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doc_第1页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doc_第2页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doc_第3页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doc_第4页
现代教育学重点知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论1.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教育学阶段;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2.前教育学阶段: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论语:孔子的弟子对孔子言论的汇集;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1623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提出来;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开端;洛克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实用主义教育学观点: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学校即社会;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第一章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利托尔诺,沛西能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恩格斯4.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5.古代社会教育特征: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具有阶级性;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教育内容封闭;进行呆板的知识传授和强迫的道德灌输,教育方法机械;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6.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7.教育的属性:教育的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长期性;民族性8.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影响人的发展;扩展功能,影响社会的发展。9.教育的普适性价值:教育具有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及其转化的价值;教育具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教育具有为政治服务的价值;教育具有影响人生的价值。第二章1.狭义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它是指一定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2.教育目的特点:宏观性;预期性;强制性;时代性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4.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5.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关系的影响;受教者身心发展的制约。6.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7.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8.生活本位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教育即生活说(杜威)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0.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1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教育价值观不同;教育内容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教育评价不同。第三章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首先,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其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最后,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3.内发论:又称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霍尔,彪勒,高尔顿)4.外铄论:华生,洛克(白板说),爱尔维修(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5.(论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基础性);人生发展的阶段性;第四章1.教育独立论:蔡元培;教育万能论:爱尔维修;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劳动力市场理论:皮奥雷,多林格,戈登,卡诺依。2.(论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发展。3.(论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4.(论述)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教育可以促进人口迁移。第五章1.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和重组性、示范性、长周期性和迟效性。2.现代教师的素质:职业道德;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教学能力;身心素质。3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和专业成长过程。4.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5.校本培训:是指源于学校课程和整体规划的需要,由学校发起组织旨在满足个体教师工作需求的校内培训活动,它是以教师个人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学校为培训场所的培训模式。6. 现代师生关系的类型: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民主参与型师生关系。第六章1.课程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2.艺术课程就是融合课程的典型,科学课程可看作广域课程。3.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是从课程决策层次划分的课程类型。4.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依据划分的课程类型:正规课程,潜在课程(指无计划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悬缺课程。5.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6.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忠实取向(计划的课程),相互调适取向(修改的课程),创生取向(创生的课程)第七章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判断)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与上课不同。3.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设计原则:首先,小步子原则或循序渐进原则;其次,呈现明显的反应;再次,及时强化;最后,自定步调。4.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发现法,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5.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将教师定位于促进者角色。6.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忽视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7.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首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其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最后,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知识传授或单纯追求思想品德教育的偏差。8.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要防止出现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9. 教学原则:是沟通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中介,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10.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系统连贯的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体系。 基本要求: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教学;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学习。11.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12.启发诱导原则基本要求:其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二,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其三,发扬教学民主,注重相互启发。13.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理解) 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离不开讲授;重视对语言的运用。14.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出发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授予学生的知识在深度与广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力所能及。(理解)1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16.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学科性质;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主客观条件。17.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布卢姆;暗示教学模式:洛扎诺夫;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18.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进度和教学时间不作统一安排。19.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0.道尔顿制: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是为学生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据此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教师考查,考查合格以后,师生双方开始布置和接受新任务。21.制定三个教学计划: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22.诊断性评价:又称前置评价,是指在某项活动进行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的实施而进行的预测性,测定性评价,或对被试的基础,条件作出鉴定。23.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检查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并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评价。评价重点:过程。主要特点:前瞻式24.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或结果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对最终活动结果进行的评价。评价重点:结果。主要特点:回顾式。25.现代教学评价的改革:在评价目标上,更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在评价主体上,注重学生参与评价,强调被评价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在评价内容上,更加重视纵横两维度的全方位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更加重视科学性,主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评价重心上,注重过程,强调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第八章1.德育过程的一个矛盾:指在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目的,提出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两个转化:内化与外化。 德育过程的三个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活动。2.现代德育内容:政治思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现代德育途径:课程;团队活动;校园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校外活动;大众传媒。4.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