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因学说,病因学说,病因,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因学说是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学说。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的客观条件以临床表现为依据,推断病因 “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取象比类”认识病因类比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说:“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 避免或消除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伤害,是养生的前提条件。,中医病因学说流派,黄帝内经中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金匮要略中汉代张仲景把病因分为三类:1、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2、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3、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宋代名医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 近代中医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1、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2、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3、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4、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张仲景认为千般疢(chn)难,不越三条,仲景将病因分为三条:一是经络受邪之后,脏腑正气虚弱之人,很快传入脏腑,而为内因;二是肌表受邪之后,因脏腑正气强,邪气仅在血脉传注,使四肢九窍壅塞不通,而为外因;三是以房室、金刃、虫兽所伤,而另为一因。本条对后世的三因学说的创立具有启发作用。 本条的三因说与宋陈无择的三因说不同,陈氏以六淫邪气为外因,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而以饮食、房室、金刃为不内外因,明晰病因后可探讨病机,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传变的机理,又称“病理”。基本病机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病位传变,包括:表里出入、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传变等。病性转化,包括: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等。,按现代中医学的病因分类讲述:(一)外感病因:包括外感六淫、疠气。(二)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三)病理性病因:指痰饮、瘀血、结石。(四)其它病因:包括虫兽咬伤、结石。金刃所伤、跌仆努伤,药邪、医过、胎传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重点讨论外感及内伤两大病因,一、外感病因 (一) 六淫,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 淫,太过、浸淫之意,引申为异常。六气成为六淫的原因:(1)气太过或不及;(2)非其时而有其气;(3)气候急剧转变;(4)个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1、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其它季节亦可发生。(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指风性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开泄,指风性具有散发、透泄之性。易袭阳位,多见上部、肺系的症状;皮毛腠理开泄,可见汗出、恶风等。,(2)风性善行、数变:风性善动不居,行无定处;数变,风性来去迅速,变幻无常。 病位游移不定;发病迅速,传变快。(3)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风邪四季常在,侵袭人体致病机会最多,常为外感邪气致病的先导。古人常把风邪作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2、寒邪,寒为冬季主气。伤寒,即寒伤肌表,阻遏卫阳;中寒,即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而表现明显寒象;分泌物、排泄物清冷。(2)寒性凝滞: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而产生痛的症状。“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3)寒性收引:表现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挛急。,3、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主要发生在夏至后立秋前。暑邪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易上犯头目,扰乱心神;腠理开泄而汗出,不仅伤津,而且耗气。 (3)暑多挟湿:暑季炎热,且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间,故暑邪多挟湿邪侵犯人体。,4、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潮湿充斥,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致病途径有感受雾露之气、以水为事、久居湿地、涉水淋雨等。(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水属阴。湿为有形邪气,易于留滞,阻遏气机;尤易伤及脾阳。,(2)湿性重浊:“湿性类水。湿性秽浊不清。症状沉重、重着;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3)湿性粘滞:湿邪具有粘腻不爽,滞着不畅之性。症状粘腻不爽,病程缠绵难愈。(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因湿性类水,水性就下,故湿邪具有趋下的特性。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5、燥邪,燥为秋季主气。其为病有温燥、凉燥之分初秋、深秋。(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胜则干。”(2)燥易伤肺:天气通于肺,燥为秋令主气,与肺相应;肺为娇脏喜濡润而恶燥。,6、(火)热邪,火热常混称。温、热、火三者同中有异:温为热之微,热为火之渐。温与热多属外感,火常自内生。(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侵犯人体上部,扰乱神明。 (2)(火)热易伤津耗气:(3)(火)热易生风动血:(4)(火)热易致肿疡: “痈疽yng j原是火毒生。”,附 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五种内生邪气。由于它们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均与风、火、湿、燥、寒外邪相类似,因而分别称为“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等,统称为“内生五邪”。 内风 肝阳化风 热极生风 血虚生风 血燥生风, 内火 阳盛化火 体内的阳气,称为“少火”若阳气过盛,机能亢奋导致耗气伤津,此为内生之火(热),称为“壮火”,故有“壮火食气”之说。 邪郁化火 五志化火 阴虚生热 内湿 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忧思劳倦,内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转输失职,水津不化聚而成湿,停而为痰,留而为饮,湿浊内生,故称“内湿” 内燥 内寒内寒主要与脾肾阳虚有关,尤以肾阳虚衰为关键 阳气衰则气化功能减退或失司,阳不化阴,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或停滞,形成水湿、痰饮等病变。,(二)、疠气,疠气,指有别于六淫且具有强烈致病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病邪。有“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由病气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瘟疫病”。,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症状相似;4、传染有特异性,一气一病。疠气形成和流行原因:1、自然气候反常冬日打雷,十栏九空。2、环境污染,饮食不洁。 3、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4、社会因素。,二、内伤病因,1、七情内伤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志变化。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七 情The Seven Emotions,五脏主五志,心主喜(The Heart Governs Joy)肝主怒 (The Liver Governs Anger)脾主思(The Spleen Governs Thinking)肺主悲(The Lung Governs Sorrow)肾主恐(The Kidney Governs Fear),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A、情志活动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五脏精气可产生相应的情志活动。肝-“怒”、心-喜、脾-思、肺-忧、肾-恐。B、脏腑气血变化亦影响情志的变化 “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影响脏腑气机(Affecting 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the Visceral Qi),怒则气上 (Anger Drives Qi to Flow Upward)悲则气消 (Sorrow consumes Qi)惊则气乱 (Fright Disorders Qi),喜则气缓 (Joy Makes Qi Sluggish) 恐则气下 (Fear Drives Qi to Flow Downward)思则气结 (Thinking Stagnates Qi),多发为情志病,症状以情志异常的表现为主,如郁病、脏燥、失眠、惊悸、癫狂等。,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影响五脏气机,影响病情变化,多发为情志病,皆从心而发,惊喜伤心,思 伤 脾,怒 伤 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气血运行紊乱,七情致病共同特点示意图,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忧则气闭,恐则气下,喜、惊的致病特点表,怒的致病特点表,思的致病特点表,悲、忧的致病特点表,恐的致病特点表,惊与恐的区别表,惊与恐的区别表,2、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等。饮食不节:过饥:“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过饱:聚湿、生痰、化热,痰饮、小儿疳积。饮食不洁: “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饮食偏嗜:五味偏嗜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饮食偏寒、偏热;偏嗜饮酒长期或过量饮酒,内生湿热,损伤脾胃。,3、劳逸失当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过劳:包括劳力、劳神过度、房劳过度。劳力过度,又称“形劳”。耗伤机体正气而积劳成疾,即“劳则气耗”。劳神过度又称“心劳”。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三、病理性病因,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又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俯组织,成为继发病证的致病原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1、痰饮:痰饮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2、瘀血血行不畅而瘀;气滞致瘀。血液粘滞不行而成瘀,血热致瘀;血寒致瘀;各种内、外伤,血出致瘀。“久病从瘀”,“老年多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疼痛:多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痛甚;,肿块:体表皮肤青紫肿胀,体内为瘀积,质硬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有瘀块;望诊:面色、唇、甲青紫,舌有瘀点、瘀斑;久察则面色黛黑,肌肤甲错。,3、结石 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久经煎熬所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形成原因: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成石;情志内伤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胆汁郁结;服药不当长期过服药物,脏腑失于通降。阻滞气机;病程较长,病势轻重不一;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绞。,四、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1、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钩虫、血吸虫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