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doc_第1页
教育的本质.doc_第2页
教育的本质.doc_第3页
教育的本质.doc_第4页
教育的本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学大总裁金鑫: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在整个中国教育行业风起云涌,“一对一”“个性化”已经成为流行语。个性化理念备受社会关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辅导形式。很多教育机构都打着“个性化”、“一对一”的名义,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学大教育希望将九年来的积累和沉淀跟大家分享,向社会进行诠释。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面向社会全面深入地诠释“个性化”教育的实质和“个性化”教育的成果。现阶段我们面临这么丰富的选择时,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个性化”教育机构,这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这次两会期间教育也是一个讨论热点。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变革,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民生最主要的问题。回顾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教育领域的热点不断。温总理亲自挂帅,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到一系列措施,比如封杀奥数,依法禁止有偿家教等等预示着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也在释放着教育改革的信号。这个信号很重要的内容是素质教育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教育的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改革都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个性发展以为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诉求。个性化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使命。民众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从未像今天这么迫切。从长远来看,“个性化”教育将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个性化”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顺应中国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教育投入有限,无法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开展潜能教育的问题,从这点来说教育本质是一种个性化的回归。“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召示着中国教育事业的新生,和新模式的成熟。说它是老行业因为它与2000年前孔子说的因材施教一脉相承。说它是新模式,是因为其顺应现代社会的变化,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发展结果。我们注重因材施教就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这是我们目前做个性化教育很重要的特点。我觉得随着个性化教育、行业品牌化、全球化的扩张,中国乃至国际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有机会体验到先进的“个性化”教育辅导服务。 学大教育作为“个性化”教育理念的首创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大家更深入地去了解“个性化”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通过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把中小学生从过去这种比较繁重的科研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探究,让素质交织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二、教育的本质就是,正确的爱,赏识,理解,尊重,放手,反思,引导。中国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看清教育是什么,不是像垃圾桶什么东西都能向孩子灌输,重要的是连家长自己的定位和教育方法都得不到反思和思考。我们的教育中大多数的家长不会爱,有的是溺爱,有的是冷漠,不懂得真正的爱,不懂得生命的成长状态,孩子需要的是自由的发展,家长要懂得放手,在失败或悲伤时要懂得赏识,在孩子迷茫时要懂得引导,在孩子不听话时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没有问题,教育是一门学问,一门大学问。家长在教育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道德标准要做到自己和孩子的榜样。理解孩子就像自己理解朋友,理解他人一样,不要溺爱和冷漠、抱怨、鄙视、看死等等。没有正确的爱,孩子就没有远大的前途。家长要做的往往要比孩子多。有一点记住了,教育是不要求回报的,孩子不是你的摇钱树,尊重生命,孩子也是属于社会的,世界的。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有时可能荒唐,但是,这是他的巨大进步,因为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识开始有了独立的萌芽期的发展。人不是机器,孩子更不是。要知道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满足和自由,不要把分数看的很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兴趣,学的不是考试技巧,而是知识,保留住自己的好奇心。要懂得宽容,而不是纵容,懂得亲情,而不是溺爱,懂得赏识,而不是抱怨,懂得尊重,而不是辱骂,懂得放手,而不是束缚。对孩子来说,好的教育方法,超过教授知识。 三、教育的本质: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作者 贾馥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四、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争论很久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中,“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其三个核心命题。杜威的立论是:教育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生活”,一种“改造了的生活”,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它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教育应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经验不仅决定着教材,而且决定着教学和训练的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鲁洁先生认为,教育的主题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建构、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她的立论是:人存在着两种发展状态,一种是自然、自发状态下的发展,另一种是通过人的主观世界改造,这种有目的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发展。(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湖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程少波老师的观点是:教育本质上具有文化传递性即教育的本质是社会遗传的机制(方式),或者说是对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和积淀的统一。他的立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立体空间;机制是指事物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它既可涵盖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亦可涵括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程少波:教育本质研究之批判) 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类来到这个世界,最基本的需要是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第一位的。只有生存着或曾经生存过,才有人类意义的存在。要想生存,就必需能够维持生命,就必需能够吃饱、穿暖,否则就会饿死、冻死。吃饱、穿暖靠的是谋生的技能,这些技能的获得是离不开教育的,要想吃好穿好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教育,人类恐怕只能像人类祖先那样吃野果、穿树叶了。生活是第二位的,但也是更重要的。要想生活有意义,人类就必须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造这个世界,不断地犯错误,又不断地在错误中总结经验,不断地积累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人的生活就是为了整个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本身也就是靠一代一代人的生活不断的延续发展的。人类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其经验的获得并不都是亲自体验得到的,许多经验是前人传授的,这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使每个人在生活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为人的发展争得了时间,正因如此,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 在我看来,杜威的教育理论所阐述的教育的本质都说明了教育是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杜威所说的“生活”是“改造了的生活”,改造就是变化、就是发展;杜威哲学里的“生长”是指“应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说白了,也是要求教育要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同样,他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解释中已明确说明了“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教育的内容是经验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又是为了传递经验,而经验的总结传递正是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鲁洁老师的观点中也能看出教育的主题是促进、帮助人学会改善自我的能力。人正是从教育中获得了这种帮助自己自我发展的能力才不断进步的。 程少波老师所说的“人类文化、文明的积累和积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教育的结果,没有教育自然就不会有文化的延续、文明的传递。 我将前面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本质的阐释都归纳到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上。同时,考虑到人类的生存也是离不开教育的,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五、关于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的本质是我近一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所处全区教育科研管理岗位的原因,也因为去年12月到西南大学的学习,对原来司空见惯的理念和做法开始怀疑,而原来做教师时、做主任、做副校长、局里挂职,大底很少这样考虑关于教育深层次的东西,更多的关心教育教学技法,怎样使教学质量在第一、第二的位置,而此次北京师大博士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看的更清楚了,加之最近看了很多西方的教育经典书籍,反思自己的教育实际,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与培养心智自由的人。其实,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呢?问题意识,即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体中具备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和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心智自由的人。但是反思我们所受教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传统的教育使我们习惯于听,并且要认真、专注,聚精会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记住,牢记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历证书,获取证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找到好工作,享受良好的待遇。包括我们的研究生教育,都一直处在这样一个程序中:聆听、牢记、考试、拿证、待遇。其实工作后我们的职称评定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无职称级别要拿初级职称,初级要拿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级别要拿高级职称级别,好像一生就是为了不断的考取证书,也难怪证书有了,待遇也就有了。结果很多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表现为很强的职业倦怠感。而在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学生,他们只会倾听、顺从,唯上、唯权、唯书,做事谨小慎微,唯命是从,往往不敢在众人面前大方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现在心智上是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往往都是以失败者的身份参与社会的,他们在心态上是自卑的。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过,让人高兴的是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因为新课程改革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落实,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在学习方式上有彻底的变革,自主、探究、合作成为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一切都昭示着我们的教育不但要考虑学生的短期的利益,考好,上好的学校,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长期利益,具备终生学习的愿望、享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能够创造幸福的人生。如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备很强的问题意识,习惯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竞争与协作的双重品性,善于独立思考,并敢于表达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充满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成长的学生心智是自由的。但是,现实的教育,离我们新课程改革期待的理想教育是有距离的,由于当下分数是考评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唯一的重要标准,加之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对学生考试升学负责,教学中更多的是关心教学的技法问题,即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少考虑学生终生的幸福、发展问题。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的低效、无效问题,课堂无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分数成为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准等等,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关注!导致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三点原因:1、传统教育影响传统的中国教育是政治化的教育,秦、汉以来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中央集权制而进行的人才选拔,专门为补充官员所进行的,这一惯例一直延续到明清,说的更清楚一点,传统教育是少数人的教育,并且直接与利益挂钩,正所谓十年寒窗苦,换得衣锦还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仕,几千年的文化惯性,势必使传统教育对我们当下教育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要上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等,一味的竞争有限的教育资源,不惜进行恶性竞争,其实还是少数人享受优厚待遇在作怪,所以分数成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指标。2、当下国情所致我国的发展缺少资本主义发展这一阶段,所以我们的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西方的教育基础是工业文明,我们的教育基础是需要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我们能实现很好的跨越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目前的国情是9亿农民在农村,3亿多人在城市,农村人和城市人在资源占有、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其实,就是各自区域内的人资源享有也是不均衡的,所以表现在教育上,考试竞争,过独木桥的压力还会在很长的时期里存在。3、培养人和培养少数人的途径还在探索中。现代教育的功能更多是培养全部人,已经不局限在选拔培养少数人的范围内。必须清楚的是几千年我们习惯于选拔和培养少数人,而培养全部人仅仅是几十年的事情,班级授课制相对于个别化教学是既经济又实惠的的方法,但是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有难度大。也就是说在让学生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的途径上我们还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探索。我现在说我们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想否定我们教育所取的的成绩,相反,提出这些问题,会让我们更多的看清楚我们教育的全貌,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会更好的进步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带初,顾明远和几位美国教授有段对话,顾明远问:你们为什么动不动就说危机?他们回答的很干脆:“危机与机遇同在,有了危机感,就会去想办法克服危机,机遇也就在这时候产生。“在我们反思我们传统教育带给学生错误理念的时候,有一点是必须要提的,那就是过分的强调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活者,总是灯下黑,幼儿园为了上好的小学做准备,好好学习,小学为了上好的初中做准备,好好学习,初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做准备,好好学习,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大学做准备,好好学习,重点大学为好的工作做准备,依次类推,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为了明天而活着的奇怪的逻辑之中,如此好象整个人生,除了赶路,就是赶路!自己经过的风景从来都没有欣赏过。我很欣赏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话: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卢梭看来,尽管人生百年,不可谓短,但是,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寿命那样,那样不确定了。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达到这个最长的期限。因此,他反对为了所谓遥远的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生命如白驹过膝的人类,竟时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来,而轻视确定可靠的现在和当下,简直是发了疯!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疯狂也会增加,因而更具危险性,不能因为成年而否定童年,童年有其固有的价值。童年不幸,一生也别想幸福。相反,若是童年是快乐的,那么,即使以后人生是不幸的,至少这段幸福时光,会为以后的生活准备活力和生命力。所以,他说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自由人。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为了理想而活者,乃至人应该生活在希望之中的传统理念是没有错误的,只是我们在进行教育运作中过度的强化了,比如在北京某大学附小,进小学一年级需要交8万,家长们趋之若骛,很多家长拿着钱都进不去,进了小一还要进实验班,实验班第一年的门槛是要有公共英语一级,第二年提高了门槛是要有公共英语二级,第三年又提高了门槛是要有公共英语三级,意味着我们的孩子还没有上学,就已经具备了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英语水平,我们的孩子做了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这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是不公平的,是残酷的,孩子失去了活泼好玩的天性,成为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我想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充满理想、勇于追求理想的同时,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学会亲近自然,学会聆听天籁之音,享受美好的人生。在赶路的时候,学会适当的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风景,为再次赶路增添几分亮色,实现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教育要培养心智自由的人,也是指我们的教育要处理好学生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问题,即要在技法上使我们的学生在考试、升学成为胜利者,更要对我们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欧阳修一阙朝中措恰到好处的表达了心智自由人的心态。“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衷翁。” 欧阳修虽然他的人生遭受过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锐意进取,在困境中亦是等闲视之。彰显了他旷达、潇洒的个性风彩。六、世界著名的MIT的教育理念:An MIT education should prepare students for life through 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program composed of academics, research, and community. Academics establish a place for rigorous study of the fundamentals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as well as a format 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