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2) 14 唐诗五首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唐诗五首一、读准字音浣女(hun)萧萧(xio) 猿啸哀(xio)山居秋暝(mn)潦倒(lio) 繁霜鬓(shun)渚清沙白(zh) 锦瑟(s) 惘然(wn)二、一词多义(1)还(2)秋(3)破(4)可(5)流(6)孤(7)穿三、词类活用(1)莲动下渔舟(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2)青海长云暗雪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昏暗,遮蔽(3)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4)庄生晓梦迷蝴蝶(名词作动词)做梦四、古今异义(1)空山新雨后古义:幽静的山。今义:空旷的山。(2)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指一生。今义:一百年。(3)山围故国周遭在古义:旧都。今义: 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4)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今义:青少年时代。(5)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义:伤春之心。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登高石头城锦瑟 资料链接诗家之佛王维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山西太原人。王维的思想,以40岁左右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做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七绝圣手王昌龄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之乱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草堂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会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被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诗豪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第一首。情诗圣人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山居秋暝胸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大事业的王维,在40多岁的时候由于政治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了下来,他特地在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弹琴赋诗,吟咏终日。山居秋暝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从军行(之四)当时民族之间的战争态势: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石头城作者写这首诗时,唐王朝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格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称古体诗,在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在平仄换韵、字数多少、句式长短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初唐以后,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就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格律尽管对人的思想有较大的束缚,但因其句式的整齐和音律的和谐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而为历代诗人所乐意遵守。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俳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近体诗和古体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点:(1)句数固定;(2)押韵严格;(3)讲究平仄;(4)要求对仗。 文本鉴赏山居秋暝全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从军行(之四)本诗描写了边塞的旷远风光,语言精练,境界阔大,表现了将士御敌报国的壮志。登高通过描绘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作者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苦痛。石头城全诗句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出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六朝一去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锦瑟这首诗歌通过吟咏“锦瑟”这个物象的古今变化,暗示世事的沧桑,委婉地倾诉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伤痛、自身遭遇的悲哀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锦瑟多弦,暗示作者思绪的纷繁、情感的复杂。诗歌寄托很深,意蕴也很丰富。山居秋暝从军行(之四)表现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登高石头城锦瑟_答案以动衬静描绘边塞景色、渲染气氛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借用典故、委婉朦胧 文本深读一、阅读山居秋暝,回答下面的问题。1颈联如果改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好不好?为什么?_答案改了不如原来的好:一是因为押韵的需要;二是原句符合生活的实际,因为浣女是隐在竹林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听到竹林内的喧闹声才知道是浣女,看到莲动才看到渔舟,这样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三是可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增添情趣,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_答案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喧”来反衬“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二、阅读从军行(之四),回答下面的问题。3.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_答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4. 诗歌的三、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_答案诗歌的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誓死为国杀敌立功的豪壮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写得越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两句形成鲜明对照。三、阅读登高,回答下面的问题。5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_答案“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6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多层含义。_答案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壮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四、阅读石头城,回答下面的问题。7刘禹锡石头城的着笔点是“石头城”,为什么要从山、水、月光中写起? _答案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8.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_答案石头城上,女墙仍在,却无人戍守,空荡荒芜。只有曾照旧时繁华的明月,在夜深人静之时,仍从淮水东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都城。诗人请明月来做古今历史的见证,月亮亘古不变,然历史因人事不断兴衰更迭。又特别把今人眼中之月,称为旧时月,增加了吊古的情韵,引领读者去回顾六朝兴亡的历史。作者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五、阅读锦瑟,回答下面的问题。9锦瑟一诗运用了四个典故,有何表达效果?_答案典故用意表达效果庄周梦蝶表明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四个典故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使诗歌意蕴丰富,富于艺术魅力望帝啼鹃表明曾经有过伤感思念之情,有过伤春之心鲛人泣珠说明理想和梦境在破灭后所得只是满脸泪水和内心伤感良玉生烟说明理想和梦境破灭后的迷惘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11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邈,对于它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认识?_答案(观点一)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观点二)悼亡诗。首联为“景”,看到五十弦之瑟而触景生情;颔联为“喻”,借庄周梦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颈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尾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观点三)自伤诗。首联为“起”,借瑟之五十弦喻人生之年华;颔联为“承”,在浑然不觉间将走到人生尽头;颈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尾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观点四)爱情诗。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情景交融登高一诗中,诗人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自己常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情融入秋景之中。情景交融是诗歌或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将作者的情感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且使得文章含蓄而有韵味。定义: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作用:(1)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2)看似并未写景,却神奇地让读者在浓郁的“情”中体悟到清晰的景。2写法指导(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3迁移运用请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_【参考示例】我独自一人站在那清冽的湖水边,望着那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湖面上。蓦地,一只鸟儿在我眼前展翅翱翔;正有些欣喜,那鸟儿却已离我远去,刚不由举起的手,也僵在了空中。逝去的都无法再挽回了吗?一片落叶,随风飘到了湖面上,与清澈的湖水一对比,显得如此渺小与孤独,就像天上的那片云彩,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栖身。不知何时,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风依旧是柔柔的,却像是嘴角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嘲笑着世间的事物。 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掬一缕月光洒在自己身上,掬一捧清泉浸入自己的心灵,我们或许会身心放松,感受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充满诗意。诗意的生活,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诗意的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而今生活在水泥钢筋筑就的林立的高楼之间的我们,可还能寻得这样一片天地和诗意?让我们在工作之余走出东奔西跑的忙碌,走出灯红酒绿的迷茫,亲近自然,置身自然中感受生活的诗意吧!【应用角度】“自然”、“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诗意的生活”等。2素材应用生活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却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亏待了自己的精神,被诗意的生活所摒弃。我们早已享受不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我们也早已疏远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我们的生活被物质和欲望所累,沉重而无奈。因此,让我们读一点诸如唐诗这样的文化经典吧!在对文化经典的追寻中,我们会发现:哦,原来我们也可以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的田园 群文阅读导读:“达则兼济天下”是历代儒生立身处世的最高标准。杜甫生在万方多难,风雨飘摇的时代,个人命运苦不堪言,却在人生最为艰难的时期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形容自己。这位仁德宽厚的诗人的诗中流露的是深广的忧患意识,体现出的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美的美学特征。肩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翻开杜甫的人生画卷,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报国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家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现实。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迸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在人间你该是生了怎样一副心忧天下的心肠,才让你一生颠沛流离,郁郁而终?战乱离散,居无定所,诸弟也杳无音讯,秋后白霜凝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落遥远异乡,心心念念的还是故乡人、故乡月。你是不是还在担忧那战乱纷飞的地方,孤雁哀鸣,鼓声瑟瑟我似乎看到你满面灰尘、瘦骨嶙峋地站在茅屋前,心力交瘁的你面对秋风卷走屋上三重茅,秋雨进屋浸湿你破烂的草席是不是文人的经历大都类似,你是想用行动告诉世人你是那种“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人,就算你再穷困潦倒,亦不会独善其身。你都窘迫到什么地步了,这样的情境之下,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此舍生取义、大义凛然,虽说留得生前身后名,但终究还是苦了你一人。我觉得,如果我有李白这样一个挚友,“人生在世不称意”时,我也会“明朝散发弄扁舟”。就说天下大乱,民生疾苦,仅凭一人之力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