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重庆一中2014年初2017级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落叶的静,也许是一种伤残的清幽,也许是一种优y( )的静怡。她会静静地梦恋在你的脚下,会m( )浴在你涟漪的秋水里,也许会随风儿轻舞,飘向你心里看不到的某个角落,暗暗n( )笑。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嫩芽(nn) 暴怒(n) 收敛(lin) 絮絮叨叨(do) B诀别(ju) 烂漫(ln) 树杈(ch) 忍俊不禁(jn) C迂回(y) 啜泣(du) 宽恕(s) 头晕目眩(xun) D憔悴(chu) 颤动(zhn) 隐秘(m) 瘦骨嶙峋(l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安娜对这一问题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点。 B11月10日,今冬第一场雪飘落巫溪红池坝,老师带领同学们玩耍其中,同学们快乐得像一群小鸟,老师的身心得到了放松,真是各得其所。 C这下子,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明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啊! D朦胧夜色中,小偷一丝不苟地搜寻房主人的卧室。4.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每当一丛丛一簇簇的红叶拥满整个山坡时,这优美的旋律就飘荡在脑海里,流动在唇齿间。(B)由于巫山小三峡的巴雾峡满山遍野都是红叶,吸引了中外许多摄影师到此拍摄。(C)红叶,绿水,灰色的船和白色的浪花,让人留恋忘返。(D)不久前开辟的观景步行道和观景台,更是让游客能够零距离欣赏红叶。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 ;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A B C D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个分句,使语段语意连贯。(4分)古代诗词中,月亮常与愁思相伴,或是国忧,或是旅愁,或是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离乱中苍凉的忧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乱世里不眠的旅愁;“ , ”, 。7.综合性学习(11分)“我想成为我生活的诗人!”这是尼采的话。他告诉我们要把生活过成一首诗,留意季节的转变,欣赏每一次飘雪,珍视简单的问候,感悟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做一个幸福的诗人。(1)【留意季节】格律诗讲求对仗、押韵,据此为下文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诗句。( )(3分)习惯了阳光常伴,如今的阴云蔽日,让人顿觉无限萧瑟。正逢“立冬”节气,倒也格外应景。虽到“立冬”,西南一带却未真正入冬,但立冬时节秋意浓,今宵寒较昨宵多,则是再寻常不过。宋诗立冬即事二首(一)“细雨生寒未有霜,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形容的正是当前景象。 A.西风渐作北风呼 B.绿阴幽草胜花时 C.庭前木叶半青黄 D.桃花依旧笑春风 (2)【欣赏飘雪】继巫溪红池坝下雪之后,12日晚到13日清晨,南川金佛山也下起了今冬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金佛山山巅、山腰上,山上的天街、索道站、金佛寺、绝壁栈道等景点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这提前到来的初雪将使金佛山提前迎来冰雪节。请你为金佛山冰雪节拟一条宣传标语,诚邀各地游客前来赏雪。(2分)_ (3)【珍视问候】立冬了,北风起了,猝然间丝丝寒意散尽了一年的灿烂,浓烈了母亲温柔的牵挂,也催发了我们感恩的蓓蕾。寒冷的日子里,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愈加啰唆,总是絮叨着添衣保暖。晚自习后母亲打来电话问候,“孩子,冷不冷?温度又下降了哦,明天最高只有13度,要加件毛衣”你左手握着电话,说:“_。”(2分) (4)【感悟点滴】“越是普通寻常的东西,我们越容易忽略,而我们忽略的往往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真实。这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太功利了,我们忙于赚钱、忙于工作、忙于建功立业,我们习惯于遗忘、习惯于漠视、习惯于麻木。”如果我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发现点滴之美,我们将“成为我生活的诗人”。参照示例,任选一事物,完成下面表格。(4分)示例:可以当柴烧,可以当木材卖钱。一棵松 功利性眼光 坚韧顽强的精神很可贵,有一种力量美。一棵松 审美性眼光 功利性眼光 审美性眼光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8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2)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4)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开轩面场圃,_ 。(孟浩然过故人庄)(6)_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示作者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_ _,_ _。(8)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第912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内集 ( ) (2)讲论文义 ( )(3)俄而雪骤 ( ) (4)差可拟 (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未若柳絮因风起。_ (2)白雪纷纷何所似?_ _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魏晋是人的觉醒时期,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简约而丰满。谢安的形象因“欣然”、“大笑乐”两词而跃然纸上,联系上文内容说说“公欣然”是因为“_”,试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描摹“公大笑乐”时的心理活动_ _。 12.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相似有三境界,上者形神皆似,次者神似,次者形似。从修辞的角度,你认为将“白雪纷纷”比作“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谁更好?请说明理由。(3分)_ _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第1317题。(19分)母亲(有删改)松浦弥太郎(1)12月,我说要暂时出国一阵子,妈妈满不在乎地回了一句:“哦?这样啊。”(2)她没问我要去哪个国家,或是哪个城市。我告诉她下周就要出发,她又低声说了句:“哦?这样啊。”除此之外没再说什么。(3)在久违的纽约过冬,遇上几十年难遇的大雪,每天都处于酷寒中。(4)离开日本两个月后的某个午后,我感冒躺在冰冷的房间里,突然传来敲门声。打开房门,饭店服务人员告诉我:“有你的电话。”当时房间里没有电话,外线全由柜台接听。我搭乘一动就发出“唧唧”声的电梯下楼,到柜台接电话,没想到是母亲打来的,我吓了一大跳。“喂,人家给我很多年糕,想给你寄一点过去,要吗?”“这边没有烤年糕的工具,饭店房间里也没有厨房,不用啦。”“那边怎么样?”“好冷。我还感冒了,睡了一整天。”(5)“发烧了吗?”“没量,不晓得。”“哦?这样啊。”妈妈还是说了那句老话。“有没有好好吃饭?”“有啦,我都按时吃了,不要紧的。”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好吧,先这样。”说完就挂了电话。挂断电话后我才想到,日本现在几点呢?母亲是不是计算过时差才打来的呢?(6)一星期之后的某天早上,母亲又打电话到饭店。“感冒好了吗?”“嗯,差不多吧。”“哦?这样啊。我有点事情,现在刚好在附近。”(7)“什么?你来纽约了?”“对啊,来找朋友。想去一下你住的饭店,方便吗?”“什么,来找朋友?你现在到底在哪儿?”“机场啊,我搭出租车过去。”“下这么大的雪,没有出租车啦。”“不要紧,待会儿见。”(8)母亲从来不曾出国旅游,说什么我都很难相信她在纽约有朋友。我实在有点担心,打开饭店的玄关看看,外头风雪交加,白茫茫一片。(9)一小时后,一辆出租车停在饭店前,有个人下了车。我仔细一看,正是两手提着大件行李的母亲。“你早点说,我可以到机场接你嘛。”“怎么可以让病人来接呢?”母亲说话的同时,呼出一团团白色雾气。(10)我带着母亲走进房间,房门一开,寒风从玻璃缝隙里吹来,她抿紧了嘴,不发一语。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一定是因为 ,所以说不出话来。母亲把手上的行李交给我,里面有年糕、冲泡即食的味噌汤、海苔、酱油等,全是食物,还有感冒药。最让我惊讶的是,她居然连小烤箱都带来了。(11)“可以用这个烤年糕。”“何必呢?干吗这么麻烦。”我就是没办法坦率地说句“谢谢”。“那我走啦。”母亲只把行李放下,马上就要离开。(12)“你要去哪儿?”“去找朋友啊。”“朋友住哪里?”“就在机场附近啦。”(13)我试着挽留妈妈,她却执意要离开。(14)我请柜台帮忙叫出租车,等待车来时,我不经意地看到妈妈脸上有一道泪痕。看她这样,我再也忍不住哭了。之后,我和妈妈没再交谈。(15)出租车来了之后,妈妈先开口:“加油哦。”“嗯。”妈妈钻进出租车里,说:“好啦,拜拜。”说完后她关上车门,出租车在大风雪中驶离。(16)三天后,我接到妈妈的电话,电话是从日本打来的。一问之下,我才知道,那天她搭了隔天一大早的班机回国。“前几天谢谢你。不过,你居然会讲英文啊。”“少看不起你老妈呦。”妈妈笑着说。我问她:“你那个纽约的朋友是谁?”老妈回答:“你不认识啦。”13.阅读全文,在方框处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4分)时间主要事件“12月”告知妈妈“要”出国一阵子“离开日本两个月后的某个午后”“一个星期之后的某天早上”“三天后”妈妈打来电话,“我”感谢母亲14. 松浦弥太郎在另一回忆母亲的文章这样一个女人里写道:“我的母亲,日野千穗,是那个时代里平凡、含蓄而又深沉的典型日本女人。她的生活圈子很小,常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就是她的外面的世界,母亲里纽约的朋友其实并不存在“文章多处暗示母亲并无纽约的朋友,请找出两处并抄下来。(4分)_ _ 15.结合上下文分析第(10)自然段中母亲“抿紧了嘴,不发一语”的原因,据此为文章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3分)_ _ 16.文章第(10)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人物情感的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4分)外头风雪交加,白茫茫一片。 _17.“东方文化里情感的表达讲求含蓄与抑制”,文中“我”与母亲的情感表达就是如此,请结合第(1)、(2)自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分)_ _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第1822题。(21分)向日葵(有删改)刘梅花(1)那个村庄,在沙漠里。葵花呢,都种在沙滩上。小时候便摇头晃脑背诵着司马光的“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2)葵苗儿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这么一说,原本叽里呱啦的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讨厌的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无法摆脱。(3)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苗儿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4)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5)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十万朵花,面朝东方。我似乎听见了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6)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7)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盛后,就收了。葵花子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8)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9)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10)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11)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12)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光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13)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原来这就是向日葵,这些向日葵就算失去了花盘,就算枯萎了,还是纹丝不乱。这些至死坚持向日葵心里有着怎样的情分啊!(14)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万物的生与万物的荣都是天意,而枯与荣背后的意义只有草木自己洞悉。(摘自文学报2014年5月8日)18.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葵花的原因。(4分)_ _ 19.联系文章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 (1)请品析“鸟不鸣,花却喧嚣。”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_ _ (2)作者为什么突然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