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伟大的建筑家勒柯布西耶(1887-1965)文 王 昀21世纪帷幕拉开后的第七载,我们迎来了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家勒柯布西耶诞辰120周年的日子。100年前的1907年,勒柯布西耶是一位风华正茂的20岁青年,这一年他开始了人生初次的关于建筑的经验性的探访旅行,他依照当时英国著名作家与艺术家拉斯金的足迹,访问了佛洛伦萨并邂逅了意大利加都西会爱玛隐修院,这次邂逅对于形成他的居住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4年之后的1911年,柯布西耶历时5个月访问了东欧、巴尔干、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这次的东方之旅奠定了他对于建筑的本质性理解,同时,也为他日后的建筑创作生涯积攒了宝贵的经验泉源。20世纪初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与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期,从19世纪踏入新世纪的人们此时正沉浸在对于未来的憧憬和不安之中。同时,科学、技术、哲学和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变革,使得19世纪的手工装饰艺术面临着现代技术和现代美学的巨大挑战。而当世界的变化已经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们的审美观念却还仍然停留在19世纪的繁腐的装饰观念之中。1920年勒柯布西耶与当时的纯粹主义画家奥赞芳共同创办了新精神杂志,并通过杂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勒柯布西耶在1923年发行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宣言,指出住宅的建造要像机器制造一样精准,并富有品质,抨击了那些持有“看不见的眼睛”的人对于新时代的一切视而不见、抱残守缺的态度。针对那些尽管生活在新的时代,而每天却还是将自己的身体放置在18、19世纪的古董店一般居住环境之中的现象,他辛辣地批评道:装饰是花花绿绿的,对于野蛮人而言是舒适的娱乐,然而,在20世纪,我们已经极大地发展了我们的判断力,提高了我们的精神水平。我们的精神水平是不同于而且高于装饰所提供给我们的循规蹈矩的感受,我们或许应该承认,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越高,装饰消失的越快。为了清除装饰,勒柯布西耶在他的走向新建筑的最后,甚至呐喊出“要建筑还是要革命”。面对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中产阶级的扩大,以及后来二次大战之后的城市复兴与再建设等社会问题,勒柯布西耶于1922年提出了能够容纳300万人居住生活的城市构想方案,并于1925年出版了他的关于城市的论著阳光城市。这种阳光城市的理念集中地汇集到他的“光芒四射的房子”马赛公寓。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建筑和新的方向:1926年勒柯布西耶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五个原则,即建筑的底层架空、设置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设计、自由的立面设计和水平的连续长窗。这五点设计原则不仅对当时现代建筑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同时也构成了他自己那一个时期建筑作品的共通特点。勒柯布西耶在作为一个建筑家的同时,更是一位画家、雕塑家、建筑理论家及艺术理论家,他那种驰骋于各类艺术之间进行自由思考和创作的姿态,以及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大胆的抽象性和纯粹性,至今仍然教示着我们。120年后的今天,整个世界的建筑和设计趋向充满着混沌。我们在这里重新回顾这位伟大的建筑家的一系列充满创造性的设计作品,从中追忆他那种对于设计本质的追求,他那种明晰的思辨和理性,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以及他那种对于世间迂腐行为的勇于批判的态度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力量。最后,请容许我用勒柯布西耶的一段原话作为这段文字的结语:我相信我们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整个世界正经历着本质性的重熔,一种新的文明诞生了,过去的一切都不足以表达它怎样丰富创造性呢?不是沉湎于建筑杂志,而是出发去探索广阔无垠、深不可测的自然,那里才真正是建筑学吸取经验的地方张开你的双眼吧,从狭隘的学术争论中解放出来吧!热情地献身于对于事物的理性追求中去吧,建筑会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一切都是坚持不懈的问题,工作,还有勇气。天上没有荣耀的征兆,然而勇气是内心的力量,仅仅它本身便可以给予或摧毁存在的意义。朗香教堂柯布的教堂,独龙族的庙文 吕 彪有两处宗教建筑感动了我,不是教义,只是房子。先说建筑界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的郎香教堂。虽然它被说得写得太多了,借柯布诞辰120周年之际我还是讨个热闹,不从历史,不从专业不从理论去探究,只是依直觉,直面的心动而已。从朗香山脚开始爬山,以他的“漫步建筑”的方式徒步行进。顺山路拾雪坡而上。这天没有晴朗的阳光和斑斓树影,伴随的是风雪,还有乌鸦鸣道,一派雪国风光。没有“将体量置于光中产生精巧、得体、华丽的相互作用”,满目白茫茫山天一色。漫步间,仰头看它就立在山顶。小小的窗眼,望不进什么。南门关着,绕了几圈,就由北门入内了深沉昏暗,浸透着你。因眼睛多时在雪地,顿然没有了方向,闭上眼睛,直到眼底的暗红洇开。睁开眼,光色从墙眼中漫射进来,连同几点烛光。支撑那胖乎乎的顶,支撑你定在那儿,直到能辨东西,直到怀抱圣婴的圣母玛利亚在逆光中模糊的身影也有了色彩。到月神圆脸的蓝荡开,直到坐席下直立的方木可见年轮。我就一直没有坐下,没有合手,没有祈祷。从北门出来,回到另一种心动,雪花中的布勒芒山头四瞰,想起了多年前在独龙江偶遇的山庙。西边那集水池一定在等待,等待阳光下晶透的水滴。那个排水槽的渲泄,那个告解室的秘密也在等待,等待阳光的安抚柯布也在等,摊开手定在那儿,却成了“枪手”的靶子。打穿了,只是没倒,像塔尖那纤细的十字架,衬着灰青的天空,黑黑的,雪光为证。快步下山,连乌鸦也无影无踪。独龙江的独龙人神庙,由村民集体建盖,简朴的木构草顶或许几年就垮了,没什么设计图纸,没什么有名牧师,也没什么崇拜者来参观。我也只是要去调查民居,才意外地遭遇,被这一座小房子、一伙人感动了,在山雨的湿雾中定下,发呆。在独龙江边。柯布走时,是在西边海里;纹面人走时,是在西南的山里。现在,在自己家里,写这些字,没有山海。手握住笔,慢爬,脑子却欲望着再一次上山下海,再一次西行。想出一句建筑是居住的堂庙,是家,没有菩萨、神。最后,祝柯老人家,浮出水面,变成布勒芒山顶上的一朵云。马赛公寓勾画建筑,勾画乐趣生活文 卢志刚从马赛老港去马赛公寓,最便捷的线路便是乘坐沿海岸线行驶的公交车。看到景致好的地方,还可以在站点随时下车,驻足欣赏地中海绚丽的风光。当车子由蔚蓝的海岸转向一片茂密的城市森林时,马赛公寓就出现在眼前一片林间的斑驳阳光中了。多少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总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理去探访马赛公寓,但马赛公寓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平和与朴实的,一如环绕地中海或巴黎郊区的那些普通市镇里的集合住宅。在这里,真正让人产生触动的,是在穿过底层那些布满粗糙混凝土印记的巨柱的时候。周遭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地中海的明媚阳光,穿行在这些混凝土缝隙间,忽然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空旷,而那处墙壁上著名的人的模数印记,又会及时地将你的这种渺小感带回寻常。从树与混凝土的丛林中跨入马赛公寓的门厅,穿过墙上混凝土隔栅的阳光和黄色的灯光,便将人带入了一片暖洋洋的和煦之中。公寓大楼共18层,有23种不同的居住单元,共337户,可供1500-1700名居民居住。在这幢大楼中,柯布西耶实现着他对社会和生活的诸多理想:在“户内生活就像一次海上旅行”,当居民们游走于这硕大的建筑体量中,就如同游走于一个功能完备的小城市;每一个房间的设计都细致入微,像墙上的牛奶孔、彩色的阳台和多变的跃廊空间。当你穿越这“巨轮”的身躯时,仿佛是在大师的引领下畅游时间与空间的海洋,恍然间会生出些许迷失的感觉。只有当打开屋顶厚重的门扇的霎那,你才能豁然回到现实的地中海阳光中。屋顶无疑是整个马赛公寓最值得期待的地方,无数闭上眼就浮现出来的景象,睁开眼便触手可及。只不过现在屋顶在大部分时间里已经成为观光客们长时间驻足的地方,泳池的水也干涸,惟有池底时常出现在柯布房子中间的湖蓝色与天空的湛蓝,还在相映成趣。屋顶也是一场混凝土的精彩演出:混凝土桌子、人造小山、花架、通风井、室外楼梯、开放的剧院和电影院,都在静谧地伫立着,只听得到风的轻微低啸,而曾经的喧嚣与热烈,此时仿佛已随着清冽的海风飘逝而去。我觉得建筑师应该是最懂得生活乐趣的人,否则,他怎么勾画出那么多动人的空间来奉献给更多人呢!柯布就应该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勾画出了建筑,也勾画出了深藏于建筑之中的那些有乐趣的生活。萨伏伊别墅现代建筑的里程碑文 张路峰在欧洲旅行,自然要去“朝拜”那些已通过教科书熟知的经典建筑,其中,位于巴黎郊外布瓦希(Poissy)的萨伏伊别墅就属于这种不能错过的现代建筑中的著名“胜迹”之一。由于早就阅读过各种关于萨伏伊别墅的描述和评论,脑子里已经装满了对这座别墅的图像和想象,因而当这座别墅真的出现在眼前时,我却没有产生出那种预想的激动,惟一能做的,就是把头脑中已有的图像和想象同现实进行比对、印证,并用目光和心灵把它抚摸一遍。萨伏伊别墅位于林中的一处空地上,要穿过一片幽暗阴郁的树林才能接近它。远不及想像中的那般暴露和张扬。整座建筑已修葺一新,全然没有近80高龄的老迈与沧桑,反倒像一个经过精心妆扮后出来接待参观者的退休演员。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照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人们像寻宝一样打开每一间房门探头探脑,或在楼梯、坡道和平台间往来穿梭。这座建筑也并非像想象中那般纯净、抽象,而是充满了复杂和矛盾、色彩与柔情。不但其“体量在光线下”进行着“辉煌的、正确的、聪明的表演”,而且空间本身也在表演着,一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里面充满了变化,对称中包含着不对称,逻辑中透露着非逻辑。建筑入口匪夷所思地背对着庭院主入口;贯穿三层的坡道从室内流向室外,使人可以自由地在楼板间愉快漫步;分隔房间的隔墙凹凸有致,分别在墙的两面形成空间,使两个房间同时获得了个性;二层的庭院周围布置着主要的生活空间,内敛而静谧,和紧缩性的首层空间判若两个天地;由于周围的林木非常高大,形成了接近围合的屏障,从室内向外看,窗景都是满幅的墨绿色和帕拉蒂奥的圆厅别墅对于古典建筑的意义一样,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也兼具原创性、前卫性、革命性和宣言性于一身,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里程碑,具有永恒的价值。我当时在想,如果现代建筑的设计质量都达到并且保持这般水准,那哪里还会有后来遭后现代主义者广为诟病的贫乏和厌烦?哪里还需要炸毁那个美国的住宅区以及给詹克斯宣布“现代建筑死亡”的机会?哪里还需要向一座美国赌城去学习什么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现代主义正是被其蹩脚的继承者断送了前程。拉托雷特修道院建筑的死与生文 华 黎2004年7月,作为一个建筑朝圣者我造访了期盼已久的拉托雷特修道院。从里昂出发,沿途都是起伏的田野和优美的乡村,天空灰蒙蒙的但非常透明,在走过一条树荫茂密的土路后,一座灰色、朴素的建筑便出现在了眼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混凝土体量,顶上升起形如斯芬克斯式的混凝土盒子,里面装有教堂的钟。教堂的入口处需要通过一个连桥和一个混凝土门洞进入,门洞的宽度与高度正好是平伸和举起双臂的尺度。进入室内,走廊的宽度也是如此,水平条窗恰在人眼睛的高度,处处都让你能感受到柯布的数学理性。在一个小的尖顶礼拜堂内,光线开始显现出宗教意味。朝向內院的faade(立面)是根据modulor(模数人)设计的分割,有趣的是玻璃是固定的,只是为了吸纳光线,而室内通风则依靠中间的竖向可开启的木窗。这里蕴含的思想是,一个元素只具有它最原初和本质的功能。在食堂以及通往教堂走廊的立面上,从顶到地的竖向混凝土分格条,则呈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宛如音乐一般。在沿着内廊环绕中间的庭院行走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修道院与过去的许多修道院不同之处在于,你无法走到外面的庭院里去(传统修道院往往有一个柱廊环绕的中心庭院cloister),原因是它修建在一个山坡上,所有的走廊和建筑都几乎是通过柱子架空在草坡上的(据说也是为了节省开挖的造价)。但正因如此,置身其中可感受到其空间与场地的一种距离感(因其飘浮在场地之上),或许,这可以理解为宗教生活与尘世生活间的一种距离。而这一感受,当我从其食堂窗户望向外面远处的山峦和村庄时,更得以加强和印证。沿着内廊向下走,通过一扇巨大的旋转门,就进入了教堂的主空间一个光和色彩的世界。这里的光主要来自一个转角部和另一侧的屋顶和墙之间的缝隙。在左侧,三个不同色彩的圆形天窗(红、黑、白)洒下的光线洗亮了一片黄色墙面,沿墙顺坡道向下走就是祭坛空间,这里一侧是混凝土的曲线墙面,另一侧是在天光照射下的祭坛,背景是红与黑的墙面。每个祭坛都高出地面,迈上去需要通过一个独立的混凝土台阶,似乎隐含着跨越尘世方能获得净化和洗礼的意义。回到教堂主空间的另一侧,向下便是幽暗的圣器室,惟一的光来自顶部六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天窗(据说朝向一年中昼夜平分日的太阳角度),照亮了下面的红色墙。教堂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它粗犷而有力。走出修道院,在山坡下面便可感受它耸立的威严与远处原野的空旷与宁静。1959年,在这座修道院建成时,柯布曾为此写道:“我试图在为祈祷者创造一个静思的场所,我的工作是基于这些人的需求并试图给他们以寂静与平和。让修士们在寂静中感恩上帝。这一混凝土修道院是爱的作品,它不炫耀;它只来自他所活着的内在。内在意味着本质。”在我走访这座建筑时,据说由于严重漏水,几年前在此居住的一百多名修士都已搬走了,只剩两名主教还留在这里。这座建筑建成至今已有48年了,看来在物理层面上没有建筑可以不朽,但它所传递的精神仍在,即本质、纯粹和原初精神,柯布用光、音乐、数学和色彩所创造的宗教感,依然震撼且直指人心。建筑如人一样会面临死与生,幻灭与不朽。要想用文字完整描述出对拉托雷特修道院的建筑体验,或许是徒劳的,在最近的一部纪录片遁入寂静(Into Great Silence)中,导演Philip Groning就忠实地纪录了阿尔卑斯山上一个修道院的生活,影片没有任何音乐和其他声音,从中让人依然可以感受到如拉托雷特修道院一样的体验,而这种感受,“只有在彻底的寂静中,你才能真正倾听到;只有离开语言,你才能真正看到。”拉罗歇让纳雷住宅不仅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文 黄居正在巴黎一个僻静的街区,走过两边树木森森的百米长的缓坡道,在路的尽端,优雅地伫立着现已作为勒柯布西耶基金会使用的拉罗歇住宅。去参观的这天虽是个阴天,但在周围灰色的群楼中,它通体的地中海式白色墙面,仍是那样地炫目和透着光洁的清澈。住宅白色的墙面上,镶嵌着黑色金属边框的水平长条窗,似乎有着机器般精确的形式,精致而轻盈。正对坡道的是悬浮在半空中的画廊,底层由一面墙和几根脆弱的细柱支撑着,就像是一个接地的机器。进入门厅后,你立刻就能意识到,拉罗歇住宅完全是围绕这三层通高的空间来展开的,并且沿着从入口开始的螺旋状的上升流线运动着,如同在进行一次建筑的散步。住宅的所有房间都与入口空间相贯通,随着人的运动路线,从艺术画廊、人行桥、餐厅、图书室,到纯粹主义卧室等,这些场景会依次出现,并充满丰富的变化。要在晴天,涌入的光和影会在墙面上,在空间中嬉戏。在这里,建筑已成为空间的艺术,随着人视点的不断移动,风景也不断地变化着,就如同音乐一般随着跳动的音符流淌出美妙的韵律,建筑也因之成为了时间的艺术。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给予心灵震撼文/摄影 宁 晶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很多国家。在东方,主要是在印度和日本留有他的作品,坐落于日本东京上野公园内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完成于1959年,也是日本国内惟一一座专门用来展示从中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洋美术作品的美术馆。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的设计融入了柯布西耶一贯的建筑思想,平面形式采用的是设计者独特的旋涡型平面,充分体现出“无限发展的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满足了展览建筑对于参观路线的要求。该建筑的外形简洁而充满力量,主体采用的是混凝土材料,并且在表面上粘满小石子,显得非常粗犷。而一层的架空柱廊又非常巧妙地化解了其实体的厚重感,这种强烈地对比更加强调出这座建筑的存在感。本馆共分两层。一层中央的展示空间,实际上是这座美术馆展览空间的开始,展出的是罗丹和法国的近代雕塑作品。其外围是美术馆的出入口、书店以及电子展厅等辅助部分;二层展室是环绕中央空间布置的,展出的是17世纪以前的意大利绘画及其中世纪后期的绘画作品。从屋顶投射进来的自然光和展室内的人工照明,将连续的展览空间分隔出不同的区域。在一层的中央展示空间中,还竖立着一根象征性的素混凝土圆柱,顶部的三角锥形天窗可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而一条在萨沃伊别墅中出现过的坡道,则将上下两层空间连系了起来。美术馆的内部空间设计严谨、流畅,平面布局简洁而充满秩序感。柯布西耶通过简单的建筑元素,将建筑的整体环境在空间关系上营造得异常丰富,且层次分明,富于变化,使参观者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空间的真正含义与乐趣。柯布西耶的建筑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形式和视觉上的冲击,留给心灵的震撼更是巨大的。整座建筑的内外部,均采用了柯布西耶独有的模数体系,其中包括外墙的混凝土面材的分割尺寸。圣皮埃尔教堂又见柯布西耶文/摄影 李 宁法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是里昂(Lyon)。一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断重复着临行前董老师激动的声音:“你一定要去看这个房子啊!”就这样,我来到了小镇菲尔米尼(Firminy)。我的欧洲行手札2006年12月9日菲尔米尼位于里昂西南,距里昂约90分钟的车程,是柯布西耶生前为实现其“绿色城市”(Green City)理想而甄选的地方。在小镇车站巧遇柯布西耶基金会的导游后,我们便直奔传说中的圣地柯布西耶的最后遗作圣皮埃尔教堂(Eglise St-Pierre Church)。初见它,无不会为其抽象的几何形体所打动,那种简洁的线条将混凝土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抚摸它,手指轻轻地触摸并滑过裸露的混凝土、红色或绿色的门、墙与天花及清晰的模板痕迹,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柯布西耶的精神仍与我们同在。进入它,不断有种眼眶湿润的感觉产生。踏入二层的礼拜堂光!又见光的容器!不过,这里是与拉托雷特修道院(La Tourette)和朗香(Ronchamp)教堂完全不同的光的舞台,它是上帝注视下舞蹈的柯布西耶的灵魂!我,此时已成为渺小的失语者。静默(Silence)是惟一能有的选择。印度昌迪加尔柯布西耶的太阳城文/摄影 王 昕关于昌迪加尔的设计,勒柯布西耶曾说过:“它象征着人与自然与宇宙元素之间的游戏数的游戏、历法和太阳日的游戏、太阳的游戏它的光,它的影,它的热。”他说得对,昌迪加尔不仅是关于物理意义上的太阳的城市,这是印度普遍无法回避的炎热的自然因素的象征,同时它也是柯布心中积存已久的理想,对一个理想的“太阳城”的向往。1951年初,受印度旁遮普邦政府的委托,柯布成为邦政府的建筑顾问,负责印巴分裂后新成立的旁遮普与哈里亚纳联合邦的新首府建设,从此,柯布这位伟大建筑师有生之年的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这座20世纪的太阳城。这座城市机械式的平面布局暗合着古老印度的“蛇与梯子”的游戏棋盘,这或许正是柯布所说的“游戏”的真正含义。政府广场以及散布其间的建筑群放置于城市的最北侧,象征着城市的大脑;中心商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宿舍管理服务采购
- 二零二五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样本
- 二零二五版全新夫妻婚内保证协议书
- 安检服务业务合同
- 信用反担保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瑜伽馆专职老师合同模板二零二五年
- 产品合伙合同样本
- 公会授权合同样本
- 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活动方案
- 企业出售土地合同样本
- 华为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表
- 房地产项目能源管理制度制定
-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究
- DB11∕T 161-2012 融雪剂 地方标准
- 会务活动质量保障措施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第一次摸底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游轮产品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 上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