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5篇 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doc_第1页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5篇 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doc_第2页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5篇 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doc_第3页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编 古诗文阅读梳理篇 专题二 课内20篇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第5篇 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篇爱莲说(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周敦颐 原文呈现段层精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第一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入题做准备,再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做烘托,最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由此入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菊、牡丹衬托“莲”,彼此对照,突出主旨。以莲喻己,寄寓作者的理想和操守。)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二段: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渗透出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全文中心】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本文选自周元公集。【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古今异义植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宜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一词多义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益香远益清越,更加斟酌损益增加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新、清香远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直中通外直挺立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玉盘珍羞直万钱通“值”,价值词类活用蔓、枝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虚词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出淤泥而不染转折连词,却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予/ 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2)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蕃:_多_(2)出淤泥而不染 染:_沾染(污染)_(3)濯清涟而不妖 濯:_洗涤_ 妖:_美丽而不端庄_(4)亭亭净植 植:_立_(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_亲近而不庄重_(6)陶后鲜有闻 鲜:_少_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2016东莞中考改编)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c)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也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016东莞中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_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_(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它们),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啊。_(3)(2016东莞中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_(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是很多了。_7(2016安徽中考)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_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_8(2016东莞中考)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_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莲的高洁情操。_(2016梅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甲】爱莲说(文略)【乙】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 / 仰而思 / 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娇媚。_(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_(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_12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