广贤文 节选二 一 经典回放 孝当竭力 非徒养身 鸦有反哺之孝 羊知跪乳之恩 岂无远道思 亲泪 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知己知彼 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 之心爱人 再三须慎意 第一莫欺心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9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18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19 页 七 成长袋 第 20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6 课 弟子规 节选一 一 经典回放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励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 生戚 10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 相亲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22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23 页 七 成长袋 第 24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11 第 7 课 弟子规 节选二 一 经典回放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 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 确义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26 页 12 六 活动广角 第 27 页 七 成长袋 第 28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8 课 幼学杂字 节选 一 经典回放 正月元宵 立春雨水 二月花朝 惊蛰春分 三月寒食 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 立夏小满 五月端午 芒种夏至 六月三伏 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 立秋处暑 八月中秋 白露秋分 九月重阳 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 立冬小雪 十一月数九 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 小寒大寒 除夕分岁 次早新年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3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30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31 页 七 成长袋 第 32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9 课 中华改良杂字 节选 一 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 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 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 日久结人缘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4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3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35 页 七 成长袋 第 36 页 八 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0 课 千家诗 一 一 经典回放 湖 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 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15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38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39 页 七 成长袋 第 40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1 课 千家诗 二 一 经典回放 16 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42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43 页 七 成长袋 第 44 页 17 八 课后熟读 44 页的 赤日炎炎似炎烧 九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2 课 千家诗 三 一 经典回放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18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46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47 页 七 成长袋 第 48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3 课 千家诗 四 一 经典回放 雪梅二首 其 宋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19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50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51 页 七 成长袋 第 52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4 课 神童诗 卷首诗 一 一 经典回放 四 季 春游芳草地 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 冬吟白雪诗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20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54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55 页 七 成长袋 第 56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5 课 神童诗 卷首诗 二 一 经典回放 华 山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21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58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59 页 七 成长袋 第 60 页 八 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 先讲给父母听 到校后与老师 同学交流 第 16 课 随园诗话 读书 一 经典回放 蚕食桑 而所吐者丝也 非桑也 蜂采花 而所酿者蜜也 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 善吃者长精神 不善吃者生疾瘤 二 教师有感情 有节奏 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标记出生字 新词 难点 22 2 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 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四 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读 教师巡视指导 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 时加以指导 2 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 通过练习加以 纠正 3 同桌合作读 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 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 流利 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 温馨点击 第 62 页 六 活动广角 第 62 63 页 七 成长袋 第 64 页 八 课外延伸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