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 2003北京国家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 发布20032005-实施20032004-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测量法)Emission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rom light-duty vehicles (phase & )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xhaust Pollutants from Vehicles by Remote Sensing Test机动车排气污染物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测法)Limi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automobiles crankcaseexhaust emissionsPollutants from heavy-duty vehicles(送审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20-01-282003.01.10)GB DB 20034代替GB 14761.4-93和GB 11340-89中北京市地方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 13.040.50Z64备案号:*-2004ICS 1GB DB 20032004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25 车载诊断(OBD)系统的要求和试验56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67 标准的实施8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判定方法(1)10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判定方法(2)12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规程14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在用车符合性试验用统计规程16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基准燃料技术要求19前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七条的规定,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修改采用欧盟(EU)对指令70/220/EEC关于协调各成员国有关采取措施以防止机动车污染物污染大气的法律进行修订的指令98/69/EC修订版及此后的修订版(本标准采用的内容截止到2003/76/EC版本)【以下简称“2003/76/EC”】的部分技术内容;测量方法等同采用欧盟指令“2003/76/EC”的测试方法(国家相应标准颁布后,采用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遥感测量的。本标准规定了轻型汽车,即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的排放生产一致性检查和限值。排放生产一致性检查主要包括: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型试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型试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型试验)、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型试验)、车载诊断(OBD)系统功能检查、在用车符合性检查。本标准与“2003/76/EC”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去掉了有关型式核准的内容; 对试验车辆的抽样进行了修改,允许从车辆合格下线后到上牌照之前的任何地点和时间抽样; 对劣化系数的使用进行了更改,对满足第阶段限值的车辆要求采用实测的劣化系数,对满足第阶段限值的车辆既可以使用实测的劣化系数也可以使用本标准规定的劣化系数; 对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划分为用于提前更新车型和新增车型两类,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项目中,列入了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和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的要求; 实施日期进行了重新规定,规定装用点燃式发动机车辆的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和车载诊断(OBD)系统试验与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同时实施,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的车载诊断(OBD)系统试验比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推迟三年实施; 对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型试验结果进行判定时,如果需要加抽车辆进行试验,允许制造厂随时终止试验,此种情况下,一致性检查型试验结果应判定为不合格。 在第阶段,基准燃料根据北京市地标对部分指标进行了修改。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附录D、附录E为标准的规范性附录D和附录E。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汽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万顺、傅立新、张喆、王晔、严京松、冯雪、曹宏林、刘明宇。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制订。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是在GB14761.4-93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11340-89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测量方法及限值基础上,参考GB18352.2-2001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的修订。本标准与GB14761.4-93 和GB11340-89的主要差异是:1 对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删除了原标准对轻型汽车的要求,轻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要求已纳入到GB18352.1-2001和GB18352.2-2001中;2 增加了型式核准申请、型式核准扩展和生产一致性检查的内容;3 改变了测量方法,修订后的测量方法参考了GB18352.2-2001的规定;4 增加了追加试验内容。本标准规定了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M类和N类车辆曲轴箱的型式核准排放限值、排放生产一致性检查的要求。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下列标准废止:1 GB14761.4-93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2 GB11340-89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测量方法及限值。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标准的。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汽车研究所起草。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 年 月 日批准。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898月1993年11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为二III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30DB 2004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测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已通过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放审核的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生产一致性检查方法及排放限值。本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大于或等于50km/h的轻型汽车。本标准规定了遥感测量道路行驶中在用排放限值及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的型式核准申请、型式核准试验方法及排放限值、生产一致性检查方法及排放限值。本标准适用于M类及N类燃用汽油或柴油的装用以汽油、气体燃料及两用燃料为燃料的点燃式发动机的重型汽车。被测试发动机应包括已采取防漏措施的发动机,但不包括那些结构上即使存在微量的泄漏,也会引起工作不正常的发动机(例如卧式对置发动机)。2 规范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7930车用无铅汽油(北京市相应地标颁布后,采用北京地标)GB 18047车用压缩天然气GB/T 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GB/T 19147车用柴油(北京市相应地标颁布后,采用北京地标)SY/T 7548汽车用液化石油气欧盟指令98/69/EC修订版及此后的修订版(本标准采用的内容截止到2003/76/EC版本)【以下简称“2003/76/EC”】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附件(国家相应标准颁布后,采用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GB 17930车用无铅汽油GB 18047车用压缩天然气GB/T 15089机动车辆分类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WKB1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SY/T 7548车用液化石油气3 术语和术语和定义规范性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3.1 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t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3.2 M1、M2和N1类汽车按GB/T 15089规定:M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汽车。M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九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汽车。N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汽车。3.3 第一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六座,且最大总质量不超过2500kg的M1类汽车。3.4 第二类车指本标准适用范围内除第一类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3.5 气体燃料指液化石油气(LPG)或天然气(NG)。3.6 两用燃料车指既能燃用汽油(或柴油)又能燃用一种气体燃料,但两种燃料不能同时燃用的汽车。3.7 单一气体燃料车指只能燃用某一种气体燃料(LPG或NG)的汽车,或能燃用汽油(或柴油)和一种气体燃料(LPG或NG),但汽油(或柴油)仅用于紧急情况或发动机起动用,且汽(柴)油箱容积不超过15L的汽车。3.8 基准质量(RM)指汽车的“整备质量”加上100kg。3.9 最大总质量指汽车制造厂提出的、技术上允许的最大质量。3.10 气态污染物指排气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以二氧化氮(NO2)当量表示。碳氢化合物以碳(C)当量表示,假定碳氢比如下:a) 汽油为C1H1.85;b) 柴油为C1H1.86;c) 液化石油气为C1H2.525;d) 天然气为C1H4;3.11 颗粒物(PM)指按照2003/76/EC附件所描述的取样方法,在最高温度为52的稀释排气中,由过滤器收集到的固态或液态微粒。3.12 排气污染物对以点燃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指排气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对以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指排气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3.13 曲轴箱污染物指从发动机曲轴箱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3.14 蒸发污染物指汽车排气管之外,从汽车的燃料(汽油)系统损失的碳氢化合物蒸气,包括: (1)燃油箱呼吸损失(昼间换气损失):由于燃油箱内温度变化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用C1H2.33当量表示); (2)热浸损失: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以后,静置汽车的燃料系统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用C1H2.20当量表示)。3.15 污染控制装置指汽车上控制和/或限制排气污染物,或蒸发污染物,或曲轴箱污染物排放的装置。3.16 车载诊断(OBD,On-Board Diagnostic)系统指排放控制用车载诊断(OBD)系统。它必须具有识别可能存在故障的区域的功能,并以故障代码的方式将该信息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内。3.17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3.1 指按照本标准第6章进行的检查、试验和符合性评价。遥感测试法指远距离用红外光或紫外光感应测量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浓度的方法。4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4.1 对已通过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放审核、在本市销售或使用的车型,制造厂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车辆、系统、部件或独立技术总成与已通过排放审核的车型一致。4.2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是以排放审核的内容为基础。如果车辆的排放审核具有一个或多个扩展,则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时,试验可在初始排放审核车型或相关的扩展车型上进行。4.3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试验的规定4.3.1用型试验(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检查新生产车辆的一致性4.3.1.1 所有车型都必须进行此项试验。4.3.1.1.1 对于两用燃料车辆,应对两种燃料分别进行型试验。4.3.1.1.2 对于单一气体燃料车辆,仅按燃用气体燃料来进行型试验。4.3.1.2选定用于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试验的车辆,制造厂不得对所选车辆进行任何调整。4.3.1.2.1 从批量生产的车辆中随机抽取三辆样车,按照2003/76/EC附件规定的运转循环(市区循环(1部)+市郊循环(2部)、排气取样和分析方法、以及颗粒物收集和称重方法进行试验,根据第4.6条确定劣化系数。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结果应乘以相应劣化系数,排放限值在第4.5.1条中给出。4.3.1.2.2 如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制造厂提供的生产标准偏差感到满意,则对试验结果的判定按照本标准附录A进行;如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制造厂提供的生产标准偏差感到不满意或者制造厂没有相关记录时,则对试验结果的判定按照本标准附录B进行。4.3.1.2.3 根据本标准附录A或附录B的判定准则,基于抽取样车的试验结果,一旦所有污染物的统计量都满足合格判定临界值,则认为该批车辆的型试验合格;一旦某种污染物的统计量满足不合格判定临界值,则认为该批车辆的型试验不合格。如果某种污染物的统计量满足合格临界值,该污染物合格的结论将不受其他污染物为了达标而追加试验的影响。如果既不能判定全部污染物的统计量均满足合格临界值,又不能判定某种污染物的统计量满足不合格临界值,则应追加抽取一辆样车进行一次试验(见图1)。如果某种污染物的统计量既不满足合格临界值又不满足不合格临界值,在加抽车辆试验时,制造厂可随时决定终止试验。这种情况应判定为型试验一致性不合格。检验三辆样车计算试验统计量根据有关附录,是否至少有一种污染物的试验统计量符合“不合格”判定。生产一致性不合格 是根据有关附录,是否至少有一种污染物的试验统计量符合“合格”判定。 否 否 是一种或多种污染物符合“合格”判定生产一致性合格是否全部污染物均符合“合格”判定 是加抽一辆车进行试验 否图1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型试验)流程图4.3.1.3 试验车辆应从生产线检验合格下线后、上牌照之前的车辆中抽取。试验车辆不需要磨合。4.3.1.3.1 如果制造厂要求,则允许试验在下列车辆上进行: 行驶不超过3000km的装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 行驶不超过15000km的装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按制造厂的磨合规范进行磨合,但不得对这些车辆做任何调整。4.3.1.3.2如果制造厂要求磨合车辆(“x”代表车辆磨合里程),则按照下述步骤处理: 对于第一辆车,分别测量其磨合前(“0”km)和磨合后(“x”km,对装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x 3000km;对装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x 15000km)的污染物排放量(型试验); 计算每种污染物在“0”km和“x”km之间排放量的渐变系数(EC): EC可以小于1; 其他车辆不必磨合,但其测得的“0”km排放量需乘以上述对应的渐变系数。此时,用于新生产车一致性判定的数值分别为: 第一辆车为“x”km的测量值; 其他车辆为“0”km的测量值乘以渐变系数后的数值。4.3.1.4 上述试验应使用市售燃料。如果制造厂要求,也可以使用附录E规定的基准燃料。4.3.2 用型试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检查新生产车辆的一致性 所有进行型试验的一致性检查车辆(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除外)均应进行型试验。按照2003/76/EC附件的规定试验时,测量结果必须满足第4.5.2条的要求。4.3.3 用型试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检查新生产车辆的一致性4.3.3.1 新生产汽油车辆,如果按照2003/76/EC附件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其平均蒸发排放量必须小于第4.5.3条中的限值。4.3.3.2 对于生产线末端的日常试验,样车按照2003/76/EC附件第7章的规定检查其一致性。4.3.4 用型试验(低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检查新生产车辆的一致性4.3.4.1 新生产汽油车辆,如果按照2003/76/EC附件的规定试验时,其排气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小于第4.5.4条中的限值。两用燃料汽车仅用汽油进行型试验。4.4 如果某一车型不能满足本标准第4.3.1、4.3.2、4.3.3、4.3.4条任意一款的要求,车辆制造厂应尽快采取所有必需的步骤来重新建立生产一致性,否则应撤消该车型在本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车型目录。4.5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试验排放限值4.5.1 型试验排放限值 型试验排放限值见表1。表1 型试验排放限值阶段类别级别基准质量(RM)(kg) 限 值 单位:g/km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HC+NOx)颗粒物(PM)L1L2L3 L2+ L3L4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压燃式第阶段第一类车全部2.300.640.200.150.500.560.050第二类车RM13052.300.640.200.150.500.560.05013051760 5.220.950.290.210.780.860.100第阶段第一类车全部1.000.500.100.080.250.300.025第二类车RM13051.000.500.100.080.250.300.025130517602.270.740.160.110.390.460.060劣化系数根据第4.6条要求使用劣化系数4.5.1.1 当用气体燃料进行试验时,求得的气态污染物的质量应低于表1中对点燃式发动机车辆要求的限值。4.5.2 型试验排放限值型试验排放限值为: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不允许有任何曲轴箱污染物排入大气。4.5.3 型试验排放限值型试验排放限值为:蒸发污染物排放量应小于2g/试验。4.5.4 型试验排放限值型试验排放限值见表2。表2 型试验排放限值 试验温度 266K(7) 单位:g/km类 别级别基准质量(RM)(kg)一氧化碳 (CO) L1碳氢化合物 (HC) L2第一类车-全部151.8第二类车RM1305151.813051760303.24.6 劣化系数4.6.1 第1章中所述的所有汽车在第阶段必须根据2003/76/EC 附件的规定,进行污染控制装置的耐久性试验。该试验行驶里程为80000km,可以在试验跑道上、在道路上、或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两用燃料车仅用汽油进行耐久性试验,燃用气体燃料时的劣化系数可采用燃用无铅汽油下的劣化系数。4.6.2第1章中所述的所有汽车在第阶段可使用根据2003/76/EC 附件的规定、实测的劣化系数,也可使用表3规定的劣化系数进行型试验。表 3 劣化系数发动机类别劣化系数COHCNOxHC + NOxPM点燃式发动机1.21.21.2压燃式发动机1.11.01.01.25 车载诊断(OBD)系统的要求和试验5.1 所有轻型汽车都必须按照2003/76/EC附件的要求,安装用于排放控制的车载诊断(OBD)系统。并且,该车载诊断(OBD)系统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上,应确保在车辆的整个寿命期内,能识别并指示排放劣化或故障的类别。5.2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验证车载诊断(OBD)系统功能应进行的试验规定5.2.1当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制造厂的生产质量可能不满足要求时,可从批量生产的车辆中随机抽取一辆,进行2003/76/EC附件附录1规定的试验。5.2.2 若所抽样车符合2003/76/EC附件附录1所述试验的要求,则认为该批车辆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5.2.3 若所抽样车不符合第5.2.2条的要求,则必须从批量生产的车辆中再随机抽取四辆,进行2003/76/EC附件附录1规定的试验。试验可在行驶里程不超过15000km的车辆上进行。5.2.4 若所抽样车中至少有三辆符合2003/76/EC附件附录1所述试验的要求,则认为该批车辆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5.3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验证车载诊断(OBD)系统功能应进行的试验规定5.3.1 在2003/76/EC附件规定的进行型耐久性试验的车辆上,采用2003/76/EC附件附录1的试验规程,进行车载诊断(OBD)系统试验。试验应在型耐久性试验结束时进行。5.3.2 若没有进行型耐久性试验,或在制造厂的要求下,可以使用经适当老化并具有代表性的车辆进行车载诊断(OBD)系统验证试验。5.4 进行上述试验时,若与排放有关的部件或系统失效导致排放超过表4规定的极限值,则车载诊断(OBD)系统必须有提示,指出失效部件。5.5 如果某一车型不能满足第5.4条的要求,车辆制造厂应尽快采取所有必需的步骤来达到第5.4条要求,否则应撤消该车型在本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机动车车型目录。 表 4 车载诊断(OBD)系统验证试验排放极限值 类 别级别基准质量(RM)(kg) 限 值 单位:g/km一氧化碳(CO)L1总碳氢化合物(HC)L2氮氧化物(NOx)L3颗粒物(PM) L4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点燃式压燃式压燃式第一类车全部3.203.200.400.400.601.200.18第二类车RM13053.203.200.400.400.601.200304.800.600.600.801.900.286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CO(%)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3.0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2.0.6.1 对已通过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污染物排放审核的车型,制造厂还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和车辆正常寿命期内污染控制装置始终保持其功能。在第阶段,规定在5年或80000km以内(以先达到者为准)必须对这些措施进行检查;在第阶段,规定在5年或100000km以内(以先达到者为准)必须对这些措施进行检查,即对正确保养和使用的在用车进行符合性检查。6.2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在用车符合性检查时,应以制造厂提供的资料为基础。附录C是在用车符合性检查规程。6.2.1 确定在用车系族的参数在用车系族由基本结构参数确定,系族内各汽车的这些参数必须相同。因此,各车型如至少具有相同的或在规定允差范围内的下列参数,则可认为属于同一在用车系族: 燃烧过程(二冲程、四冲程、旋转式), 缸数, 缸体结构(直列、V型、星型、水平对置、其他)(斜置或方向不作为缸体的条件), 发动机供油方式(如:直喷或非直喷), 冷却系型式(风冷、水冷、油冷), 进气方式(自然进气、增压), 发动机所用燃料(汽油、柴油、NG、LPG等),如果某一燃料是常用的,则两用燃料车可归属于该燃料车, 催化转化器型式(三效催化转化器或其他), 颗粒捕集器型式(有/没有或其他), 排气再循环(有或没有), 系族内最大发动机的排量,允差-30%。6.2.2 制造厂所提供的资料必须至少包括下列内容:6.2.2.1 制造厂的名称和地址;6.2.2.2 制造厂资料所涉及范围的各个法人代表的姓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e-mail地址;6.2.2.3 制造厂资料中各车型名称;6.2.2.4 适用时,制造厂资料中各车型的目录,即按照第6.2.1条的在用车系族组;6.2.2.5 适用于在用车系族内这些车型的车辆识别号(VIN)代码(VIN前缀);6.2.2.6 在用车系族内这些车型的排放审核号,适用时,还包括所有扩展和现场修理/召回号;6.2.2.7 制造厂资料所涉及汽车的排放审核扩展和现场修理/召回的详细情况(如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求);6.2.2.8 制造厂所收集资料的时间范围;6.2.2.9 制造厂资料中汽车的生产日期(如:2001年制造的汽车);6.2.2.10 制造厂的在用车符合性检查程序,包括:6.2.2.10.1 确定汽车所在地的方法;6.2.2.10.2 汽车选择和剔除准则;6.2.2.10.3 本程序所采用的试验型式和规程;6.2.2.10.4 制造厂为确定在用车系族组所采用的接受/排除准则;6.2.2.10.5 制造厂收集资料的地域范围;6.2.2.10.6 所采用的样车数和采样计划。6.2.2.11 制造厂在用车符合性检查的结果,包括:6.2.2.11.1 在试验程序内的各汽车(无论试验或没有试验)的特征。特征包括: 车型名称, 车辆识别号(VIN), 车辆注册登记号, 生产日期, 使用地区(如已知), 所装轮胎;6.2.2.11.2 某汽车从样车中被剔除的原因;6.2.2.11.3 样车中每辆车的维护保养历史记录(包括所有的召回);6.2.2.11.4 样车中每辆车的修理历史记录(如已知);6.2.2.11.5 试验资料,包括: 试验数据, 试验地点, 汽车里程表上指示的行驶距离, 试验燃料规格(如:基准燃料或市售燃料), 试验条件(温度、湿度、大气压力), 测功机设定(如:测功机惯性质量、功率设定), 试验结果(从每系族中至少三辆不同的汽车得到)。6.2.2.12 车载诊断(OBD)系统中的指示记录。6.3 制造厂收集的资料应非常充分,以便能评定出是否符合第6.1条规定的正常使用条件,并且能代表制造厂对地区性市场的了解程度。如果制造厂能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证明,某一系族车型的年销售量少于5000辆,则不责成制造厂进行此系族车型的在用车符合性自检。6.4 以第6.2条的审核为基础,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做出以下决定之一: 该车型或该在用车系族的在用车符合性满足要求,不需要再采取任何行动;或者 制造厂提供的资料不充分,无法做出决定,要求制造厂进一步提供资料或试验数据,或者 资料不充分或在用车符合性不满足要求,需要按照本标准附录C进行车辆试验。虽然根据第6.3条允许制造厂不对某车型进行自检,但是,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附录C对该车型进行检查。6.4.1 如果为了检查在用车的污染控制装置性能是否满足符合性要求,而需要进行型试验时,使用的试验规程必须符合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统计规程。6.4.2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制造厂选择试验样车时,一定要选择确实有证据是在正常条件下行驶了足够里程的车辆。选择试验样车一定要征求制造厂的意见,并且允许制造厂参与车辆的确认检查。6.4.3 在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授权制造厂对排放水平超标的车辆进行检查,甚至是破坏性的检查,以便确定那些可能不是由于制造厂本身原因造成的劣化(例如:试验前使用了含铅汽油)。一旦检查结果确认导致排放超标的责任不在制造厂,则这些试验结果将从符合性检查中剔除。6.4.4 如果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附录D规定的准则对试验结果的判定为不符合,则制造厂必须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该补救措施应扩展到属于同一系族车型的在用车,因为,这些车辆可能会由于同样的缺陷而受到影响。6.4.5 制造厂提出的补救措施必须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再由制造厂负责完成。7 标准的实施7.1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自表5规定之日起,凡不满足本标准第4章要求的车型,不允许在本市销售、注册登记。表5 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实施日期阶 段类 别实 施 日 期第阶段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和替代提前更新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第一类车2005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6年7月1日第阶段新增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第一类车2005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6年7月1日所有轻型汽车第一类车2008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9年7月1日注:提前更新的车辆:指在达到国家规定淘汰年限前一年以上进行更新的车辆。7.2 装用作为排放控制的车载诊断(OBD)系统自表6规定之日起,凡车载诊断(OBD)系统不满足本标准第5章要求的车型,不允许在本市销售、注册登记。表6 车载诊断(OBD)系统的实施日期类 别实 施 日 期装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第一类车2005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6年7月1日装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第一类车2008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9年7月1日7.3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自表7规定之日起,凡根据第7.1条要求在本市销售、注册登记的车型,在用车符合性检查必须满足第6章的要求。表7 在用车符合性检查实施日期阶 段类 别实 施 日 期第阶段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车辆和替代提前更新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第一类车2006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7年7月1日第阶段新增的装用压燃式发动机车辆第一类车2006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07年7月1日所有轻型汽车第一类车2009年7月1日第二类车2010年7月1日附录A (规范性附录)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判定方法(1)A1 对制造厂提供的生产标准偏差满意时,采用本附录描述的步骤来确认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A2 样车数量最少为三辆。取样规程的设定为,当一批产品中有40%带有缺陷,其通过试验的概率为0.95(生产厂的风险为5%);当一批产品中有65%带有缺陷,其被接受的概率为0.10(消费者的风险为10%)。A3 对本标准规定的各种污染物,均计算下列数值:L = 某种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自然对数; xi = 第i辆样车测得的某种污染物排放量的自然对数; s = 生产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测量值取自然对数后); n = 当前样车数量。A4 采用下式定义的统计量来定量表示新生产车一致性:A5 新生产车一致性判定: a)如果上述统计量大于等于表A1中样车数量对应的“合格”判定临界值,则认为该污染物排放“合格”; b)如果上述统计量小于表A1中样车数量对应的“不合格”判定临界值,则认为该污染物排放“不合格”;c)否则,根据本标准第4.3.1.2.3条的规定,加抽一辆样车进行试验,并按多一辆样车数再次进行A3A5的计算和判定。表A1 新生产车一致性判定用临界值试验样车累计数量(n)“合格”判定临界值“不合格”判定临界值33.327-4.72443.261-4.79053.195-4.85663.129-4.92273.063-4.98882.997-5.05492.931-5.120102.865-5.185112.799-5.251122.733-5.317132.667-5.383142.601-5.449152.535-5.515162.469-5.581172.403-5.647182.337-5.713192.271-5.779202.205-5.845212.139-5.911222.073-5.977232.007-6.043241.941-6.109251.875-6.175261.809-6.241271.743-6.307281.677-6.373291.611-6.439301.545-6.505311.479-6.57132-2.112-2.112附录B (规范性附录)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检查判定方法(2)B1对制造厂提供的生产标准偏差不满意或者没有相关记录时,采用本附录描述的步骤来确认型试验的新生产车一致性。B2 样车数量最少为三辆。取样规程的设定为,当一批产品中有40%带有缺陷,其通过试验的概率为0.95(生产厂的风险为5%);当一批产品中有65%带有缺陷,其被接受的概率为0.10(消费者的风险为10%)。B3 假设本标准中给定的污染物测量值的对数呈正态分布,因此,需先将测得的数据取自然对数。设m0和m分别表示最小和最大样车数量(m0=3,m=32),并设n 表示当前样车数量。B4 若抽取样车测得的污染物排放量的自然对数分别为x1,x2xj,而L是某种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自然对数,则对每一种污染物定义:B5 采用下式定义的统计量来定量表示生产一致性:其中:m0nm。a)如果上述统计量小于等于表B1中样车数量对应的“合格”判定临界值An,则认为该污染物排放“合格”;b)如果上述统计量大于表B1中样车数量对应的“不合格”判定临界值Bn,则认为该污染物排放“不合格”;c)否则,根据本标准第4.3.1.2.3条的规定,加抽一辆样车进行试验,并按多一辆样车数再次进行B3-B5的计算和判定。B6 下述回归公式对于再次计算试验统计量非常有用:表B1 新生产车一致性判定用临界值样车数量“合格”判定临界值An“不合格”判定临界值Bn3-0.8038116.647434-0.763397.686275-0.729824.671366-0.699623.255737-0.671292.454318-0.644061.943699-0.617501.5910510-0.591351.3329511-0.565421.1356612-0.539600.9797013-0.513790.8530714-0.487910.7480115-0.461910.6592816-0.435730.5832117-0.409330.5171818-0.382660.4592219-0.355700.4078820-0.328400.3620321-0.300720.3207822-0.272630.2834323-0.244100.2494324-0.215090.2183125-0.185570.1897026-0.155500.1632827-0.124830.1388028-0.093540.1160329-0.061590.0948030-0.028920.07493310.004490.05629320.038760.03876附录C (规范性附录)在用车符合性检查规程C1 前言本附录陈述了与本标准第6条规定有关的准则,包括:试验用车辆的选择条件,以及在用车符合性控制规程。C2 选择条件本章节规定了被选车辆的接受准则。应通过检查车辆和访问车主/司机的方式来收集信息。C2.1 车辆必须是通过本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排放审核的车型。C2.2 车辆必须是已经使用了至少15000km或6个月(取后达到者);且不得超过80000km或5年(取先达到者)。C2.3 必须有保养记录以表明该车辆完全是按照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保养。C2.4 车辆必须是无滥用迹象(如:超速、超载、误加油或其它滥用)或其它可能影响排放性能的因素(如篡改)。对于装备车载诊断(OBD)系统的车辆,还应考虑储存在电控单元内的失效代码和里程信息。如果储存在电控单元内的信息显示,某辆车在存储了失效代码后未及时修理,还在继续使用,这辆车就不能用做试验样车。C2.5 发动机或车辆不得进行过制造厂使用说明书规定之外的大修。C2.6 车辆油箱中油样的铅含量和硫含量必须满足相应的标准,且不得有误加油的迹象。可以在排气管等处进行检查。C2.7 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试验人员安全问题的迹象。C2.8 车辆上所有污染控制装置零部件必须与排放审核时所用的一致。C3 诊断和保养在测量排气污染物之前,应按照下述规程对试验车辆进行诊断和任何必要的常规保养。C3.1必须进行下述检查:检查空滤器、所有驱动皮带、所有液面、散热器盖、所有真空软管、及与排放控制系统有关的电器连线的完整性;检查点火、燃油计量、污染控制装置部件是否调整不当和/或被篡改。应记录所有差异项。C3.2 应检查车载诊断(OBD)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必须记录车载诊断(OBD)系统存储器中的任何故障指示,并进行必要的修理。如果在预处理试验过程中,车载诊断(OBD)系统故障指示灯亮了,允许检修并排除该故障。然后,重新开始试验,并采用维修后车辆的排放试验结果。C3.3 必须检查点火系,更换失效部件,如火花塞、高压线等。C3.4 必须检查气缸压力,若不符合说明书规定,可取消该车的试验样车资格。C3.5 必须对照制造厂技术规范检查发动机参数,如有必要可以进行调整。C3.6 如果车辆距预定的保养服务期不足800km,则必须按照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该项保养服务。如果制造厂要求,则无论里程表读数是多少,都可以更换机油滤清器和空滤器。C3.7 一旦接受某辆车为试验样车,必须将其燃料更换为相应的排放试验用基准燃料,除非制造厂同意使用市售燃料。C4 在用车试验C4.1 当认为有必要检查车辆时,则按照本附录第C2和C3条的要求选取车辆,经预处理后按照2003/76/EC附件进行型排放试验。C4.2 装有车载诊断(OBD)系统的车辆,可以检查其在使用当中,故障指示等功能是否正确地起作用,所检查的这些故障指示功能应与排放审核时要求的排放水平(如:本标准第5.4条规定的故障指示限值)有关。C4.3 应检查车载诊断(OBD)系统,如:车载诊断(OBD)系统是否存在排放水平超过限值而无故障指示、对故障指示和识别出的故障或劣化的零部件存在系统性错误激活。C4.4 对于某些工作方式未包括在该车型排放审核时的资料中、其工作偏差也未经有关部门认可、并且车载诊断(OBD)系统又无故障指示的零部件或系统,排放试验之前不得对其进行更换;除非已确定,由于该部件或系统已经被篡改或滥用过,导致车载诊断(OBD)系统不能检测出相应的故障。C5 结果评估C5.1 试验结果按照本标准附录D的评价规程进行处理。C5.2 试验结果不必乘以劣化系数。附录D (规范性附录)在用车符合性试验用统计规程D1 本附录描述了核查在用车型试验符合性要求所用的规程。D2 采用两种不同的规程:1)一种是针对那些从样车中已被识别出的,由于存在与某种污染物有关的缺陷,导致其排放结果超出限值的车辆(第D3条)。2)另一种是针对全部样车(第D4条)。D3 针对样车中高排放车采用的规程D3.1 当某辆车的任何受控污染物排放量明显超过本标准第4.5.1条所示限值时,称该车为高排放车。D3.2 查看样车中高排放车的出现情况,样车的数量最少为三辆,最多为依据第D4条规程确定的车数。D3.3 当发现一辆高排放车,必须确定其超过限值的原因。D3.4 当发现不止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权合同样本:版权许可协议7篇
-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三 认识图形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起重操作作业安全技术培训
- 10 竹节人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海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Unit 1 My classroom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二 冰淇淋和有多大-圆柱和圆锥信息窗2 圆柱的表面积第1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名校联盟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第二中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2 与山为邻(第一课时)垂直的生计 教学设计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专题六古诗文默写与诗歌鉴赏课件
- 十二对脑神经的出入颅部位、分布、损伤表现汇总表
- 更换锅炉水冷壁管施工方案 勿删
- 201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及2020年税务咨询等服务招标文件【模板】
- 石化公司成品油销售中心考核方案
- 机动车检测站车辆起火及应急疏散演练记录
- DB13(J)∕T 105-201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 加压气化操作规程(共115页)
- 标准鲁班尺尺寸对比表
- PackingList外贸装箱单模板
- 谈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意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