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1927-1949)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1927年 1949年 一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域背景二 老解放区教育的总体特点三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政策与实施 1 一 老解放区 学前教育发展的地域背景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27 1937年 1927年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开始 到1930年 经过三年战斗 在全国10余省300多个县 建立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主要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除以上主要根据地外 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创建过东江革命根据地 江苏的南通 如 皋 泰 兴 游击根据地和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等 2 1931年 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 国民党 蒋介石调兵百万 围剿 各革命根据地 重点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开始长征 3 二 抗日战争时期 1937 1945年 主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1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3 晋绥抗日根据地4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5 山东抗日根据地6 华中抗日根据地7 华南抗日根据地8 东北抗日联军 4 其中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 全国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 延安是抗日民主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 1937年 党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开展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1941年起 日军进攻扫荡和自然灾害 使中共抗日根据地遭受严重困难 1941 1942年成为抗战最困难时期 1942年 中共中央号召在此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5 三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 1949年10月 大片解放区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 除至1949年国民党仍占有的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西藏等地区的全部和陕西 湖北 福建等省的一部分 6 二 老解放区教育的总体特点 一 老解放区地区特点 一般在敌人统治薄弱的边远山区 这些地区地瘠民穷 经济困难 文化也十分落后 文盲占80 90 以上 7 二 老解放区新民主主义教育类型大体是三类 干部教育 群众教育 儿童教育 干部教育根据革命根据地的现实 为了顺利进行革命战争和开展根据地建设 需要大批军事干部 党政干部 始终把干部教育摆在首位 土地革命时期较有影响的培养高级干部学校有 马克思主义大学 苏维埃大学 红军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 单由党中央领导的干部学校17所 学员达数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 有进一步发展 几所著名的革命大学如 中共中央党校 陕北公学 鲁迅艺术学院 延安大学 华北联合大学 8 群众教育教育对象是成人 认为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政府工作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冬学 民校 识字班 业余补习学校 俱乐部 夜校 从识字 扫盲出发 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政治思想觉悟 军事技术 冬学 利用冬天农闲对群众进行教育 民校 民众学校 的形式是最普遍 最广泛的 9 儿童教育为培养革命的新一代 开办小学校开展儿童教育 重视政治教育 生产劳动教育 10 三 老解放区教育总体特点1 教育服务于革命政治 服务于生产劳动 2 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 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 3 各种教育中 与战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重于其它一般文化教育 11 三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政策与实施 一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二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12 一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和政策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托儿所组织条例 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 1934年 刊登在 红色中华 上 共13条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 纲领性文件 它的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红色中华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机关报 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1937年 改名 新中华报 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41年 新中华报 今日新闻 合并 出版 解放日报 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13 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育院制度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 主要内容有 对保育行政组织 保育人员的训练 建所的具体条件 对孕妇 产妇的保健待遇等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 是继 托儿所组织条例 之后 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 它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4 二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4年 江西瑞金成立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是最早成立的托儿所 收养的主要是红军家属的子女 两个托儿所共收了40多名幼儿 其中 红军家属子女有33个 15 托儿所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长期托儿所 大多是收养红军家属子弟 一类是季节性托儿所 一般在农忙季节时 适应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需要 16 2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1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937年 七七事变 后 日本侵略军侵占了华北 华东大片国土 无数家庭 学校毁于一旦 幸存的难童 流离失所 饥寒交迫 为抢救民族后代 培育他们成长为抗日建国力量 1938年10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建立 至抗战结束 保育会由中共长江局妇委邓颖超和沈钧儒 郭沫若 李德全 刘清扬诸君联络国民党 各党派以及社会各界知名的爱国人士184人联名发起 筹备成立 具有特殊身分的宋美龄应邀主持这项工作被选为理事长 李德全被选为副理事长 邓颖超 郭秀仪等17人任常务理事 是各党各派合作和国共两党合作的创举 17 23位 妈妈 为拯救难童走到一起 宋美龄 李德全 二排左四 左五 邓颖超 郭秀仪 后排右一 右三 全国的保育总会在武汉成立不久 各地纷纷响应 广东 广西 湖南 浙江 江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上海 云南 贵州 山西 甘肃 宁夏 陕西 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等地 都先后设立分会 一般由当地最高主管人的夫人出面主持 也有妇女界知名人士负责的 成立了23个战时儿童保育分会 这些分会大都下设具体收容 抚育难童的保育院 创办了61处儿童保育院 负起了收留 保护和培育难童的任务 儿童年龄从两岁至十一二岁不等 拯救出了三万余名难童 18 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边区保育分会在第一个战时儿童保育会建立的同年 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边区保育分会也相继成立 宋庆龄 何香凝 李德全 邓颖超等17位为理事 明确边区儿童保育会接受中共中央妇委领导 受中共中央管理局管辖 19 2 学前教育机构有多种类型A 寄宿制的保育院 托儿所由边区政府主办 招收对象主要是干部子女 前方将士子女 烈士遗孤 难童 实行供给制的分配制度 条件较优越 著名的如 延安第一保育院 第二保育院 洛杉矶托儿所 20 是老解放区的寄宿制幼儿教育机构 1938年成立 招收抗战前方指战员和革命干部子女 保育院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如1943年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增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快乐 培养其优良的习惯和行动 使成为抗战建国中优良的小国民 有较健全的制度 对儿童的营养 健康 卫生 作息制度 保育院的编班等均有严格的规定 按幼儿实际年龄把幼儿分为 幼儿班 3岁以下 婴儿班 3 4岁 幼稚班 4 5岁 幼稚大班 5 6岁 延安幼儿在做游戏 保育院旧址原貌 如 延安第一保育院 21 B 单位日间托儿所由机关 工厂 学校 部队等单位自办 收本单位员工的子女 经费单位自理 方便本单位员工的工作 如陕甘宁边区机关托儿所 中央组织部办 鲁迅艺术学院等单位都办了这种托儿所 22 C 母亲变工托儿所 哺乳室有的机关 学习 工厂等单位不设日间托儿所 而是由母亲们互助变工 轮流值班 农忙季节群众临时成立变工托儿所 哺乳室 23 D 化整为零的托幼组织主要在晋冀鲁豫根据地 适应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