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复习课南化二中 蒋蕾教材分析: 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打底,是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的前奏,如果学生能够将物质的变化性质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主导思想领会到位,学习必然事半功倍。教师在编制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可以借助身边的情境如出土文物或者眼镜架上的绿色物质引入,让学生在面对一个比较不熟悉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质-碱式碳酸铜产生兴趣,在分析所查阅的资料,找到化学式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存在和用途。但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式中特定的离子存在如氢氧根和碳酸根离子,就会联系碳酸盐怕酸性物质的特性,中和剩下的氢氧根离子推理出怕高温,这样一个思维引导会激发学生探究铜绿与酸反应和受热分解后的产物,激发学生类比于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活学活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借助中考题和存在用催化剂、吸热和放热的方程式书写,促使学生总结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和影响化学反应的多种因素。让学生形成用不同角度认知化学变化的学习习惯。利用方程式最终提炼出化合价和粒子等化学反应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建立微粒观和元素观,为后面高中学习打好化学用语的根基。最后安排有关碱式碳酸铜的制备习题,让学生即使遇到高中出现的方程式,也能够不惧怕,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迁移,将物质的化学反应总结应用到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2) 知道物质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多种因素,如催化剂的作用。(4)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分解的产物过程与方法:(1)猜想与探究观察与分析归纳与总结拓展与应用(2)通过对孔雀石受热分解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逐步拓展总结出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转变、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设计和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对孔雀石铜绿分解的产物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方程式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碱式碳酸铜(固体) 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并记录到学案中。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情境回放:小李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南京博物院考古队的成员在南京长江大桥工地挖掘出了一个出土铜器,该文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绿色粉末。他很好奇这绿色粉末是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找到是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又称铜绿、铜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有关化学的小事。激发求知欲望,引入课题板书板书 主题2 物质的化学变化自主探究(指导探究)查阅资料,找到是绿色粉末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又称铜绿、铜锈。绿色粉末状晶体,不溶于水和乙醇。加热至220时分解,与酸形成相应的铜盐。在自然界中以孔雀石的形式存在。阅读资料请总结出碱式碳酸铜(属于那一类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式中什么结构是能与酸反应的微观本质?经过查资料小李获得此绿色粉末叫铜绿,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另外两种氧化物,请你根据铜绿的成分写出分解铜绿的化学方程式,根据铜绿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设计出反应装置来完成实验,请画出简易装置图。完成实验,观察反应现象分别有_那些?说明铜绿分解产物三种?根据铜绿分解产物总结记住铜绿的元素组成是_那些?。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略微向下为什么?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还是酒精灯?为什么?(触类旁通)小李在资料中还看到人类很早发现,孔雀石在燃烧的树木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亮的金属显露出来。小李思考着孔雀石究竟发生那些变化?化学方程式观察思考各小组在学案上找出铜绿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讨论、设计实验证明铜绿分解的产物,实验现象观察;画出学案装置图。 填写学案完成方程式。分析实验步骤中细节,类比于前面类似固体加热实验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结束,让学生动手动脑,加强记忆。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比较、讨论得出规律。学生动手体会探究过程,对实验的装置特点类比于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现象观察总结分解产物并且记住铜绿的元素组成,让学生找到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的乐趣,一举两得。知识有效迁移,活学活用。提升复习实效。练习方程式训练(指导总结)通过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分解反应的产物,我们体会到化学反应的无穷乐趣。那么化学反应能够发生的本质是什么?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请同学们完成方程式总结:1).添加催化剂的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2).有放热现象的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3).有吸热现象的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4).有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5).有化合价不变的1个化学方程式:。一个中考选择题学生讨论、思考、总结完成点评总结催化剂定义及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完成方程式,巩固配平,及时总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学会在题目中提炼知识点。尤其是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常用)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催化剂定义?2.反应类型和化合价关系: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3.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常用)1)中和反应微观本质?2)碳酸盐与酸反应微观本质是?3)铵盐和碱溶液反应微观本质是?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对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意义?学生回忆教材相关知识点,自己将化学反应的本质升华为微观本质。培养学生用化合价和粒子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本质,训练学生将学习提升到理解记忆的层次活学活用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废铜屑制硝酸铜 如图,用胶头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硝酸铜、二氧化氮气体和水。 步骤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0.4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上图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3) 步骤二的滤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写出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4)影响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有那些?。通过学生完成不熟悉的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再将碱会吸收酸性氧化物的原理迁移到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气体,将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和碳酸根离子检验都练习巩固。由铜绿引入课题,再用铜绿制备将本节课知识点衔接、拓展、应用到位,让学生体会化学是一个学、用、思一体的学科。总结化学反应是学习化学必须的依据的核心,我们的复习必须围绕化学反应,从物质转化、能量产生、影响因素等多个角度认知化学反应,达到能够灵活应用的目的。需要活学活用,在不同情境中,将化学知识应用掌握。回归复习目标,抓住复习重点知识。布置作业学案完成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巩固板书设计:主题二 物质的化学变化复习一. 铜绿化学式Cu2(OH)2CO3(属于盐)1.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晶体,不溶于水和乙醇。2.化学性质:1)加热至220时分解Cu2(OH)2CO3=2 CuO+H2O+CO22)与酸形成相应的铜盐。(碳酸根离子检验)二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催化剂、颗粒大小等 催化剂定义?(1个改变2个不变)三.化学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四化合价和化学反应与1.化合价和微粒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置换反应:化合价改变。复分解反应:化合价不变2.复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1)中和反应微观本质:2)碳酸盐与酸反应微观本质是:3)铵盐和碱溶液反应微观本质是:五铜绿的制备(化学反应的书写)教学反思 因为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师因为就理解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复习,往往就让学生过关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相关概念,总结变化性质的相关判定技巧,完成相关练习总结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能量变化特点就练习训练,在做题体会中就完成相关复习。但一直感觉教师过得快,学生好像有前面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比较顺利,随着复习深入,就总觉得复习有枯燥的,效果一般,但经过研究课标,将孔雀石的分解产物的探究实验引入,借助生活情境大大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