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芜湖市白茆中心学校第一学期公开课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师:周义红班级:901班时间:2016.12.2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能力目标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2.学习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及效果。突破方法: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初步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标出论证方法,体验论证效果。勾画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先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共同探讨交流解决。难点1.理解树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2.引导学生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做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2.对话讨论。通过对话理清思路,明确论证方法。质疑交流难理解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一个中国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远远超过一个美国初生;而一个中国大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却往往抵不过一个美国初中生。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我们从丁肇中的文章中寻求答案吧。二、交流预习1.作者简介2.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要点3.检查生字词三、理清脉络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四、自主学习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五、合作探究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3.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4.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5.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六、语言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2.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七、拓展延伸1.积累有关实验的名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八、课堂小结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九、布置作业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