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多元交汇共生东南亚文明之路》有感.doc_第1页
读《多元交汇共生东南亚文明之路》有感.doc_第2页
读《多元交汇共生东南亚文明之路》有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多元 交汇 共生 东南亚文明之路有感11政治班 曹金婵 2号该书是由梁志明、李谋、吴杰伟著作的,于2011年10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着东南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与世界各个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来展开的。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一带。中国古籍称为“南海”,又称“南洋”,意指它位于中国南方的大洋之中。西方人曾把这一地区称为“远印度”等,西方人东来首先是寻找通往印度的的、航线,因而他们的命名离不开印度。对于这本书,我比较有影响的是其中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和经济的联系和交流。因为这书中不只一个点说到,东南亚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时很广泛,不论是商业贸易、宗教文化转播、政治之间的友好交往等等。东南亚中的国家与中国都存在很微妙的关系,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都能看到中国人或中国事物的痕迹。也可以这样说,中国对东南亚的历史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外关系史研究指出,先秦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已有交往,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记载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东南亚为什么与中国那么早就已经有来往呢?其实我觉得原因也很简单,在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与东南亚之间非常近,文化的转播也比较畅通。在说,中国与东南亚的商业贸易也开通了两者之间的交通路线。这就更加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东南亚地区,居住着一大批华人,所以东南亚的华人文化是海外华人文化发展的集中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与中南半岛、南洋诸岛和南亚已有海上交通与贸易的链接。正是因为商业贸易的联系,加之东南亚对华人的尊重和优待保护政策,所以就引起许多中国的商人出海贸易,继而在那里定居。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中国人移居东南亚人数增多,华侨由此产生。华侨华人历来就是东南亚商业贸易的重要力量,他们向东南亚地区带去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建立销售网络;输入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所在国的经济开发。如印尼农民使用的一种入土较浅的犁,常有于旱田和果园,称“中国犁”,据说是华侨蔡焕玉于17世纪带入印尼的。其中制陶业,养蚕缫丝技术,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广泛的流传东南亚,其中就有华侨的奉献。华侨华人是中国文化在东南亚转播的使者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东南亚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宝贵的贡献。就以音乐、戏剧为例,早在公元3世纪,中国乐器就随移民传入越。到15世纪,越南黎朝太宗御用音乐,亦系参照中国乐器的特点创制出来的。爪哇的土生华人在中国乐器和旋律的基础上,创造了“甘邦”(Gambang)等乐曲。“甘邦”音乐是以印尼打击乐器和中国的三弦为主,演奏的曲子是中国调,但歌词是印尼语的。印尼的“布袋戏”(Potehi)原是中国福建木偶剧种之一,由中国移民引入,在17世纪已在西爪哇万丹和雅加达等地流行。还有宗教文化的交流也很密切。这些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都离不开华侨华人的自强不息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当然书中还有很多东南亚与其他地方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书中都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