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4 人民版必修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4专题学习总结一、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81928年(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2斯大林执政时期(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2)措施:斯大林模式。(3)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3二战后(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2)措施:20世纪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2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列宁根据不同情况,先后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使苏联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尤其是发展重工业;在政治上建立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时期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认识斯大林模式1含义: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因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因此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形成原因: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客观因素。(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4)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3特征:这种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4影响:它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基本适应的,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发挥了有效的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阻碍了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按劳分配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的存在,允许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集中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超过限度,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比较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内容侧重农业侧重重工业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结果取得一定成效,最终失败经济改革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失败败因没有改变原有体制,只是修修补补虽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缺乏可行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相同点都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都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成效都不显著三、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按比例协调发展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代表大会制,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两院制、内阁制等例题(2013广东文综,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题思路1定考向:新经济政策2抓关键:关键信息为:“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该领导人允许农民出售农产品的行为。3辨选项选项正误判断依据a承认出售农产品为“正当”贸易,即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农业集体化不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c该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美国不存在禁止农产品贸易的问题d余粮征集制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当时取消了自由贸易答案a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方法技巧(1)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