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素质.doc_第1页
提升教师素质.doc_第2页
提升教师素质.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家校共建”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的发展正在使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即从数量转向质量的提高。新的发展任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否有效的结合以共同促进人的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起这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系,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人没有真正进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之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推行“家校共建”,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各项素质,才能促进家校共建,更好的实施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贻误终生。家庭教育此,在家庭教育未形成完善的系统之前,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承担着发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将两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并提炼是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不难发现学校教育中也包含了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思想。 “家校共建”是当今新教育形式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搭建的家长了解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教师完善教育,提升教育实践能力;学校凝聚家校合力,共同促进教育实效性的新型教育措施。 “家校共建”在新的教育时期,对完善国民教育,提升国民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思想行为方面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共建”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也要适应校园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在促进“家校共建”模式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一、实施“家校共建”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帮助教师完善家长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教育。在学校这一教育环境当中,对学生的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综合整体。学生对家庭的依恋越强、家庭影响就越大,家庭与学校的密切合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同向、同速、同时前进,方能保持学生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家校共建”使教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校教育的和谐统一。 二、通过“家校共建”模式,教师拓宽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活动。构建“家校共建”模式,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实行家庭访问,教师与家长有了沟通,老师可以实地了解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以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等;除了在家长接送学生时多增加他们短暂交流的机会外,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增进沟通和了解的机会。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介绍近期的工作并为家长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旨在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教育工作能够获取共同的认知,集思广益,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师作为专业教育者,给家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的实施家庭教育。 三、“家校共建”模式的建立,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家校共建”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校合力。因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把家长请进学校,开放“家长活动日”,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解教师的工作,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实时向家长介绍教师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情况,无形当中监督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四、“家校共建”模式的建立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研修能力。在构建“家校共建”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翻阅大量的专业书籍,相关资料,进行多次的教育实践和总结提炼,掌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善于用技艺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