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练习马说 唐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课内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才美不外见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策之不以其道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下列加点字词意思一样的是( ) A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C马之千里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3 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文中揭示千里马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4 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课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想一想“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文言对照练习A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注释】比:副词,接连地 还:通“环”,环绕 朝:早晨 一旦:一天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才美不外见。 (2)执策而临之。 (3)愿子还而视之。 (4)去而顾之。 2.翻译选文中画“_”的句子。(1)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3.甲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 “名人效应”的利和弊。B【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君曰:“请求之。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策之不以其道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买其首五百金 鸣之不能通其意 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龙说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注释:本语段作者以龙喻明君,以云喻贤臣,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乙短文和甲短文一样,都是享有“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文学家 写的 (体裁)。(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1) 才美不外见 (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食之不能尽其材 ( ) 4)执策而临之 ( )5)其真无马邪? ( ) 6)其真不知马也( )7)龙乘是气 ( ) 8)龙亦灵怪矣哉!( )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各段的主要意思。(3分)8、这两篇短文通篇说的是物事(龙、马),其实论的是人事。想想看,作者分别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3分)9、如果说成才是“龙”,读书是“云”,那么对你今后的求学有什么启迪?(2分)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课内练习1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好。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往来无白丁 (2)可以调素琴 (3)无案牍之劳形 (4)惟吾德馨 3课文的中心句是:“ ”,围绕中心句从自然环境优美的角度写的句子是:“ ;从交往人物不俗的角度写的是:“ ”;从生活情趣高雅的角度写的是:“ 。表达了作者 4课文开头结尾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试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文言对照练习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短文两篇(一)活版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低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粘污。 (一)课内练习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火烧令坚 (2)一板已自布字 (3) 更互用之 (4)殊不粘污 2同字异义 (1)又为活版 不以木为之者 (2)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3)则以纸帖之 每韵为一帖 3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用一个字概括) 课文是按 顺序来介绍的;用“胶泥刻字”而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 ” 4翻译: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5 文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试说出其中两种并各举一例。(二)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一)课内练习1解释加点字。 (1)高可二黍许 (2)雕栏相望焉 (3)神情与苏黄不属 (4)诎右臂支船 2翻译: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选文是如何突出这一主题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4.苏黄二人与佛印的神态有什么不同? 5.试分析这两段选文在作者写作意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篌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一)课内练习1 将文中内容填好。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两股战战 (3)几欲先走 (4)妇抚儿乳 3 选文按 顺序描写的三个场面是 , , ,其中正面描写了表演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 ,(请用波浪线画出),其作用是 4翻译: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5试分析这三个场面中声音的特点。 (二)课外文言对照练习【乙】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注释:鹘(g):一种凶猛的鸟。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媪(o):老妇人。阕:止息,终了。款扉:款,敲;扉,门。8.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2.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课内练习1本文是一篇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手自笔录 (2)先达德隆望尊 (3)不敢出一言以复 (4)卒获有所闻 (5)腰白玉之环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4、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 “嗜学”和“家贫”是一对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的?(用文中原话回答)选文第一段作者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他为什么“略无慕艳意”?(用原文回答)。课文第一段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作者自己求学的艰难? 6 作者说“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者是格言、俗语来概括这种情况。 7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从师生态度,生活情况,学习条件等方面来写的,请结合第二段谈谈在学习条件方面作者是怎样进行对比的,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8 第二段中诗书分别指的是 和 9 第三段说写这篇序的目的,这就是勉励马生努力学习。从行文上看,作者之所以写这篇序赠给马生不是轻率的,这当中有别人对他的称赞,即“ ”;有“ ”这一层关系,还有自己对他的好印象,一是“ ”,二是“ ”(摘用文中字词填空,后两空不超过6字)揭示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10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共同感受。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1. 我国古代有不少勤学的故事,并演变出很多成语,试举出两个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2) 课外文言对照练习A【1】 今诸生学于太学,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zh)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yn)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答: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2)予幼好书,家贫难致。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 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B【1】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览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昏怠:昏沉困倦。辄:就。沃:浇。重:兼有两种(事物)1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有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谪:录毕,走送之 走: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妻子: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答:18.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特点?答:八年级下册诗词欣赏复习题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诗中点名饯别季节的是字,点名饯别地点的是。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诗歌的基调是。2、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运用历史典故表达李云和自己才能的两句诗是:,。 3、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哪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渔家傲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下面对渔家傲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功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7、你认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作何解释? 此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8、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三、天净沙秋思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 字,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飘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第1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4、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来愤激的基调。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2.诗中引用和。表达了诗人无限之情。3颈联,。两句,尽显的气概。蕴含了的哲理是:4、尾联点明题意,表现了诗人的意志和的精神。5、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五)无题1、下列关于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人别离的伤感情景。 B颈联用“晓镜”、“夜吟”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C,全诗把别后的相思写得缠绵悱侧,情景交融。D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因为有“青鸟探看”,诗中还充溢着离别的旷达和欢愉。2、颈联中用比喻,暗示诗人的情感。3、歌颂和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有李商隐无题中的,;有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有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六)夜雨寄北1、出自诗中的一个成语是,点名季节和烘托人物心情的是字。2、诗中写眼前景物的句子是,表达了诗人(限填两字)的情感。3、诗中的名句是哪两句?试作简单的赏析。(七)论诗1、既称颂了李、杜诗歌巨大作用,又指出其局限性诗句是,。2、这首诗主旨句是:,。 3、此诗表达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观点是什么?古诗提升练习(一)诗歌对比欣赏秋词 (刘禹锡) 秋思(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考试题综合(1)、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思想感情:哲理:(5)、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闻笛赋:烂柯人:(6)、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7)、(2010贵州省毕节市)诗歌鉴赏: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和。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见赠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无题(李商隐)()、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思想感情?4 渔家傲(范仲淹)中考试题综合 (28分)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咖啡产业政府战略管理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吊扇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可食性包装膜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医疗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医疗付款人BPO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物色拉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辅导题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零售IDC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汽车拉杆总成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刹车片传感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上半年第二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招聘7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培训教材试题库
- 羽毛球赛事组织与管理的
- 小学生战斗机介绍课件图片
- 第一讲绪论精神病学讲解
-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四单元《青春之光》课件
- 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某纸业公司年产9.8万吨DMC清洁制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版产品推介会会务策划与执行协议3篇
- 2025年广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完整)《化学反应工程》选择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