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氮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氮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氮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氮肥厂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 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 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 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 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 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项目背景 . 1 1.2项目概况 . 3 第二章 市场预测与产品规模 . 7 2.1 市场现状 . 7 2.2建设规模 . 14 第三章 厂址状况 . 15 3.1厂址地点 . 15 3.2厂址地形地貌特征 . 15 3.3地质、地震条件 . 15 3.4气象及水文资料 . 15 3.5气候 . 16 3.6占地 情况 . 16 3.7城镇规划和社会环境条件 . 16 3.8交通运输条件 . 16 3.9公用设施依托条件 . 16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 . 18 4.1概述 . 18 4.2韶氮节能减排技改工程内容 . 20 4.3工艺技术方案 . 23 4.4技术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 . 38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 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 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 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 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 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第五章 总图布置与运输 . 41 5.1总平面布置 . 41 5.2道路 . 43 5.3给排水 . 44 5.4供配电与自动控制 . 45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49 6.1编制依据 . 49 6.2环境现状 . 50 6.3技改前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采取的环保措施 . 50 6.4本次技改工程节能减排措施 . 51 6.4节能减排环境效益分析 . 52 6.5环境管理 . 53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54 7.1劳动安全卫生 . 54 7.2消防 . 56 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59 8.1组织机构 . 59 8.2人力资源配置 . 60 8.3职工培训 . 60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标方案 . 61 9.1项目实施进度 . 61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 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 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 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 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 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9.2招标方案 . 63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4 10.1投资估算 . 64 10.2资金筹措 . 64 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 . 65 11.1财务评价依据、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 65 11.2节能减排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 . 65 11.3成本估算 . 66 11.4财务效益分析 . 66 11.5不确定性分析 . 67 11.6财务评价结论 . 68 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 . 69 12.1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69 12.2项目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 70 12.3项目对公平的影响 . 71 12.4社会评价结论 . 71 第十三章 风险分析 . 73 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 73 13.2 风险程度分析 . 73 13.3 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 . 75 第十四章 研究 结论与建议 . 76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 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 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 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 Selection.Paragra 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 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 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 inesToPoint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ction.ParagraphFormat.LineSpacingLinesToPoints(2)Selection.ParagraphF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hF - 14.1结论 . 76 14.2建议 . 77 附表 10-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10-2: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 11-1:节能减排利用收入表 附表 11-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附表 11-3:无形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 11-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11-5: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 1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7:财务计划净现金流量表 附图:项目区域位置图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工程平面布置图 - -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某某氮肥厂 节能减排技改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某某氮肥厂 ., 于 2008年 1月 4日经湘潭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湖南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所有拍卖财产 (土地、房产、设施设备等)全部过户到湖南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 2600 万元,职工总人数380人,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中级职称以上的人达 195人。 其主导产品韶峰牌碳铵、副产品液氨远近闻名,深受广大用户好评,湘潭 10多万亩农田用肥基本上由韶氮供应,其产品供不应求,为伟人故里的经济发展及农业丰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优质产品、农民满意产品、纳税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誉单位、文明先进单位、技术改造先进单位等各种殊荣 128次。 . 作为湘潭唯一的一家氮肥厂,湖南有 限公司为湘潭及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品还远销浙江、河南、河北、云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1.1.3编制原则 a)遵循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 - b)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c)处理工艺路线与设备选型合理、可靠、先进; d)对各项数据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e)力求减少投资、节约能耗、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1.4编制依据 a) 国家计委推荐使用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指南 b) 国 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c) 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d)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及生产技术要求; e)湖南省咨询中心与 某某氮肥厂 签订的咨询合同; f)项目运作方案及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基础资料。 1.1.5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由于历史原因,土法上马建厂,建厂时基本上未考虑环保问题,因此,环保治理欠账太多,有些污染相当严重。并且韶氮的废水排放口位于湘江的支流涟水河的上游,因此,如何治理韶氮的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引起了韶氮全体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 ,也引起了市、县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因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国家对采用高新技术改造的单位,加大了优先贷款、低息、贷款甚至贴息贷款等方面的政府扶持力度。因此韶氮本着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实现产品结构调整的宗旨,决定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改进生产工艺,以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的目的。 - - 1.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某氮肥厂 每年向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不仅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较大浪费,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同时也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 境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因此该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完全必要。同时经过技术改造后该企业将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优势。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地点 湘潭县云湖桥镇七里铺。 1.2.2技改内容、规模 1.2.2.1技改内容 a)醇烃化工程 醇烃化工艺技术,就是设置一套甲醇合成装置,将原料气中的CO、 CO2和 H2反应,副产一定量的粗甲醇,而净化气 CO、 CO2降低到0.3 0.7%,再过醇烃化反应装置,将 CO、 CO2降低到 10PPm以下,然后直接送入氨合成。 b)三水闭路循环工程 三水闭路循环工程主要为:一是将造气洗气水、脱硫工序除尘废水经过沉淀,冷却塔降温、生物氧化后作为压缩冷却排管冷却用- - 水、脱硫工序煤气除尘用水与造气洗气水。二是将变换、吸氨排管冷却水收集加入除藻类药物再经冷却塔降温后,作为碳化塔水箱用水。三是该厂现有一台 10T/h 蒸气锅炉,锅炉烟气除尘水经简易沉淀后外排,排放量为 40m3/h。本次技改拟将沉 淀池加以改造,并增加旋流板脱硫除尘塔进行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除尘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c)两气回收制热工程 合成氨生产间歇制气过程中,大量吹风气排空,每吨合成氨吹风气放空多达 5000 m3,放空气体中含 CO、 CO2等。同时弛放气、合成放空气各含有大约 43.1%CH4及 7.2%的氨,可用来作吹风气余热回收的助燃气体。项目新增一台废气燃烧炉,将收集的合成弛放气、贮坛放空气,送入该炉燃烧(在此前增设补燃装置,原始升温时使用),以稳定炉内温度在 900 950oC,并通入造气吹风气,形成的高温烟气经蒸气过热器、余热锅 炉、水加热器送入烟囱排放。燃烧炉采用矮方炉结构,炉内布设陶瓷填料的蓄热床,利用炉内取热,分步配风技术,使入炉吹风气实现低温、分步燃烧,所产热量全部用于加热水或蒸汽。 d)变压吸附脱碳工程 变压吸附脱碳工艺技术,是利用在一定的压力下吸附剂选择性吸附 CO2,而压力下降后能解吸的原理,脱除原料气中的 CO2,使其降低到 0.2 0.4%的范围。 - - e)煤气脱硫制硫泥工程目前国内煤气脱硫方法较多,但脱高硫均采用湿式氧化法。该厂现有脱硫工艺为稀氨水脱除法,脱硫吸收液直接排放。本次技改拟采用无机膜过滤法,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 1.2.2.2技改规模 年产 4万吨合成氨。 1.2.3项目总投资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 6117.98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构筑物 )550万元,设备购置费 3591万元,安装工程费 122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99.8万元,预备费 453.18万元。 1.2.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1-1。 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 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指标 备注 1 合成氨产品规模 t /a 40000 2 生产区用地面积 hm2 6.28 合 94.2亩 3 总建 筑面积 m2 16328.0 其中利用建筑面积 m2 170.0 4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m2 23110.4 其中利用构筑物占地 m2 580.0 5 建筑系数 % 36.80 6 绿地率 % 20.00 - - 7 用电负荷 k-kW.h/a 43500 8 用水量 m3/d 0.8万 9 劳动定员 人 380 10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117.98 11 技改前后对比 技改前煤耗 t 78000 技改后煤耗 t 73000 技改前废水排放量 万 t 380 技改后废水排放量 万 t 200 技改前废气排放量 万 Nm3 1220 技改后废气排放量 万 Nm3 1050 12 节能减排收入 万元 675 正常年 13 利润总额 万元 301 正常年 14 项目投资回收期 年 13.74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4.86 - - 第二章 市场预测与产品规模 2.1 市场现状 2.1.1供需现状 2.1.1.1合成氨 合成氨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氨肥、复合肥的原料,氨作为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药、炼油、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含氮无机盐、冷冻剂等。目前合成氨的生产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已世界第一。 2007 年国内合成氨产量约为 5159 万 t,2005-2007 年间年均增长 3.9%(各年产量如下表 2-1), 1998-2007年合成氨产量年均增长率 5.63%。 表 2-1 2005-2007 年国内合成氨产量 年份 产量(万 t) 2005 4596.25 2006 4936.81 2007 5159 年均增长 (%) 3.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等。 农业对化肥的需求是合成氨工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给粮食供应带来压力,而施用化学肥料是农业增产的有效途径。氨水(即氨的水溶液)和液氨本身就是一种 氮肥 ;农业上广泛采用的 尿素 、 硝酸铵 、 硫酸铵 等固体氮肥,和磷酸铵、 硝酸磷肥- - 等 复合肥料 ,都是以合成氨加工生产为主。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历来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首要课题。要保证粮食安全,首先是要保证粮食生产能够自给自足,而不能依靠进口。 2007年以来的全球粮食危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要保证粮食安全,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需要依靠提高单产来实现,施用化学肥料是提高单产 的重要手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7 年我国耕地面积约 1.2 亿 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57179.3千 hm2,有效灌溉面积比上年增加 1070千 hm2。 2005年,全国有效灌溉耕地化肥施用量 4766.2万 t,其中氮肥2229.3 万 t,复合肥 1303.2 万 t(如下表),分别占全部化肥施用量的 46.7%和 27.3%,二者合计施用量为 3532.5 万 t。同时可以发现,各用肥总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氮肥施用量: 2005 年比 1980年增加了 1295.1万 t,复合肥: 2005 年比 1980年增加了 1276万 t。氮肥和复合肥施用总量的持续增长是国内合成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表 2-2 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基本情况( 1980-2005) 年 份 有效灌溉 面 积 (千 hm2) 化肥施用量 (万 t) 氮 肥 复合肥 磷 肥 钾 肥 - - 1980 44888.1 1269.4 934.2 27.2 273.3 34.6 1985 44035.9 1775.8 1204.9 179.6 310.9 80.4 1990 47403.1 2590.3 1638.4 341.6 462.4 147.9 1995 49281.2 3593.7 2021.9 670.8 632.4 268.5 2000 53820.3 4146.4 2161.5 917.9 690.5 376.5 2001 54249.4 4253.8 2164.1 983.7 705.7 399.6 2002 54354.8 4339.4 2157.3 1040.4 712.2 422.4 2003 54014.2 4411.6 2149.9 1109.8 713.9 438.0 2004 54478.4 4636.6 2221.9 1204.0 736.0 467.3 2005 55029.3 4766.2 2229.3 1303.2 743.8 489.5 2006 56109.3 2007 57179.3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7)、中国统计公报 2006、 2007。 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折纯量。 国外客户对我国化肥的需求也是合成氨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各种肥料中,除钾肥受资源量限制外为净进口外,氮肥、复合肥、磷肥均为净出口。 2007年,尽管国家采取了较为严厉的出口关税政策,但受国际市场价格高涨因素影响,我国尿素出口量达到525.7 万 t,比之前的最高年份 2004 年还增加了 33.3%,同比提高284.6%;氯化铵总出口量为 42.6万 t,同比增加 193.8%;硫酸铵 出口量 105.2万 t,同比增加 95.5%;磷酸二铵出口量 197.1 万 t,同比增加 150.8%;磷酸一铵出口量 193.4 万 t,同比增幅 307.2%;三- - 元复合肥的出口量 59.9万 t,同比增幅为 207.2%。 2.1.1.2甲醇 甲醇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优质燃料。主要应用于精细化工,塑料等领域,用来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氨、硫酸二甲脂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医药的重要原料之一。甲醇在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也加入汽油掺烧。目前,其作为清洁燃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美国休斯敦石化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 年全球甲醇分析报告预测, 2006 年全球甲醇需求量为 3800 万t 左右。在国内,因受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影响,我国石油进口快速增长的压力加大,为保障能源安全,国家提出了重点发展煤基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烃及煤制油的战略设想,并已开始进行工程开发示范。在此背景下,我国十一五甲醇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迅速。 2007 年全国甲醇产量达到 1076.4 万 t,是2004年的 2.44倍,比 2006年增长 41.9%; 2007年甲醇进口量 84.5万 t,出口量 56.3 万 t,表观消费量 1104.6 万 t,比 2006 年增 长41.95%,是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表 2-3 我国甲醇产量及消费量( 2005-2007年) 单位:万 t 分类 2005 2006 2007 产量 535.6 758.5 1076.4 表观消费量 665.6 852.5 1104.6 - - 进口量 136 112.7 84.5 出口量 5.45 19.0 56.3 2.1.2 需求预测 2.1.2.1合成氨 未来我国合成氨主要仍应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化肥领域制造氮肥和复合肥的需要,因此氮肥和复合肥的产量基本决定了合成氨市场的前景。受资源约束,预 计化肥出口将受到更严厉的限制,加之国际化肥价格上涨引起的全球化肥生产增产,将逐步改变化肥的供需关系而引起国际化肥价格下跌,因此,化肥出口规模将会逐步缩小,氮肥和复合肥的产量规模主要还取决于国内农业用肥总量。这样,可通过国内农业氮肥和复合肥施用量的变化来预测合成氨的需求量。但是,这并不包括合成氨作为化工工业原料而带来的需求。 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取决于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单位面积耕地的施用量。 2007 年,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57179.3 千 hm2,比 2006年增加 1070 千 hm2。近三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持续增加,这 既是政府加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使耕地可种植性不断增强的结果,又是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导致农民投入增加的结果。在 2008年上半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6 2020 年)中,规划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 2010 年和 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 18 18亿亩和 18 05亿亩目标。这反映了政府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政府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支农政策进一步加强的具体措施下,未来我国有效- - 灌溉面积仍将会增 加。在本预测中,以年均增长 1000千 hm2预计至2015年的有效灌溉面积。 为保证粮食高产,未来仍需要向耕地持续投入大量化肥,但是,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的大小并非持续增加。滥施化肥不但不能有效增产反而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改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促使施肥技术提高或用有机肥进行部分替代,因此,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存在一个施用上限,国际化肥安全施用上限为 225 kg/ hm2,我国早就超过了这一上限值,可见利用率很低,大部分化肥贡献给了土壤和地下水,从而导致农产种植成本上升、品质下降、种地效益下降、环境污染等 负面 问题 的出现。从表 2-2各年数据分析, 1995年以来,每千公顷有效灌溉农田氮肥施用量在 396-410t 区间波动,中值约为 405t,可见单位面积耕地氮肥施用量基本稳定,如果农业施肥技术提高,或有机肥替代,该值可能进一步下降。而单位面积有效灌溉农田复合肥施用量则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 1995-2005年间,年均增长 5.7%。 2003-2005年年均增长 4.8%,增长率有缩小趋势。在本预测中,每千 hm2有效灌溉农田氮肥施用量取 405t,至2010 年,每千公顷有效灌溉农田复合肥施用量增长率取 4.2%,2010-2015,该值取 3.6%,基数取 2005年值,为 237t。 由此,估算至 2015年中的 2010年和 2015年氮肥和复合肥施用总量如下表。 表 2-4 2010年和 2015年我国氮肥和复合肥施用总量估计 分类 单位 2005 2010 2015 有效耕地面 千 hm2 55029. 60179 65179 - - 积 3 氮肥施用总量 万 t 2229.3 2437.2 2639.7 复合肥施用总量 万 t 1303.2 1751.2 2261.7 在我国,复合肥以 磷酸一铵 (有效成分 %: N-P2O5-K2O 为 12-60-0)和 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