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金东方初级中学710班 七年级历史下册 设身处地思考 如果我们同学是隋唐时期的读书人 有个梦想 长大后当官或找到一份另人羡慕的工作 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加考试 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已成为一种制度 即科举制 科举制诞生以前我国采取什么方法选拔官员 科举以前的人才制度秦朝以前 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 选士也依靠世袭制度 西周时 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 周礼之下 社会阶级分明 管理国家由天子 诸侯 卿 士分级负责 而各阶层按伦常 依照血缘世袭 到了东周 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 于是有 客卿 食客 等制度以外的人才为各国的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 分封制度逐渐被废 皇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皇帝为管理国家 需要提拔民间人才 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 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 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 虽有连坐制度 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 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魏文帝时 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 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 其标准有三 家世 道德 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 才德的评论 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 称为 品 品共分为九等 即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 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 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 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 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 家世则越来越重要 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又名九品官人法 科举制的诞生 一 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 1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在他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他是谁 在他之前是谁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实行科举制初考取的名相 房玄龄 579年 648年 唐初名相 中国十大贤相之一 因玄龄善于谋划 如晦善于决断 史称 房谋杜断 孔颖达 574 648 唐朝经学家 隋大业 605 616 初 选为 明经 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他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唐太宗 1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 状元 他们参加的武举 殿试考试最初出现在何时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 他把什么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唐玄宗 1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 曾8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唐朝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在唐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 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 明经 进士 俊士 明法 明字 明算等五十多种 明经 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生徒 一个是乡贡 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 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 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 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 州县考试称为解试 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 或礼部试 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春闱 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 进士两科 最初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 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 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 明经重帖经 墨义 所谓帖经 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 将左右两边蒙上 中间只开一行 再用纸帖盖三字 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帖经与墨义 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 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 进士科得第很难 所以当时流传有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 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 称 权知贡举 进士及第称 登龙门 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 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 称探花使 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 叫探花宴 宴会以后 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 所以又把中进士称为 雁塔题名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 女皇亲自 策问贡人于洛成殿 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 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 由兵部主考 考试科目有马射 步射 平射 马枪 负重摔交等 高第者授以官 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他在位期间 曾在长安 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科举制的影响 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科举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材料 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展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贞观末年 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 对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为读书人提供了做官的途径 此材料反映了科举制促进了什么事业的发展 使社会上什么风气盛行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中谁考中进士 材料 唐玄宗时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他在位期间 曾在长安 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 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促进唐朝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关于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和消极影响 学生讨论之后归纳 第一 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第二 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 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 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 第三 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制的结束 1905年9月2日 袁世凯 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除了 清朝末年被废除 张之洞 袁世凯 课堂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1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这一方法源于科举制度 科举制创立于 A 汉朝B 三国C 隋朝D 唐朝2 在科举制中 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是 明法 秀才 进士 明经A B C D 3 如果你是唐朝的读书人 参加进士科考试 考中了第一名 将被称为 A 探花B 榜眼C 状元D 进士4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增设了考试项目 首创殿试和武举考试的是 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5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唐诗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实施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科举进士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 A 诗赋B 诵经C 对策D 八股文 课堂小结 一 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 诞生于隋朝 1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二 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 唐朝时逐渐完善 1 唐太宗 1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 状元2 武则天 首创殿试和武举3 唐玄宗 1 诗赋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一、《从网上下载图片》教学设计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1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1.2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案设计
-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4 不做“小马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二年级数学上册 六 测量练习四配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4节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上册 6 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人教部编版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 2023年赤峰龙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导论)课件
- 专利申请培训课件
- DPtechIPS2000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培训胶片课件
- 竞争性谈判二次报价单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房屋建筑部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3年版
- 空气自动监测站运维技术服务合同模版
- (完整)康复医学考试题(含答案)
- 延期还款申请表
- 江苏省地图矢量PPT模板(可编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