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_第1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_第2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_第3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_第4页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伤害的法律问题与司法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中心何颂跃 教授、MD, PhD,一、校园伤害相关概念,校园危机(Campus Crisis):凡发生在校园内或与学校成员有关、且对学校成员造成不安、压力、伤害,而以学校现有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的事件 ( events )或情形 ( situation ), 均称之为校园危机。校园安全事件(Campus Events):是指在学校内发生影响校园安宁与安全,有可能或会发生校园财产损害、人员伤亡之事件。校园伤害(Campus Injury):狭义是指在学校内发生的学生心身受到伤害或发生死亡的事件。广义指出现师生心身受到伤害或死亡情形。,校园伤害分类-引发因素立场,校园常发生的危机有来自外力的干扰,也有出自于学校或学生本身的问题,大约可归纳成下列各大项:1、 天然灾害:水灾、火灾、风灾、地震。2、 公共安全:公共设施、建物,体育器材、实习或实验 电、瓦斯、工地安全等。3、 师生冲突:管教冲突、体罚、师生关系紧张等。4、 校园暴力:破坏、抗争、偷窃、恐吓、勒索、绑架、性犯罪、 性骚扰、斗殴等。5、 毒品侵蚀:滥用药物,非法持有药物或贩卖禁药。6、 校园自我伤害:自闭、自残、自我伤害、自杀身亡。7、 偶发事件:车祸、山难、溺水、运动伤害、实习、实验受伤。8、 学生违规事件:逃学、逃课、中辍。9、 外力介入:黑道介入、民代介入、寻仇、强暴、诈欺、干扰滋 事、偷窃、破坏、凶杀10、其它。,校园伤害分类-致伤因素立场,校园建筑物、设施缺陷引发伤害建筑物倒塌所致死亡及损伤;教学仪器设备缺陷、操作不当所导致死亡、损伤;校园体育活动引发伤害运动中猝死、损伤及残疾;运动后猝死、损伤及残疾;校园学生间相互所致伤害蓄意性殴打所致死亡、损伤-组织性、群体性;激情性殴打所致死亡、损伤-临时性、个体性;吸食管制性物质、饮酒所致死亡、损伤;校园学生人权侵犯引发伤害:体罚、言语侮辱、强行搜查体罚死体罚性损伤抗议性自杀抗议性企图自杀引发精神障碍性疾病:精分症,癔症、忧郁症,校园伤害分类-致伤因素立场,校园性侵犯所致伤害强奸猥亵性侵犯后精神障碍校园内疾病发作、食物中毒引发伤害疾病发作通知、护送迟缓;学校内治疗引发医疗纠纷;食物中毒外来人员引发的校园暴力伤害外来人员与在校学生联合在校区管辖范围引发的凌辱、损伤;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导致的死亡、损伤;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引发的伤害车祸、摔跌、溺水、迷失;,校园伤害的分类-诉讼立场,根据判断学校过错的立场,可分为:学校校舍及设备不安全事故学校饮食安全事故学校教学或课外活动事故学校及教师因管理疏忽造成事故学校组织活动失职事故对学生身体状况关照不力事故学校救护不力事故教师错误行为伤害事故教师不作为事故学校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事故,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教育公法方面:1986-7-1:义务教育法第16条规定: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禁止体罚学生。1994-1-1: 教师法第35条: 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37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 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 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95-5-1:教育法第81条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2003-9-1: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1条:民办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刑法方面(1):1979-7-1: 刑法第14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997-3-14 修订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1986-8-15: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1990-8-15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89-7-7:最高法院关于拐卖人口案件中婴儿、幼儿、儿童年龄界限如何划分问题的批复: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办理奸淫幼女案件中,幼女的年龄按刑法第139条的规定执行,不满十四岁的均为幼女。,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刑法方面(2):1990-6-4:最高法院给广东省高院关于15岁的未成年人过失致人重伤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批复 : 你院关于15岁的未成年人,因玩弄风枪过失致人重伤(眼瞎),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我们认为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重伤”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重伤。15岁的未成年人过失致人重伤的行为,不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涉及民事赔偿的问题,按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处理。1990-11-24:最高法院给最高检研究室关于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过失杀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问题的复函 : 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故意犯严重危害社会的罪行并且危害程度严重的,才负刑事责任。条文中的“杀人”,仅指故意杀人,不包括过失杀人。而且,考虑到已满14岁不满16岁未成年人的特点,对他们的过失犯罪也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涉及民事赔偿的问题,按有关民事法律规定处理。,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1)1987-1-1: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1988-4-2: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60条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 1989-10-5:最高法院给广东高院关于监护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关于梁剑文等四未成年人盗窃财物被劳动教养,受害人翁舜慧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能否作为民事赔偿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认为,鉴于此案情况比较复杂,现行法律对此类问题又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法律,需要在审判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诉讼的办法解决。1990-1-20:最高法院给内蒙高院关于未成年的侵权人死亡其父母作为监护人能否成为诉讼主体的复函:经研究认为,未成年人阿拉腾乌拉携带其父额尔登巴图藏在家中的炸药到那木斯来家玩耍,将炸药引爆,炸毁那木斯家房屋顶棚及部分家具。那木斯来以额尔登巴图为被告要求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应依法受理,并依据民法通则及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妥善处理。,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2)1999-:最高法院给上海高院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中答复:经研究,同意你院审判委员会的意见,即肖涵在校学习期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对其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肖涵受伤后,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未及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以致延误了医疗时机,造成肖涵终身残疾,该校应承担主要责任。肖涵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违反学校纪律擅自摔伤,对损害后果应承担次要责任。范吉俊、李佳磊明知爬墙的危险性,仍然协助肖涵爬墙,对损害后果亦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至于数额的分担,请你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各自责任确定。,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原告肖涵(当时12岁)与被告范、李均系同校学生。1994年4月6日下午2时15分许,上体育课中,肖将排球踢出学校围墙。为外出捡球,肖提议,由范、李分别抱住其双腿,协助其爬围墙外出。爬围墙时肖不慎头着地摔下。范、李见状后将肖送往学校医务室。医务室老师为肖头部做冷敷后,进行观察。同时与肖母联系,因联系不上,肖的班主任顾即骑车去肖母单位找肖母。下午3时许,肖母亲单位的同事来到学校,将肖送往医院治疗。临床诊断颅内出血,脑疝形成,致左上肢、左右下肢瘫痪。后进行法医学鉴定,结论:1、伤者肖头部受伤致左侧颅顶部硬膜外血肿(血量超过20厘米),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疝,经医院开颅手术等抢救治疗后目前右侧大脑半球萎缩,左上肢及双下肢瘫痪(肌力二至三级),生活不能自理。参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之有关规定,属2级伤残,伤后给予营养8个月。2、伤者肖某颅脑外伤后如能及时送医院进行抢救,采取颅内减压等治疗,一般不会产生颅内高压继发脑疝。出现目前如此严重的后果。肖于1996年5月诉诸区人民法院,以中学管理上的失职及延误医疗时间,造成其终身瘫痪为由,要求中学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致残损失费等经济损失计96万余元及承担今后继续治疗的费用,并要求中学承担教育肖至高中毕业的责任。,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中学则辩称:因肖违反学校纪律,爬围墙摔下而受伤,其责任在于肖自己,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范、李辩称:协助肖爬围墙,是在肖的要求下进行的,故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审法院认为,由于原告肖违反学校纪律,将排球踢出校外,在爬围墙外出捡球时不慎从围墙上摔下,造成瘫痪,其责任在原告肖自己。中学在肖摔伤后,未立即送医院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误医疗时间,由此造成原告的经济损失,应给予适当赔偿;被告范、李协助肖爬围墙,致肖从围墙上摔下受伤,由此造成肖的经济损失,亦应给予适当的赔偿。肖在治疗中因输血引起丙肝而花去的医疗费,与本案无直接因果关系,不作处理。故判决:学校一次性赔偿肖经济损失204,000元;范、李学生各一次性赔偿肖经济损失计5,000元;肖要求中学承担教育至高中毕业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一审判决后,肖和中学均提起上诉,要求撤销原判,并坚持原审时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受理后认为,根据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对肖负有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现肖在校因爬墙受到伤害且造成严重后果,中学应为自己的消极救治(客观上)承担赔偿责任。一审判决认定双方过错责任不当,拟予以改判。由于该案在一、二审期间,媒体竞相作了报道,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该案的判决结果所涉及的赔偿数额巨大,二审法院特向市高院书面请示。高院对事实和证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案所涉及的争议焦点主要是:1、学校在肖爬墙摔伤致残事件中有无过错;2、赔偿责任的承担。高院审委会两次讨论多数人意见认为,中学未及时将肖送往医院治疗,延误了治疗时间,应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贡任,确定中学应承担肖经济损失的主要赔偿责仕。考虑到该案案情较复杂,媒体关注密切,社会影响大,且当事人情绪激烈,如处理不当,还会导致矛盾激化,故特请示了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最高法院复函精神,最后判决肖某承担55%的赔偿责任,学校承担40%的赔偿责任,其他两位学生承担5%的赔偿责任。,关于肖涵诉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等赔偿一案的复函,学校过错的分析:中学在体锻课配备了二个老师,符合教育管理要求。虽然学校将不得擅自翻墙外出捡球作为纪律,但体育课时对学生的管理及安全保护作用不详,对于球踢出墙外、肖某三学生翻爬围墙时行为的观察、管理、制止行为不详。原则上,体育课学生活动应在教师视野观察、管理的范畴。学校当天当班的卫生教师是退休后回聘的体育教师,缺乏专业卫生知识,这样的配备,显然违反了卫生教师配备的有关规定,也正是因为这一错误配备,直接导致了学校对肖某伤情危重情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判断。肖某摔伤后,卫生老师为其冷敷处理是一种应急救治行为,学校具有及时提供正规医学诊疗、避免危险结果出现的义务,不能局限在通知学生家长的层面上。学校事件后费尽周折通知家长,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客观上延误了损伤的及时诊疗。,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民法方面(3):2004-05-01( 发布日期:2003-12-28 ):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原征求意见稿: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负有监督、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未尽职务范围内的监督、保护义务,致使其监督、保护和管理的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失相应的民事责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社会各界提出的修改意见司法解释确认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负有“监督、保护”义务,正确恰当。但在措辞方面,建议将这两个词替换,避免产生与监护责任混淆。有学者建议,未成年人造成他人损害,其法定监护人应当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和监护人之间有合同关系。有学者建议,应当区分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的性质,处理校园伤害案件。具有福利性质的教育机构违反义务造成损害的,应当就其过错承担责任;具有营利性质的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合同法律关系处理。有学者指出,学校赔偿责任应分为两个层次:一般过失责任。推定学校对其负有监督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所有未成年人伤害事故负有一般过失,应承担适当的赔偿责任,范围在损害额的的50%以下进行度量。重大过失责任。如体罚、组织学生从事教学大纲以外的危险教学活动、且未提供相应安全保障造成学生伤害的,学校应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各界提出的修改意见有的建议,结合一些全封闭管理民办学校中,一些学生失踪的案件,修改为:致使其监督、保护和管理的未成年人失踪、死亡或者遭受人身损害,或者致使他人人身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有的认为:第三人侵害造成人身损害,学校因未尽职务范围内的注意义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无形中减低了学校的责任感。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的原因是学校平时管理上的问题,然后由“第三者”加速损害事故的发生。有的建议:在举证责任方面,一般过失责任中,为推定过失责任,无需受害方举证。学校如要免责,必须举证证明损害的发生与自己无关。重大过失责任中,主张学校对学生伤害负有过失的一方,必须进行举证。学校无须对自己无重大过失举证。,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大学生网民意见:有权获取校园伤害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未成年人。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事实上还是弱势群体。例如:学校发生的偷窃事件、伤害事件与学校没有实施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有关。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在校园内人身权利受到损害时,学校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修改思路,首先确定学校对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的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确定学校对学生承担的是教育、管理和保护责任,并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确定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对学生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定义务的情形;确定法律上对事故范围、时间、区域的界定;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在校学习期间:上课时间、课间休息时间、吃饭休息时间;进入教育机构特定管辖的范围及特定管辖时间的范围;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尽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三人侵权造成未成年人学生人身损害时,学校有过错的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对学生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定义务的情形,学校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有关标准的;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对学生教育、管理、保护等法定义务的情形,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注意的;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人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对未成年人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人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地方立法和部门规章: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2001-7-13: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2001-09-01:实施;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2002-10-11: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2002-12-20: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2003-02-01: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2003-9-5: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2004-01-01:实施;深圳市学校安全条例2002-05-:教育局完成初稿2003-01-14:法制局网上发布征求意见2004-中旬: 预计出台广州市校园安全管理条例2002-08-:拟起草、调研;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08-21:教育部公布2002-09-01:实施,三、校园伤害相关法律的发展,地方立法和部门规章的特点从伤害事故处理-校园安全防范;学校与学生关系-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归责原则、损害赔偿-符合民法通则精神;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为其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参考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伤害事故处理途径-按照现代民法精神校方与学生方协商处理教育行政部门处理提起诉讼。仍然具有较明显的行政管理色彩。,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指基於特別之法律原因,於一定范围內对相对人享有概括命令之权力,而相对人具有高度服从义务之法律关系。故称为特别服从关系。此理论最初源自德国中古时期首领与家臣之间关系,后适用于:一、公法上的勤务关系;二、公法上营造物利用关系;三、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四、公法上特别监督关系。传统学说认为,教育上特别权利管理成立的原因,系依据宪法、教育法之特别规定以及受教育者自愿或其他理由。学生与公立学校之间,则因学生入学就读公立学校而成立特别权利关系。,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特别权力关系修正理论:现代教育法学学者认为:在现代法治社会,特别权力关系应当修正。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回复到一般权力关系。即:一般学校处分属于维持学校秩序实现教育目的所必要措施,且并未侵犯受教育者的权利。因此,记过、警告等处分应寻求内部申诉途径给予解决,诉讼不予受理。受退学特别处分的学生,其接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足以改变学生身份及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该项处分属于对宪法上接受教育权利有重大影响之行为。故受处分学生即可通过校内申诉途径,也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解决争议。,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没评上三好,学生状告教委北京晚报2004-3-12:前门小学一学生,在学校推选市三好学生的过程中落选。对此该学生直接向区教委提出申诉,请求区教委调查核实学校的三好学生评定工作,并要求学校对其落选的事实作出说明。区教委经过审查,认为前门小学在评选工作中严格执行市教委的文件,不存在违反程序、暗箱操作的行为,作出驳回该学生请求的申诉处理决定。该学生又向市教委提出行政复议,市教委维持了区教委的行政决定。结果该学生以侵犯荣誉权为由,对崇文区教委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区教委撤消行政决定。此案现在审理之中。,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没评上三好,就上法庭?齐鲁晚报2004-3-15:从表面上看,这好象是法制意识在低龄人群中的可贵觉醒,-,往他小小的脑壳里灌输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纠纷,实在是件近乎残忍的事情。他所争取的,只是一个“三好学生”的称号。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对其某一阶段综合表现的充分肯定,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过分关注,容易使小学生将荣誉看的过重,从而将不能摆正荣辱观。甚至作出偏执的事情。将教委告上法庭就是一个直接的例证。作者不得不对隐身在背后的真正诉讼者-学生家长说一句:呵护孩子,未必是想方设法为之事事打抱不平,让孩子们科学地看待名利得失,逐渐培养达观、宽容的美德,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关爱。,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在学契约学说 私法契约关系学说:少数派。日本学者室井力教授提出。他认为現代公教育法制下,教育应完全摆脱 “权力作用”。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应脱离行政法而成为民法上的契约关系。因此,不论公立或私立学校,学生在校读书本质上如同上百貨公司购物,纯属私法自治范围,即为私法上的契约关系。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各依教育目的缔结在学契约,如有纠纷包括损害赔偿应由普通法院民事审理。公法契约关系学说:多数派。多数学者们认为教育不但应摆脱“权力作用”,也应避免全部商业化渗透。认为学生与学校之关系属于公法关系,因为教育的推行属于国家宪法明订的义务。因此,在学关系本质上应当属于国家和学生立于对等地位上,为追求教育之目的而合意达成的公法契约关系。学生接受教育系宪法保障的权利,而非施教者的支配性权力。学校所认定在一定范围内的概括性决定权,基本上是在学生同意下所构成的一种教育自治关系。但不得违反宪法、法律和一般法律的诚信原则、平等原则等。如有纠纷可提起行政诉讼,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四、学生与私立学校的法律关系,学生与私立学校的法律关系学校实施教育的范围内:学校录取学生、确定学籍、惩奖学生、核发毕业证书等权限,属于法律在特定范围内授与其行使公权力,也属于公法范围。学生与私立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人民与国家间的一般权力关系。学校涉及损害相关法律问题:属于私法契约之关系,适用法院民法受理对象。,四、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重要性理论学说是指教育机构虽无法律授权,但在其达成教学与研究目的教育领域内,其自行订立行政命令(称为职权命令)应属正当。不过该行政命令涉及内容中,何种事项应置于公共事业利用关系范围内,何种事项必须由法律自行规定,应视其基本权利的实现是否重要判断。为此,德国法院发展出 “重要性理论”学说作为判断标准。所谓重要性系指对基本权利的实现、或涉及人民自由与平等领域而言。只要涉及国家事务的“重要事项”,无论是干预行政,或者给付行政,都必须由立法者以立法方式来限制,不可让行政权力自行决定。1956年C.H.Ule提出了基础管理与管理关系二分法学说:基础关系:与设定、变更及终结特别权力关系有关联的一切法律关系,如学生的入学、退学、开除、休学、拒绝授予学位等。这些处置应视为处分,如有不服可以提起诉讼。管理关系:系指单纯之管理措施,如授课方式、学习安排有关事项及学习奖励与惩戒措施并非行政处分,因此不可以提起诉讼。,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2003年3月海南某中学初一学生及家长因不服学校要求其转学之处分,将学校告上法庭,琼海区法院受理了案件。据报道,该学生喜欢在上课期间与同学讲话、传条等。一次上课受到上课老师指责而顶嘴,影响了课堂秩序。故班主任及班委会申请学校,动员该学生转校。此后,学生母亲多次找学校负责人,请求学校给一次改过的机会,并请求能否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决定,但未得到学校同意。学生家长认为,学生的一些不好习惯只是不遵守中学生守则中的一些规定,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教育有关规定,学校不准孙丽再到学校上课已经严重违反了九年义务教育规定。其母亲说,自从学校对她作出处分起,一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给她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方辩称,学校是根据有关规定对学生做出处理决定的,学生与家长以此来起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学校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不服勒令退学状告学校 高三男生起诉被驳回曾某系平阳某学校2002学年高三级学生,2002年12月16日,学校发文以“文化课基础差,专业课比较自由散漫,无视校规校纪(严禁学生使用小灵通、手机等),并多次在画室接听电话,不尊重教师,不虚心接受批评,属屡教屡犯者”为由,对曾某作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曾某认为学校的决定是错误的,并认为根据有关法律,学籍管理是学校依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遂于今年4月7日向平阳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被告所作的处分决定并判令被告赔偿损失18380元人民币。平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曾某对被告平阳某学校作出的勒令其退学的处分决定不服所产生的纠纷,并不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行政案件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据此依法驳回原告的起诉。,地方立法新动态,浙江禁止开除中小学生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将于2004年9月1日实施。两个办法规定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将取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强制措施,义务教育阶段还将取消留校察看处分。增加一条规定: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人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被人民法院宣布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容许其及时复学。给学生处分,必须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并举行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不让学生考试 学校被告上法庭原告张某为初中学生。在一次平时测验中,老师发现少一张考卷,就对已经答卷的原告张某说,你成绩差,考不起来让别人做,即将试卷拿给其他学生。事后,原告张某受到同学讥笑,感到委屈,遂提出诉讼,请求判令学校赔礼道歉、退还本学期学杂费400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 法院审理中认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被告在发现缺少试卷时,应当采取补救措施,更不应当以原告成绩差为由,使其丧失考试机会,违反教师职业规定。鉴于受教育权不完全是民事权利,主要指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等方面的权利。原告的请求权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在法庭的主持下,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原告表示谅解,当庭撤诉。,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高校的特点一方面担负国家高等教育任务,明显具有公有事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组织性,另一方面随办学自主权逐步放开,办学模式、资源和渠道多样化、规模巨型化,也日益体现其作为特殊民事主体而具有的综合性、复杂性和遭遇法律陷阱时的严重性。主要面临的法律问题:一是基于公有事业性,体现其社会职能所面临的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二是基于其作为超大性综合型经济实体,广泛参与经济活动所面临的民法意义上的法律问题。,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行政法意义的法律问题 虽然高校是否真正拥有行政权在学理上仍然有争论,但不断出现的学校官司却有力地证实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其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依法治教与办学自主权的关系、大学自治和司法审查的关系。1. 招生:高校招生权目前的状况是“学校招生,教委监督”,自主权有所扩大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招生权力责任相伴增大,实际上将演变成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行政权。根据“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精神,学校将受到更多更透明更强有力的法律监督。并在下列方面遭遇诉讼:招生宣传(不正确说明学校师资、规模、等次、费用等诱导考生)、录取标准(如不合理限制残疾、性别、地区、身高等)、录取程序(如不合理录取、退档、拖延、说明)、录取方式(暗箱操作、超标收费、附加条件之类)、录取错误等方面。,高等院校的热点法律问题,2. 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位授予、毕业证颁发、学生处分等是典型的行政权力行使,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极大,直接涉及到学生受教育的宪法权利。但操作中因没有完整统一的程序机制,随意性大,容易侵害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会在被诉时因违反正当程序原则遭法院撤销。北大博士生刘燕文为学位与北大打官司、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两案都是校方败诉。究其原因:一、学校校内的自治性规范性文件中的有关规定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如田永案,校方根据其制定的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的规定,给予田退学处理,并据此不给填发“两证”,但学校的规定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的有关内容相抵触,法院认定校方的紧急通知中有关退学的规定无效。二、学校长期以来在做出涉及学生受教育权的处理决定时,程序上不规范。学生的被告知权、申辩权、申诉权得不到充分保证。这些都使学校在诉讼中增加了败诉风险。,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的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而发生的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所指的被告是行政机关,但是为了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管理职权,将其列为行政诉讼的被告,适用行政诉讼法来解决它们与管理相对人之间的行政争议,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八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本案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法人,原告田永诉请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正是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原告田永没有得到被告北京科技大学颁发的毕业证、学位证,起因是北京科技大学认为田永已被按退学处理,没有了学籍。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中,第(四)项明文规定:“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由此可见学籍管理也是学校依法对受教育者实施的一项特殊的行政管理。因而,审查田永是否具有学籍,是本案的关键。原告田永经考试合格,由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录取后,即享有该校的学籍,取得了在该校学习的资格,同时也应当接受该校的管理。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管理中,虽然有相应的教育自主权,但不得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田永在补考时虽然携带写有与考试有关内容的纸条,但是没有证据证明其偷看过纸条,其行为尚未达到考试作弊的程度,应属于违反考场纪律。北京科技大学可以根据本校的规定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1月2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第二十九条规定应予退学的十种情形中,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予退学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的“068号通知”,不仅扩大了认定“考试作弊”的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的处理方法明显重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也与第二十九条规定的退学条件相抵触,应属无效。,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另一方面,按退学处理,涉及到被处理者的受教育权利,从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原则出发,作出处理决定的单位应当将该处理决定直接向被处理者本人宣布、送达,允许被处理者本人提出申辩意见。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照此原则办理,忽视当事人的申辩权利,这样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具有合法性。北京科技大学实际上从未给田永办理过注销学籍,迁移户籍、档案等手续。特别是田永丢失学生证以后,该校又在1996年9月为其补办了学生证并注册,这一事实应视为该校自动撤销了原对田永作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此后发生的田永在该校修满四年学业,还参加了该校安排的考核、实习、毕业设计,其论文答辩也获得通过等事实,均证明按退学处理的决定在法律上从未发生过应有的效力,田永仍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北京科技大学辩称,田永能够继续在校学习,是校内某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不能代表本校意志。鉴于这些部门及部分教师的行为,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职务行为,北京科技大学应当对该职务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原告田永既然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籍,在田永接受正规教育、学习结束并达到一定学历水平和要求时,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应当依照教育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五项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田永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明,以承认其具有的相当学历。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原告田永是大学本科生,在其毕业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可以授予学士学位。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授权的学士学位授予机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程序,组织有关人员对田永的毕业成绩、毕业鉴定等材料进行审核,以决定是否授予其学士学位。关于高等院校毕业生派遣问题。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毕业生调配的部门按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就业计划签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的规定,应当履行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以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和颁发毕业派遣证。原告田永取得大学毕业资格后,被告北京科技大学理应履行上述职责 。,田永诉请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只包括违法行政行为对受害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造成的实际侵害。目前,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并非学生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获得收入。因此,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证书的行为,只是使原告田永失去了与同学同期就业的机会,并未对田永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实际损害。故田永以北京科技大学未按时颁发毕业证书致使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为由提出的赔偿经济损失主张,不能成立。原告田永在考试中有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据此事实对田永作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虽然不能成立,但是并未对田永的名誉权造成损害。因此,田永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北京科技大学在校报上向其赔礼道歉,为其恢复名誉,不予支持。综上,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1999年2月14日判决:一、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二、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三、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四、驳回原告田永的其它诉讼请求。,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武汉理工大学案-武汉市首例学生状告高校不颁发学士学位证书案件-武汉工业大学一名学生因在校受到处分,毕业时学校拒绝颁发学位证从而导致诉讼。诉讼中法庭查明:原武汉工业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条例第四十五条,“在校期间受过留校察看处分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五条“具有学籍的学生,德、体合格,学完或提前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及格或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本科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相抵触。法庭判决校方规定并不合法。一审判决校方败诉后,武汉理工大学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被中院于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朱泓状告教育部 -“高等院校是否有权勒令学生退学”,法院没有作出认定-朱泓原是沈阳工业大学99级一名全国统招本科生。2000年9月,因考试不及格,他被学校以“沈阳工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为依据勒令退学。朱泓认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高等学校无权勒令依法招收的学生退学,沈阳工业大学的行为严重违法。他向辽宁省教育厅提出申诉,得到的答复是:沈阳工业大学勒令朱泓退学依据正确。朱泓又向教育部申请行政复议,但教育部再次维持了学校的退学处分决定。朱泓遂将教育部告到法院,要求被告撤消其行政复议决定书,恢复其本科大学生学籍,重新安排他到其他同等条件的国办大学就读。,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被勒令退学的大学生朱泓状告教育部 -“高等院校是否有权勒令学生退学”,法院没有作出认定-庭审中,教育部认为,高等院校有实施学籍管理的权利,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籍管理规定,也都有权依据其学籍管理规定奖励或处分本校的学生。朱泓因考试成绩不及格而被学校退学,已经丧失了学籍。他要求教育部重新安排其就读,于法无据。围绕“高等院校是否有权勒令学生退学”话题,原、被告双方展开了激烈争论。法院审理认为,早在2001年4月,朱泓就收到了教育部的复议决定,并知道了该决定的具体内容,但朱泓直到2004年3月才针对该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已超过了法定起诉期限,且没有正当理由。据此,法院裁定驳回了朱泓的起诉。,学校处罚与诉讼案例,-女大学生怀孕遭开除- 西南某大学男女两位同学外出游玩,发生了性关系,女方怀孕,该大学将这对坚决不肯承认错误的学生,以违反校规 “发生不正当性行为,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作出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这对恋人认为学校的做法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将母校告上法庭。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驳回他们要求学校撤销处分决定的起诉。关于隐私泄露问题:该女生的隐私被“泄露”,主要是由于“意外”她因宫外孕在将近半夜的时候出现了大出血等生命危险的症状。对此,学校是采取了非常积极和及时的配合措施的,尽到了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学校要求他们两位作出认识的每一次谈话,也都只有一人在场,学校充分考虑到这是学生的隐私,并给予了相当的保护。本案之所以轰动全国和路人,网络媒体作用不可忽视。但将该事情处分情况全校通报,确有之嫌。关于诉讼请求问题:校方从合法的正常渠道获悉女生怀孕事实,并以此作出处分决定,并没有侵权的过错。但校方开除学生以整肃校风,与大学设立的基本精神不合。学生行为偶尔考虑欠周,与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似乎不能等同起来。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他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对此类行为也会有自己的判断。作为学校应该从侧面引导,而不应该干预大学生之间的交往。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制定性别平等教育法草案,规定对同性恋、变性人及未婚怀孕学生给予平等保护受教育权。不得给学生在学习、活动、评价、奖惩、福利及服务等方面差异。,我国关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监护关系论。学校虽然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但由于未成年人在校接受教育期间,家长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而未成年子女在校读书期间,他们实际上已处于学校的管理控制之下,父母对其子女的监护权已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监护关系。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了意外伤亡,学校应该为未尽监护义务所造成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中国民法教程中论述:(1989年, 人民法院出版社)无民事行为能力在幼儿园、学校、精神病医院学习、生活或者治疗时,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由于这些单位对这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一定的监护性质的职责,因此,可视情况决定这些单位适当地承担赔偿责任。,我国关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司法实践中运用这种观点的权威案件-北京高院对16岁少年张冲自暴身亡的终审判决。北京高院在判决中认为,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张昭夫妇将孩子张冲送往博安学校寄宿学习,办理学生注册及交费手续,应视为家长将未成年子女的部分监护权委托给学校,由此即产生了学校要保证张冲在校期间人身安全的监护责任。据此,二审法院判决学校给予张昭夫妇总计17万余元的赔偿,其中包括精神抚慰金8万元。而该案的一审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3月10日认为,学校对学生没有监护责任,而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001年8月5日人民法院报),我国关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理论,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论。这种观点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源于教育活动,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他们在实现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教育性。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应是由教育法律规范进行调整后的产物,即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关系。结合我国现行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规范的有关规定,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的关系属于教育、管理、保护的关系,而非基于民事法律规定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父母以及其他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学生之间的监护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校对学生负有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约束指导进行管理、保障其安全健康成长的职责,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应为教育、管理和保护的关系。而非民事法律意义上的监护责任。如学校因过错违反该义务导致校园伤害事故,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新公布的司法解释、地方立法和行政规章均采纳了此观点。,本案学校应否承担责任,原告张道玉、朱四清之子张亮1987年8月25日出生,生前系江西省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初三(2)班学生,2002年初新学期开学时即办理了在校寄宿手续。修水县石坳乡中学制定的石坳乡中学学生行为规范中规定“寄宿生不得擅自去外住宿,未经批准,擅自在外住宿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但张亮经同桌同学冷金保邀请,擅自与冷金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