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含答案).doc_第1页
解析几何(含答案).doc_第2页
解析几何(含答案).doc_第3页
解析几何(含答案).doc_第4页
解析几何(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锥曲线1重庆卷) 若动点(x,y)在曲线(b0)上变化,则x2+2y的最大值为(A ) (A) ;(B) ; (C) ;(D) 2b。19. (福建卷)设的最小值是( )ABC3D4(天津卷)从集合1,2,3,11中任选两个元素作为椭圆方程中的m和n,则能组成落在矩形区域B=(x,y)| |x|11且|y|0,b0,b0,于是,由可得ax,b3y,所以x0,y0又(a,b)(x,3y),由1可得故选D5(湖南卷)过双曲线M: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若与双曲线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B、C,且|AB|=|BC|,则双曲线M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解析:过双曲线的左顶点A(1,0)作斜率为1的直线:y=x1, 若与双曲线M的两条渐近线分别相交于点, 联立方程组代入消元得, ,x1+x2=2x1x2,又,则B为AC中点,2x1=1+x2,代入解得, b2=9,双曲线的离心率e=,选A.6(江苏卷)已知两点M(2,0)、N(2,0),点P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0,则动点P(x,y)的轨迹方程为(A)(B)(C)(D)【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抛物线的定义.【正确解答】设,则由,则,化简整理得 所以选B【解后反思】向量的坐标表示和数量积的性质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常常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平时请多多注意用坐标如何来表示向量平行和向量垂直,既要注意它们联系,也要注意它们的区别.7(江西卷)设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y24x的焦点,A是抛物线上一点,若4,则点A的坐标是( )A(2,2) B. (1,2) C.(1,2) D.(2,2)解:F(1,0)设A(,y0)则( ,y0),(1,y0),由 4y02,故选B8(江西卷)P是双曲线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2y24和(x5)2y2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 )A. 6 B.7 C.8 D.9解:设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1(5,0)与F2(5,0),则这两点正好是两圆的圆心,当且仅当点P与M、F1三点共线以及P与N、F2三点共线时所求的值最大,此时|PM|PN|(|PF1|2)(|PF2|1)1019故选B9(辽宁卷)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与直线x3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表示该区域的不等式组是(A) (B) (C) (D) 【解析】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与直线围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时有。10(辽宁卷)曲线与曲线的(A)焦距相等 (B) 离心率相等 (C)焦点相同 (D)准线相同【解析】由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由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故只能选择答案A。【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和双曲线方程及各参数的几何意义,同时着重考查了审题能力即参数范围对该题的影响。11(辽宁卷)直线与曲线 的公共点的个数为(A)1 (B)2 (C)3 (D)4【解析】将代入得:,显然该关于的方程有两正解,即x有四解,所以交点有4个,故选择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与曲线的关系以及绝对值的变换技巧,同时对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也进行了简单的考查。12(辽宁卷)方程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两抛物线的离心率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两椭圆的离心率解: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2,故选A 13(全国卷I)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则A B C D解: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2倍, mb0),则有,据此求出e,选B18(山东卷)在给定双曲线中,过焦点垂直于实轴的弦长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 (B)2 (C) (D)2解:不妨设双曲线方程为(a0,b0),则依题意有,据此解得e,选C19(陕西卷)已知双曲线 =1(a)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2 B. C. D.解:双曲线(a)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则, a2=6,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选D20(四川卷)已知两定点,如果动点满足,则点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A) (B) (C) (D)解:两定点,如果动点满足,设P点的坐标为(x,y),则,即,所以点的轨迹所包围的图形的面积等于4,选B.21(四川卷)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过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则梯形的面积为(A)48 (B)56 (C)64 (D)72解析: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过两点向抛物线的准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联立方程组得,消元得,解得,和, |AP|=10,|BQ|=2,|PQ|=8,梯形的面积为48,选A.22(天津卷)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一条渐近线方程为,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A B C D 解析: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解得,所以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选C. 23(天津卷)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相应于焦点的准线方程为,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 解析:椭圆的中心为点它的一个焦点为 半焦距,相应于焦点F的准线方程为 ,则这个椭圆的方程是,选D.24(浙江卷)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A) (B) (C) (D) 解:2p8,p4,故准线方程为x2,选A25(重庆卷)设是右焦点为的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则“成等差数列”是“”的(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解:a5,b3,c4,e,F(4,0),由焦半径公式可得|AF|5x1,|BF|54,|CF|5x2,故成等差数列(5x1)(5x2)2故选A26(上海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A). (B). (C). (D).解:(直接计算法)因为p=2 ,所以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 应选B27(上海春)若,则“”是“方程表示双曲线”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应用直接推理和特值否定法当k3时,有k-30,k+30,所以方程 表示双曲线;当方程 表示双曲线时,k=-4 是可以的,这不在k3里故应该选A二、填空题(共7题)28(江西卷)已知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双曲线右支上异于顶点的任意一点,为坐标原点下面四个命题()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的内切圆的圆心必在直线上; 的内切圆必通过点其中真命题的代号是(写出所有真命题的代号)解:设的内切圆分别与PF1、PF2切于点A、B,与F1F2切于点M,则|PA|PB|,|F1A|F1M|,|F2B|F2M|,又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PF1|PF2|2a,故|F1M|F2M|2a,而|F1M|F2M|2c,设M点坐标为(x,0),则由|F1M|F2M|2a可得(xc)(cx)2a解得xa,显然内切圆的圆心与点M的连线垂直于x轴,故A、D正确。29(山东卷)已知抛物线y2=4x,过点P(4,0)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y12+y22的最小值是 .解:显然0,又4()8,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所求的值为32。30(山东卷)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F(2,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解:已知为所求;31(上海卷)若曲线|1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分别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 如右图所示: 所以,;32(上海卷)已知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且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_.解:双曲线中心在原点,一个顶点的坐标为,则焦点在x轴上,且a=3,焦距与虚轴长之比为,即,解得,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33(上海卷)若曲线与直线没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解:曲线得|y|1, y1或y0)则直线MF的斜率为k,方程为由,消解得(定值)所以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2)直线ME的方程为由得同理可得设重心G(x, y),则有消去参数得2(江西卷)OABPF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动点P在直线上运动,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PB,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B两点.(1)求APB的重心G的轨迹方程.(2)证明PFA=PFB.解:(1)设切点A、B坐标分别为,切线AP的方程为: 切线BP的方程为:解得P点的坐标为:所以APB的重心G的坐标为 ,所以,由点P在直线l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方法1:因为由于P点在抛物线外,则同理有AFP=PFB.方法2:当所以P点坐标为,则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即所以P点到直线BF的距离为:所以d1=d2,即得AFP=PFB.当时,直线AF的方程:直线BF的方程:所以P点到直线AF的距离为:同理可得到P点到直线BF的距离,因此由d1=d2,可得到AFP=PFB. 3. (重庆卷)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 (1) 求双曲线C的方程; (2) 若直线l: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解:()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已知得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将 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即 设,则而于是 由、得 故k的取值范围为4. (重庆卷) 已知椭圆C1的方程为,双曲线C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C1的左、右顶点,而C2的左、右顶点分别是C1的左、右焦点。 (1) 求双曲线C2的方程; (2) 若直线l:与椭圆C1及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且l与C2的两个交点A和B满足(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解:()设双曲线C2的方程为,则故C2的方程为(II)将由直线l与椭圆C1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得即 .由直线l与双曲线C2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得 解此不等式得 由、得故k的取值范围为5. (浙江) 17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F1,F2在x轴上,长轴A1A2的长为4,左准线l与x轴的交点为M,|MA1|A1F1|21 ()求椭圆的方程; ()若直线l1:xm(|m|1),P为l1上的动点,使F1PF2最大的点P记为Q,求点Q的坐标(用m表示)OF2F1A2A1PM解:()设椭圆方程为(),半焦距为c, 则,由题意,得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II)设P(当时,当时, 只需求的最大值即可。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当且仅当=时,最大,6. (天津卷)抛物线C的方程为,过抛物线C上一点P(x0,y0)(x 00)作斜率为k1,k2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于A(x1,y1)B(x2,y2)两点(P,A,B三点互不相同),且满足.()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设直线AB上一点M,满足,证明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当=1时,若点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解:()由抛物线的方程()得,焦点坐标为,准线方程为()证明:设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点和点的坐标是方程组的解将式代入式得,于是,故又点和点的坐标是方程组的解将式代入式得于是,故由已知得,则设点的坐标为,由,则将式和式代入上式得,即线段的中点在轴上()因为点在抛物线上,所以,抛物线方程为由式知,代入得将代入式得,代入得因此,直线、分别与抛物线的交点、的坐标为,于是,因为钝角且、三点互不相同,故必有求得的取值范围是或又点的纵坐标满足,故当时,;当时,即7. (上海)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 第2小题满分6分, 第3小题满分6分. 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A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4、且位于x轴上方的点,A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等于5,过A作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OB的中点为M. (1)求抛物线方程; (2)过M作MNFA, 垂足为N,求点N的坐标; (3)以M为圆心,MB为半径作圆M.当K(m,0)是x轴上一动点时,丫讨论直线AK与圆M的位置关系.解(1) 抛物线y2=2px的准线为x=-,于是4+=5, p=2. 抛物线方程为y2=4x. (2)点A是坐标是(4,4), 由题意得B(0,4),M(0,2), 又F(1,0), kFA=;MNFA, kMN=-, 则FA的方程为y=(x-1),MN的方程为y-2=-x,解方程组得x=,y=, N的坐标(,).(1) 由题意得, ,圆M.的圆心是点(0,2), 半径为2,当m=4时, 直线AK的方程为x=4,此时,直线AK与圆M相离.当m4时, 直线AK的方程为y=(x-m),即为4x-(4-m)y-4m=0,圆心M(0,2)到直线AK的距离d=,令d2,解得m1当m1时, AK与圆M相离; 当m=1时, AK与圆M相切; 当m0,只能=,于是=. 点P的坐标是(,) (2) 直线AP的方程是+6=0. 设点M(,0),则M到直线AP的距离是. 于是=,又66,解得=2. 椭圆上的点(,)到点M的距离有 ,由于66, 当=时,d取得最小值9. (山东卷)已知动圆过定点,且与直线相切,其中.(I)求动圆圆心的轨迹的方程;(II)设A、B是轨迹上异于原点的两个不同点,直线和的倾斜角分别为和,当变化且为定值时,证明直线恒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解:(I)如图,设为动圆圆心,为记为,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由题意知:即动点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的轨迹为抛物线,其中为焦点,为准线,所以轨迹方程为;(II)如图,设,由题意得(否则)且所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其方程为,显然,将与联立消去,得由韦达定理知(1)当时,即时,所以,所以由知:所以因此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即所以直线恒过定点(2)当时,由,得=将式代入上式整理化简可得:,所以,此时,直线的方程可表示为即所以直线恒过定点所以由(1)(2)知,当时,直线恒过定点,当时直线恒过定点.10. (全国卷))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求椭圆的离心率;()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解:设椭圆方程为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化简得.令A(),B),则由与共线,得又,即,所以,故离心率(II)证明:(1)知,所以椭圆可化为设,由已知得 在椭圆上,即由(1)知又,代入得故为定值,定值为1.11. (全国卷) 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与共线.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证明为定值. 解:设椭圆方程为则直线AB的方程为化简得.令则 共线,得又即,故离心率为(II)证明:由(I)知,所以椭圆可化为.设,由已知得在椭圆上,即 由(I)知又又,代入得 故为定值,定值为112. (全国卷II)、四点都在椭圆上,为椭圆在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与共线,与共线,且求四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解:如图,由条件知MN和PQ是椭圆的两条弦,相交于焦点F(0,1),且PQMN,直线PQ、NM中至少有一条存在斜率,不妨设PQ的斜率为K,又PQ过点F(0,1),故PQ的方程为=+1将此式代入椭圆方程得(2+)+21=0设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 QPNMFO从而亦即(1)当0时,MN的斜率为,同上可推得 故四边形面积令=得=2当=1时=2,S=且S是以为自变量的增函数当=0时,MN为椭圆长轴,|MN|=2,|PQ|=。S=|PQ|MN|=2综合知四边形PMQN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13(全国卷III) 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AB的垂直平分线, ()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证明你的结论; ()当时,求直线的方程.解:()抛物线,即,焦点为1分(1)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显然有3分(2)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截距为b即直线:y=kx+b 由已知得:5分 7分 即的斜率存在时,不可能经过焦点8分所以当且仅当=0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9分()当时,直线的斜率显然存在,设为:y=kx+b10分则由()得: 11分13分所以直线的方程为14、(全国卷III) 设,两点在抛物线上,是的垂直平分线。()当且仅当取何值时,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证明你的结论;()当直线的斜率为2时,求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21解:()两点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相等, 抛物线的准线是轴的平行线,依题意不同时为0上述条件等价于上述条件等价于即当且仅当时,经过抛物线的焦点。()设在轴上的截距为,依题意得的方程为;过点的直线方程可写为,所以满足方程 得 为抛物线上不同的两点等价于上述方程的判别式,即设的中点的坐标为,则,由,得,于是即得在轴上截距的取值范围为15.(辽宁卷)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c,0)、F2(c,0),Q是椭圆外的动点,满足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点T在线段F2Q上,并且满足 ()设为点P的横坐标,证明; ()求点T的轨迹C的方程; ()试问:在点T的轨迹C上,是否存在点M, 使F1MF2的面积S=若存在,求F1MF2 的正切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证法一:设点P的坐标为由P在椭圆上,得由,所以 3分证法二:设点P的坐标为记则由证法三:设点P的坐标为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即由,所以3分()解法一: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当|时,由,得.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在QF1F2中,所以有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7分解法二:设点T的坐标为 当时,点(,0)和点(,0)在轨迹上.当|时,由,得.又,所以T为线段F2Q的中点. 设点Q的坐标为(),则因此 由得 将代入,可得综上所述,点T的轨迹C的方程是7分 ()解法一:C上存在点M()使S=的充要条件是 由得,由得 所以,当时,存在点M,使S=;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11分当时,由,得解法二:C上存在点M()使S=的充要条件是 由得 上式代入得于是,当时,存在点M,使S=;当时,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11分当时,记,由知,所以14分16(湖南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l:yexa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 ()证明:1e2; ()若,PF1F2的周长为6;写出椭圆C的方程; ()确定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 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即 证法二: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设M的坐标是所以 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 即 解得 ()当时,所以 由MF1F2的周长为6,得 所以 椭圆方程为 ()解法一: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即 设点F1到l的距离为d,由 得 所以 即当PF1F2为等腰三角形.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设点P的坐标是,则由|PF1|=|F1F2|得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17(湖南卷)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 直线l:yexa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M是直线l与椭圆C的一个公共点,P是点F1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设. ()证明:1e2; ()确定的值,使得PF1F2是等腰三角形.()证法一: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 所以点M的坐标是(). 由即 证法二:因为A、B分别是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A、B的坐标分别是设M的坐标是所以 因为点M在椭圆上,所以 即 解得 ()解法一: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即 设点F1到l的距离为d,由 得 所以 即当PF1F2为等腰三角形.解法二:因为PF1l,所以PF1F2=90+BAF1为钝角,要使PF1F2为等腰三角形,必有|PF1|=|F1F2|,设点P的坐标是,则由|PF1|=|F1F2|得两边同时除以4a2,化简得 从而于是. 即当时,PF1F2为等腰三角形.18.(湖北卷)设A、B是椭圆上的两点,点N(1,3)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C、D两点. ()确定的取值范围,并求直线AB的方程;()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使得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I)解法1:依题意,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整理得 设的两个不同的根, 是线段AB的中点,得解得k=-1,代入得,12,即的取值范围是(12,+).于是,直线AB的方程为解法2:设依题意,(II)解法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的两根,于是由弦长公式可得 将直线AB的方程 同理可得 假设在在12,使得A、B、C、D四点共圆,则CD必为圆的直径,点M为圆心.点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于是,由、式和勾股定理可得故当时,A、B、C、D四点均在以M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注:上述解法中最后一步可按如下解法获得:A、B、C、D共圆ACD为直角三角形,A为直角 由式知,式左边=由和知,式右边= 式成立,即A、B、C、D四点共圆解法2:由(II)解法1及.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解和式可得 不妨设计算可得,A在以CD为直径的圆上.又B为A关于CD的对称点,A、B、C、D四点共圆.(注:也可用勾股定理证明ACAD)19.(福建卷)已知方向向量为的直线l过点()和椭圆的焦点,且椭圆C的中心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求椭圆C的方程;()是否存在过点E(2,0)的直线m交椭圆C于点M、N,满足cot MON0(O为原点).若存在,求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I)解法一:直线, 过原点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解得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直线过椭圆焦点,该焦点坐标为(2,0). 故椭圆C的方程为 解法二:直线. 设原点关于直线对称点为(p,q),则解得p=3.椭圆中心(0,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椭圆C的右准线上, 直线过椭圆焦点,该焦点坐标为(2,0). 故椭圆C的方程为 (II)解法一:设M(),N().当直线m不垂直轴时,直线代入,整理得点O到直线MN的距离即 即整理得当直线m垂直x轴时,也满足.故直线m的方程为或或经检验上述直线均满足.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或或解法二:设M(),N().当直线m不垂直轴时,直线代入,整理得 E(2,0)是椭圆C的左焦点,|MN|=|ME|+|NE|=以下与解法一相同.解法三:设M(),N().设直线,代入,整理得 即 =,整理得解得或故直线m的方程为或或经检验上述直线均满足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或或20.(北京卷)如图,直线 l1:ykx(k0)与直线l2:ykx之间的阴影区域(不含边界)记为W,其左半部分记为W1,右半部分记为W2(I)分别用不等式组表示W1和W2;(II)若区域W中的动点P(x,y)到l1,l2的距离之积等于d2,求点P的轨迹C的方程;(III)设不过原点O的直线l与(II)中的曲线C相交于M1,M2两点,且与l1,l2分别交于M3,M4两点求证OM1M2的重心与OM3M4的重心重合解:(I)W1=(x, y)| kxykx, x0,W2=(x, y)| kxy0, (II)直线l1:kxy0,直线l2:kxy0,由题意得 , 即, 由P(x, y)W,知k2x2y20, 所以 ,即, 所以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为; (III)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a(a0)由于直线l,曲线C关于x轴对称,且l1与l2关于x轴对称,于是M1M2,M3M4的中点坐标都为(a,0),所以OM1M2,OM3M4的重心坐标都为(a,0),即它们的重心重合, 当直线l1与x轴不垂直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mx+n(n0) 由,得 由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不同交点,可知k2m20且=0设M1,M2的坐标分别为(x1, y1),(x2, y2),则, , 设M3,M4的坐标分别为(x3, y3),(x4, y4), 由得从而,所以y3+y4=m(x3+x4)+2nm(x1+x2)+2ny1+y2, 于是OM1M2的重心与OM3M4的重心也重合(21)(广东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上异于坐标原点的两不同动点、满足(如图所示)()求得重心(即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yOAB解:(I)设AOB的重心为G(x,y),A(x1,y1),B(x2,y2),则 (1)OAOB ,即,(2)又点A,B在抛物线上,有,代入(2)化简得所以重心为G的轨迹方程为(II)由(I)得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所以AOB的面积存在最小值,存在时求最小值1;三、解答题(共28题)OFxyPMH35(安徽卷)如图,F为双曲线C:的右焦点。P为双曲线C右支上一点,且位于轴上方,M为左准线上一点,为坐标原点。已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写出双曲线C的离心率与的关系式;()当时,经过焦点F且品行于OP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点,若,求此时的双曲线方程。解:四边形是,作双曲线的右准线交PM于H,则,又,。()当时,双曲线为四边形是菱形,所以直线OP的斜率为,则直线AB的方程为,代入到双曲线方程得:,又,由得:,解得,则,所以为所求。36(北京卷)已知点,动点满足条件.记动点的轨迹为.()求的方程;()若是上的不同两点,是坐标原点,求的最小值.解:(1)依题意,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所求方程为: (x0)(1) 当直线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xx0,此时A(x0,),B(x0,),2 当直线AB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b,代入双曲线方程中,得:(1k2)x22kbxb2201依题意可知方程1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根,设A(x1,y1),B(x2,y2),则解得|k|1又x1x2y1y2x1x2(kx1b)(kx2b)(1k2)x1x2kb(x1x2)b22综上可知的最小值为237(北京卷)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点P在椭圆C上,且P F1PF2,| P F1|=,| P F2|=.(I)求椭圆C的方程;(II)若直线L过圆x2+y2+4x-2y=0的圆心M交椭圆于A、B两点,且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解法一:()因为点P在椭圆C上,所以,a=3.在RtPF1F2中,故椭圆的半焦距c=,从而b2=a2c2=4,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由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y=k(x+2)+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9k2)x2+(36k2+18k)x+36k2+36k27=0.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 所以 解得,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即8x-9y+25=0. (经检验,符合题意)解法二:()同解法一.()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1)2=5,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2,1). 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由题意x1x2且 由得 因为A、B关于点M对称,所以x1+ x2=4, y1+ y2=2,代入得,即直线l的斜率为,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1(x+2),即8x9y+25=0.(经检验,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38(福建卷)已知椭圆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求过点O、F,并且与椭圆的左准线l相切的圆的方程;()设过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求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和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考查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解:(I)圆过点O、F,圆心M在直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