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成本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五章成本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五章成本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五章成本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五章成本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五章 2 第一节若干成本概念第二节成本函数与成本分析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 3 问题 1 高产出能否带来高利润 是否产出越多 利润越好 2 在短期中规模一定时 如何选择产量 在长期中企业又该如何确定最佳的生产规模 管理者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就必须考虑成本和产量关系 生产理论研究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产出 或怎样以效率最高的方式进行生产 K L Q 成本理论研究怎样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生产 Q C 经济成本是用机会成本来衡量的 4 任何企业的生产都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上进行的 成本水平的高低 对企业盈亏有直接影响 成本是管理决策的重要经济指标之一 下面将讨论 成本的概念和性质长期和短期成本结构 短期中随产量增加成本的变化趋势 最优产量 长期中随生产规模扩大成本变化趋势 最优规模 成本分析的应用 5 第一节若干成本概念 1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2 总成本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3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4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问题思考 哪些成本与决策有关 哪些无关 6 1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如果一本乏味的书花了半天时间读了50页 是否应读下去 增量成本 指一项经营管理决策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决策时需要考虑 C C2 C1沉没成本 是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费用 因为是无法收回 因此不应影响企业的决策 决策的方法是 把增量成本与增量收入相比较 R C 0 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 会导致总利润的增加 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R C 0是不可接受的 R代表增量收益 指因作出某一特定决策而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 7 例 某企业原生产产品A1000件 单位变动成本1元 总固定成本为500元 单位固定成本为0 5元 单位全部成本为1 5元 单位价格为2元 现有人只愿以1 3元价格再订购400件 如企业生产能力有富余 该企业是否应接受这笔订货 沉没成本是500元固定成本 它不受企业接受订货后产量增加的影响 增量成本为400元 1 0 400 增量收入为520元 1 3 400 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120元 520 400 说明可接受这批订货 因为这可使企业增加利润120元 尽管1 3元的价格低于产品的全部成本1 5元 8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举例1 某公司不愿意按500元 小时的价格出租富余的计算机 原因是 计算机的标准间接费用为250元 小时 边际运行费用为300元 小时 合计550元 小时 大于500元 小时 问 你如何评价 某百货公司打算购买一栋销售大楼 为此他为标价100万元的大楼交了20万元优先购买权的订金 若成交 补交80万元 若不成交 订金不予返还 但后来 他发现一栋同样理想的标价90万元的大楼 问 应买哪栋 9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举例2 某安装公司打算承揽一项100 000的安装空调管道的合同 需用一吨铁皮 公司库存一吨铁皮 原价为40 000元 吨 但现价只有25 000元 吨 铁皮的行情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大的上涨 继续存放不会有什么好处 经估算 完成该合同的施工与其它经营费用为65 000元 问 该公司是否应该签定这份合同 10 2 总成本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成本 TC TotalCost 就是企业生产产品的总耗费 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平均成本 AC AverageCost 就是企业在一定产量下平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耗费 边际成本 MC MarginalCost 指企业每增加一个产品使总成本增加的量 边际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11 三者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TC f Q AC TC QMC 12 3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如原材料 人力资源 能源消耗 固定成本 相对于变动成本 是不因产量而变化的成本 如厂房 设备折旧费 贷款利息 13 第二节成本函数与成本分析 一 成本函数二 短期成本函数三 长期成本函数四 规模经济五 范围经济 14 一 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 反映成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C f Q 成本函数分为两种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指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主要用于日常经营决策 长期成本函数是指在长期间里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 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只有变动成本 主要用于长期规划 15 二 短期成本函数 1 总成本 TC 生产某一既定产量的总成本等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种投入要素成本之和 TC TFC TVC总固定成本 总变动成本2 固定成本 TFC 短期生产过程中所有固定不变的投入要素的成本 是不随产量变化的常数 3 变动成本 TVC 短期生产过程中所有变动投入要素的成本 是产量的函数 16 例 一家公司在生产中使用2种要素 资本 K 和劳动 L 每期资本的总固定成本为6000美元 17 18 总固定成本曲线 平行于Q轴的直线 它表示不管产量多少 总固定成本都发生这个水平 总可变成本曲线 当产量较小时 成本曲线向左上方凸出 说明总变动成本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当产量较大时 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凸出 说明总变动成本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为什么 19 短期总成本曲线 当产量为0时 也保持一定数量的水平支出 它是总固定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相加 短期里企业的最优产量是什么 TC 20 更为有效的描述公司成本结构的方式是利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21 22 4 平均总成本 ATC TC Q AFC AVC平均总成本曲线 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曲线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随着产量增加 开始时不断下降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 它下降的速度逐渐减缓 再达到另一个高度时 如果继续增加产量 它就会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形 23 TC TVC TFC Q Q C C O O 24 Q TC TVC TFC Q ATC C C B C O O 25 5 平均固定成本 AFC TFC Q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其曲线由左上方向省下方伸展 逐渐与横轴接近 是 条以横轴为渐近线的曲线 26 6 平均变动成本 AVC TVC Q某一产量水平上的平均变动成本是总变动成本曲线图上相应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它的斜率最小点就是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 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呈U形 为什么 27 ATC AVC Q TC TVC TFC Q AFC C A C A B O O 28 7 边际成本 MC TC Q TVC Q对于一个连续的TC函数 MC d TC dQ d TVC dQ某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等于总成本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由于总成本曲线的斜率是由大变小 又由小变大 所以边际成本曲线也成U形 最低点处于总成本曲线上斜率的最低点 29 边际成本只与总变动成本有关 与总固定成本无关 MC AVC AVC处于下降阶段MC AVC AVC处于上升阶段同理 MC AC AC处于下降阶段 MC AC AC处于上升阶段 为什么 30 问题1 为什么企业的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是 U 形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曲线的特征 在短期生产中 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 与边际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31 问题2 短期里企业的最优产量是什么 问题3 成本曲线与产量曲线的关系是什么 32 TC TFC MC Q1 C A C B A B C O O ATC AVC Q Q1 一定生产规模下的最优产量 Q1 33 总成本 总变动成本与短期生产函数 由TP Q f L 有L f 1 Q 假定工资为PL 则TVC PLL PLf 1 Q TC TFC TVC b PLf 1 Q 说明 变动成本 TVC 是产量的函数 且以生产函数的反函数形式出现 34 35 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 AVC TVC Q PLf 1 Q Q PL APL说明 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具有反方面变动关系 AP达最高点时 C AVC达最低点 c 36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 MC dTVC dQ d PLL dQ PLdL dQ PL MPL说明 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边际产量最高点 边际成本最低 MP与AP交于平均产量最高点C MC与AC交于平均成本最低点cMP达到最高点A MC达到最低点a 37 教材p228 38 三 长期成本函数 最优工厂和最优产量最优产量 短期内 企业只能利用现有的工厂规模生产 在此规模下的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称为这一规模下的最优产量 OptimumOutput 最优工厂 长期的企业可以调整一切要素投入 建立规模适当的工厂 以求在这一产量下成本最低 这个规模的企业为这一产量下的最优工厂 OptimumPlant 39 1 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 在所有生产要素均可改变的条件下 反映成本与产量的关系的函数 LTC f Q LAC f Q QLMC dLTC dQ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区别在于前者至少有一个要素的投入数量是固定的 后者则是所有的要素的投入数量都发生了改变 40 2 长期成本函数与曲线从长期看 长期成本曲线实际上都是长期变动成本曲线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可以分为长期总成本曲线 LTC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LMC 三种 41 1 长期总成本曲线 LTC 指企业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可以根据生产扩大路线图求出也可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求出 42 生产扩大曲线与长期总成本曲线 教材 p249劳动的价格为5 资本的价格为10 43 教材 p251 44 LTC 当产量为0时 短期总成本也保持一个固定的数值 而长期总成本则等于零 45 长期总成本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 LTC 46 2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如果企业能够自由选择最优规模 在各个量水平上可能的最低平均成本是多少 如果已知长期总成本曲线 就可以画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LAC LTC Q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从长期看 企业总是计划在这条包络线上生产 47 教材 p256 LAC曲线与SAC曲线的关系 48 0 Q C SAC1 SAC2 SAC3 SAC4 LAC SAC5 Q1 Q2 Q3 Q4 Q5 49 两个选择 以规模订产量 以产量订规模 特定工厂规模下的最优产量 特定产量下的最佳工厂规模 短期内 长期中 最优产量和最优工厂规模的标准都是平均成本最低 50 短期 以规模定产量 Q1 Q2 小规模生产Q Q1中规模生产Q Q2大规模生产Q Q3 Q3 最优产量定为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在现有的规模下 产量定为多少 51 长期 以产量定规模 产量区间 小规模SAC1 中规模SAC2 大规模SAC3 Q1 Q2 QQ2采用大规模生产 钱不是问题 问题是采用什么规模生产呢 52 3 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LMC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表示 假如企业能够改变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在每一个产量上 再增加一个单位产量 会使总成本增加多少 LMC LMC与LAC之间的关系类似于SMC与SAC之间的关系LMC曲线再LAC下降时 位于LAC曲线的下方 再LAC上升时 位于LAC曲线的上方 LMC曲线通过LAC曲线的最低点 53 54 讨论 为什么LAC呈U型 最优规模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Q C 55 问题 为什么 汽车制造企业 石油 化学工业等规模很大 玩具制造企业 服装生产企业规模较小 一个城市就一个电厂或少数几个电厂 56 四 规模经济性 1 概念规模经济性涉及企业规模的选择问题 因为它是长期成本理论的重要应用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Economicsofscale 企业采用巨大的产量规模 引起单位产量的成本呈下降的趋势 度量 规模经济通常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来度量 最佳规模 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所对应的规模 57 2 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 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满足某些技术的要求 专业化生产 几何尺度的因素 辅助生产的经济性 58 规模经济性与技术特征 密切相关 由于技术特征不一 技术发展不平衡 不同工业部门的规模经济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显著规模经济 重化工业 如设备制造业 石油化工业 钢铁业 汽车制造业 电力供应 煤气供应 彩电和大件家用电器等而纺织业 服装加工业 精密机械加工等规模经济不明显 例子 马克西 西尔伯斯通曲线 59 例 马克西 西尔伯斯通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两人对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研究 并在1959年出版的 汽车工业 一书中发表了他们的成果 他们所估计的汽车工厂生产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即被称为马克西 西尔伯斯通曲线 下图就是这条著名的曲线 60 根据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的分析 一种车型的长期平均成本与它的生产批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当年产量由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 单位成本将下降40 当年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 单位成本将下降15 当年产量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 单位成本将下降10 当年产量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 单位成本将下降5 当年产量超过40万辆时 单位成本下降的幅度急剧降低 而当年产量达100万辆之后 再扩大规模就不存在规模经济了 61 例 IBM是世界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厂商 根据该公司的一项资料 公司生产某种型号计算机的长期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下 在有关的年产量范围内 总成本函数为 C 28303800 460800Q 问 1 如果该种机型的全部市场为1000万台 并且所有企业的成本曲线形式相同 那么占有50 市场份额的企业比占有20 市场份额的企业具有多大的成本优势 2 是否存在规模经济 62 3 超大规模不经济又称为 非效率 指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 如果再继续扩大 就会导致平均生产成本上升的现象 管理机构臃肿内部运行低效率信息传递的低效率运输费用增加 63 案例 高校扩招叫停与 规模不经济问题 教育部宣布 今年我国高校招生将秉承 稳定高等教育规模 适当控制高校扩招幅度 的原则 高校招生规模将在去年504万人的基础上只增加5 增长幅度仅仅相当于过去五年平均年扩招增长幅度的1 4 是去年增长幅度的1 2 这项政策的出台 标志着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计划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追求招生数量开始向提高教学质量方向转变 从目前看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 规模不经济 的迹象 高校资源的全面紧张 教学质量下降 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扩招还是导致学费上涨的诱因之一 64 日本公司怎样解决规模问题 很多大型经营成功的美国公司 如通用电气公司 惠普公司都力求通过对经营活动进行分权管理来解决与规模相联系的问题 这些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经营单位各自负有自身的盈亏责任 同时给予经理人员更多的灵活性和觉得的资助权 与美国大公司相似 运营良好的日本公司大多是几百家单个公司的集合体 例如 松下电气公司是由161个独立单位组成的 日立公司由660家公司组成 这些公司27 的股份是公开交易的 65 4 最低有效规模指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 一个工厂应该达到的最低生产规模 这一规模能够把绝大部分规模经济的利益都加以利用 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来看 如果这一曲线在开始阶段下降得很快 而到一定的产量水平之后即趋于水平 那么这一由快速下降转向水平的转折点就是最低有效规模 例如 由马克西 西尔伯斯通曲线 可以判断汽车生产的最低有效规模在生产30万辆到60万辆之间 66 在实践中 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最低有效生产规模 经济学家和工程师们常常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来估计这一重要规模水平 另一方面 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最低有效规模处于变化之中 67 例如 日本的钢铁工业在战后经历了全面的 脱胎换骨的改造 在规模经济的利用上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 日本在战后兴建的第一座高炉只有877立方米的容积 1976年 最大高炉的容积则突破了5000立方米 从1953年到1976年的23年间 将高炉最大容积提高了4 8倍 据统计分析 如以年产100万吨钢的钢铁厂的单位成本为100 那么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00万吨时 单位成本为87 7 达到300万吨时为81 3 达到500万吨时为73 5 1000万吨时为64 5 而达到1100万吨时为64 3 达到1500万吨时为73 5 由此可见 钢铁厂的最低有效规模大致在年产1000万吨左右 最低有效生产规模能否达到 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因素 更重要的往往还取决于市场的容量 在整个市场的容量足够大的情况下 更取决于市场中的竞争 68 电力 短期与长期成本 许多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对电力生产的长期成本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存在规模经济性 即在其发展历史中的LAC线为一条下降的成本函数 从而电力企业能显著地在LAC线的左侧选择其建厂规模 也意味着其LMC总小于LAC 电力企业的规模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发电的技术上 电厂容量越大 发电越便宜 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电的传输成本 电产量越是集中在一个单独的大容量厂生产 电被输送到地理位置较分散的用户所需的传输成本越高 69 电力企业的短期成本线与长期情况有很大区别 发电系统必须在短期甚至一天中满足用电量的巨大波动 电是无法储存的 高峰时段要比非高峰时段生产和传输更多的电 然而电力企业不可能通过调整其固定容量来适应每天的用电波动 因为这种波动随时都在发生 且都是暂时的变化 所以其短期产量的增减会沿着SMC和SAC进行调整 特别在容量固定条件下 会发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递增 至少在用电高峰 产量增大时会出现 70 从技术上讲 在较高产量下的短期成本递增有两个主要原因 1 配套发电设备都有其设计能力 capacity 短期超过设计能力是可以的 但会发生如过热损失 击穿风险等情况 2 任何发电系统都有分厂 各分厂又各有不同的技术参数 产出 燃料比率 效率最高的设备用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连续供应 低效设备作为替代设备 在需求增加时才加入到生产中来 平均成本也随之上升 低效设备要耗费更多的燃料 但具有造价低 点火快等特点 71 上述关于电力调度的事例说明 总电力系统必须考虑各生产分厂SMC的递增 若各分厂的SMC不递增的话 就不存在调度问题 所有的发电任务都分派给效率最高的厂就可以了 72 巨人 是怎么倒下的1989年 年仅27岁的史玉柱 辞去公职 掖着东挪西借来的3800元 到深圳承包了一家公司的电脑部 史玉柱和他的伙伴 每周只下一次楼 买一箱方便面 不到半年就开发成功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桌面印刷系统 并移师珠海 成立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 公司资金1 19亿 员工从几个人发展到200人 下设8个公司 通过不断更新版本和新增独特功能 公司推出M 6405汉卡 中文笔记本电脑 手写电脑等5种拳头产品 年创利润3500万 成为当时仅次于四通的全国第二民办高科技企业 史玉柱也当选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 他说 我用 巨人 命名公司 就是要成为中国的IBM 东方巨人 73 1993年 西方各国著名电脑公司开始 围剿 中国电脑业 国产电脑步入低谷 巨人 也受到重创 但史玉柱没有 宜将剩勇追穷寇 却贸然提出 跳出电脑业 走多元化扩张之路 的二次创业目标 一脚踏进一系列完全陌生的领域 投资12亿 在珠海盖一幢当时全国最高的70层巨人大厦 投资4 8亿 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 投资5亿 推出百种保健产品 从表面上看 一时间公司好不热闹 子公司发展到228个 员工增加到2000人 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以上报刊 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 上百家新闻单位云集 巨人 但实际上 当时 巨人 已经捉襟见肘 摇摇欲坠 巨人大厦沉淀了公司所有资金 刚露出地面就难以为继 不得不停工 保健品生产被抽干了血 销量急剧下降 不得不停产 仅用管理200人的办法管理2000人 导致秩序混乱 问题丛生 1997年 巨人终于名存实亡 问题 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74 史玉柱的成败有许多主客观原因 事后他总结自己的 四大失误 之一 就是 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 没有抓紧巨人主业 电脑业的技术创新 却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好大喜功 行业跨度太大 以致巨人大厦的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 75 五 范围经济 1 如果多种产品的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 此时就存在范围经济 反之 若联合生产比单独一一生产成本更高 则是范围不经济 Economicsofscope 比如 企业生产小汽车 摩托车 卡车 券商的承销和经纪业务 果林中套种经济作物 76 假定一家单产品企业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x的成本为C Qx 另一家单产品企业生产一定产量另一种产品y的成本为C Qy 又假定一家多产品企业 既生产同样产量的产品x 又生产同样产量的产品 y 其总成本为C Qx Qy 如果C Qx Qy C Qx C Qy 就存在范围经济性 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一个拥有巨大规模经济的企业 有可能不存在范围经济 反过来 一个拥有巨大范围经济的企业 也不一定存在规模经济 77 2 范围不经济的原因 易造成力量分散经营增大管理难度增大企业风险难以形成特色经营 78 多元化与多角化在研究范围经济时 要区别多元化经营与多角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是指跨行业多种经营 如工业企业兼营商业 运输等服务业 由于多元化经营也具有某种范围经济 不乏成功的范例 但因为市场竞争激烈 又要另起炉灶 风险很大 需要特别慎重 我国有些著名企业 就由于轻率地跨行业经营而宣告破产 多角化经营是指 在相同技术设备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换品种和规格 往往能够左右逢源 立于不败之地 柔性生产 之所以风靡全球 盖源于此 79 东丽公司的多角化经营策略 日本东丽公司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惨淡的经营公司的10多名员工的开支也很吃力 但从七十年代开始 该公司以生产化纤为中心 开展多角化经营后 营业额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1986年营业额已达1万多亿日元了 登上了世界第一碳纤维厂宝座 东丽公司在1965年开始研究碳化纤维技术的应用 但产品投产后 市场不畅 公司亏损 东丽公司的决策者并不气馁 他们一方面多作广告宣传 一方面开发新产品 1973年起 美国一家器材公司向它订购了一大批以碳纤维制造的高尔夫球棒 使整个公司开始兴旺起来 以后 东丽名声大振 订单如雪片而来 没多久 东丽公司应用碳纤维研制成功的飞机部件 人造卫星的天线等高档产品 使公司的业务迅速增大 多角化经营战略继续延伸 录音机和录相机的磁带 人造革 鞋类 箱包 家具 服装 东丽公司就此发展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企业 80 第三节成本利润分析 一 盈亏平衡分析二 贡献利润分析 81 一 盈亏平衡分析 1 盈亏平衡分析 分析一定市场价格下 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入之间何时达到平衡状态 也称量 本 利分析法 是一种在企业里得到广泛应用的决策分析方法 研究产量变化 成本变化和利润变化之间的关系 确定盈亏边界点产量 保本产量确定企业的安全边界 企业预期或实际销售量与盈亏平衡点销售量之间的差额 差额大 经营比较安全 风险小 82 CR TR TC A B Q Q1 TFC 盈亏平衡基本原理之图示 Q2 83 2 图解法 线性模型假定产品价格和单位变动成本都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销售收入曲线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都是直线 84 盈亏平衡分析的线性模型 在Q0上 总收入 总成本 我们称这个点为盈亏平衡点 表示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 使企业的总成本和总收益相等的产量 85 1 固定成本对盈亏平衡的影响固定成本下降 从一个侧面上降低了总成本 使得盈亏平衡点向左移动 企业要在较小的产量实现盈亏平衡 它可以做的一方面是使固定成本TFC下降 TC TFC TVC 2 可变成本对盈亏平衡的影响如果企业降低可变成本 也就是能源消耗 劳动力 原材料等的成本 也可以使总成本下降 达到在较低产量下实现盈亏平衡的目的 TVC AVC Q 86 3 总收入对盈亏平衡的影响当总收入曲线的斜率变大时 它向Y轴倾斜 盈亏平衡点向左移动 因此 可以通过提高总收入 获得较小产量上的盈亏平衡 TR P Q利用弹性 87 88 案例 控制固定成本 达到在较小产量上实现盈亏平衡 邯钢采用滚动改造技术方案 规定每年技术改造只占总固定成本一定的比例 如此做法的目的就是在控制固定成本的基础上 获得在较小产量实现盈亏平衡的结果 89 天津制药厂曾经因为生产成本太高 使其核心产品 地塞米松 无法与法国罗素公司的产品竞争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天津制药厂没有全套引进国外高成本的设备 而是采用部分国产设备与部分国外设备相配套的办法 把用于设备的固定成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 成本降下来后 天津制药厂的产品价格比罗素公司的还要低 因而在市场竞争上处于明显的优势 当罗素公司对其产品采取降价策略时 天津制药厂也再次降价 完全获得了支配中国市场上地塞米松价格的主动权 90 3 盈亏分界点分析法的具体方法及其应用A 求盈亏分界点产量公式 91 B 求保目标利润的产量公式由于 所以 C 求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 实际或预期的销售量 盈亏分界点销售量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 实际或预期销售量 92 例 假定某汽车公司经办到风景点A的旅游业务 往返10天 由汽车公司为旅客提供交通住宿和伙食 往返一次所需成本如下 93 问 1 如果向每个旅客收费600元 至少有多少旅客才能保本 如果收费700元 至少有多少旅客才能保本 2 如果收费600元 与其旅客数量为50人 安全边际是多少 安全边际率是多少 3 如果公司往返一次的目标利润为1000元 定价600元 至少要有多少旅客才能实现这个利润 4 如果收费为600元 人 汽车往返一次的利润是多少 94 4 盈亏平衡分析的线性模型 Q R C TR TC Q1 Q2 95 例 某企业的总销售额与生产成本均是产量的函数 已知其非线性方程为 TR 100Q 0 001Q2TC 200000 4Q 0 005Q2求 1 盈亏平衡点的产量 2 最大利润的产量QMAX Q1 2477Q2 13533QMAX 8000 96 二 贡献利润分析 贡献分析法是增量分析法在成本利润分析中的应用 贡献是指一个方案能够为企业增加多少利润 通过贡献的计算相比较 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 称为贡献分析法 贡献 增量利润 增量收入 增量成本单位产品贡献 价格 单位变动成本如果贡献大干零 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 因而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 它们的贡献都是正值 则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97 例 某企业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元 总固定成本为10000元 原价为3元 现有人愿按2 5元价格订货5000件 如不接受这笔订货 企业就无活可干 企业应否承接此订货 解 如果接受订货 则接受订货后的利润为 利润 销售收入 总变动成本十总固定成本 2 5 5000 2 5000 10000 7500 元 接受订货后的贡献将为 贡献 单位产品贡献 产量 2 5 2 5000 2500 元 98 某企业经营X Y Z三种商品 企业是否应该继续经营亏损的Z产品 假如把产品Z的生产能力转产产品D 产品D的总收入为40000 总变动成本为30000 是否转产 假如产品Z停产后 可以把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调往他处 使固定成本下降9000 腾出的设备可以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