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一、基础验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牧以谗诛 不得下咽() 奉之弥()繁b.弊在赂()秦 弃之如草芥() 率()赂秦耶c.暴()霜露 革灭殆()尽之际 小则获邑()d.胜负之数() 思厥()先祖父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a. b. c. d.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然后得一夕安寝 可谓智力孤危剌客不行,良将犹在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 b. c. d.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邯郸为郡 圣人之所以为圣a.与读音不同,意义一样b.与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c.与读音相同,意义互不相同。d.与读音不同,意义不一样。7六国论选自_的_,他的儿子_ 、_ 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两个分论点是:一_ ;二_ 。9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 。二、能力平台(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后秦击赵者再( )当与秦相较( )洎牧以谗诛( ) 终继五国迁灭( )11选出与“义不赂秦”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并力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