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1/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1.gif)
![第08章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1/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2.gif)
![第08章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1/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3.gif)
![第08章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1/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4.gif)
![第08章神经系统生理学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7-11/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cee46d4-e334-4d47-b182-cc9bfc7c82e95.gif)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突触传递),一、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方式 (一)化学性突触 又称经典突触,1化学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 A.小体轴浆内有:内含神经递质 的大小形态不同的囊泡,B.前膜:, 突触间隙 宽20nm,与细胞外液相通, 突触后膜: 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受体、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二、突触传递过程与突触后电位 (一) 突触传递过程,1.突触前过程: 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 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 通道开放膜外Ca2+内流入前膜轴 浆内Ca2+升高促进囊泡向 前膜移动、接触、融合、破裂以出 胞作用形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入间隙。 (囊泡膜可再循环利用),2间隙过程:神经递质通过间隙并扩散到后膜 。,3突触后过程: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 受体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某 些离子通透性改变带电离子发生跨 膜流动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产生突触后电位,总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Ca2+是前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二)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 作用于后膜受体,提高后膜对Na+ 和K+,尤其是Na+的通透性,导致后 膜局部去极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产生机制: 突触前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后膜Cl-通道开放,Cl-内流, 膜发生超极化;对K+的通透性增 加、K+外流增加,以及Na+ 或Ca2+ 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AK+ BNa+ CCa2+ DCl- EH+ 23促使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的离子是 答案:C 24可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离子基础是答案:D 25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答案:A,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的概念:在突触间起 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1、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1)Ah 在外周神经系统,末梢释放递质 ACh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胆碱能纤维的分布: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支配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 的节后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2NE及其受体: 在外周神经系统,末梢释放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纤维称为肾 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的分布: 除了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 感神经节后纤维以外的所有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二) 受体,2、 胆碱能受体: A胆碱能受体分类: 分N、M两类。 N受体:即烟碱受体,3、肾上腺素能受体: 能与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NE) 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但 作为外周神经递质来说,只有NE。,五、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方式-反射(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分类:,感受器传入N中枢传出N效应器,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核基本单位。,3.反射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4.反射过程:,N反射特点: 快、短、准,适宜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内分泌腺,效应器,N-体液反射特点: 慢、广、久,激素,血液,+,AP,AP,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脊髓与脑干的感觉功能,(一)深感觉传导路:(先上行,后交叉) 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感受 物体表面性状的辨别觉): 肌肉和关节中的本体觉: 深部压觉:,三者的传入冲动经后根节外侧部(粗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角沿同侧后索上行抵达延髓下部在薄束核、楔束核换神经元换元后的第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沿内侧丘系到达丘脑感觉接替核。,(二)浅感觉传导路 (先交叉,后上行)轻触-压觉,痛觉,温度觉的传入纤维经后根节外侧部(细纤维部分)进入脊髓后角在此换神经元换元后的第级神经元发出纤维在中央管前交叉到对侧沿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上行到达丘脑感觉接替核,二、丘脑的感觉功能,(二)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组 成,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 点,多次更N换元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的作用原理),三次更换N元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1感觉的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经三级神经元接替后弥散地投向大脑皮层 B引起各种模糊的皮肤、内脏及视、听感觉 C受到破坏时,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动物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E不易受药物作用的影响而改变其功能状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A投射至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关系B投射至皮层,产生特定感觉 C投射至皮层广泛区域,提高皮层的兴奋性 D被切断时,动物保持清醒状态 E受刺激时,动物处于昏睡状态,3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而起作用的; 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一个多突触的接替系统,易受药物影响而产生传导阻滞。,三、痛 觉,(二)内脏痛与牵涉痛 1内脏痛的特点: 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 激的分辨能力差; 痛觉感受器数量相对较少,对锐 器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 对炎症、缺血、痉挛、牵拉、扩 张性刺激敏感;, 伴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恶心、 呕吐及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可有牵涉痛; 可引起邻近体腔壁的骨骼肌痉挛; 可引起体腔壁痛: 体腔壁浆膜(胸膜、腹膜)受刺激 引起的疼痛。,2牵涉痛: 概念:内脏疾病引起身体的体表 部 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牵涉痛的可能机制: 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19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A刺痛 B快痛 C定位不精确 D必有牵涉痛 E对牵拉不敏感,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 脊髓运动机能的机构,(二) 脊髓反射 肌牵张反射 1概念: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 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 被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2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肌梭 适宜刺激:为牵拉刺激,是肌 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属本体 感受器。功能是发动牵张反射。,3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肌肉受到外力牵拉肌梭中间感受 装置被拉长而兴奋冲动沿a 或 类神经纤维传入进入脊髓脊 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传出 纤维发放冲动 被牵拉的梭外肌 收缩。,4牵张反射的分类: 分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类。 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 牵张反射。又称为位相性牵张反 射(Phasic Stretch reflex)。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反射等。, 肌紧张: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又称为紧张性牵张反 射。 维持直立姿势。,肌紧张的反射收缩力量并不大,只 是对抗肌肉被牵拉,表现为同一肌 肉的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收缩,因 而无明显动作。 肌紧张的生理意义: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 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三) 脊休克 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 断面以下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 进入无反应状态。,(1) 脊休克的表现:断面下发生: 骨骼肌紧张性,甚至消失; 血压 外周血管扩张; 发汗反射不出现; 粪、尿积聚。,(2)脊休克的恢复: 脊休克后,一些以脊髓为中枢的基 本反射可逐渐恢复,其快慢与下列 因素有关:,(二)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1. 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去大脑僵直, 去大脑僵直的表现:在中脑上、下丘 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为去大脑动物。 去大脑僵直现象:四肢伸直,坚硬如 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 去大脑僵直的本质: 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是伸肌的紧张性亢进。,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 是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抑制区和易 化区活动)不平衡的结果。 脑干网状结构中调节肌紧张的抑制 区和易化区。,(四) 小脑的功能 小脑在维持机体姿势平衡、调 节肌紧张、协调和形成随意运 动中起重要作用。,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 活动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又称植物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一) 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 的结构特征,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1.两者均分为节前纤维(B类)和节后纤维(C类) 2.分布广泛,几乎所有 内脏器官 3.T1-L2,3灰质侧角 4.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5.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反 应较弥散 节前数:节后数=1:11-17,分布局限,有的器官只受交感神经支配(皮肤和骨骼肌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肾脏只受交感神经支配)、对脑神经核;S2-4侧角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反应较局限节前数:节后数=1:2,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交感心跳快而强,皮肤内脏血管缩, 气管舒张唾液粘,抑制胃肠与胆囊, 止尿宫缩汗腺泌,扩瞳糖原分解强。注:止尿指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逼 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 安静时作用较强。 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 脊休克过去后,一些反射如血管张 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反射、排 尿反射、勃起反射等可以恢复,说 明了这一点;,(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延髓: 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 循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 损可迅速引起死亡。 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 的全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 管、胰腺、胃、肝脏和小肠等。,(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 级中枢,可分为前、后、内、 外四个区。,1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 职工 合同范例
- 100套销售合同范本
- 人工用工合同范本
- 医疗产品供货合同范本
- 供货原材料合同范本
- 公司待岗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清洗机市场竞争策略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买卖木料合同范例
- 2025-2030年咖啡饮品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持续森林木材家具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剧本改编:小说电影舞台剧改编剧本杀合同
-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赏析
- T-CVIA 138-2024 移动智慧屏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药品管理法》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助贷机构业务流程规范
- DL∕T 5106-2017 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3月修订)
- 骨科医院感染控制操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