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_第1页
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_第2页
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_第3页
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_第4页
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高一历史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教案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概述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面貌,了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学习商业、城市经济在各个时期的演变,提高学生梳理、分析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教材的图表、问题探究以及插图,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等的演变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总的来看违背了历史潮流,是造成农耕社会发展迟滞和漫长的主要因素。教学过程一.商业的发展1.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是我国商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2)商朝:商朝的商业活动发展水平较高,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3)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2 / 6(4)春秋战国:商业有了重大突破。一是许多庶人冲破官府的束缚,经营商业,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二是各国纷纷铸造货币,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黄金和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三是着名都会形成。2.发展和高峰(1)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商业迅速繁荣。(2)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为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3)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农作物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深化拓展】1.想一想,商业产生的根源何在?它与农业、手工业关系3 / 6如何?提示: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商业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提示:商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家分裂动荡、自然经济影响加大,商业就会萧条;国家统一安定,商业就会繁荣。因此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达,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内外交通便利等。3.想一想,北宋时期为什么能够产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提示:纸币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货币;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二.城市的繁荣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4 / 6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宋代: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城市发展概况(1)汉唐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沿途城镇的兴起,敦煌、楼兰、于阗、莎车、龟兹、疏勒等就是代表。(2)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3)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深化拓展】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提示: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重农抑商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布局成相应变化。三.重农抑商5 / 61.产生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商鞅变法中就有许多重农抑商的政策措施。如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盐铁官营,管制粮食买卖;对商业征收重税。2.发展汉代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尤其是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对商人征收重税,私营工商业者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些许的松动,政府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使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3.强化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继续固守农本思想,严格限制商人的活动,重征商税,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深化拓展】1.想一想: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兴起原因是什么?提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小农经济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而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政治集权的需要相矛盾,发展商业也会减少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等。因此,封建统治者从一开始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提示: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6 / 6确的。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