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人口的变化高考试题考点一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7)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回答第1题:1.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解析:d由图可知,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约3%,而90年代不到2%,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但其总人口增长率一直大于0,故总人口增加;比较两个年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可知,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略有增加;但该城市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净迁移率都在下降,即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2013年广东文综,5)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国家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男性女性中国0.614319.57275印度1.438930.66366法国0.711818.47885美国0.93420.17681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解析:d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判断: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低于印度,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低于美国,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美国最接近,200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仅为0.6%,在表格所列四个国家中是最慢的。(2013年浙江文综,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回答34题:3.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4.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c.d.解析:3.d4.c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图中曲线数据的判读与分析。根据图中四条曲线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出生率的水平和变化,根据曲线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死亡率的水平和变化,根据曲线沿虚线对角线垂直方向的位置变化可以判读各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水平和变化。第3题,根据世界人口变化过程曲线可知,19502010年,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501970年呈上升趋势,在19902010年呈下降趋势,故选d项。第4题,题目给出的四个大洲中,亚洲和非洲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欧洲和北美洲以发达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其中欧洲最低。所以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曲线。5.(2012年广东文综,3)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波兰1587西班牙15113白俄罗斯1593匈牙利15107a.波兰b.西班牙c.白俄罗斯d.匈牙利解析:b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分析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014岁人口比重相同,西班牙的老少比最高,由题目中老少比公式可以计算出西班牙的老龄人口比重最大,因此答案为b。(2012年山东文综,78)如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解析:6.b7.b第6题,2009年和1982年相比,少儿比重明显下降,因此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下降;1982年老龄化人口比重低于2009年的比重,因此人口平均年龄也较低;从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上可以看出4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982年低于2009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所占比重相当,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增多,所以2009年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1982年多。第7题,由于我国出生率降低,因此人口增长速度趋缓;由于老龄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因此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由于少儿比重降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以及高龄人口增多,将会影响到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由于人口生产惯性,2009年的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明显增多。(2010年课标全国卷,45)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00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读图,回答89题:8.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9.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解析:8.a9.b本题组考查由人口年龄变化所引起的人口问题。第8题,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人口比值越大,说明该年龄段的人口数越多。从图上看,018岁年龄段的人口比值最大,说明这一年龄段的人口数最多,当他们进入劳动力人口年龄以后,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当他们进入老年后(65岁以上),劳动力人口负担最重。第9题,题目的问题方向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可以这样来想:出生人口的减少,最先变化的是小于18岁的人口数量,这一年龄组人口数量将最先减少,故原来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将出现劳动力过剩,他们将向其他职业转移。故b正确。(2009年大纲全国卷,12)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如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1011题:10.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11.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b.c.d.解析:10.c11.a第10题,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甲地自然增长率为-0.074%,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并且出现负增长,所以选项c 正确;西宁、延安两地位于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过渡型,而广州虽然也属于现代型,但还没有出现负增长,所以选项a、b、d错误。第11题,看图可得地出生率大约为1.3%,死亡率大约为1.0%,得出自然增长率为0.3%,属于“三低”的现代型,所以a 正确。12.(2009年广东文综,18)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解析:a从图中可看出,五省市相比,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大,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广东和江苏。考点二 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2)如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1.c2.b第1题,据图,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数量远高于贵州,所以迁出人口数量四川多于贵州;同理,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多于上海,所以a、b选项错误;因图中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信息,所以d选项错误;浙江和江苏两省均位于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但浙江迁移人口增加的比重远高于江苏,所以浙江的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c选项正确。第2题,据题意,20052010年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速迁出人口比重较大省份的老龄化进程,但会延缓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省份的老龄化进程,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为由农村迁往城市,导致人口迁出地区农村人口减少,而人口迁入地区城市人口增加,两类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所以c、d项错误。(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8)如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 300万。据此回答第3题:3.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解析:a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缓慢,但该城市的国际净迁移人数较多、国内净迁移呈现负增长,再加上该城市人口总数较多,约1 300万,故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美国。(2011年福建文综,34)如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回答45题:年龄段(岁)迁出人数(人)迁入人数(人)6070080045591 6005 00025442 00030 00015242 40027 5000146405 0004.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5.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解析:4.c5.b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及学生对表格的分析能力。第4题,从表中资料可知,该市人口迁入量大于迁出量,迁入的人口主要是1544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且以初中学历为主,说明这些迁入的人口不可能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可能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故可排除a、d两项;环境人口容量的扩大,不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故b项错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该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加大了对居住用地的需求,扩大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面积,从而加速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第5题,大量外来人口主要租住在房价低廉的郊区,由于这些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子女多随之迁入,入学难问题突出。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2011年江苏地理,1516)如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如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67题:年份项目2000年2010年全省总人口(人)74 382 80978 659 903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苏中23.1220.80苏北43.1737.826.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7.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b.c.d.解析:6.b7.b本题组以表格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第6题,由计算可得苏南、苏中、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变化幅度分别为7.67%、2.32%、5.35%,最大的为苏南,而非苏北,故a错;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口的变化不只是三区域之间人口的迁移造成的,还与三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及其他地区人口的迁移有关,因此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并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故c错。江苏省人口增加,不仅与外省人口的迁入有关,还与本省人口的自然增长有关,故d错。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在表中可以看出,人口数量的减少可以通过计算得出74 382 80923.12%78 659 90320.80%,故选b。第7题,通过阅读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得,2010年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人口比例有所上升,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明显且超过10%,出现明显的老龄化。由以上分析可得错、对,故选b。(2010年江苏地理,1516)如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9.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解析:8.a9.d本题组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和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关系。第8题,读图可知,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80年代低于1%,甲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于1%,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故a项符合题意。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圈6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高、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a错;乙城市圈9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率较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较高,故b错。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为负数,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c错。甲城市圈90年代人口迁移增长率大,说明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d选项正确。(2010年福建文综,9)如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读图,回答第10题:10.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解析:c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的因素。综合甲、乙两图,京津冀都市圈东部、南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快,结合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制造业发达、市场广阔的实际情况,可知这里非农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11.(2010年上海地理,43)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概述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由图1可知: 。由图2可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图1反映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可以看出其性别比趋向平衡,利于上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图2反映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与郊区比较,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幅度也小,这种特点符合城市化的一般进程。答案: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郊区人口增长高于东、北郊区。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模拟试题考点一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3合肥质检)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b.c.d.2.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人口数量比时多b.时人口数量达最小值c.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解析:1.c2.d第1题,图中甲城市人口增长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决定的,当两者的和值大于零时,人口呈现正增长趋势。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时期人口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和值为零,为人口由负增长向正增长转化的转折点。第2题,乙地区人口的增长在时期为零,在此之前,人口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其后人口呈现负增长,直到时期。(2013资阳一模)下表是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读表,回答34题:总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四川8 0458.936.62-0.35广东10 44111.184.211.9江苏7 8699.736.880.56江西4 46213.726.060.74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3.2010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a.四川b.广东c.江西d.江苏4.关于表中各省人口状况的叙述 ,正确的是()a.四川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是因为死亡率高b.广东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于江西,是因为迁入人口多c.江苏死亡率最高是因为经济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d.江西自然增长率最高,所以2010年净增人口最多解析:3.a4.b第3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判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四川。第4题,四川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负值,是因为人口迁出率高。江苏死亡率高是因为经济相对较高,老龄人口多,死亡率较高。江西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其人口基数较小,且广东迁入人口多,故2010年净增人口少于广东。(2013潍坊一模)读“我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回答56题: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b.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c.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最少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6.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吸引外来移民迁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推迟退休年龄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a.b.c.d.解析:5.b6.b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达到最大值。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并非最低值,且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适龄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短缺现象不严重。第6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和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吸引外来移民迁入和推迟退休年龄增加了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7.(2013上海一模)阅读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定义分析,抚养比=(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就业比=劳动年龄人口/总人口,由此可见,扶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第(2)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较高,导致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总抚养比增加。2013年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现代型,人口出生率较低,老龄化现象逐渐明显,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上升。第(3)题,从图中看,人口红利时期的抚养比较低,劳动人口比重大,少儿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因此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较轻,但就业压力较大。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其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考点二 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2013吉林期末)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于东北。据此回答第12题:1.地理学中最适于用来解释华北人口迁移的概念是()a.交通易达性b.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c.经济区域专业化d.环境人口容量变化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的人口金字塔最可能出现的下列形式是()解析:1.d2.a第1题,该时期华北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为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环境人口容量下降。第2题,华北迁移人口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因此东北地区人口金字塔呈现下宽上窄,且中青年男性比重较高。(2013黄山质检)如图为2000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3.上海市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总数最多的地区是()a.中心城区b.东、北部郊区c.西、南部郊区d.不确定4.上海市从2000年到2005年间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的地区是()a.西、南部郊区b.中心城区c.东、北部郊区d.不确定解析:3.c4.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200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总量最多的地区是西、南部郊区。第4题,根据图中增长幅度曲线分析,中心城区基本呈现负增长,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最小。(2013保定期末)如图为某城市2011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 该城市2011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b.105.6 万c.97.3 万d.85.4 万6. 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b.市政c.教育d.劳动就业解析:5.c6.a第5题,人口容量木桶效应中,短板决定人口容量。图中劳动就业人口所代表的桶板最低,为97.3万人。第6题,制约城市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条件。7.(2013蚌埠质检)人口问题是大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图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构成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据图分析,北京市实际居住人口,试分析主要原因。(2)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的影响。解析:第(1)题,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实际常住人口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人口大量迁入引起的。第(2)题,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有弊,要全面分析。答案:(1)快速增长北京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外地人口为了获得更多的求学、就业机会或更高的经济收入,大量迁入北京)。(2)利:调节人才余缺,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弊:就业难度大;加剧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增大等。提升演练一、单项选择题(2013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如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人口变动情况,其中代表总人口。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该区域家庭规模变化的是()a.曲线b.曲线c.曲线d.曲线2.1990年以后,图中曲线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b.婚育观念转变c.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d.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解析:1.c2.d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的特点分析,图中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家庭规模,为总人口,为城镇人口比重。第2题,1990年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a、b、c三个选项主要影响人口增长变化,对城市化影响较小。(2013宁德质检)抚养比是区域内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表为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福建省人口统计情况。读表,回答34题;人口普查总人口(万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总抚养比(%)2000年3 47123.1070.406.5041.902010年3 68915.4676.657.8930.46 3.根据表格数据推断()a.总人口的增多是由于出生率的明显上升引起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但该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并未减少c.老年人口抚养比有所下降d.总抚养比下降与出生率下降密切相关4.福建省人口及抚养比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养老的压力有所减轻b.不利于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c.劳动力数量有所增加d.有利于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解析:3.d4.c第3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有所降低,通过计算分析2000年该年龄段人口数量为:3 47123.10%=801.8(万人),2010年该年龄段人口数量为:3 68915.46%=570.3(万人),由此可见,该年龄段人口减少较多。老年人口抚养比2000年为6.5070.40100%=9.23%,2010年为:7.8976.65100%=10.29%,由此可见,老年抚养比有所上升。而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少儿抚养比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第4题,老年抚养比上升,老龄化现象逐渐凸显,社会养老压力加重;少儿抚养比下降,有利于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总人口增加,总抚养比下降,劳动力比重增加,数量增加,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12泉州一模)如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56题:5.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6.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解析:5.b6.d第5题,因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附近环境人口容量大。第6题,因宁夏南部地区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现在正在向北部进行生态移民,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7.(2013东至一模)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关于广东省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医疗卫生水平高,死亡率低b.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迁入c.人口自然增长快d.广东省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解析:b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要增长方式。(2013宜宾诊断)如图为20022010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89题:8.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的状况是()a.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b.2009年人口增长最快c.2009年后人口呈负增长d.2006年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相等9.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城市居住用地紧张c.出现逆城市化d.产业升级和转移解析:8.a9.d第8题,图中显示该市在该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小于零,人口机械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两者的和值一直大于零,说明该市在该时期内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要增长方式,而且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故人口数量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第9题,2005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开始下降,说明该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优势降低,因此最有可能是产业升级和转移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2013东北三省第一次联考)读“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区两个地区的人口数据表”,回答1011题:地区面积(km2)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万)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万)第六次人口普查城镇人口(万)甲1 74856.1267.9834.57乙1 88917.9514.156.5110.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候b.土地面积c.地形d.水源11.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a.计划生育措施有力,出生率下降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c.人口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解析:10.c11.c第10题,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两地区面积相近,但人口数量差别很大,说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我国东南沿海同一省份的气候、水源条件差异较小,所以地形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第11题,乙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数量较少,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出造成的。二、综合题12.(2013闵行区一模)读中国人口相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数据来源大陆总人口(亿人)总人口年龄结构每10万人中大学生数(人)城镇人口比重(%)人口流动(亿人)014岁(%)1559岁(%)60岁(%)第五次12.658 322.8966.7810.333 61136.221.44第六次13.397 216.6070.1413.268 93049.682.61材料二中国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DK8-IN-18-生命科学试剂-MCE
- 5α-Pregnane-3β-17α-20α-triol-生命科学试剂-MCE
- 规范母猪操作流程试题及答案
- 高效备考的网络规划设计策略试题及答案
- 逐步深入健康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观察思考2024年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河北景县梁集中学高三下期摸底考试物理试题试卷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25年高考考前提分物理仿真卷含解析
-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举措
- 2025年网红直播项目合作计划书
-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新高考历史预测模拟试卷3(含答案)
-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接收处理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 区域总经销商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乡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新课标】Unit 1 C Story time第7课时单元整体课件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24)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A卷(含解析)
- 附件6工贸高风险企业高危领域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管控清单
- 关于台球的课件
- 演出经纪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10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