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方案.doc_第1页
住宅设计方案.doc_第2页
住宅设计方案.doc_第3页
住宅设计方案.doc_第4页
住宅设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设计方案 住宅设计方案篇一: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江南水都四期 方案设计 工程负责人:梁章旋 工程编号: 院 长: 总建筑师: 总工程师: 项目主持人: 建筑工程设计资格证书 2014年5月26日 建筑专业: 结构专业: 给排水专业:专业负责人: 电气专业: 暖通专业: 专业负责人:审 核 人:专业负责人:审 核 人:审 核 人:专业负责人:审 核 人:专业负责人:审 核 人: 目 录 一、设计依据: 第一章 工 程 概 况 第 一 章 工程概况第 二 章 总体规划1. 公司提供的设计委托书及方案设计要求。 2.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复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第 三 章 第 四 章 第 五 章 第 六 章 第 七 章 第 八 章 第 九 章 第 十 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给排水设计 暖通设计 电气设计 防火设计专篇 人防设计专篇 环保设计专篇 卫生防疫 劳动保护 环卫设计 安全防卫 无障碍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9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 10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1其它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二、基地概况: 三、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局部设地下一层车库,地上共有13栋18层住宅, 2栋11层住宅,19栋9层住宅,沿街设一层店面,区内结合住宅底层配有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诊所、物业管理用房、公厕等配套设施。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实际用地面积:121890平方米 计容积率面积:287600平方米 其中:住宅: 275794.5平方米 商 店: 8300平方米 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及架空停车(2.5米以上): 3505.8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37723.8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 27505.6平方米 建筑密度: 22.6% 容积率: 2.36 绿地率: 30.16% 户数: 2382户 机动车位1088部 其中:地下机动车位:861部 地上机动车位:227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0.6=703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0.3=363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0.2/100=17部 公共停车位:100部 非机动车位:4090部 其中:地下非机动车位:2080部 地上架空非机动车位:1090部 地面非机动车位:920部 其中户型面积大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172X1=1172部 户型面积小于120平方米所占车位1210X2=2420部 商业部分停车位8300X6/100=498部 五、设计概念: 1. 本项目开发定位为高尚住宅小区,力求营造一个居住舒适,风格独特的生态型亲水社区。 2. 社区规划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生态居住空间环境为目标,充分利用土 地使用率,合理组织小区平面布置,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营造舒适空间和宜居环境。 3. 在住宅设计方面,体现“生态、节能、健康、科技”的二十一世纪住宅设计新概念,努力在形式和风格上 体现新时代居住文化。 第二章 总 体 规 划 一、总体布局: 1.以区域总体规划为前提,注重基地与周边城市结构以及居住区自身形态与福州老城及闽江之间的内在联 系,延续和发展居住区富有个性的规划结构体系,体现整体规划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紧扣“江南水都”水景居住区主题,充分利用规划水系,以“水”作为连线,将规划布局,空间环境,单体建筑串成一个富有层次的整体,构筑生态型的亲水人居环境。 3.以人为本,在布局形式、景观环境与单体设计上突出“均好性”的原则,满足不断发展的动态市场需求,营造富有人情味的温馨家园。 二、交通组织: 根据用地特点和小区规模,以穿越小区的规划路将小区分为东、西两个组团,西组团设置三个出入口,东组团设置两个出入口,均分别开向规划道路。 小区内道路骨架清晰,充分体现交通、居住、景观三大功能。车行道路简明便捷,南北向带状步行轴尺度宜人,车行与步行设计各成系统。 结合用地特点,人车适度分流。机动车库设在高层住宅地下室,出入口靠近小区入口,少量室外停车场设在主入口干道两侧,方便来访停车;非机动车库分散布置,设置于住宅架空底层和地下室;方便使用和管理。水系沿岸设计成亲水景观带,也可作临时消防车道。 三、绿化景观环境: 1.中心绿地以“水”为主题进行设计,通过视觉景观水轴、景观步道、绿化等有机的组合,塑造一个充满“水 的灵气”的自然生态园。 小区水系由主要水景元素及次要水景元素组成,基地四周带状围合的水系为主要水景元素,基地内部景观水池为次要水景元素。 顺应主景观水系,重点强调水岸景观设计,通过水岸与流水的对比,突出主要水景的动态特征。水岸设计通过竖向标高处理,形成水边和宅边两个层次,岸边休闲空间自由活泼,流动性强,精心塑造尺度宜人的亲水环境。 区内景观水池作为体现小区规划特征的次要水景元素,同时也是主景观水系的延伸,增加了住宅近水面积,是水体设计的第二层次。次要水景设计成浅水,主要表现其静谧的特征,水体自成系统,循环使用。 2.每两栋建筑之间利用28米以上的间距设计不同主题的院落景观,与中心绿地有机地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大环境,做到户户有景,步步景移,景观做到系统化,条理化。 由带状步行轴和切入式水道延伸出不同主题、空间各异的宅间花园和院落绿地。 院落景观系统和社区服务设施相融合,除满足人们休闲、交往等功能上的需求外,更注重挖掘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内涵,营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居住家园。 通过现代造园手法的应用,有机组合植物配景、浅水景观、小区设施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田园都市”式家园。 四、配套设施: 小区设置了居委会、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居委会设于18号楼底层,文化活动中心设于23号楼底层,卫生服务站设于1号楼底层,同时还结合两条规划道路入口设置了公厕,小区1#、3#、18#、19#底层分别设置物业管理用房。电信、有线电视机房等住宅底层分区设置,另靠近小区出入口处均在住宅底层设有值班收发室。 第三章 建 筑 设 计 一、住宅设计特点: 强调均好性,住宅均为一梯两户板式住宅,南北向布置,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居住习惯,较好满足日照、通风节能要求。 室内动静分区明确,大部分户型为全明设计,所有餐厅均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 针对端头户型所在位置的优越性,充分利用周边景观,适当扩大户型面积。 户型设计多样化,大中小户型比例恰当,每户的起居厅及至少一个以上的卧室朝向景观方向,房型设计均 为大厅活动空间,居寝分离、洁污分离,各部分尺度恰当。 二、建筑外观设计: 1.屋顶采用坡顶形式,运用具有亲和力的建筑语言,塑造个性化的住区形象,同时也与前期住宅形式相协调。 2.建筑立面形式活泼,细节生动,通过阳台、栏杆、凸窗、转角等细部处理,使小区充满了现代生活气息。 3.高层住宅强调简洁、明快、挺拔、通透;小高层住宅采用三段式立面设计手法,浅色墙面和穿插运用的暖色面砖墙体相对比,构筑尺度亲和的花园洋房。 三、空调室外机设置: 所有空调室外机及冷凝水排水管均设计到位。空调室外机放置于阳台隔板内或凸窗下部;外立面空调室外机 放置处加铝合金百页或金属花饰栏杆。 第四章 结构设计 一、结构设计依据: 本工程按照国家现行结构设计标准、规范和规程等进行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9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 1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1.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结构设计概况: 本住宅工程主要由19幢9层的多层建筑及2幢11层、13幢18层的高层建筑组成,为方便住宅使用,减少柱角的影响,同时兼顾经济技术指标,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扭转的不利影响(特别地,对于平面较为细长的板楼,扭转作用较为明显),拟全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有结构均按照设计使用年限50年进行设计,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高层建筑部分均设有一层地下室,局部按六级人防单元考虑。对于人防单元,将采用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 三、结构抗震设计: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拟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多层部分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虽墙量较少,在基本振型地震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难以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因建筑总高度不超过30米,故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高层层部分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因建筑总高度不超过60米,故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四、结构抗风设计: 本工程各幢楼高度并不很大,按规范,风荷载基本风压0.70kN/(50年一遇)。 五、基础设计: 根据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院江南水都四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F2006-03的勘察成果,拟建场地覆盖层深度范围内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中砂、淤泥、中砂、-1淤泥质土、-2粉土、中砂、-1淤泥质土、中砂及卵石,场地附近及钻探范围内未发现如滑坡、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较好;场地土类别为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场地地表下20米深度范围内的饱和中砂为液化土层,综合判定场地液化等级为轻微。 拟建场地不具备天然浅基条件,结合本工程情况,基础形式初步确定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多层部分持力层为中砂,高层部分持力层为中砂。 对于单层纯地下室部位,由于场地地下水位标高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之间的高差较大,且地下室座落于水量丰富的中砂层上,因此单层纯地下室必须考虑地下水的浮托作用,该部位的桩基可能须按抗拔桩处理。 六、基坑开挖的降水与支护: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预计开挖至标高3.00m(局部承台开挖至标高2.00m),开挖范围内的中砂透水性强,水量丰富,势必影响基坑施工,拟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将地下水位强行降低至标高1.00左右。 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面大,深度较深,所开挖的土层抗剪强度较低,坑壁稳定性较差。但基坑范围内及周边无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基坑开挖拟采用放坡方式进行,放坡坡度可取1.251.50,施工过程中配合坡面挂网及喷锚等措施进行护坡。 七、结构设计中的造价控制原则: 1结构设计中力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结合建筑墙体保温节能的要求,拟采用轻质墙体,以降低结构自重,减少地震作用,节省基础造价。 2充分利用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力争节省基础造价。 3在设计中与各专业紧密配合,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含钢率,节约主体结构造价。 第五章 给排水设计 一. 设计范围: 1.建设单位对于方案设计要求。 2.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及技术标准。 二. 设计依据: 本设计包括小区的室内外给排水及消防工程设计。 三 .给水系统: 1. 水源:给水水源采用市政水。由市政给水管引进两路进水管, 进水管管径为DN200,并分别设置水表, 水表型号为LXL-200。 2. 供水方式:本期工程供水分三个片区。各片区内13层均为市政压力供水, 911层的建筑4层以上采用叠压供水设备供水, 18层的建筑4层以上采用水池-变频供水设备联合的二次供水方式,并分两个供水区域: 411层为供水低区, 1218层为供水高区。生活水池及泵房均设置于地下室内。市政给水管在小区内成环状布置, 环网管径为De250。 3. 用水量估算: 住宅设计方案篇二:小区住宅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黄金蓝湾住宅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 总平面规划说明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 设计依据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指导意见书(2012.01.13) 燕郊高新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2012.02.24)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试行)JGJ37-87z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JGJ26-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建设2008版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2、 工程场地地理位置 拟建黄金蓝湾住宅小区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场地西侧与燕顺路 临近,南侧紧邻神威北路,用地北面为三河金潮房地产开发公司先期开发的住宅区以4层板式居民楼为主,东面为规划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为5.9327公顷。拟新建建筑建设场地呈矩形,南北向长约143m,东西向长约233m。具体位置参见图1“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 拟建场地地理位置示意图 本项目依据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地形图、地质勘探资料、周边道路交通及市政管线条件编制。 3、 设计基础资料 3.1 地理与环境 人文历史 燕郊自古为京都重镇,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借助潮白河码头和京榆古道而兴起。清康熙年间在此修建出京首站行宫,为清朝历代帝后出巡拜谒东陵驻跸之所,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之美称。 1992年8月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1999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燕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今日的燕郊,规划科学、功能完备、产业发达、环境优美、文化兴盛、社会和谐,古老的京东小镇,已蜕变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北京东部新兴的 卫星城。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万人,已成为京东地区最富发展实力、发展魅力、发展活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区位交通 燕郊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位于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核心,与北京仅一河之隔,距北京市中心天安门30公里,距空港首都机场25公里,距海港天津港天津港120公里,是全国距离天安门最近的高 渤海新区。按照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规划,位于“东部发展带”的关键节点,与朝阳CBD、亦庄高新区、通州新城、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遥相呼应。拥有通燕高速、京哈公路复线、迎宾路、燕顺路、京秦铁路等进京通道,实现了与北京的全面对接。到北京国贸中心30分钟,到首都机场15分钟。北京930路公交车直通区内,正在规划的北京地铁M6线将延伸至燕郊,正在建设中的密涿支线高速穿区而过,京沈高速擦肩而过,还将修建北外环路、神威北路、南外环路三个进京通道。交通发达,与周边形成集高速、铁路、公路并举的立体交通网路。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燕郊座落于燕山南麓,地理位置东经116 46361165134,北纬395318395722,处于潮白河冲洪积扇中部,域内大部分地势平坦无大的地形起伏,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标高28米-30米,自然坡降为0.6%-0.8%。 气候条件 燕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年平均气温为11.3摄氏度,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0.4摄氏度,无霜期为183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50.9毫米。 河流水文 燕郊域内主要的河流是潮白河,为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源出冀北山地,由潮河和白河在北京密云南汇合而成,自北京市顺义区进入燕郊,沿地势由北向南流过,地面天然纵坡为0.3。燕郊流域面积77.8平方公里。主河槽宽度200米左右,最大主河槽宽充为300米。 燕郊地下水类型分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地下水流向与地垫基本相同。浅层水埋深3-6米,地下水位年变幅5-8米,深层地下水埋深1823米,年变幅为4-6米。地下水质良好,矿化度0.3-0.7克/升,PH值为7.8,水质纯净,无污染因素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燕顺路东侧、神威北路北侧,目前场地内为整平后的空地,地形平坦,现场地形地物情况参见图2(“勘察期间现场地形地物概况图”)。 图2场地周围环境概况图(卫星图)3.2 工程地质条件 燕郊开发区位于燕山山前丘陵与平原的交接地带,背部有孤山、廿厘长山。平原之下的隐伏构造属东北向大兴断块隆起的东延部分-孤山凸起,基岩埋深为50余米至599米;北西向为顺义拗陷,基岩埋深为400-700余米;东南方向为大厂拗陷,基岩埋深达1200-1850米。基岩的褶皱构造走向北西,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为三个背斜。 燕郊开发区域内无不良地质因素,工程承载力大。地下15米深度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其他综合性允许的地基承载力多为10-12T/平方米,大部分为黄壤土,少部分为沙壤土。+ 4、 规划设计要求: 项目规划建设总用地用地面积5.9327公顷,容积率2.5,绿地率35%。建筑密度20%。 主体建筑退燕顺路路沿石距离50米(地下建筑基地上出入口25米),退神威北路路沿石:地上建筑40米,地下建筑25米。 5、 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本项目根据燕郊高新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本拟建项目为组团级居住小区,总建筑面积118443.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0177.67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8266.13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76011.34平方米,总户数为928户。 本项目的设计内容包括商品房住宅、配套公建与商业、地下车库、用地内室外管线等的施工图设计,以及用地内室外道路园林景观等的规划方案设计。 6、 建设标准: 本项目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进行建设。本项目为商品型住房,按初装毛坯房标准建设。. 二、总平面规划设计: 1、 建设用地与周边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区,为规则的长方形用地,与正北向偏西2.22度倾斜。用地西侧为燕顺路,南侧紧邻神威北路,东侧为规划商业用地,北侧为一期开发的燕京新城住宅小区。 本工程建设用地南北向长约143m,东西向长约233m。地势平坦。实测场地现状高程在22.3321.22之间,呈北高南低之势,自然坡度平缓。 2、 总平面布置 2.1平行规整的布置格局: 本项目用地条件比较紧张,根据燕郊高新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通知书,主体建筑退燕顺路路沿石距离50米(地下建筑基地上出入口25米),退神威北路路沿石:地上建筑40米,地下建筑25米。北侧又为燕京新城住宅小区4层高的板式住宅楼。经过多种日照分析比选,最终确定总平面规划布局采用平行规整的建筑布局,拟建5栋高层住宅,布置于建设用地的东西两侧和南侧。其中1#楼和5#楼24层位于用地西侧,2#楼14层,3#楼和4#楼24层位于用地东侧。 2.2 出入口设置: 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组团级住宅小区,建设用地向城市道路共开设2个出入口和 1个辅助出口,主入口位于用地西侧北部,开向燕顺路;次出入口和辅助出口位于用地南侧东部,开向神威北路。 2.3 室外环境景观布置: 由于建筑布置于用地东西和南侧沿街位置,因此形成一个围合的北部内院场地布置集中绿化景观,休闲亭、架等景观小品。由于主体建筑退西侧燕顺路和南侧神威北路有一定距离,因此可在沿街布置15米至20米进深的绿化带和约15米进深的广场,形成天然的绿化隔离带和开敞的空间,形成舒适宜人的室外空间,即保证视线通透的同时,又围合出区别外部的空间。 3、 道路交通组织 3.1 交通组织的原则: ? 安全 ? 高效 ? 便捷 出入口与道路设置: 本项目用地共向城市道路开设两个主要出入口,用地西侧北部设9米宽主出入口;用地南侧东侧部设6米宽次出入口。 整个小区为封闭式管理,沿街商业和小区出入口分开设置。 小区拟在西侧北部开设9米宽人行主入口,设门卫管理。在南侧东部开设6米宽人行次入口,设门卫管理。 根据组团级住宅小区的道路设置规定,拟在小区内部设6米宽环形机动车道兼做消防车道;小区外不沿街广场紧急情况可兼做消防车道;每栋住宅楼前设2.5米宽宅前人行道;中心绿地内设1.0米1.5米人行小道。 3.3 机动车停放: 为方便住户使用,小区内部集中绿地在临近小区主入口处设集中机械停车位,集中绿地周围局部设机械停车位,小区沿街广场设置商业用停车位。小区设一层地下停车库,共可停车626辆,停车率为1.2辆/户。 地下车库共设3出口,其中2个出入口坡道和1个出口坡道,两个设置在小区封闭线以外,第三个位于小区内绿地的东北角。6米净宽双车道,作为进出两用口;另 3.2一个位于用地东南角,为4米宽单向出口。车库出入口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对小区内部住户及访客的车辆停放进行管理。 3.4 道路做法: 内部道路环绕各栋建筑,均可做为消防车道使用,路面净宽均不小于6米,且道路上方无遮挡物。所有道路距住宅山墙和建筑拐角部位均大于2.0米,消防车道距建筑不小于5米。 小区内部环路采用混凝土整体路面,每隔68米设分隔缝。路面采用平道牙,纵坡在0.2%1.5%之间,双向横坡,坡度大于1.0%。绿地内人行小道采用多种材质的材料进行铺装,以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 4、 景观规化 景观规划的原则是: ? 分级设置绿化景观,创造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多种绿植搭配与适当的雕塑景观小品,打造良好的室外居 住休闲环境。 ? 造价经济,便于维护,节省费用。 4.1 绿化设计: 结合西面城市绿化带,分级设置绿化景观。在用地北侧及用地沿街集中设计绿地,住宅楼与道路之间设宅间绿化。整个场地的绿化率与一期结合不低于35%。 场地绿化植被拟采用满铺草皮,不露土壤。采用速生垂直高大乔木、中等乔木、灌木、草皮及多种色彩花卉相结合的组合方式进行立体绿化。所有室外停车场地均采用绿化停车的方式。 4.2 景观设计: 住宅小区内的景观设计包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 自然景观通过微地形、造园、各种绿植的相间搭配等手段创造接近自然、亲和自然、仿造自然的景观效果。 人文景观通过道路铺装、文化雕塑小品的设置、健身广场运动场地的设置、休闲设施的布置等达到丰富居民日常文化、娱乐、健身等的生活要求。 5、 场地竖向设计 整个场地现状呈北高南低之势,自然坡度平缓。在场地竖向设计中应遵行以下原则: ? 水土保持的原则,充分利用雨水回渗,最大限度地保护水资源。 ? 防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室内外高程,满足建筑防排水要求及雨水的回 渗与排放。 ? 节约土壤资源,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土方成本。 ? 结合城市道路和市政管线,合理布局场地高程。 燕郊年平均降水量不大。因此在处理场地与建筑防排水及考虑土方工程量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适当抬高场地标高,减少土方外运;内部道路路面高于场地绿化地面, 方案设计说明 版本号DD-1 以使道路上雨水排至绿地回渗,减少雨水排放量和流失等。 6、 消防设计 ? 防火间距 本项目共有4栋24层高层住宅楼、1栋14层高层住宅楼。每栋住宅之间的距离 均大于13米,商业裙楼之间的距离大于6米。 ? 消防通道 整个用地设2个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2个出入口由6米宽小区内部道路相连通。5栋住宅楼内部周边设6米宽环形道路,可作为消防通道,且道路上空无障碍物。小区外部设15米宽沿街广场和小区东部一条4米宽的车行路,可作为消防通道,且道路上空无障碍物。道路设置保证消防车辆能够到达住宅楼的各面,保证消防扑救的实施。 ? 防火设施 用地内围绕建筑设环状消防管网,通至各楼提供消防用水。室外设消火栓,提供消防车用水。小区内在2号楼首层分别设置商业中控室和住宅中控室,消防与安防控制室合用。地下车库、商业用房、配套公建及各住宅楼的消防信号连到消防控制室。 7、 建筑节能 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住宅的室内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项目执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JGJ26-2010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本项目的所在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在建筑气候分区中属寒冷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等气候特点。建筑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 建筑造型采用较规整单纯的体形,体形系数较小,利于建筑节能。建筑外墙及屋面采用外保温技术,外门窗采用节能门窗,阳台全部封闭,全面达到建筑节能标准。 8、 无障碍设计 本项目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的规定。 本项目为公共居住建筑,应充分考虑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各项条件和设施。本项目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无障碍设计: 8.1 道路 本项目用地的西南两面均紧邻城市干道和城市支路,拟向城市道路开设两个机动车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与内部道路相连,均采用无障碍连接,同时在相应部位设置1000mm宽盲道。在社会停车场内设3个残疾人专用车位。 8.2 建筑出入口 在建筑各个主要出入口均设置无障碍坡道,宽度不小于1200mm,坡度不大于1:12,两侧设安 方案设计说明 版本号DD-1 全栏杆。所有公众出入口大门均不设门槛。 8.3 其它无障碍设施 在小区内设置一处公共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 三规划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注:与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平衡。住宅设计方案篇三:住宅方案设计说明范本(含各专业) XX市XXXXXXX项目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6)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11年版);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 (12)甲方提供的基地红线图 (13)XX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规定(版本号) 其它地方规范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XXXXXXX有限公司开发的公租房项目,基地位于松江漕河泾工业园区东南角,东接中心路,南靠A8 高速150M绿化带,西临新二路,西南侧是四马塘,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也是园区唯一的住宅用地,基地周边是开发区成熟的产业用地,管理和技术人员众多,是漕河泾开发区开发建设公租房的理想地段。 总建设用地面积87083.6平方米, 综合容积率为2.0,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4897.2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77506.30平方米。住宅产品类型均为高层,共2272户。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为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居住区。 三、概念设计及设计原则 1、着重利用基地周围景观的优势来布局,与周边环境融合 2、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布局强调视线、日照、通风,并讲究建筑的序列与肌理,创造出清新、简约、精致的社区与建筑形象。 3、以人为本提供舒适弹性的精品居家生活空间。 4、集中的配套设施与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问题。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筑总用地面积:XXX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XXX平方米 建筑密度:XX% 容积率:XX 绿地率:XX%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XX市城市规划管理设计规定(版本号) (7)甲方提供的基地红线图 二、总体布局 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及地质地貌特征,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防火设计、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例: 漕河泾公租房项目规划要求容积率小于2.0,绿化率大于35%,建筑控高为60M,总体概念定位“花园式邻里庭院”,以“轴,院,点,线”的渐进手法营造“合而不围,畅而不透”的院落空间,倾力打造出松江区公租房的样板工程,不仅仅在当前解决政府公租房的迫切需求,也在若干年后为市民,为松江区留下一片经典而优美的城市住宅区。 “一核二轴三院”的总图格局 基于“以入口广场为开放空间,以景观主轴为半开放空间,以花园庭院为私密空间”的 “空间分级“理念,总图设计上取法欧州城市设计轴线构图的原则,结合中国文化取法自然的传统意向,将设计的理性与自由充分融合。 “一核”:以中心入口广场为核心,打造出具有中轴线的对称感,开阔的场所感,高人气的商业氛围,高水准的景观效果的星级入口景观样板区。 “二轴”:1.自中心入口广场的五星级社区大堂开始,垂直连接到A8公路150M绿化景观带的人行景观主轴,总长超过300M的中央公园式绿化轴线。2.自新二路次人行入口引入小区内部的人行景观次轴。两条景观绿化轴汇合成生态视觉走廊和森林氧吧,同时形成半开放空间将各个组团自然分隔,主轴结合水庭,喷泉,草坪,林荫道,营造出强烈对称感的欧 洲庭园风格的设计主题,次轴以生态自然的现代中式庭园为主题,配合休闲步道和密植乔木,主次轴不同的设计风格交相辉映,体现出多元化景观人居场所文化。 “三院”:自入口步行进入小区,沿着两条景观轴的人行步道就可以经过组团大堂,进入三个各不相同的私密组团庭院,为公租房年轻人之间提供了交往的空间,也符合邻里交往的空间尺度感,与上海传统里弄居住文化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院“在总体构思的大格局下,可以给每个组团注入各不相同个性化概念,也便于分期开发实施。 三、道路系统与停车 小区主人行入口设置在北边的规划四路上。主要车行出入口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中心路和新二路上。小区主要道路宽6米。项目设置地下停车库,共782辆,地面结合景观设计停车位,共411辆。四、绿化 居住环境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其目的在于处理好人、建筑和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人们在满足居住物质和生理需求的前提下,开始重视居住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居住环境“园林化”为居民放松、休憩、活动和交往提供了有益的空间。良好的居住环境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要素。 小区主要的车行道沿路均规划了一些开放与半开放的绿地,景观化的道路贯通整个小区。在小区中心部位规划了集中开放的绿地,与周边的河道的景观相互渗透,共同形成舒适怡人的居住环境。 五、场地排水 场地基本按平地设计,雨水排泄方式为从建筑坡向小区内道路,经场地排水口,盲沟及排水系统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排水系统。 六、日照分析 本工程基地位于XX市,属于X类建筑气候区,根据XX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版本号)及XX省住宅设计标准版本号,高层住宅的中、小套有一个居住空间大套有二个居住空间不应低于冬至日连续满窗日照1小时标准,通过天正日照软件分析结果表明,本新建住宅均能获得上述日照标准。 第三章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11年版); (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50189-2005 其它地方规范、标准 二、 单体设计 1、阐述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2、说明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3、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4、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 5、关于无障碍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例: 完整和谐的整体格局与精心设计的建筑细节充分体现居住建筑在走向理性的同时,又注重对人性的全面关怀。设计中始终以“人居”为基准点,追求居住的舒适与品味,同时建立社区独特风格,将“以人为本,科学运动,健康生活”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 本小区为高层住宅。在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进行建筑平面设计,主要高层住宅单元户型有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一卫、7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一卫、9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一卫。高层住宅为18层,每层层高2.9米,每栋住宅均设残疾人坡道与电梯,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配套公建 居委物业,活动场地,沿街精品商业,净菜超市,医疗服务中心,沿规划四路展开,满足公租房项目的配套要求,在基地的东南角设置有一所12班幼儿园。 二、建筑立面设计 说明立面风格、形式及主要材质、色彩等。 本方案立面采用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以艺术装饰风格为基调,加以提炼、创新,在强调体积感挺拔沉着的基础上,强调时代感和创新性。整个建筑群体高低错落,天际线变化有致立面上凹凸变化及窗的不同比例,表现了建筑外观变化和丰富的一面。 整体材料结合采用面砖、涂料,色彩以暖色调为基调,突出端庄、高雅的风范。入夜,顶部的天际线以泛光照明,形成优美的沿街夜景效果 第四章 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由多栋18层住宅楼,2层沿街商业.1层地下汽车库等单体建筑组成。 二、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规范,规程 (1)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修订版)(GB-50045-2006)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1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年版) (15)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 地方有关规范,规程 (16)上海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 (17)上海地基基础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