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所得税会计.doc_第1页
浅析所得税会计.doc_第2页
浅析所得税会计.doc_第3页
浅析所得税会计.doc_第4页
浅析所得税会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系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 目 录I 摘 要II第一章 前言.11.1目的与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1.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的概述.22.1所得税会计概念.2 2.2所得税会计产生成因.22.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2第三章 所得税会计方法基本概述.3 3.1所得税会计方法产生.3 3.2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特点.3 3.2.1应付税款法的特点.3 3.2.2纳税影响会计方法的特点.3 3.2.3递延法的特点.3 3.2.4债务法的特点.3 3.2.5损益表债务法的特点.3 3.2.6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3第四章 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4.1 所得税法比较简单难以自成一体.4 4.2 对所得税计税差异认识不足.4 4.3纳税代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推行难度大.4 第五章 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55.1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5 5.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健全.5 5.1.2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不是很规范.5 5.1.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及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差.5 5.2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5第六章 结论.6参考文献7致 谢9附 录8附件一:毕业论文选题任务书i附件二:指导教师评阅书、毕业答辩流程记录表ii附件三: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分表.iii 摘 要 所得税是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经常遇到的工作,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加上新准则的颁布对所得税会计有了很大的改革,是所得税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立与完善所得税会计制度尤为重要,应该运用好所得税会计,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所得税会计的概念,并从所得税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出发进一步说明了所得税会计的特点,分析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规定的不同,最后根据近年来关于所得税会计引起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关键词】所得税;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方法;所得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一章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定。 一定时期内纳税所得额,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财务会计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以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 意义是有益于完善我国所得税法的体制,使我国的所得税法不再单一,使我国在所得税计税方面得到完善,使税务的征管征收得到有利的推行等方面得到完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所得税会计中说:“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当代美国税收理论与实践中表述“我国还没有独立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标准,我国在制度法规上存在的问题,我国在计税差异的认识上不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我国在所得税方面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完善和优化企业所得税的几个问题中说“现在,部分企业由于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税务会计人员,税务专管员的时间精力也有限,只是部分企业的纳税利润不真实,导致国家税源流失。因此,国家有必要明确规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或兼职税务会计人员。”所得税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解决的措施中说到“我国所得税法比较简单,刚性不强,不能自成一体。对所得税计税差异认识不足,纳税代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推行难度大。”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从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成因、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研究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完善措施等几方面对所得税会计进行论述,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作了一些探讨。 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的概述2.1 所得税会计概念所得税会计可以理解为:是研究如何对以会计制度计算为前提的税前会计利润(亏损)与以计算为前提的应税所得(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差异。会计收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计算出一定时期内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一般的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总额就是会计收益;而应税收益是指按照税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计算出来的一定时期的应税所得。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规范对象、适用范围以及方法上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以这两种理论为计算基础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也存在不同,所得税会计正是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进行处理的理论。2.2 所得税会计产生成因上世纪中叶,美国、英国等首先采用按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而按税法编制所得税申请表,税法和会计制度分离,宣布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因而就产生了调整这一复杂过程的专门的所得税会计。我国的所得税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原有的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对税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我国自1992年颁布税收征管法和1993年颁布企业所得税条例开始,就确立了会计制度服从税法的计税原则,1994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是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依据。新税法的颁布,使税法标准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会计和税法的改革正朝着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摒弃了旧规范中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而导致新准则与旧规范在差异定义、收益确定所得税费用计算、亏损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2 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准确的理解两者的区别有利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一,总体上的差异 (1)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投资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的人(债权人、政府机构等)提供可靠、有用的各种信息,便于他们做出有效的决策。而所得税会计是以保证国家税收为目的,为国家税务局和纳税企业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2)会计核算基础不同。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税务会计虽然也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但是税务会计中的权责发生制在特定情况下要以收付实现制来修正,以保证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更加科学合理。(3)原则运用的不同。一是历史成本原则。财务会计在强调历史成本原则的前提下,如果可以做到准确而可靠的计量,也可以运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所得税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可以避免会计核算过程出现的大量纳税调整事项。二是谨慎性原则。财务会计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税务会计则完全否定谨慎性原则,更加强调实际发生原则。 (4)财务会计的目的是真实的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并且通过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数据和信息。所得税会计是以保障税收为目的的,根据公平、效率原则以及社会政策而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行为主体的差异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范围。有独立的资金、能独立核算收支并自负盈亏的就是会计主体。法律主体是在法律上可以承担法律责任的个体和团体,成为法人。法律主体一般都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有些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如:车间、分公司等。 第三,会计计量的差异 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在会计计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资产的计量。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取得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但后续计量时存在以下两点差异。(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税法中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就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作出了规定。(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一税法累计折旧(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夹断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作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 后续计量产生的差异。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第三章 所得税会计方法基本概述3.1 所得税会计方法产生 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和税收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各自有其不同的法律行为规范,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处使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于发展。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既体现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地位,又体现了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社会义务。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纯所得额,或称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法在确认和计量所得上的方法、范围、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不一致。企业既要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同时,又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账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不同之处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调整。因此,所得税会计应运而生。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要依照税法的要求, 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法定的程序,将应税所得全面完整地确认与计量,准确及时地反映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按照产生差异性质的不同,采用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其在会计报表上系统地反映,以保证企业资产和盈利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准确性。3.2 所得税会计方法的特点 实际上,无论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还是债务法,均不影响当期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对国家税收不会产生影响。只是在不同会计方法下,企业确定的所得税费用以及对利润和资产负债的影响有所不同。 3.2.1 应付税款法的特点 (1)应付税款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收益分配观”,这种方法理论上采用的是应付实现制,即本期所得税费用及应纳所得税额均等于本期应税所得与现行税率的乘积。 (2)应付税款法是以税法法规为主导来处理所得税会计问题。 (3)应付税款法不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影响。 (4)应付税款法导致财务报告中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不一致。 (5)应付税款法导致损益表中收入与费用不配比。3.2.2 应付税款法的特点 (1)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理论依据是所得税的“费用观”,这种方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2)需要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3)纳税影响会计法有利于税前会计利润和所得税费用之间的合理配比,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成果。(4)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又分为递延法与债务法两种方法。3.2.3 递延法的特点(1)在开征新税或税率变动时不需对递延税款的余额进行调整。(2)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用当初的税率。(3)只要税率变动,采用递延法就无法真实反映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3.2.4 债务法的特点 (1)暂时性差异发生时,按预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其纳税影响数,并将其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一种方法。 (2)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在暂时性差异发生与转回的整个期间内,除了税率变动的会计年度之外,其它各会计年度本期所得税费用与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之比均等于现行所得税税率。 (3)债务法符合配比原则。 (4)本期的时间性差异预计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未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 (5)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均应用现行税率计算。3.2.5 损益表债务法的特点(1)注重时间性差异,并将其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作为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2)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的是“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 (3)首先决定所得税费用,倒挤出递延税款,在财务报告中表现为损益表项目直接确认,资产负债表项目间接确认。3.2.6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特点(1)注重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了其他暂时性差异。(2)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提高企业在报告日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切当的评价和预测其价值。(3)先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倒挤出本期所得税费用,在财务报告中表现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损益表项目间接确认。第4章 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 所得税法比较简单难以自成一体完备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可以保证财务会计为税收提供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为所得税会计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健全完善的税收法规能使得所得税会计有法可依。然而目前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少,实施范围有限。税法与财务会计法规体系还没有完全独立,所得税法比较简单,刚性不强,不能自成一体。这些都不利于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分离与发展。在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中规定:“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企业会计核算可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当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一般应按递延法进行账务处理。而且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企业也可以采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会计中指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种情况下具体运用时,又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推荐选择债务法”。虽然在征求意见稿中推荐采用债务法,但现行规范仍允许使用应付税款法。由此可见我国会计规范对于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不统一而且各种处理方法均可以使用,而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处理结果又有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各企业间的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对深沪两市2004年以前的1287家上市公司的统计,采用递延法的公司只有10家,采用损益表债务法的公司有22家,只披露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而未具体披露是递延法还是债务法的公司有5家,其余上市公司均采用应付税款法。也就是说,构成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就有超过97%的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而非上市公司(企业)则几乎全部采用应付税款法。另据调查,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唯一一家农机制造与销售的特大型企业,该公司拥有会计人员217名,其中98人具有中高级职称(达45%),所得税会计处理却也采用应付税款法。山此可见,我国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所采用的都是应付税款法,而应付税款法在理论上优化程度最低,实务中也早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摒弃。这说明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现状不仅与国际主流趋势相距甚远,而且有悖于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4.2 对所得税计税差异认识不足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均可使用,目前大多数企实际选用的是应付税款法,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中又明确提出:对于永久性差异,应采用应付税款法;对于时间性差异,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但出于稳妥的考虑,对于应用纳税影响法(递延法和债务法)限定了约束条件:当会计收益小于应税收益时,只有在以后时法,否则只能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另外,无论是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都没有规定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使用,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中唯一允许采用的所得税会计方法,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中禁止使用递延法。由于应付税款法不符合收入费用的配比原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一些准则制定机构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取消了该法.4.3 纳税代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推行难度大 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分离,客观上增加了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和税收征管的难度和工作量。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再加上会计操作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所得税会计独立后的会计工作需要。虽然新税制中规定了纳税代理制度,但由于我国税务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数量严重不足,纳税代理制度要在实际工作中推行难度大。 第5章 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5.1 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原因5.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起步与国外相比起步比较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也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产生了制约,相应的法规也不够健全,到现在为止还在不断的完善当中,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还不是很健全等等这些原因都是我国制度法规存在问题的一些原因。 5.1.2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不是很规范 我国还处在发展中阶段,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我国的一些法规的制定是根据国情决定的,这样势必会与国际的发达国家的法律规范存在差异,第一我国对计税差异的认识较晚,这样就使我国在计税方面,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不是很规范也不符合国际的要求。第二相关法规不够清晰。在企业有关的财务法规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规定,业务招待费的开支标准,利润分配程序中“被没收的财产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等,不是会计问题,而是税法应规范的问题。此外,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所得税法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按照实际收到的股利计征,还是按照股权投资比例计算实际投资收益计征。税收和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没有完全独立,所得税法不能自成一体,不利于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的分离与发展。 5.1.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及税务干部业务素质差 目前我国的所得税人员和税务工作现状有一定缺陷的原因在于法规制度不是很严格,我国对会计人员与税务人员的培养不是很规范,我国的观念不是很强烈,再就是法规的制定到实施中间环节存在落实不当的问题,就使有些相关人员曲解了有些法规的意思,使得在税务核算与征收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管理体制和征管手段的落后,税务干部对会计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和税收业务素质不高,这些都是我国的所得税人员和税务工作现状有一定缺陷的原因。 5.2所得税会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所得税会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得税会计的良好运用,有利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促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制度的接轨,因此研究完善所得税会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一、我国应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会计法律规范建立健全企业的所得税会计需要有严密的法律规范,这种规范应解决三个问题:(1)确定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法律地位,把企业实行所得税会计作为一项计税任务加以规定。(2)规定计税所得额的税基,按照保护所得税税基的原则界定成本费用列支范围、税前扣除项目,以及所得税会计核算应税所得的程序。(3)明确没有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法律责任。第二、我国财务会计规范之间需要协调根据财务制度规定,企业被没收的财产,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赞助支出、捐款支出及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付费不能列为成本费用,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上述各项支出可在有关损益科目中列支,税法规定了扣除的标准。如果企业严格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将上述支出列入相关损益科目,违反了税法,却很难说企业违反了财务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对不适应会计改革的财务会计规范进行认真清理,明确处理办法,增强统一性,切实维护企业利益,进一步理顺财务规范与会计规范的关系,减少国家有关法规之间的矛盾。第三、取消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中的递延法,逐步采用资产发债表债务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者债务法核算。在我国目前的公司中,1.71% 的公司采用债务法,0.78% 的企业采用递延法,而其它公司全部采用应付税款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而这种结果与制定会计制度的宗旨是不符的,也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比较。考虑到递延法的核算结果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应该取消递延法。第四、由递延法改为债务法时,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递延法与债务法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