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球虫病防治 鸡球虫病分布很广的一种原虫病,在各种鸡病中球虫病的发生率最高,占1/61/5,鸡球虫病引起的经济损失非常大,雏鸡在感染率可高达80%100%,死亡率可达20%50%,而且由鸡球虫造成鸡群生长滞缓产蛋量下降的经济损失,往往超过死亡的损失,随着我们进入了一个集约化养鸡的新时代,对鸡群球虫病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更加多种多样的药物,疫苗和更加灵活的饲养管理措施。一 在用药物防治球虫方面自上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磺胺类药物可用于防治球虫病之后,陆续发现呋喃类、生物碱类、离子载体类等药物都能用来防治球虫病,已报道的抗球虫药达50多种,其中一些药物由于毒性太大或疗效不佳而被淘汰。近年来仍在生产中应用的抗球虫药有20余种,目前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聚醚类药物 此类药物其分子结构具有一个有机酸基团和多个醚基团,在溶液中带负电荷,作用机理是与钠、钾、钙、镁等在虫体内起重要作用的阳离子结合成脂溶性络合物,协助阳离子进入虫体内,破坏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平衡,使细胞内外形成渗透压差,大量水分进入,最后导致虫体细胞破裂死亡。这类药物还可通过干扰营养物质穿过细胞膜的运输而发挥作用。细菌学试验表明,当膜外的PH值低于膜内时,糖类的运输就受到抑制。同样由于宿主细胞膜被寄生虫损坏后不能在细胞和肠管之间形成有效的屏障,而产生一个低PH值环境,使寄生虫对糖类的吸收受到限制,从而达到抑制虫体生长发育的目的。自1971年美国批准莫能菌素作为抗球虫剂以来,先后开发应用了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霉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由于聚醚类抗生素具有很广的抗球虫谱,对鸡的6种球虫都有活性,没有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一直被广泛应用。但此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耐药性、有累加作用而无协同作用,与化学合成抗球虫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地克珠利 属苯腈类最新型广谱抗球虫药,对各种球虫具有极佳的杀灭作用。据试验表明,地克珠利用量少、疗效好、抗虫谱广、毒性极低、安全性高、性能稳定,在饲料加工、制粒等过程中药效均不受影响,可以长期添加于饲料中,在动物屠宰前也无需停药,不会抑制畜禽的生长发育,对柔嫩艾美球虫、堆型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布氏艾美球虫和变位艾美球虫的抗球虫指数分别达200、200、197、193、183,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便于应用的抗球虫药。 磺胺类药 用于抗球虫作用的磺胺类药有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球虫的生长和繁殖,并无直接杀虫作用。其作用机理是与对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最终影响核蛋白的合成,抑制球虫的生长与繁殖。此类药主要影响球虫第二代无性繁殖,对第一代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但这类药物已使用多年,不少球虫已对其产生耐药性或交叉耐药性,因此应与其它抗球虫药如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并用。治疗时,必须使用足够的剂量连续用药,才能见效。否则球虫容易产生耐药性,并将这种耐药性遗传几代。 尼卡巴嗪 主要作用于第二代裂殖体,对球虫生活史的其它阶段无效。对球虫的活性峰期在感染后第4天,感染后48小时用药能完全抑制球虫发育;若在72小时给药,则效果降低。该药对柔嫩、毒性、堆型、布氏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均有预防作用,具有高效、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的特点,且对鸡有促进生长作用,并常被用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中。 氨丙啉 常用的是盐酸氨丙啉,具有高效、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在生活史周期第3天出现高峰作用,主要作用于第一代裂殖体,阻止其形成裂殖子,对有性繁殖和子孢子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故在感染后第3天用药对球虫的抑制作用最强,作用机理是干扰球虫的VBl的代谢,所以在给药期间每千克饲料中VBl含量不应超过l00毫克,以免影响药效。该药在治疗浓度下也不能全部抑制球虫卵囊,所以用该药治疗的鸡对球虫仍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由于它对小肠球虫作用较弱,故常与其它抗球虫药联合使用。 硝基苯酰胺类 该类药主要作用于球虫第一代无性繁殖期的裂殖体,故在感染的第3天作用最强,主要有二硝基苯酰胺(球痢灵)和硝基氯苯酰胺等,由于作用谱不广,使用有限,主要用于蛋鸡和种母鸡,但与洛克沙胂混合使用,能增强其药效。 喹啉类 本类药物均难溶于水,内服吸收少,毒性小,其抗虫作用与粉末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细作用愈好。它的抗球虫作用机理是破坏球虫线粒体内细胞色素体系的电子运输。一般制成的颗粒残留量极低,在肝中浓度较高,对鸡的各种球虫均有效,但是,喹啉类是目前抗球虫药中产生耐药性速度最快的一种,现已少用。 克球粉 在我国使用很广,对7种艾美耳球虫均有效,主要作用于子孢子,其抑制作用超过杀灭作用,抑制球虫活性高峰期是在感染后第1天,故用于治疗时无价值,本品能抑制免疫力的产生,停药过早往往导致球虫病的爆发,同时球虫对此药易产生耐药性,产生耐药性的速度仅次于喹啉类,连用23年后,其抗球虫指数明显下降,目前用的较少。二 用药物防治还有操作不当的误区这主要有盲目用药、迟误用药、超剂量用药、不足量用药、不交替轮换用药等。其中盲目和迟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大。在球虫发育史的早期阶段抑杀的最佳期是4天,也就是说,必须要在这4天内用药才是最有效的,而发病后再用药,只能保护未出现明显症状或尚为感染的鸡。已经重症感染的鸡,此时用药也不灵。药物防治鸡球虫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药物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干扰维生素的体内合成,进而影响增重。三 在应用疫苗防治球虫方面目前的推广面积不算大,效果不很理想。国内研制的球虫疫苗有弱毒株、强毒株之分,早熟、中熟、晚熟系和联合苗之分,使用上有喷料、饮水和喷洒垫料之分。多在25日龄应用。研究表明,球虫发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至少有40个以上的主要抗原存在,其中只有15%具有免疫原性,而这15%的原性中,还很难确定哪些原性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就告诉我们,用球虫疫苗免疫,不论单苗还是联苗使用,都只能是部分地获得免疫保护。此外,这种活卵囊疫苗还会引起环境中球虫卵囊数量及原有球虫种群的生态变化,有时甚至是引狼入室的变化。既把原本发病厉害的球虫抑制住了,却引发另一种虫株的泛滥。有些疫苗接种后,副作用大,反应剧烈,会引起便血,这要在免疫后1013天用常规药物连投23天,以便控制发病,这是很麻烦的事。四 总结实践证明,单一的用药用苗来防治球虫病总有些不足与缺憾,而用药与用苗轮换,则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用苗可以改变鸡场环境中原有的球虫种群的生态关系,经23个生长周期后,环境中的具有抗药性的球虫群体可被疫苗中的对药物高敏的球虫群体完全取代,这样就使得环境中的球虫群体又恢复了对各种抗球虫药的敏感性。在今后,药苗结合交替使用将会成为防治球虫病的主要方法。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良好的日常管理是消灭球虫传染源与切断球虫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球虫卵囊在被排出体外后,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030,高于37,低于8发育停止,40经24天死亡。他发育的适宜温度区大多正是育雏温度期,也正是鸡的球虫易感期高发期,但是刚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