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3分)今天,未必所有人都能拥有一个价格不菲的电子阅读器。但当你在拥挤的地铁里打开手机阅读一本传奇小说,或者对着电脑用鼠标拖动一本畅销书节选时,电子阅读正不可避免地降临到普通人的生活里。数字出版,特别是电子书出版领域暗流涌动,纷纷“试水”电子阅读器;而民营出版商进军数字出版的步伐更大,继盛大以999元的“震撼价”推出电子阅读器Bambook后,万榕书业称,今后所有图书将在纸、手机、Pc、阅读器上同步出版,万榕书业由此成为全国第一家全媒体出版商。甚至,关于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谁更可读的争执,也已经展开。有人表示,自己仍然无法接受间读电子书,而更喜欢传统纸质书在手指间翻过的感觉。纸质读物的优势,首先就是一本书自有其独特的收藏价值,毕竟当自己使用了一些资金把书买下之后,它就是属于你的东西,而且那种时时洋溢着翰墨书香的纸质阅读对阅读者在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巨大而难以言传的熏陶作用,是电予阅读永远不可能代替和削减的。但也有人坚称,传统出版物定将消亡,电子阅读代表未来的希望。白于环保的概念在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宣传、所以纸质读物的存在价值已经慢慢在走下坡路毕竟纸质的东西还是需要通过砍伐树木来实现自身的存在,而且由于纸质读物的重量问题,也不方便携带,再加上数字化信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更多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避免了砍伐树木的问题,还正好利用起了这个3G时代的信息量。故而纸质书何去何从的确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听上去,似乎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已经开始。新年伊始,中国第一次电子书产业论坛召开,出版商和销售商纷纷参与讨论,规划中国电子书产业的未来。另一则引人关注的新闻是,作家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试图同时发行新书的纸版和电子版,由此产生版权纠纷。古炉的纸质书还未面世,其电子版却提前“首发”,人民文学出版社对网易读书频道的这一做法提出了异议。对于出版社而言,“首发”问题还在其次,重要的是该社事先并不知道贾平凹将作品的电子版权授予网易读书频道。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社在签下古炉版权时,合同里也包含了电子版权的条款,因此古炉的电子版权应该归属于该社。不过,网易读书频道主编则表示,网易拥有古炉的电子版权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是经过贾平凹本人授权的独家、首发、全本电子版权。这场纠纷,把它看作一个版权归属问题,说是为新旧两种阅读方式的断裂提供了佐证。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阅读方式的孰优孰劣。唯有那些重视“阅读”内容本身的人,才可能体会一个浅显的道理:阅读的本质,是不会随着工具的变化而转移的。无论是在蕴含最新科技手段的电子阅读器上,还是在平实或装帧华丽的传统书本里,一本书不会教会人不同的东西。如果说阅读所追求的本质是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是由油墨印刷在纸张上,或是由“电子墨水”显示在电子屏上,又会有什么区别呢?阅读工具改变的是阅读者的附带体验。喜欢传统书籍的人,或者是习惯了书本的翻读方式,或者是重视由纸感、墨香等组成的文化气质。而电子书痴迷者,可能为携带方便、查阅简单等原因而感到满意。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阅读器的出现给人更多选择,也带来更多新意。但它只能做这么多。在纸张上还是电子阅读器上读书,既无法改变一个人对于图书内容本身的汲取和理解,也无法改变读者由读物本身所得到的学识和智慧在完成将内容传递给读者这一工具性作用之后,阅读手段就退隐了,书的本质作用开始显现。当然,读书历来是一件掺杂着多种复杂情感的事。所以,坚持传统阅读的人和将传统书本换成一个薄薄的电子阅读器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这些理由都是私人性的,都值得尊重。如若将这些私人选择对立起来,显然很不明智。作为产业的电子出版,是出版商和销售商占领市场的一种新策略。但对读者而言,过分纠结于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的优劣,恐怕不是件好事。但愿对阅读方式的过度关注,不会掩盖阅读内容本身。因为毕竟,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来读,书还是那本书。(原文载2011年1月25日中国青年报)1第段“试水”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2根据第段文意,分别概括纸质书和电子书的优点。(4分)类别优点纸质书(1) (2) 电子书(3) (4) 3填入第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不是 就是 B与其 不如 C宁可 也不 D要么 要么4根据文意,推断第段画线句所要“显现”的是 。(2分) 5文末说“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来读,书还是那本书”,请举自己阅读经历中的实例就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14分)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1936年10月,上海(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6、鲁迅先生,原名_。(1分)7、第段划线句中修辞手法的的表达效果是_。(2分)8、“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_9、在第段对“微跛的孩子”的描写中,摘引三个最能表现他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的词或短语:_、_、_。(2分)1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D.文章第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11、文章的副标题是“悼念鲁迅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么写的用意何在?(3分)_(三)默写:(选填5空,共5分,每题1分)12、(1)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三山半落青天外,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5)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6) ,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7)千淘万漉虽辛苦,_。(刘禹锡浪淘沙)(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6题。(6分)满江红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凡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注】 严陵滩:东汉严光隐居时钓鱼的地方。 区区:有跋涉辛苦之义。 成底事:就是一事无成。 从军乐:即指王粲从军行一诗,因为平仄要求,故改“行”为“乐”。王粲,字仲宣。13、柳永,_派词人。(1分)14、柳永八声甘州中与“游宦区区成底事?”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1分)15、对词的上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写“雨”、“川”、“帆”、“蓼”和“风”,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B“飞短艇”的“飞”字,表现渔人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C“村落”寄托了词人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D一静一动,通过对比,表达词人渴望回归自然的情感。16、词的下片运用了典故,请具体说出其表达效果。(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共12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7.解释下列句中带点词。(4分)(1)直走咸阳:(2)缦立远视(3)燕赵之收藏: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18.下列加点字与其他三个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 骊山北构而西折B. 朝歌夜弦C. 族秦者秦也D. 廊腰缦回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0.在本文中,杜牧通过对阿房宫的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描述,旨在。(2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共10分) 吴 山 图 记 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有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注】尸祝:此处指祭祀。21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本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是 。(2分)2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令诚贤也( ) (2)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 ( )23简要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2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魏用晦作吴地县令,因政绩显赫被朝廷调入任给事中。B魏用晦因给吴地山川增添了光辉,故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C韩魏公写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人把它刻在石碑上。D归有光此文,是在看到吴山图并受到了魏用晦的请求后而写的。25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有所感想,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2分) 答: (七)写作(4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春天到来,小草由枯黄转为嫩绿;一场考试,心情由惆怅转为欣喜;灾难过后,废墟由狼藉转为靓丽;审时度势,金融由危机转为良机请以“华丽转身”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3分)1(在图书市场)尝试产销(2分)2(1)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2)对阅读者在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能产生熏陶作用。 (3)不需要砍伐树木造纸(环保作用)。 (4)携带方便且信息量大。(意对即可)(4分)3B(2分)4符合文意、自圆其说。(参考:丰富人的学识和智慧、塑造人的品格和精神、提升人的素质和教养等。或引课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观点亦可)(2分)5“略”。(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14分)6、周树人(1分)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带着敬慕和哀悼向鲁迅先生遗体鞠躬的情形(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自然流露的/诚挚的/发自内心的敬慕与哀悼”)。(2分,手法1分,作用1分)8、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2分,得分点:孩子对伟人、模糊(意思对即可)。抄原句“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或“一种冥冥中的、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重”也给分)9、迢迢、直直(地凝视)、深深(地鞠躬)、一连鞠了七个躬、红涨着脸(红涨着眼睛)(2分,两空1分,三空2分,摘引错误的、摘引句子的不给分)10、AE(4分)11、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或“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进一步深化了孩子对伟人有着朦胧敬慕的主旨,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3分,手法1分,作用2分。手法写“类比”、“照应”也给分。)三、默写:(共5分,每题1分)12、(1)栏杆拍遍 (2)一水中分白鹭洲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落木千山天远大 (6)世胄蹑高位(7)吹尽狂沙始到金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6题。(6分)13、婉约(1分)14、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分)15、D(2分)16、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或“用典”),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2分,典故内容1分,情感1分或表达效果1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共12分)17.(4分)(1)趋向 (2)通“慢”,长久 (3)收藏的珍宝等 (4)承担,承受18.(2分)C 19.(4分)略 20.(2分)借古论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爱民,不要骄奢淫侈,否则,将蹈秦亡之辄。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0分)21明 项脊轩志(2分)22(2分)(1)诚:如果,果真。 (2)被:同“披”,承受,受到。23第叙述吴山图的来历,(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既照应文章题目及第中的吴地山水奇观,又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2分)24.B (“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原文为“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