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程(国家).doc_第1页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程(国家).doc_第2页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程(国家).doc_第3页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程(国家).doc_第4页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程(国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稿)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办公室二七年2目 次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35 准备工作86 资料补充调查9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10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12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15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1611 县级成果1712 省级成果1813 成果验收2014 成果更新2215 成果归档与应用22附录A(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调查表23附录B(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产能核算过程表25附录C(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表27附录D(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编写参考提纲30附录E(规范性附录) 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表格格式334农 用 地 产 能 核 算 技 术 规 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对象、原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要求、成果检查验收、成果更新和应用以及档案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县级行政区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草地及其他农用地。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TD/T 1004-2003 农用地分等规程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农用地本标准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及其他农用地。3.2 农用地等在全国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平均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的农用地等别。3.3 基准作物是标准粮换算的基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按照不同区域生长季节的不同,进一步区分的春小麦、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等7种粮食作物。3.4 指定作物指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3.5 标准粮产量标准粮产量是农用地分等确定的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产量为基准,其他指定作物的产量用标准粮换算系数换算得到的产量。3.6 标准粮换算系数以国家指定的基准作物为基础,基准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与当地各种指定作物单位面积实际产量的比值。3.7 因素指标区对区域内决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因素组合,依主导因素原则和区域分异原则划分的区域,是区别于其它指标区的最小单元。因素指标区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表B.1全国标准耕作制度分区表。3.8 标准耕作制度在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有利于生产或最大限度发挥当地土地生产潜力,未来仍有较大发展前景,不造成生态破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并已为(或将为)当地普遍采纳的农作方式。由于各地养地方式难以统一,因此这里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标准耕作制度见农用地分等规程附录B,表B.2全国部分省(市)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3.9 光温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水分、CO2供应充足,其它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理想作物群体在当地光、热资源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3.10 气候生产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其它环境因素均处于最适状态时,在当地实际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条件下,农作物群体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即在光温生产潜力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降水的限制作用后,农作物的理论产量。3.11 农用地产能农用地产能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所形成的农用地生产能力,分为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3个层次。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最终结果为农用地不同等别层次产能的标准粮单产和总产。3.11.1 农用地理论产能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充分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优状态,技术因素所决定的农作物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3.11.2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在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基本保证,光、热、水、土等环境因素均处于正常状态、技术条件可以满足,由政策、投入等因素决定的正常年景下农作物能够获得的最高产量。3.11.3 农用地实际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是指目前已经实现的产能,即某年农作物已经达到的平均产量。3.12 区域产能区域产能是指各级行政区(省、市、县、乡)或跨行政区(流域、地区、经济区、自然区等)内农用地产能。3.13 标准样地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地分等单元。一般情况下,标准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最好,它们在本区域内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土壤、灌溉与排水等条件的综合特征最优。3.14 农用地利用强度农用地利用强度包括理论利用强度和可实现利用强度。理论利用强度反映农业科技利用的水平,数值上等于可实现单产与理论单产的比值。可实现利用强度反映目前农用地可实现生产能力的发挥程度,数值上等于实际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比值。3.15 农用地利用潜力农用地利用潜力包括理论利用潜力和可实现利用潜力。理论利用潜力反映农用地远景生产潜力,数值上等于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差值。可实现利用潜力反映农用地近景生产潜力,数值上等于可实现单产与实际单产的差值。4 总则4.1 目的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科学评价我国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农用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科学编制土地规划、开展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动态监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提供技术支撑。4.2 任务4.2.1 在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摸清我国不同区域农用地产能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4.2.2 通过区域间农用地产能的对比分析,反映区域性产能的分布状况,为战略性、区域性土地资源宏观调控提供依据。4.2.3 进行不同层次产能比较分析,反映因农用地自然质量状况、利用水平差异等造成的农用地在产能上表现出的差异。通过对农用地理论产能与可实现产能的比较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利用潜力。通过对农用地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的比较分析,可以正确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制定增产措施等提供技术支撑。4.3 工作对象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工作对象是县级行政区域内现有农用地和宜农未利用地,不包括自然保护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4.4 原则4.4.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的原则农用地分等划分了不同尺度的土地质量相对差异,构建了全国农用地系统内部相对差异的梯级体系;农用地产能核算则要把每个梯级的绝对值水平精确地核算出来,因此,农用地产能核算要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以保证成果的科学性、准确性、现实性和可比性。4.4.2 综合分析原则农用地产能是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用地产能核算要综合分析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产能的影响与作用。4.4.3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农用地产能核算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结果可用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以提高成果的精度。4.4.4区域差异性原则农用地产能是土地质量和利用水平的客观体现,质量越好的土地,产能越高,反之亦然。农用地分等工作分别对农用地的自然质量、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农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因此产能核算要充分体现出农用地产能的自然差异、利用差异及其区域差异。4.5 工作内容产能核算工作包括下列内容:a) 工作准备,编写任务书;b) 农用地分等资料整理;c) 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d) 农用地分等单元产能测算;e) 区域农用地产能测算; f)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g) 编写成果报告;h) 成果验收;i) 成果归档、更新与应用。 4.6 技术工作组织技术工作组织包括三个层次:a) 国土资源部负责统一编制全国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并进行全国成果汇总等;b)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各县(市)农用地产能核算,并进行省级成果汇总等; c) 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基础数据、图件等资料的收集与外业补充调查等。4.7 技术方法与步骤4.7.1 技术方法全国统一采用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即在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补充调查所需资料,核算农用地不同层次和不同区域的产能。4.7.2 工作步骤a)农用地分等资料整理;b)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c)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建立;d)理论产能核算;e)可实现产能核算;f)实际产能核算;g)核算结果评价与检验;h)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与潜力评价;i)成果整理与验收。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流程见图1。29工作准备农用地分等资料整理收集资料与外业补充调查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建立可实现样本产量调查指定作物实际产量调查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整理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整理理论样本产量调查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与理论样本调查产量抽样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与可实现样本调查产量YN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模型评价与选择理论产能核算可实现产能核算实际产能核算产能核算结果评价与检验区域土地利用强度与潜力评价成果编绘成果验收文字成果图件成果数据表格成果数据库成果农用地产能核算模型的建立图1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流程图4.8 工作底图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工作底图为县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4.9 工作成果成果包括:a) 文字成果;b) 图件成果;c) 数据表格成果;d) 数据库成果;e) 基础资料汇编。4.10 相关技术应用应通过计算机,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编制。5 准备工作 5.1 编写计划任务书 计划任务书包括以下内容:a)产能核算的区域范围;b)工作程序及方法;c)技术资料和基础图件;d)组织领导;e)工作人员、时间安排、经费预算;f)主要成果。5.2 调查表格准备按附录A准备调查表格。5.3 农用地分等数据的整理 5.3.1 农用地分等单元面积数据的整理依据基期年上报国土资源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以分等单元为单位进行面积平差,以此作为产能核算的耕地面积。5.3.2 农用地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数据的整理5.3.3 农用地分等单元利用等数据的整理6 资料补充调查6.1 调查内容6.1.1 农用地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的调查6.1.2 农用地指定作物可实现单产样本值的调查:要求调查时拍摄代表性样点的景观照片,以反映所有农用地利用等别的景观现状。6.1.3 县、乡指定作物实际单产的调查 6.1.4 其他资料调查与收集a)县(市、区)各乡镇核算基期年耕地面积; b)县(市、区)核算基期年近三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c)县(市、区)核算基期年近三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 d)县(市、区)核算基期年近三年农业种植结构和粮经比变化情况;e)县(市、区)核算基期年近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情况;f)其它需要的资料。6.2 调查方法6.2.1 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调查 在实践中无法直接获取农用地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可以调查指定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单产,将指定作物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单产视作农用地理论单产的样本值。调查的途径有:到主管部门调查;实地调查;其他途径调查,例如互联网查询等。如果实际调查的区试产量样本不能满足样本数量要求,可以采用专家咨询调查的方法,以专家咨询调查的结果作为该类样本数量的补充。专家咨询调查采用如下方法与步骤:(a)确定抽样分等单元。(b)咨询专家。邀请农业育种、栽培、耕作等方面的专家,对补充样点指定作物的理论单产进行咨询。调查结果填入附表A.1和A.2中。6.2.2 指定作物可实现单产样本值调查 在实践中无法直接获取抽样单元农用地可实现单产的样本,所以目前只能调查农用地抽样分等单元指定作物近3-5年正常年景下的最高单产,将其看作农用地可实现单产的样本值。调查结果填入附表A.3中。6.2.3 指定作物实际产量调查指定作物实际产量数据来源于基期年县级统计年鉴(或调查年鉴),按乡镇填写各指定作物的统计单产和总产。调查结果填入附表A.4中。6.3 调查样点要求6.3.1 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调查以农用地分等二级指标区为单位,每种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调查的数量不少于50个,样点空间分布要相对均匀。6.3.2 指定作物可实现单产样本调查样点数量符合统计学的要求。以每个二级指标区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在所有县内都应布设调查样点。优先将指标区内国家级和省级标准样地作为调查样点,还应兼顾农用地分等所有等别及地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样点所在分等单元面积适中,面积较小的分等单元不宜布设样点;样点在等别间分布要相对均匀。6.4 调查资料整理与检验6.4.1 以农用地分等二级指标区为单位进行资料整理,并按统计学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6.4.2 以二级指标区为单位建立补充调查资料数据库,添加到产能核算分等单元属性数据库中。6.4.3 外业调查原始记录的文字、表格,必须整理成册,列入基础资料汇编、存入档案。7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7.1 技术思路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核算农用地理论产能,主要思路是以二级指标区为单位,建立农用地标准粮理论单产和相应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将所有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代入函数方程,可以获取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理论单产。 依据所有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理论单产乘以相应的分等单元的耕地面积核算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理论产能。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技术路线见图2。 核算分等单元理论单产把所有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代入关系式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整理作物理论样本产量调查建立样本产量与相应自然质量等指数数学模型核算分等单元理论总产乡(镇)理论总产县(市)理论总产乡(镇)理论单产县(市)理论单产省理论总产省等别理论总产省理论单产省等别理论单产村理论单产村理论总产审定品种区试产量调查专家咨询调查图2 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技术路线图7.2 农用地理论单产(YF)核算7.2.1 建立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与相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数据库将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与样本地块自然质量等指数录入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7.2.2 建立理论单产样本值与自然质量等指数数学模型以二级指标区为单位,建立指定作物理论单产样本值与样本地块相应的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模型(以线性模型为例): yiaRib 公式(1)式中:yi-第i个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样本值;Ri-第i个分等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a、b-回归系数值。7.2.3 核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单产(YF)依据a和b,将该二级指标区内所有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代入(1)式,可获得各单元的年均标准粮理论单产(YF)。理论单产样本综合数据表见附表B.1。7.3 核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产能(WF)分等单元理论单产乘以分等单元耕地面积可以获得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产能。 WFi=YFiSi 公式(2)式中:WFi-第i个分等单元理论产能;YFi-第i个分等单元理论单产;Si-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面积。7.4 区域理论产能核算本款所指区域是指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域、县域、省域。7.4.1 乡(镇)域理论产能核算乡(镇)域内各分等单元的理论产能或者各行政村理论产能之和为乡(镇)域理论产能。乡(镇)域理论产能除以乡(镇)域耕地面积得到乡(镇)域理论单产。7.4.2 县(市)域理论产能核算各乡(镇)理论产能相加等于县(市)域理论产能。县(市)域理论产能除以县(市)域耕地面积得到县(市)域理论单产。7.4.3 省域理论产能核算各县(市)理论产能相加等于省域理论产能。省域理论产能除以省域耕地面积得到省域理论单产。7.4.4 省域等别理论产能核算县级各自然质量等别内各分等单元理论产能相加等于省域等别理论产能。省域等别理论产能除以省域内各等别耕地面积得到省域等别理论单产。将核算结果填入附录C(附表C.1、C.2、C.3、C.4)中。8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8.1 技术思路依据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核算农用地可实现产能,主要思路为以二级指标区为单位,建立抽样单元的可实现单产和相应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将所有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代入函数方程,可以获取各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依据所有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乘以相应的分等单元耕地面积核算农用地可实现产能。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技术路线见图3。核算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把所有分等单元的利用等指数代入关系式抽样分等单元作物产量调查抽样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整理建立样本产量与相应利用等指数数学模型核算分等单元可实现总产乡(镇)可实现总产县(市)可实现总产乡(镇)可实现单产县(市)可实现单产省可实现总产省等别可实现总产省可实现单产省等别可实现单产村可实现单产村可实现总产图3 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技术路线图8.2 农用地可实现单产(YP)核算8.2.1 建立指定作物可实现单产样本值与相应利用等指数数据库将调查的抽样分等单元指定作物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样本值与相应单元利用等指数录入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8.2.2 建立抽样单元可实现单产样本值与相应单元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以二级指标区为单位,建立抽样分等单元指定作物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样本值与相应单元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以线性模型为例): yicYid 公式(3)式中:yi-第i个单元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样本值; Yi-第i个单元利用等指数; c、d-回归系数值。8.2.3 关于分耕地二级利用类型建立函数关系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耕地分为水田(含灌溉水田与望天田)、水浇地(含菜地)、旱地三个二级类型,如果每个二级指标区内某个二级类型的面积占本区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30%,在建模过程中,则需要分别建立抽样单元农用地可实现单产与相应的农用地分等单元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分别核算产能。8.2.4 农用地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YP)核算依据c和d,将核算区域的所有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利用等指数代入(3)式,可获得各单元的可实现单产(YP)。可实现单产抽样综合数据表见附表B.2。8.3 核算农用地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WP)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乘以分等单元耕地面积可以获得农用地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 WPi=YPiSi 公式(4)式中:WPi-第i个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YPi-第i个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Si-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面积。8.4 区域可实现产能核算本款所指区域是指行政区域,包括乡(镇)域、县域、省域。8.4.1 乡(镇)域可实现产能核算乡(镇)域可实现产能等于乡(镇)域内各分等单元的可实现产能之和,或者各行政村可实现产能之和。乡(镇)域可实现产能除以乡(镇)域耕地面积得到乡(镇)域可实现单产。8.4.2 县(市)域可实现产能核算各乡(镇)可实现产能相加等于县(市)域可实现产能。县(市)域可实现产能除以县(市)域耕地面积得到县(市)域可实现单产。8.4.3 省域可实现产能核算各县(市)可实现产能相加等于省域可实现产能。省域可实现产能除以省域耕地面积得到省域可实现单产。8.4.4 省域等别可实现产能核算县级各利用等别内各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相加等于省域等别可实现产能。省域等别可实现产能除以省域内各等别耕地面积得到省域等别可实现单产。将核算结果填入附录C(附表C.1、C.2、C.3、C.4)中。9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9.1 技术思路与方法首先,依据农业统计数据,将核算区域内各乡镇的指定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视作各乡镇指定作物的实际单产。然后,根据标准粮换算系数,将指定作物的实际单产换算为标准粮实际单产。根据实际耕作制度,核算各乡镇农用地实际产能。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技术路线见图4。乡(镇)农作物单产统计核算指定作物标准粮实际单产农业统计年鉴或统计报表乡(镇)实际单产乡(镇)实际总产县(市)实际总产县(市)实际单产省实际总产省实际单产图4 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技术路线图9.2 确定乡(镇)域实际产能以国家确定的基准作物统计单产为基准,根据标准粮换算系数,把指定作物统计单产换算为标准粮实际单产;根据标准耕作制度核算乡(镇)域实际单产(O);实际单产乘以基期年乡(镇)耕地面积得到乡(镇)域实际产能(WO)。9.3 确定县域实际产能乡(镇)域实际产能相加得到县域实际产能,县域实际产能除以县域耕地面积得到县域实际单产。9.4 确定省域实际产能县域实际产能相加得到省域实际产能,省域实际产能除以省域耕地面积得到省域实际单产。将核算结果填入附表B.3和附表C.2、C.3中。10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10.1 最小评价单元 县级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的最小单元为乡(镇)域。 省级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的最小单元为县(市)域。10.2 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评价10.2.1 理论利用强度理论利用强度评价按下式计算: STi= YPi / YFi 公式(5)式中:STi-i区域的农用地理论利用强度;YPi-i区域的可实现单产;YFi-i区域的理论单产。10.2.2 可实现利用强度可实现利用强度评价按下式计算: SAi = YOi / YPi 公式(6)式中:SAi-i区域的农用地可实现利用强度;YOi-i区域的实际单产;YPi-i区域的可实现单产。将评价结果填入附表C.2和C.3中。10.3 区域农用地利用潜力评价10.3.1 区域农用地理论利用潜力评价区域农用地理论利用潜力评价按下式计算: LTi= YFi YPi 公式(7)式中:LTi-i区域的农用地理论利用潜力;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公式(5)。10.3.2 区域农用地可实现利用潜力评价区域农用地可实现利用潜力评价按下式计算: LAi= YPi - YOi 公式(8)式中:LAi-i区域的农用地可实现利用潜力;其他符号的含义同公式(6)。将评价结果填入附表C.2和C.3中。11 县级成果11.1 图件成果图件成果包括农用地产能分布图。11.1.1 图件比例尺与农用地分等单元图比例尺一致,一般应为110 0001100 000。11.1.2 图层要求11.1.2.1基本要素层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方位坐标、村级及乡级行政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区名称和界线等要素。11.1.2.2分等单元产能核算信息层具体信息内容见附表E.1。11.1.2.3产能信息层在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附近自上而下分别标注“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产能表现格式:理论产能/理论单产可实现产能/可实现单产实际产能/实际单产11.2 文字成果文字成果主要指技术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县域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土地利用状况;b)农用地分等结果简述;c)产能核算的技术原理和方法;d)产能核算结果及分析;e)区域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评价分析;f)成果应用分析;g)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1.3 数据表格成果a)县分等单元理论、可实现产能核算结果表;b)县分乡镇产能核算结果表;c)县产能核算综合数据表;d)其他相关数据。11.4 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对应的数据库软件格式。对于图形数据库的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县级农用地产能分布图的属性表见附表E.1。11.5 基础资料汇编包括以下内容:a)原始调查数据与资料;b)中间成果资料;c)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12 省级成果12.1 图件成果省级成果图件包括省级农用地产能分布图及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调查样点分布图。12.1.1图件比例尺图件底图为省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比例尺为1500 000。12.1.2农用地产能分布图编绘要求12.1.2.1 基本要素信息图层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坐标系统、方位坐标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编图单位、编图时间、邻省名称和省界、市界、县界、农用地分等二级指标区界线等要素。12.1.2.2 产能信息层农用地产能分布图应直观反映农用地产能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农用地产能分布图为底图,提取省、县(市)界,形成县域面状单元图,标注各县(市)产能信息。具体信息内容见附表E.2。在每个县(市)政府所在地附近自上而下分别标注“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产能表现格式:理论产能/理论单产可实现产能/可实现单产实际产能/实际单产12.1.3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调查样点分布图编绘要求将全省调查样点编绘到1500 000省级农用地分等单元图上。12.2 文字成果文字成果包括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12.2.1 工作报告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反映产能核算的工作过程,应包括省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产能核算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依据、人员组成、工作进度、资料收集与整理、技术运用、经费开支、经验教训、问题与对策、成果应用建议等。12.2.2 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农用地分等结果概述;b)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技术原理和方法;c)外业补充调查与数据整理说明;d)产能核算的结果与分析;e)成果应用分析;f)有关技术问题的处理说明。12.3 数据表格省分县产能核算结果表;省等别理论、可实现产能核算结果表;全省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调查样点汇总表;全省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核算调查样点汇总表;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典型调查样点图片集;其他相关数据。12.4 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成果包括图形数据库、表格数据库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对于图形数据库的内容应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图件的数据,对于表格数据库或属性数据库应与图形数据相关联,对于不需要图形对应的表格可以仅提交电子表格。省级农用地产能分布图的属性表见附表E.2。12.5 基础资料汇编包括以下内容:a)中间成果资料;b)相关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等。13 成果验收13.1 验收条件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承担单位按照主管部门批准的任务书要求,全面完成产能核算任务并经逐级检验合格后,方可提出验收申请。13.2 验收内容验收内容以本标准各项规定为准,包括产能核算工作程序、方法、成果、档案等方面。重点检查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数据表、成果图件和基础资料汇编及相应的电子成果。13.3 验收提交成果资料13.3.1电子成果省级、县级成果的所有电子成果一套。13.3.2纸质成果提交以下省级纸质成果两套:a)文字报告:省级工作报告、技术报告;b)数据表格:县级、省级产能汇总数据;省级等别产能及单产数据;c)图件成果:全省农用地产能分布图;全省农用地产能核算调查样点分布图。d)基础资料汇编每个二级指标区至少提交一个县的纸质成果两套,具体成果如下:a)文字报告:县级技术报告;b)数据表格:乡镇、县级产能汇总数据;c)图件成果:农用地产能分布图;d)基础资料汇编;13.4 验收程序和方法13.4.1 验收的申请与组织验收分预检和正式验收两次进行。 a)预检。项目承担单位完成任务后,向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预检申请,并提交验收所需资料;预检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国土资源部可派员指导。b)验收。验收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进行。13.4.2 验收方法按照任务书,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收,承担单位应对相关成果的电子版进行演示。13.5 验收项目与标准a)整体工作检查,包括技术思路、方法和程序应当正确;b)外业补充调查资料应当真实、可靠;c)农用地产能核算图件检查,专题内容标注、上图要素等内容应当全面;d)农用地产能核算文字报告检查,报告内容应当全面、论述应当清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处理应当得当;e)数据资料检查,内容应当齐全,文件格式应当正确;f)资料汇编应当完整等。符合以上各项要求的,评为合格。验收部门可根据需要增加验收内容。13.6 验收报告验收组编写验收报告,经验收组成员签字后,报下达任务部门审查、确认。14 成果更新14.1 要求为保持成果的现时性,农用地质量影响因素发生变化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产能成果进行全部更新或局部更新。14.2 周期根据下列情况选择更新周期:a)一般随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更新而更新;b)农用地质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局部地区,应及时更新。14.3 程序按本标准规定的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程序进行。15 成果归档与应用15.1 档案管理15.1.1 初始成果档案档案内容应全面反映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的全过程,对受理任务、编写任务书、工作程序与方法、工作成果及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形成的各种资料及文件都要收集、整理齐全,及时归档,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15.1.2 更新成果档案a)成果更新工作中,必须保持新老资料的连续性;b)成果更新后的资料作为当前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存档;c)原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作为历史资料存档。15.2 成果应用通过验收并经公布(公示)的成果才能应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调查表附表A.1 指定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调查表指标区名称: 单位:公顷、千克公顷品种名称县(市)名称乡(镇)名称村名称面积区试产量自然质量等指数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附表A.2 指定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专家咨询调查表指标区名称: 单位:公顷、千克公顷品种名称县(市)名称乡(镇)名称村名称面积区试产量自然质量等指数专家姓名: 职称:工作单位: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附表A.3 抽样分等单元指定作物最高单产调查表指标区名称: 单位:千克公顷分等单元序号分等单元编号县(市)名称乡(镇)名称村名称利用等指数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最高单产作物1作物2作物3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附表A.4 指定作物统计产量调查表指标区名称: 单位:千克公顷,千克序号县(市)名称乡(镇)名称耕作制度指定作物1单产指定作物1总产指定作物2单产指定作物2总产指定作物3单产指定作物3总产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附录B(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过程表附表B.1 分等单元理论单产样本综合数据表单位:千克公顷指标区名称单元编号自然质量等指数自然质量等别指定作物1指定作物2指定作物3单元标准粮理论单产样本区试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样本区试标准粮单产样本区试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样本区试标准粮单产样本区试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样本区试标准粮单产附表B.2 抽样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综合数据表单位:千克公顷指标区名称单元编号利用等指数利用等别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1指定作物2指定作物3单元标准粮可实现单产最高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最高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最高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附表B.3 实际单产核算综合数据表单位:千克公顷序号县(市)名称乡(镇)名称耕作制度指定作物1指定作物2指定作物3乡镇标准粮实际单产统计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统计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统计单产标准粮换算系数标准粮单产附录C(规范性附录)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表附表C.1 县分等单元理论、可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