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ppt_第1页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ppt_第2页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ppt_第3页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ppt_第4页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多极化与大国关系的调整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崩溃 世界格局面临重新塑造的问题 国际上随即开始了建立世界新格局的争论 美国打算抓住历史机遇建立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 日本最初主张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 日美欧三方协调的世界格局 联合的欧洲主张建立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 多极的 但欧洲处于中心领导地位 后来美国新经济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力差距有所扩大 日本事实上放弃了原来的主张 转而同英国一道 执行了追随美国的路线 欧洲出现分离 老欧洲主张多极世界 新欧洲追随美国 中俄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坚持多极世界 世界政治格局实质上是大国关系格局 大国关系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综合实力对比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其相互关系相对稳定而使世界政治呈现出的结构 样式 世界政治格局不可能在大国关系持续动荡的情况下形成 它只能在大国力量对比相对均衡 关系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当前大国力量对比不均衡 关系不稳定 因此世界政治格局处于塑造过程中 但从目前情势来看 未来世界政治格局很可能是多极的 而不是单极的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在曲折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的意义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表现 实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今世界政治向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多极化的 经济决定政治 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一定是多极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当今世界存在一超多强 多种政治力量竞争 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强劲发展 但同二战后初期相比 美国综合实力严重不足 独霸世界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得人心 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一致反对 中国 俄罗斯 联合起来的欧洲 第三世界和日本都是制约美国独霸世界的力量 1950年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以1964年美元的价格计算 摘自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1945年美国经济实力之强 尤如1815年的英国 只能用 非一般 一词来形容 在战争结束时 华盛顿的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 几乎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的2 3 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 美国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 3 这使得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就是在数年后 美国产品仍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 3 由于美国造船业的急剧膨胀 其船舶总吨位占世界的一半 从经济上说 美国可不受限制地在世界上为所欲为 尽管冷战结束后 美国赢得了新经济繁荣 致使美国综合实力有了较快上升 但目前美国的综合实力同战后初期比较 还是相对衰落的 如今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为30 左右 进出口贸易占全球比重为19 左右 贸易每年保持巨额赤字 2005年商品贸易赤字高达7000多亿美元 政府财政自2001年又出现巨额赤字 自那时起 年均财政赤字超过4000亿美元 政府债务总额超过7万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摆脱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力量 中 俄 印是当今世界独立自主的国家 欧盟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发展 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惟一超级大国美国受到广泛的国际制约 其独霸权世界的能力同战后初期比较已经大大减弱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的意义 充分认识单极世界霸权的危害 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保证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提高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倡导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总之 多极化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 是否一极 unipolar 双极 Bipolar 还是多极 Multipolar 更有利于世界稳定 支持霸权稳定观点的主要理论有 霸权更替论 Power transitiontheory 长周期理论 Long cycletheory 霸权更替论认为霸权国家承担的全球责任最终会将它拖进这样一种状态 其它国家可以有效对其进行挑战 国际关系就似 山大王 的游戏 原有的霸权国不情愿和平放弃既得地位和利益 挑战者希望获取领导权并重新塑造国际秩序 分配权力和财富 因此 二者爆发战争 战争爆发点正是二者实力相当或者接近平衡点 长周期理论认为每隔100年 世界领导地位就发生一次更替 主要代表人物是GeorgeModelski和WilliamR Thompson 他们认为霸权周期一般经过四阶段 GlobalWar WorldPower Delegitimation Deconcentration 全球战争阶段是产生新的世界霸权的阶段 新霸权在战争中崛起 然而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的成本削弱了霸权国 导致其实力下降 合法性丧失阶段是全球霸权实力相对下降的阶段 权力分散阶段是新的世界大国出现挑战霸权国家的阶段 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新霸权挑战国采用强制手段驱逐不愿下台的原有霸权国为止 该理论认为在霸权时期 世界胆稳定的 而在霸权下降时期 世界是不稳定的 Long cycletheory TheStruggleForGlobalLeadership 1494 1994 Basedonthelengthofthephasesinacycle aroundtheyear2000theunitedStatescouldexpecttoenterthedeconcentrationphaseandbechallengedbyanotherpower possiblyChina withtheglobalwarphasefollowingaboutthirtyyearslater Stevenl Spiegel FredL Wehling WorldPoliticsinaNewEra 霸权更替和长周期理论最近有了一些修正 首先 核武器的出现是否意味霸权的更替并不必然与全球战争相联系 在冷战中 核武器使敌对的双方保持了 冷和平 其次 民主国家间霸权更替也许可以通过和平方式实现 因为民主国家不会相互打仗 再次 并不是所有霸权更替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 尽管有点不愿意 英国还是和平地接受了美国的崛起 因为美国愿意接受已经建立的Anglo FrenchInternationalorder 1648 1945年是世界是多极的 期间交织着霸权领导时期 1945 1991年世界是双极的 1945 60年代末是tightbipolar 70年代后是loosebipolar 双极世界更加稳定 Mearsheimer Waltz 一是国际关系相对简单 小的国家不能影响极主的政策 更加有效 两极并不依赖它们的盟国 更加有竞争性 权力不平衡更不可能发生 认为多极有利于世界稳定 因为多极形成意味权力分配平衡形成 即全球出现了力量均衡模式 当不平衡时 就会形成国家联盟恢复平衡 若权力被一个国家或者集团垄断 它倾向于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控制国际体系并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他国 即使这个霸权国起初是无恶意 但最终它会成为暴君 因为权力倾向腐败 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保持力量平衡国家联盟的形成不是出自道德原因 而是为了防卫国家生存 平衡力量集团的组成与领导人 国家制度 历史矛盾无关 全球达到力量平衡的方法有二 国家自身力量的消长和国家结盟 当一个国家过于强大时 其他国家就结成联盟平衡这个国家 如果失败了就要通过战争达到平衡 历史上 英国在欧洲大陆上就扮演这个平衡的调节者 多极世界中的国家集团不是对立 不同国家集团的成员有相互交叉的共同利益 国家联盟的组成是不稳定的 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的敌人 这就温和了国家的行为 降低了冲突 也使国家在处理败国时不是那么严厉 多极也降低了军备竞赛的程度 当一个国家进行军备竞赛时 其他国家并不寻求平等的军备竞赛 因为它可以通过联盟来维护安全 在多极世界中一国无论是做一流国家 还是二流国家 安全是同样可以通过联盟来保障的 多极化世界中的国家博弈不是零和的 Zero sumgame 有助缓解国家冲突 国际关系的历史都有实例证明 既有单极下的稳定 也有单极下降时的全球动荡 既有双极的相对稳定 也有双极下的人类对抗的残酷 既有多极的稳定 也多极化争斗的全球战争 因此 世界极不是保证世界稳定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单极的稳定 还是双极的稳定 多极的稳定 都有隐藏在其中的其它因素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主张的多极没有伴随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那么多极世界也是动荡不稳定的 我们讲的多极不仅是有三个以上的力量 而且中国必须是其中一极 在多极中必须体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尊重世界多样性 稳定的多极 必须是与全球化相对应的 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予以保障的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表现 欧盟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突出 自1999年1月发行欧元 声称要结束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中美元独大的局面 形成美元 欧元二极秩序后 同年6月欧盟宣布加快欧洲安全与防务建设 在全球事务中 欧盟同美国竞争激烈 1996年3月 欧盟15国同东亚 东南亚10聚会泰国曼谷 召开亚欧首脑会议 宣布建立亚欧新型伙伴关系 1999年6月底 欧盟 拉美首脑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2000年4月欧盟 非洲首脑会议在埃及开罗举行 亚洲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1997年11月启动东盟与中国 日本 韩国的非正式领导人会议 2000年2月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举行 亚洲论坛 成立大会 3月首届东亚 拉美合作论坛外长会议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 中俄法印德巴西等发表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宣言 在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 南美国家2004年加强合作 决心建立不依赖美国的南美洲国家共同体 左派政权在拉丁美洲诞生 美国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 全球反战运动兴起 实现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欧盟 日本等美国盟友独立自主倾向发展 最终摆脱美国控制尚需要一个过程 中俄同美国的实力差距悬殊 发展中国家力量虽有增强 但能够成为世界政治中有影响的力量还须时日 美国尚能控制国际局势为美国服务 其优势地位削弱存在反复和曲折性 200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值及国际比较 19个大国中 6个非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只有6万亿美元左右 占全球的13 左右 当今世界多极化还不能马上实现 美国也难建立单极世界 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 1 两极格局崩溃 大国关系开始深刻调整 俄罗斯同美国 欧盟的关系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和敌人向 伙伴关系 调整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随着苏联解体面临困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由冷战时期 联华抗苏 调整为以 和平演变 为主轴 美 欧 日关系也因苏联解体发生变化 2 面向未来 为寻求有利的国际环境 大国关系伙伴关系建立 原有的大国关系定位走向解体 大国寻求新的关系定位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中国 世界政治格局主角 意大利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英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德国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20世纪50年代 大国关系模式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中国 世界政治格局主角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法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20世纪70 80年代 大国关系模式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中国 世界政治格局主角 20世纪70 80年代 大国关系模式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中国 俄罗斯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大国关系模式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中国 俄罗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 大国关系模式 美国 日本 中国 欧盟 印度 1996年 1997年 1997 1998年 1998年 1998年 2000年4月 2000年8月 俄罗斯 冷战结束后 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刻调整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力是两极格局崩溃 美俄 美中 美欧日和俄欧日关系都出现了巨大调整和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 大国关系调整的主要动能是各大国对自身在世界中有利地位的追逐 20世纪90年代初 大国关系的调整情况 1 美国 日本 欧洲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 日本 欧洲关系得到加强 2 俄罗斯推行 一边倒 外交政策 其领导人在1992 1993年几乎访问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 同美国 欧洲宣布建立伙伴关系 3 美国 欧洲对华实施制裁 日本率先取消对华制裁 中日关系发展良好 但没有建立伙伴关系的打算 4 俄罗斯对华保持交往 但关系并不亲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大国关系变化情况 1 1994年后 俄罗斯执行 全方位 外交 俄同美国 欧盟的关系虽有调整 但美俄 美欧仍然维持着伙伴关系 2 中国是这一时期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 大国关系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其他大国对中国关系的调整和改善上 俄罗斯 美国 欧盟 日本先后同我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 建设性战略合作 全面伙伴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3 日本调整对俄政策 两国在1998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世纪之交 大国关系调整情况 1 作为一个大国 印度明显实力不足 但由于大国竞争的需要 印度被纳入了大国关系调整的视野 2 美国与中国 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 是大国关系中最不稳定 最易于发生调整和变化的关系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3 美国与中俄关系由于1999年北约侵略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关系受损 小布什上台后一度把中俄作为主要的战略对手 致使美国与中国关系风波不断 在导弹防御 京都议定书 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 欧盟加强军事合作等广泛的议题上 欧美发生了尖锐矛盾 关系动荡 9 11事件 后 中俄 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改善 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日本的对外关系明显发生了对美一边倒的迹象 日本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初企图挑战美国的大国而成为追随美国的国家 主要原因是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 美日力量对比出现了不利于日本的变化 日本国内右翼力量抬头所致 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倒退 大国关系未来的发展变化 未来大国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将主要围绕美中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来进行 受此影响最明显的将是美日 中日关系 其次是美印 日印关系 美中关系的好转 战略合作加强将导致中日关系的改善 美国加强与印度关系 日本加强与印度关系的动力降低 中印关系 中俄 中欧关系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份量会继续加重 俄罗斯 印度和欧盟将会从中美日三边关系调整中收获最佳利益 在可以预期的较长时期内 美国日本防范中国和中国防范日本美国的势头会加强 但这三国将维持相对和平的关系 在中美日三边关系中 日本从自身利益出发 将积极阻止中美关系向合作的方向稳步发展 日本可能像二战后的英国那样 为维护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免受中国挑战 可能引导美国进入中美关系磨擦甚至冷战对抗的 陷井 日本 中国 俄罗斯 蒙古 关注日本对外政策的 英国化 苏联 所谓日本对外政策的英国化 主要是指当前日本的对外政策正发生像二战后英国类似的对外政策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 对美关系 正走向 依附化 正如战后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