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改革开放_第1页
第23课 改革开放_第2页
第23课 改革开放_第3页
第23课 改革开放_第4页
第23课 改革开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1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80年与1975年相比,粮食与棉花种植面积减少,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推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自主权扩大,生产积极性提高,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故B项错误;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并没有完成,故C项错误;1980年国家尚未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其彻底取消是在1992年,故D项错误。 2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体制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基层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的基层政权改革不符,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时间晚于材料给出的时间,故D项错误。3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农民自动承包荒山植树造林,这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植树造林不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故B项错误;生态意识是指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图中农民承包荒山造林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C项错误;农民自动承包荒山,不是自发承包,依然是在国家指导下进行的,故D项错误。4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的是1983年国家对城镇个体户采取开放政策,允许他们可以作为法人从事商业活动,这一政策提高了个体户从事商业化活动的积极性,但他们不是工业生产者,不生产具体产品,故A项错误;在此之前国营运输单位在城乡间已经进行了客货运输,所以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要早于这个时间,故B项错误;个体户从事商业活动,以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城乡之间货物贩运,对活跃城乡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D项的时间要晚些,1992年后出现,故错误。5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服务网点减少的时间是1959到1977年,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1987年到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这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所有经营行为都由政府控制,企业效益好坏与企业自身关系不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7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四川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两省不符,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定的,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8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答案:B解析:经济特区建立与安徽农村的探索无关,故A项错误;安徽小岗村农民违背中央禁令,“贴着身家性命”分田单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央倡导的,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运动没有违背中央精神,不存在“贴着身家性命”,故D项错误。9(2018江苏南通一模,4分)下列某城市人口变化示意材料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A经济特区发展迅速 B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与材料中“某城市人口变化”相符,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中19801996年某城市人口变化不符,故B项错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最晚时间“1996年”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主要原因:“左”倾思想的影响;包产到户被认为是复辟资本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冲突;(6分)解析: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出,因受到“左”倾思想的束缚,人们认为包产到户是复辟资本主义,是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冲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意义。(9分)答案: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意义:改变了束缚农村生产力的旧体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9分)解析:特点由材料信息“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