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doc_第1页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doc_第2页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doc_第3页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doc_第4页
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试行)新教育实验是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教育活动。开展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档升级,进位争先。二、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教育”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三、实验板块(一)营造书香校园1.书香氛围。学校要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图书角和班级“快乐书吧”等等。通过“橱窗文化”“标牌文化”“命名文化”以及“墙壁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状态。2.读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增加图书的藏量。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加强校园网建设,设置相关链接,增设“书香校园”栏目,依托“师生博客”和“教师论坛”,开展新书好书推介、时文美文共读、思想观点交流等活动。3.读书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教师读书会,培植教师自觉读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读书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建立文学社、小记者、广播站、兴趣小组等社团和组织,培育学校读书氛围。组织读书沙龙,促进大阅读和大讨论。4.阅读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明确频率、数量、节点方面的硬性要求。按照“周月季年”的“四段阅读计划”,诵读古诗,赏析美文,阅读名著佳作。按照“写讲演节”的“四项活动计划”,撰写读书体会,做好读书演讲,组织情景剧表演,举办校园读书节。按照“师生家友”的“四项共读计划”,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之间共读书籍,学校举办读书展示会。5.阅读引导。加强“晨诵、午读、暮省”引导,明确规定时间和数量,教师和学生记载阅读记录本。进行“阅读课堂”引导,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指导课、欣赏课、交流课、推荐课),对学生如何选书、如何正确阅读等及时予以指导。加强师生“自主阅读手册”引导,及时记录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每学期组织1次展示评比活动。实施“读写绘”引导,全校学生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予以拓展。6.考核评价。教师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学生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与学生评价。班级读书情况纳入班级考核。开展“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推动读书人物”等评比活动。(二)师生共写随笔1.教师随笔。由每月、每周,逐步过渡到每天撰写。年轻教师每学期34篇,45岁以上教师每学期2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教师随笔可上传学校网站,交流共享。鼓励撰写专题性随笔。2.学生随笔。以日记为主,撰写内容不限,阅读感爱、见闻经历、成长感悟、心得体会均可。鼓励撰写其他主题性写作,通过学校网站专题帖、博客分享成果。学校开辟“学生习作”专栏,设立图书角随笔陈列柜。3.考核评价。组织沙龙活动,观摩成果,介绍分享经验。组织优秀随笔评比,表彰奖励。协助征文活动,推荐优秀随笔刊登发表。学校每学年各编印1本优秀教师随笔集和学生随笔集。(三)聆听窗外声音1.教育资源。运用政策法规、国计民生、热点新闻方面的最新资讯,充分发掘盐都本土厚德载物、崇文重教、乡风民俗、爱国爱民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科学的价值观。2.活动形式。开展专题讲座、文艺汇演、校园评论、电影电视观看、“校园之声”新闻广播、先进事迹和重大时事、节日纪念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修身立己、热爱集体、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良品质。3.考核评价。相关部门确立目标任务,活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学校评比“道德模范”“服务明星”或“感动人物”。(四)培养卓越口才1.组织要求。坚持话题常有、主题突出、立意高远的原则,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部门、每个办公室,均可以作为卓越口才培养的阵地。各条块、各条线正常组织活动,每学期安排2次以上大型活动。2.活动形式。通过交流、汇报、演讲、座谈、讨论、辩议、叙事、述评、故事等活动,营造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氛围,培养师生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3.考核评价。语文、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正常组织学生演讲。纳入教导处、德育处、学科组年度工作考核。学校组织相关评比,表彰奖励。(五)构建理想课堂1.执行依据。依据盐都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和盐城市将制定下发的课堂教学常态课达标要求,坚决摒弃低效课堂,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认真搞好常态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知识与生活体验的有机结合。2.基本标准。要切实加强“三层面”和“六维度”的研究。“三层面”:教师层面,主导入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层面,自主切入,乐观主动,永不言败。师生互动层面,彼此感染,教学相长。“六维度”:参与度,关注学前参与和学中参与,引导全员参与和全面参与。亲和度,课堂上愉快沟通,智慧交流,教师以理解和尊重之心,赢得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由度,课堂气氛不压抑,不沉闷,轻松愉快,凸显人的生命价值。整合度,通过研读教村,解析文本,发现思想精髓和内容精华,以整合的思维,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思维度,找准学科属性,基于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度,通过问题情境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观察、模仿和体验。3.保障手段。以“教学常规、问题引路、行动研究”为抓手,以“推门听课、观察法听评课、学科组与师徒捆绑考核”为手段,以“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成长规划”为动力,以“榜样示范、同伴练兵”为引擎,以“课堂达标、优课展评、基本功大赛”为平台,探索理想课堂途径,丰富教育实验内涵。4.考核评价。每位教师重视教学“五认真”,每学期开设12节研究课、示范课。学校正常组织教学常规检查,进行23次专项督查,开展12次成长汇报、达标验收、观摩研究、基本功考核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开展校内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六)建设数码社区1.活动目的。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2.活动形式。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校网站建“新教育实验”链接,设置若干栏目和主题帖窗口。建设各类“新教育实验”QQ群、微信群,通过及时沟通、交流,收获经验,收获信念,收获力量。收索、存储同伴网络,通过学习、借鉴,快速入轨,跃马扬鞭。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3.考核评价。学校评选“榜样班级”“榜样老师”“榜样学生”“榜样家长”。均可采用网络投票和实绩论证方式。(七)推进每月一事1.活动主题。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一月一事”的主题内容可参考为,一月:学会吃饭,懂得节俭;二月:学会走路,遵守交规;三月:学会种树,热爱公益;四月:学会踏青,走向自然;五月:学会扫地,热爱劳动;六月:学会唱歌,走进艺术;七月:学会运动,强体健身;八月:学会微笑,关心他人;九月:学会阅读,丰富知识;十月:学会尊老,懂得感恩;十一月:学会演讲,增强自信;十二月,学会反思,培养毅力。2.活动建议。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处室和当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确定主题。与“时事”“时令”同步,与学校计划、区域实际相结合。宣传发动。与“培养卓越口才”结合进行,通过国旗讲话、班会、橱窗、板报等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升华阅读。依据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实践体验。通过动态展示(具体活动开展)、静态呈示(宣传窗、墙壁布置、简报等)、网上显示(校园网在线栏目、主题帖),分享交流每月主题教育的活动成果。整理资料。收集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典型案例、成长故事等,归集存档。3.考核评价。制定“每月一事”评比细则,学生养成教育的检查要做到一周一评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一考评一表彰。(八)缔造完美教室1.实现目标。以构建规范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以实施全人课程为根本载体,以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为具体途径,以师生成为叙事的主角为基本使命。2.活动建议:有班级标识,如班名、班徽、吉祥物等。有班级共同愿景、使命或价值观。有最好契合班名的班歌或班诗。有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班级制度,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家长之间公约、协定等。有关注生命的特色化、灵活的班级课程,如人格课程、节日课程等。有家长的参与,通过家校通,与家长正常联系。有相对固定的兴趣小组或社团等课外活动。有班级图书角,读书活动扎实有效。有班级网络主页或主题帖,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内容充实。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班级环境美化、绿化、整洁化、知识化、育人化。每学期写1篇高质量的师生成长叙事。每学期有1个真实感人的转化案例。3.考核评价。活动成效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评选“完美教室”“优秀实验案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九)研发卓越课程1.实现目标。与学生的生命经验相结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展和丰富学生智力背景、情感体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和独立批判的精神。2.活动建议:组织要求。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拟定计划书,严格申报和论证,合理、规范推广和使用。课程体系。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符合区域和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课程内容。基于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传承民俗文化,整合地理、人文、经济、旅游和社会条件等要素,参考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心理类、社会类、生活类、实践类等角度。基本途径。适度拓展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某些“点”,内引外联,适度发掘课程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开发;将地方特色、传统优势项目、校本和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运用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借鉴选修课和活动课经验,进行课程改革。3.实施要求。切实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形成基于课程体系、基于优势学科、基于课外教育的学科特色。4.考核评价。根据实际,重点培育12门校本课程,已经开发实施的考虑完善和升格。(十)家校合作共建1.实现目标。通过全面培训学生父母,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文明社区,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2.活动建议: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编写家校共育手册,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和质量。建好网上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上线学习、观看视频、发帖分享心得。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吸收家长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提供服务。组织家校共育集中探讨、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收集、整理、归类家校共育文字、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3.考核评价。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组织1次家长开放日。策划12次家校共育专题特色活动,录制视频资料。 四、实验步骤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安排:1、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为准备发动阶段。学校制订“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成立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辅导;2、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为实验启动阶段,组建项目团队,召开家长会,赢得理解和支持。举办巡视周和开放周活动;3、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为全面实施阶段,组织考察学习,深化教师跟进培训,举办新教育实验论坛,组织评选新教育实验优秀案例、论文和随笔等各类成果,总结全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情况;4、2017年8月及以后,为总结提炼阶段和展望阶段,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音像、画册、著作等实验成果,邀请专家和领导进行鉴定,进行更高层次的实验准备。五、保障措施1、学校制定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推进策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责任人,坚持统筹安排与重点突破,全面落实与有序推进,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坚持特色与克服瓶颈相结合,针对十大行动,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