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_建筑设备概论_第1页
设备管理_建筑设备概论_第2页
设备管理_建筑设备概论_第3页
设备管理_建筑设备概论_第4页
设备管理_建筑设备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备概论 1 课程名称 建筑设备概论2 教材名称 建筑设备概论 白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教材章节与基本内容 第一章基础知识第二章建筑给排水工程及消防设备第三章通风 空调工程及制冷设备第四章供热工程及热水供应设备关键字 基础知识 工程 设备 4 参考教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概论 第二版 卢军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5 教学安排及进度 本课程共30学时 讲课28学时 每周2学时 从第1周到第14周 第15周安排课程结课考试 6 课程 30学时 期末总评绩构成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期末总评成绩按期末考试50 课堂考勤25 课堂表现及作业25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 以考核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等为主 7 课程学习要求 按时认真听课 认真读书思考 认真完成作业 注重掌握基本原理和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 8 基础知识 本课程用基础知识主要是流体力学 传热学 热工学等基础知识 9 建筑设备概念 1 建筑 具有确定位置 确定功能 用一定材料和技术方法搭建具有一定形状的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结构空间 如房屋 桥梁等 2 设备 长期反复使用 基本保持实物形态不变 功能不变的生产或物质资料的总称 3 建筑设备 维持改善建筑功能基本不变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4 建筑设备包括 给排水系统 空调采暖系统 通风系统 防排烟系统 消防系统 热水系统 照明配电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 安防系统 网络通讯系统 闭路电视系统等 5 建筑设备的作用 6 建筑设备的组成 7 建筑设备的工作原理 流体力学原理 传热学原理 热工学原理 空气调节原理 电气控制原理等 8 建筑设备的发展过程 9 建筑设备的研究对象 建筑 建筑设备 建筑环境 专业名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10 建筑设备工程 也称建筑设备安装工程 是将包括设备在内的系统各部分进行联接和位置固定 即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要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 方能保障建筑设备系统的安装质量 进度 费用和安全等目标的实现 最终保障有效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11 本课程的任务 1 掌握建筑设备所属各种系统的构成 作用 工作原理及特点 2 掌握建筑环境改善与建筑设备的关系 3 通过不同系统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流体力学 传热学 热工学 空气调节原理 控制原理等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流体力学基础知识1 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 教材第4页 2 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见教材第9页质量流量的连续方程 体积流量的连续方程 3 恒定总流实际液体的能量方程式见教材第10页 4 恒定总流实际气体的能量方程式见教材第11页 当动能修正系数时 压头损失 水头损失 5 流动阻力和流动形态见教材第13页流动阻力 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 流动形态 层流和紊流 由雷诺数Re决定 有压流Re 2000时 层流 Re 2000时 紊流无压流Re 500时 明渠流为层流 Re 500时 紊流紊流又有三个流区 水力光滑区 过渡区 粗糙区 平方区 主要分析沿程阻力系数 与雷诺数Re和管道粗糙度的关系 教材15 18页 沿程水头损失 教材第15页 局部水头损失 教材第18页 第二节传热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湿空气的热工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建筑给排水工程及消防设备 第一节常用管道 附件和卫生器具一 常用管道 管件1 金属管材及管件2 非金属管材及管件二 管道附件 给水配件及水表1 常用阀类2 给水配件3 水表 三 卫生器具1 大小便器2 盥洗淋浴卫生器具3 洗涤卫生器具教材36 47页 了解表内各技术参数的意义 第二节建筑给水工程一 给水系统 一 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 系统分类 生活给水系统 生产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 2 系统组成 引入管 水表节点 管道 给水附件 升压和储水设备 室内消防设备 2 室内给水系统水量的确定 生产用水量 是根据工艺过程 按生产设备耗水量计算和按生产产品耗水量计算 1 生活用水量 根据用水量定额 小时变化系数 用水单位数确定 包括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d 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Qh 最高日平均小时用水量Qd T 对于建筑群 最大小时用水量Qh用来设计室外给水管道 对于单个建筑 最大小时用水量Qh用来选择给水设备 对于建筑物内 设计秒流量qg用来计算给水管网管径及水头损失 Qd Qh qg与用水定额qd 卫生器具给水定额q0间的关系从实际使用中体会 理解 二 几种常用的给水方式教材54页图2 131 直接给水方式2 设置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3 设置水泵的给水方式4 水泵 水箱的联合给水方式5 设气压给水设备的给水方式6 竖向分区给水方式 作业1 1 教材第54页图a i 说明各给水系统组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其适用场合 分析其施工和投资情况 2 不同给水方式的控制如何考虑 三 给水系统常用设备1 水泵水泵的主要参数 流量 扬程 其大小确定的依据 确定方法 见教材56 57页 1 流量Qb 无水箱时 水泵流量按设计秒流量qg确定 有水箱时 水泵流量按最高日最大小时流量Qh确定 水箱容积较大 用水量均匀 水泵流量按最高日平均小时流量Qh确定 见教材56 57页 给水设备 水泵 水池 水箱 气压给水设备 主要参数汇总包括 流量 压力 容积等 要理解给水设备参数间的关系和确定这些参数依据 方法 要通过给水设备的结构图 原理图理解给水设备的相互关系和工作过程 四 给水设备自动控制要求1 水泵的控制要求 1 水泵双位控制系统 高位 低位水箱的水位高低决定水泵启停 启停控制 两个水箱位置不同 每个水箱均存在高 低两个水位 见教材61页图2 20 2 水泵的调速控制水泵调速两种方式 一种是水泵电机转速不变 通过变速箱等附加装置改变水泵转速 另一种是改变水泵电机转速 从而改变水泵转速 后一种也称为变频水泵 供水管网的流量和压力是重要的测量参数 同时也是水泵的控制参数 并注意两参数间的关系 恒压供水见教材61 62页图2 21图2 22 2 气压给水系统的控制要求气压给水系统构成 水泵 气压罐 补气系统 加压系统 控制装置等组成 与高位水箱对比 气压罐的安装位置对气压罐的压力值设定 水泵扬程确定的影响 通过管路特性曲线与水泵特性曲线 理解确定气压罐压力 水泵扬程的方法 理解水泵与管路参数间的关系 见教材63页图2 23 第三节建筑排水工程一 排水系统的分类及选用作用 排除生活 工业产生的污废水和屋面积存的雨雪水 有给水就有排水 分类 生活排水系统 工业废水系统 室内雨水系统 要对比给水与排水系统在水质 流态 管网等的不同 二 排水系统的组成 布置及敷设1 建筑排水系统的组成 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的受水器 管道系统 通气管系统 清通装置 室外排水管 见教材64页图2 24受水器 下水口通气管 控制管道内压力变化 保护水封 控制臭气腐蚀管壁 三 室内排水配管方法1 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用于确定管径1 适用于住宅 集体宿舍等建筑的计算公式 见教材66页式2 13 2 适用于工业企业等建筑的计算公式 见教材66页式2 14 2 确定排水管管径和横管坡度 1 排水管管径和横管坡度排水管管径按工程经验 见教材67页表2 16 横管坡度 见教材67页表2 14 2 排水立管管径按最大排水量 设计秒流量 和压力变化 25mmH2O 值确定 两者间的关系 3 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横管的管径 坡度 确定横管管径还必须考虑水流的充满度 流速 坡度 见教材69页三者间的关系 四 雨水排水系统分类 排水管网分外排水系统 内排水系统 是由屋面大小与结构形式决定 见教材71页目的 保证屋面不积存雨雪水 管网管径 雨水斗的数量 分布 额定排水量等有关 教材未介绍 雨雪水 屋面 排水系统 工程难易与费用间的关系 内排水系统构造示意图 第四节建筑消防系统一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手动喷水灭火系统 灭火时保证水量 水压是关键 1 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原则民用 公共建筑适合水灭火的均需设置 见教材72页室内火灾 水 消火栓系统 工程难易与费用间的关系 2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组成 类型 1 组成 水枪 水带 消火栓 消防水喉 消防管道 水池 水箱 增压设备和水源等 2 类型 低层建筑 住宅不超过10层 其他建筑不超过24米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三种方式1 水箱 水泵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2 仅设水箱不设水泵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3 设有消防水泵和消防水箱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见教材73页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三种方式1 高层建筑区域集中的高压 临时高压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2 分区供水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建筑高度超过50米 消火栓静水压力超过800kPa时 以50米或800kPa为界 将建筑分区 并联分区供水 串联分区供水 见教材74页 3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布置1 消火栓布置间距2 消火栓口距地面安装高度 1 1米3 在消防电梯前室要设消火栓4 一栋建筑内消火栓的规格要一致 消火栓出水压力超过5Mpa 要设减压装置 5 消防水喉应接在专用消防主管上 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原则 保证安全供水 具体措施 低层或高层建筑 消防管道应布置成环状 进水管至少应布置两条 消火栓管网要单独设置使用 见教材76页 5 水泵接合器设置室内管网水泵接合器是为消防车水泵向室内供水提供接口 设置在室外 间距不小于20m 数量由室内消防用水量和单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确定 水泵接合器的流量为10 15L s 消防车水泵取水从室外消火栓或贮水池 6 水池与水箱的布置消防水池可设于室内地下室的地面上 水池容量需满足消防用水量 消防水箱应安装在建筑屋顶 高度保证消火栓的供水压力 水池和水箱的总容量应满足室内10min消防用水量 二 自动水喷淋和水幕系统消火栓是手动喷水灭火系统 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比 找出各自特点 适用情况 同样 灭火时保证水量 水压是关键 室内火灾 水 自动消防系统 工程难易与费用间的关系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与室内消火栓系统对比 二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两个重要部件喷头 报警阀 适合于各种建筑物允许水灭火的场所 特点是火灾时 喷头自动打开喷水实现控火 灭火 同时发出火警信号 火灾初期 灭火成功率在97 以上 系统工作稳定 可靠 适应范围广 维护简便 室内外消火栓灭火系统不具备自动灭火功能 必须手动 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类 闭式喷头系统 开式喷头系统 闭式系统 湿式 干式 干湿两用 预作用 重复启闭预作用灭火系统等 开式系统 雨淋 水幕和水喷雾灭火系统等 闭式喷头 喷口由热敏元件封闭 如玻璃球 易熔元件等 开式喷头 喷口敞开 2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闭式系统 闭式喷头 湿式报警阀 前后管道内始终充满着压力水 且出口侧压力大于进口侧 湿式系统组成 闭式喷头 管道系统 湿式报警阀 水流指示器 报警装置 供水装置 消防水池 消防水泵 等 工作流程 火灾现场温度达到预定值时 闭式喷头感温件爆裂喷水 管道压力的变化使湿式报警阀打开 水力警铃报警 同时将压力 水流信号传至消防控制中心 确认后启动消防水泵向管网供水 实现持续自动喷水灭火 工作过程演示5 湿式消防 exe 湿式报警阀的工作原理 属无联锁报警阀 3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也是闭式系统 闭式喷头 干式报警阀 报警阀出口侧气压大于进口侧水压 干式 系统组成 闭式喷头 管道系统 干式报警阀 水流指示器 报警装置 充气装置 排气设备 供水装置 消防水池 消防水泵 等 工作流程 喷头爆裂 排气 喷水特点 不怕冻 灭火速度不如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 供水管 2 闸阀 3 干式报警阀 4 压力表 5 6 截止阀 7 过滤器 8 压力开关 9 水力警铃 10 空压机 11 止回阀 12 压力表 13 安全阀 14 压力开关 15 火灾报警控制箱 16 水流指示器 17 闭式喷头 18 火灾探测器 干式报警阀的工作原理 也属无联锁报警阀 4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也是闭式系统 闭式喷头 雨淋阀 报警阀出口侧气压可为零 或小于进口侧水压 先干式后湿式 系统组成 闭式喷头 管道系统 雨淋阀 火灾探测器 水流指示器 报警装置 充气装置 排气设备 供水装置 消防水池 消防水泵 等 工作流程 喷头破裂 排气 不喷水 报警确认后喷水或报警后系统由干式变湿式 喷头喷水特点 集湿式 干式的优点 灭火迅速 不怕冻 避免误喷 差动型干式阀雨淋报警阀 雨淋阀的工作原理 属双联锁报警阀 5 雨淋灭火系统 是开式系统 开式喷头 雨淋阀 报警阀出口侧为空管 进口测有水压 干式 系统组成 开式洒水喷头 管道系统 雨淋阀 火灾探测器 报警控制器 供水装置 消防水池 消防水泵 等 工作流程 电气控制 或传动管控制雨淋阀 启动水泵 开式洒水喷头喷水 特点 水量大 灭火迅速 6 水幕系统 是开式系统 开式喷头 雨淋阀 报警阀出口侧为空管 进口测有水压 干式 系统组成 开式水幕喷头 或洒水喷头 管道系统 雨淋阀 火灾探测器 报警控制器 供水装置 消防水池 消防水泵 等 工作流程 电气控制 或传动管控制雨淋阀 启动水泵 开式水幕喷头 或洒水喷头喷水形成水幕 特点 起防火分隔和防护冷却水幕 7 报警阀组 8 水流报警装置 水力警铃 压力开关 水流指示器 9 末端试水装置 减压阀 泄水阀 排气阀等 10 喷头管网布置见教材80页图2 35 三 消防给水控制系统1 消火栓水泵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 见教材80页图2 36 消火栓消防水泵可手动 也可自动 可远距离控制 也可就地控制 在电气原理图上如何表现 手动时 应采用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水泵 自动时 消防控制中心控制 水流报警启动器控制 见教材80 81页 2 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见教材82页图2 37 图2 383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 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见教材83页图2 39 作业2 根据教材61页图2 20及控制系统要求 试绘制水泵双位控制电气系统原理图 第三章通风 空调工程及制冷设备 第一节通风工程一 建筑通风概述 一 建筑通风的任务和意义建筑环境设计温度 湿度 洁净度和速度 四度 的保证均是依靠室内空气的流动得以实现 通风工程就是将流体力学原理 空气调节原理 传热原理等应用于建筑环境的一门应用学科 室内环境 参数表示 流动空气 参数表示 通风系统 组成 参数表示 技术方法等的相互关系 二 通风方式 按通风范围分为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 按通风动力分为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 包括全面机械排风系统 全面机械送风系统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 局部机械送风系统 包括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压热压联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见教材87页 89页 二 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消除室内余湿的全面风量公式 消除室内余热的全面风量公式 按房间换气次数计算全面通风量公式 L nVf 消除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全面风量公式 见教材90页 91页 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3 11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三 自然通风 一 自然通风的作用原理 2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4 17建筑物四周的风压分布 图4 18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 风压 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图4 20风压 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二 进风窗 避风天窗和风帽1 进风窗2 避风天窗 矩形避风天窗1 挡风板 2 喉口 下沉式避风天窗 四 通风系统的主要设备和构件 一 室内送 排风口 二 风道1 风道材料和风道截面积的确定2 风道的布置 三 室外进 排风装置 四 风机1 离心风机 风量 全压 功率 转数 效率 2 轴流风机 图4 23避风风帽构造示意图 图4 24全面机械排风 自然进风示意图 图4 25全面机械送风 自然排风示意图1 进风口 2 空气处理设备 3 风机 4 风道 5 送风口 图4 26全面机械送 排风示意图1 空气过滤器 2 空气加热器 3 风机 4 电动机 5 风管 6 送风口 7 轴流风机 2 气流组织 3 空气质量平衡和热平衡 空气质量平衡 图4 27全面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示意图 热平衡 4 全面通风量的计算 房间正压 负压 零压差状态调整 2 局部通风 1 局部送风 2 局部排风 图4 28局部送风系统示意图1 风管 2 送风口 图4 29局部排风系统示意图 局部排风罩 a 密闭罩 b 外部吸气罩 图4 30密闭式排风罩示意图图4 31外部吸气罩示意图 c 接受式排风罩 d 吹吸式排风罩 风道 图4 32高温热源的接受式排风罩 图4 33砂轮磨削的接受式排风罩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 风机 以上四部分构成排风系统 图4 35离心风机构造示意图1 叶轮 2 机轴 3 机壳 4 吸气口 5 排气口 图4 36轴流风机构造示意图 风量L 风压p 轴功率N 有效功率Nx 风机转速n 第二节空调工程一 空调的任务及负荷计算1 空气调节的任务与作用任务是控制室内空气环境 参数包括温 湿 洁 速度 作用是满足人体舒适性和生产工艺性要求 注意室内空气环境 空气状态 空气处理系统三者间的关系 2 空调负荷是指空调系统或空调设备为保持室内空气状态基本维持不变所需要的制冷量 加热量 加湿量和除湿量的指标 空调负荷 包括冷负荷 热负荷 湿负荷 冷负荷中又包括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两种 空调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的依据 见前面讲过的消除余热 余湿 有害物的全面通风量计算式 冷负荷 热负荷 湿负荷是以房间为对象 在维持室内空气状态参数条件下 是选择的设备容量的依据 制冷量 制热量 加湿减湿量是以设备为对象 是衡量设备容量大小指标 3 空调负荷的概算有冷负荷的概算 估算 值 也有热负荷的概算值 见教材101页表3 3 新的空调设计规范要求空调负荷要采用精算法计算 问题 什么引起空调冷负荷 精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房间得热产生冷负荷 基本原理是传热学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二节传热学基础知识一 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 不同物体直接接触 依靠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热 热对流 流体直接接触且内部发生相对运动而传热 热辐射 物质不需直接接触而对外发射可见和不可见的射线 电磁波 光子 而传热 1 热传导传热量计算 热流通量 导热系数R 导热热阻 3 热辐射传热量计算 二 空调房间送风量与空气处理设备 一 夏季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冷负荷Q 湿负荷W 热湿比 室内状态点N 送风状态点O等概念及在焓湿图上的确定方法 见教材103页 冬季特点的体现 目的 保持室内温湿度状态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三节湿空气的热工基础知识一 湿空气的物理性质近似理想气体 其方程 湿空气总压力 1 含湿量 d 二 湿空气的焓湿图见教材29页1 等温线2 等相对湿度线3 热湿比线 三 湿球温度与露点温度1 湿球温度 空气与水直接接触 达到稳定的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反映在焓湿图上 等焓线或等湿球温度线与 100 的交点 2 露点温度 反映在焓湿图上 等含湿量线d向下与 100 的交点 四 焓湿图的应用1 湿空气加热过程2 湿空气冷却过程3 湿空气等焓加湿过程4 湿空气等焓减湿过程见教材33页 二 空气热 湿处理设备两大类 接触式热湿交换设备 包括喷水室 蒸汽加湿器 局部补充加湿装置 液体吸湿剂装置 特点空气与热湿交换介质直接接触进行湿热交换 典型设备是喷水室 换热原理 教材105页表面式热湿交换设备 包括光管式和肋管式空气加热器及空气冷却器 特点空气通过分隔壁面与介质进行湿热交换 典型设备是表面式换热器 换热原理 教材106页 三 空气净化处理设备按过滤效率分为 初效过滤器 中效过滤器 亚高效过滤器 高效过滤器四类 四 组合式空气处理室也称组合式空调器或组合式空调箱 是由标准功能段组成 包括空气处理段 表冷 加热 过滤 加湿等 送风机段 回风机段 空气混合段 消声段 中间段等 见教材107页图3 32 三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1 空调系统的分类 空调设备集中与分散分 负担室内负荷所用介质分 处理空气的来源分 其他方法分 见教材108页图3 33 2 集中式空调系统 见教材109页图3 34 3 变风量系统 见教材110页图3 35 4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见教材111页图3 36 图3 37 5 局部空调机组 见教材112页图3 38 图3 41四 空调水系统 包括冷冻水系统 冷却水系统 见教材114页 五 空气调节自动控制1 空调系统的控制特点 空调系统可以认为是包括空调装置和室内空气环境的一个整体 室内空气环境 控制对象 和状态具有特性为 多干扰 多工况 温湿度相关 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 湿度 洁净度等参数 控制量 是通过控制空调装置而实现 空调装置 加热器 冷却器 加湿器 空气混合器 风机 盘管等设备组成 2 空调基本设备的控制 见教材118页 1 冷 热 水盘管的控制2 电加热器的控制3 淋水室的控制4 加湿设备的控制3 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 见教材120页 1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的步骤2 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 六 建筑的防火排烟1 防火排烟的基本概念 1 建筑区域的建造 划分要保证 建筑材料的防火 建筑区域的防火 限火 防火隔墙 门 窗 楼板层等对区域的划分 使用区 疏散区 2 防火设施的灭火 如消火栓 自动喷水灭火等 3 防烟 排烟设施在建筑使用区 疏散区的设置方法与作用 重点要明确防排烟设施与建筑区域划分的关系 4 明确最重要的一点 发生火灾时要保证疏散通道通畅 不受烟气影响 2 建筑设计的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 1 防火分区 竖向分区 通常用楼板层分隔 水平分区 通常用防火隔墙 门 窗 防火卷帘门等分隔 目的防止火灾蔓延 设计规定 楼梯间 通风竖井 电梯等竖井要作为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既可以是工作区 也可以是疏散区 2 防烟分区 在一个防火分区内为防止烟气扩散所设置的屏障 如隔墙 垂壁 门窗等 是防火分区的细分 防烟 排烟设施是用于建筑防火分区内防烟分区中的一种通风系统 防烟是不让烟气侵入 排烟是将烟气排走 什么区域要设置防烟系统 什么区域要设置排烟系统 3 防排烟方式 包括排烟 防烟两种1 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的特点是热压通风 不需要排烟风机 节能 但不保证排烟效果 不需要建筑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 高层建筑不允许采用 机械排烟方式的特点是建筑区域必须先进行防烟分区 每一个防烟分区内至少要保证一个排烟口 平时常闭 区域内着火时 手动或自动开启 同时联动开启排烟风机 走道排烟系统竖向布置 其余水平布置 2 防烟方式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的特点是通常设置在楼梯前室 楼梯电梯合用前室 楼梯间内 发生火灾时 保证当层和上下两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及楼梯间的压力大于烟气压力 防治烟气侵入 保证疏散通道畅通 压力分布为楼梯间50Pa 前室或合用前室25Pa 加压送风口 楼梯间每隔2 3层设置一个 前室则每层设置 加压送风口平时关闭 发生火灾时 保证当层和上下两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及楼梯间的风口开启 4 防 排烟装置 见教材124页5 机械防排烟的控制程序 见教材125页 1 开敞楼梯间2 封闭楼梯间3 防烟楼梯间 图6 1普通开敞式楼梯间图6 2封闭楼梯间 图6 3防烟楼梯间 图6 4防烟剪刀楼梯间 4 避难层 间 5 消防电梯间前室6 合用前室 图6 5消防电梯间前室图6 6合用前室 图6 7防烟系统的组成 图6 8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 2 机械排烟 1 原理 2 组件 3 优点6 4自然排烟6 4 1自然排烟条件6 4 2自然排烟的优缺点自然排烟的优点是 构造简单 经济 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及动力设施 运行维修费用低 排烟口可以兼作平时通风换气使用 图6 9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可开启外窗的前室 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中庭机械排烟口应设在中庭的顶棚上 或设在紧靠中庭顶部的集烟区 见图6 10 地下室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时 6 5 6排烟量的确定 图6 10中庭排烟示意 6 5 7排烟风机 排烟口 风道 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采用排烟轴流风机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与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机械排烟系统中 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 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6 6加压防烟送风系统6 6 1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部位及方式1 加压送风系统的设置部位民用建筑如下部位应设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 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 室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当裙房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 裙房部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 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2 封闭避难间加压送风量的计算6 6 5加压送风机 加压送风口 风道 6 7 1通风空调系统的防火 图6 11防火墙处的防火阀示意图 6 8防排烟系统的控制6 9防排烟系统的设备部件6 9 1防火类阀门1 防烟防火阀2 排烟防火阀 图6 15圆形防烟防火阀外形 图6 16方形排烟防火阀外形图 3 防火阀6 9 2排烟口 排烟阀 图6 17板式排烟口外形 图6 18多叶排烟口外形 6 9 3压差自动调节阀6 9 4余压阀 6 9 5HTF系列专用排烟轴流风机 图6 19余压阀外形尺寸 图6 20HTF系列消防高温排烟专用轴流风机外形 6 9 6自垂式百叶风口 风口竖直安装在墙面上 平时情况下 靠风口的百叶自重而自然下垂 隔绝在冬季供暖时楼梯间内的热空气在热压作用下上升而通过上部送风管和送风机逸出室外 6 9 7自动排烟窗 图6 21自垂式百叶风口结构图 第三节空调用制冷设备空调设备需要冷量 冷源 而产生冷量的设备称为制冷设备或人工冷源或制冷机 制冷机有三种 蒸汽压缩式 吸收式 蒸汽喷射式 一 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四大件 制冷剂 工质 热力循环 热量置换 一点 临界点C三区 液相区 两相区 气相区 五态 过冷液状态 饱和液状态 湿蒸气状态 饱和蒸气状态 过热蒸气状态 八线 等压线p 水平线 等焓线h 垂直线 饱和液线x 0 饱和蒸气线x 1 无数条等干度线x等熵线s等比体积线v等温线t 理论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二 蒸汽压缩式制冷设备1 压缩机 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2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3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2 蒸发器 1 直接式蒸发器 直接冷却空气 给房间提供冷量 2 载冷剂式蒸发器 水箱式 壳管式 给载冷剂提供冷量通过空调设备给房间提供冷量 3 冷凝器 风冷式 水冷式 蒸发式三种 见教材130页4 膨胀阀 节流 控压 见压焓图5 其他辅助设备 油分离器 贮液器 过滤器 自动控制装置等 6 制冷机组与冷水机组上面介绍的部分或所有设备组装在一起 包括冷水机组 风冷 水冷等 三 吸收式制冷机组1 吸收式制冷原理 见教材132页图3 73 图5 2简单吸收式制冷系统 四个热交换设备两个循环 制冷剂循环 吸收及循环 发生器产生高压气态制冷剂吸收器吸收低压气态制冷剂 2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见教材133页图3 74 吸收式制冷机工作原理图E一蒸发器C一冷凝器RP一蒸发器泵HE一热交换器G一发生器A一吸收器SP一溶液泵 3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见教材134页图3 75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并联系统流程1 高压发生器泵2 高温换热器3 吸收器4 蒸发器5 高压发生器6 冷凝器7 低压发生器8 12 引射器9 冷剂水泵10 凝水换热器11 低温换热器13 溶液泵 4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见教材134页图3 76 第一节供暖热负荷热负荷 为保持室内温度基本不变所需的热量 第四章供热工程及热水供应设备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 一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二 围护结构附加 修正 耗热量风力附加 朝向附加 高度附加三种 三 冷风渗透耗热量四 冷风侵入耗热量五 热负荷的确定与估算1 精确计算法 按单个房间热负荷相加得整个建筑热负荷 多个建筑热负荷相加得小区集中供暖热负荷 2 估算法 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单位温差热指标法见教材139页 供暖系统 由热源 热媒输配管和散热设备三个部分组成 一 供暖的分类 第二节供暖系统的分类及系统形式 图4 1集中式热水供暖系统示意图1 热水锅炉 2 散热器 3 热水管道 4 循环水泵 5 膨胀水箱 1 按供暖作用范围分 1 局部供暖系统 主要组成部分在构造上都在一起的供暖系统 如烟气供暖 火炉 火墙和火炕等 电热供暖等 即单独向一个房间供暖的系统 2 集中供暖系统 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 用热媒管连接 由一个热源向整个建筑物的所有房间供暖的系统 2 按供暖热媒种类分 1 烟气供暖 2 热水供暖 3 蒸汽供暖3 按供暖系统循环动力分 1 自然循环供暖系统 2 机械循环供暖系统 二 供暖系统的主要形式1 普通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普通热水供暖系统的热媒为供水95 回水70 的热水 1 自然循环双管上分式 重力循环供暖系统1 总立管 2 供水干管 3 供水立管 4 散热器供水支管 5 散热器回水支管 6 回水立管 7 回水干管 8 膨胀水箱连接管 9 充水管 接上水管 10 泄水管 接下水道 11 止回阀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主要分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两种形式 关键词 立管 干管 支管单 双 管系统上供下回 坡度气水同 异 向 垂直失调膨胀水箱定压点 2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1 机械循环垂直式热水供暖系统 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1 热水锅炉 2 循环水泵 3 集气装置 4 膨胀水箱 关键词 单 双管系统上供下回 坡度气水同 异 向膨胀水箱定压点排气装置 2 机械循环水平串联式热水供暖系统 单管水平串联式1 冷风阀 2 空气管 单管水平跨越式1 冷风阀 2 空气管 系统的总造价低 管路简单 无穿各层楼板的立管 施工方便 可利用最高层的辅助空间 如楼梯间 厕所等 架设膨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